暖男武大郎,用一個燒餅改變中國歷史 | 山東美食記

王老虎尋鮮記 發佈 2020-06-03T20:34:04+00:00

[引子]老虎寫這篇稿子,起源於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老虎在網絡上曾經讀過一篇諧文,文中用了各種理由來闡述是潘金蓮改變了中國歷史,讓老虎讀後不禁捧腹大笑。連連叫絕。

[引子]


老虎寫這篇稿子,起源於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老虎在網絡上曾經讀過一篇諧文,文中用了各種理由來闡述是潘金蓮改變了中國歷史,讓老虎讀後不禁捧腹大笑。連連叫絕。


第二件事是幾年前老虎作為美食顧問,陪央視《味道》欄目拍攝運河山東段的美食,發現一種在運河兩岸被稱為「反手燒餅」的麵食,在這個《水滸》和《金瓶梅》中講述武大郎故事的地方,卻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武大郎燒餅」,而且還搭配了一個用「黑心」疙瘩鹹菜絲做的「潘金蓮鹹菜」。


雖然其實在《水滸》中,武大郎賣的不並是燒餅,而是「炊餅」,也就是現在的饅頭,但假借歷史或所謂名人之名附會美食之事,什麼乾隆慈禧東坡……不勝枚舉,武大郎燒餅也是如此罷了,而且老虎嘗來,確實不錯。


吃著燒餅,不知怎地,老虎突然想起了讀過的那篇《潘金蓮改變中國命運》,靈感一來作此拙文,以博一笑。

[1]改變中國歷史的武大郎燒餅

如果說網絡上的那篇諧文稱潘金蓮改變中國命運,那麼在老虎看來,武大郎才應該說是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而且再深究起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不是武大郎,而是武大郎燒餅改變了中國歷史。

老虎借用這篇諧文之意,狗尾續貂,據理力爭。模仿之處,望請諒解。

如果好哥哥武大郎沒有打得一手好燒餅的手藝,他就沒有能力從小含辛茹苦地又當爹又當娘地把武松拉扯大,也就沒有兄弟間這麼深厚的感情,武松也就不會為了他,衝冠一怒殺嫂報仇。

如果中產階級武大郎沒有打得一手好燒餅的手藝,他就不會在縣城CBD地區全款購買一套複式結構的樓房,沒房還怎麼娶老婆呀?而且還是一個豐乳肥臀人間尤物做過富豪家保姆的老婆潘金蓮,如果武大郎沒有打得一手好燒餅的手藝,又怎麼能養得起潘金蓮,讓她不用上班做全職太太?而且如果武大郎不是為了多掙幾個銀子走街串巷地出去賣燒餅,也就不會讓潘金蓮一個人在家,寂寞的如此美麗。


如果不是潘金蓮一個人在家閒著無聊開窗看風景,就不會把窗撐子掉下去砸著西門慶,西門慶和潘金蓮就不會相遇相識。如果不相遇相識的話,潘金蓮就不會迷戀上陽穀縣首富和醫藥連鎖CEO西門慶的顏值和錢財,從而紅杏出牆。

再推理下去,潘金蓮不出軌的話,就不會嘗到性的美妙,而對「潘驢鄧小閒」的西門慶越來越迷戀對武大郎越來越討厭,潘金蓮不越陷越深,行為招搖就不會被鄆哥等街坊發現,武大郎也就不會知道,不知道就不會去抓姦,不去抓姦就不會被西門慶揍個生活不能自理,也就不會被潘金蓮藉機把砒霜下到藥里毒死了。

如果武大郎不是被毒死,武松就不會怒髮衝冠,為哥哥憤而殺嫂,這樣他就不會發配孟州不會結識施恩,也就不會醉打蔣門神再次被陷害,就更不會在孫二娘和張青的攛掇下被逼無奈上梁山落草了。


那麼好了,如果武松不上梁山,北宋南方的農民無產階級起義者方臘同志就不會被武松單臂擒住。武松抓不了方臘,革命家方臘就能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取得大宋的江山。

只要方臘取得了大宋的江山,整治朝綱,振興江山,操練兵馬,保家衛國,就不會有靖康之恥,也不會再有所謂南宋偏安一隅,以此推理,方臘要是再推行抗金援北的政策,跨過大長城,打到東三省,那就更不會有金兵入關的事了。

北方之患既除,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清朝,沒有大清朝,當然也不會有後來的閉關鎖國。沒有閉關鎖國就不會有什麼科技文化思想引進不進來的,憑藉中國人的智慧和文化,肯定率先在世界上發展資本主義了,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沒有鴉片戰爭,還有那些殺千刀的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發展幾百上千年,發展到今天,說不定中國早就趕英超美,趕超了幾百年,已經是最發達的最強悍的國家了……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歷史,你就會發現,是武大郎,用一個燒餅改變中國歷史!所以呀,誰穿越一下問問武大郎:武大郎!你丫打神馬燒餅呀!中國的命運就毀在你手裡了!


[2]說點真相

其實在《水滸》中,武大郎賣的不是燒餅,而是「炊餅」。

那潘金蓮過門之後,武大是個懦弱依本分的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因此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水滸》第二十四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

炊餅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人民文學出版社《漫說水滸》一書說:「有人或許會以為是山東煎餅或今天的烤餅、燒餅之類,錯了,炊餅不是煎餅,煎餅是攤的;也不是烤餅、燒餅,烤餅、燒餅是烤的、烙的,而炊餅是蒸的」。據《辭源》:「宋仁宗趙禎時,因蒸與禎音近,時人避諱,呼蒸餅為炊餅。」那蒸餅又是什麼呢?《辭源》解釋「即饅頭,亦曰籠餅」。

所以炊餅原來就是饅頭。蒸餅起源很早,《晉書·何曾傳》說何曾「性奢豪」「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開十字花紋的蒸餅就是「開花饅頭」。



但是現在,一個在運河兩岸被稱為「反手燒餅」的小吃,在魯西南這個水滸和金瓶梅中描述武大郎故事的地方,卻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武大郎燒餅」,而且還搭配了一個用「黑心」疙瘩鹹菜絲做的「潘金蓮鹹菜」。

「反手燒餅」的製作其實頗有講究,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木炭吊爐燒餅,造型上討喜得緊,揉面上勁,略擀包入椒鹽芝麻醬,再擀成圓溜溜的餅,然後邊緣要用刀砍出13道細細的花紋,看燒餅師傅手持菜刀刀不動而餅轉,瞬間一十三道花紋迎刃而解。餅上抹一層糖稀水,沾綴上密密的白芝麻,好似向日葵的花盤。


旁邊兩口鐵鍋反扣成一爐子,下面爐火微微,燒餅師傅將餅胚置於手背,啪一下就貼在爐子上沿,動作麻利讓人佩服,燒餅在爐火煨烤下,慢慢膨大,逐漸變大變黃,未己一個黃燦燦的燒餅既成。

嘗一口,口感咸香帶有韌勁。吃的時候還要配「潘金蓮鹹菜」,其實就是當地的醬疙瘩鹹菜絲,取其黑色之色和潘金蓮黑心狠毒之意,故名「潘金蓮鹹菜」。再來一碗「王婆粥」,好吃極了。但最好是再配上一碗香濃的羊湯,把武大郎燒餅從邊緣撕開,夾一筷子潘金蓮鹹菜,再喝一口羊湯,鮮香濃稠,香而不膩,咸香縈繞舌尖,醇香悠長。那叫一個美味!

吃著武大郎燒餅配著潘金蓮鹹菜,遙想大郎當年,一暖男,疼老婆,卻落得如此下場,不勝唏噓,且吃去。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