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教子:不必成為我的驕傲,詩意地活著,然後去做你想做的事

靈楓歷史閣 發佈 2020-06-11T15:36:34+00:00

你可以不用成為父母的驕傲,只需要詩意地活著,然後去做你想做的事。早在梁從誡很小的時候,林徽因就告訴過他,永遠不必想著成為父母的驕傲,只需要詩意地活著,享受生活,珍惜當下,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林徽因的孩子有多幸福?

你可以不用成為父母的驕傲,只需要詩意地活著,然後去做你想做的事。

一、壓垮孩子的,是不堪重負的童年

在根深蒂固的觀念里,孩子似乎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於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替自己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夢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人用畢生所學,只為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卻忘記了孩子是否喜歡這一條跑道,亦或是,他/她並不喜歡跑步。

林徽因對自己兒子的期望,正如她的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帶著喜悅,帶著欣賞,帶著幸福,卻沒有半點「望子成龍」的期盼。

對於很多人而言,要求孩子承擔自己的體面、家族的逆轉,似乎很正常,可對於孩子而言,卻是不堪重負的童年。

林徽因唯一的兒子,名叫梁從誡。他的小時候,是真的充滿了詩意。

1932年,梁從誡出生於北京布合同的四合院裡。這裡住著錢鍾書楊絳、住著沈從文張兆和、住著哲學大師金岳霖。

從小,梁從誡就是這群大師的掌中寶。

沈從文會張開雙臂,原地轉圈,然後告訴他:「這就是自傳。」

金岳霖會教他唱:「雞冠花,滿院子開,大娘喝酒二娘篩……」

5歲以前,梁從誡的生活里沒有補課,沒有拔苗助長,沒有讀書朗朗,有的,是生命中最可貴的單純……直到,日軍的轟炸機在身邊扔下了炸彈。

在艱難的歲月里,梁從誡學到的也不是哀傷和痛苦,而是堅強和果斷。

梁從誡曾回憶躲避戰亂的日子,當年一顆炸彈曾在距離他們15碼遠的地方被扔下,好在沒有炸響。

「誰也不知道我們怎麼沒被炸個血肉橫飛的。」

年幼的他,曾跟著父母姐姐,一起在碎石里尋找能用的東西

二、好的父母,是教孩子走自己的路

梁從誡是林徽因唯一的兒子,她為他取名「從誡」,目的便是希望他能如北宋著名建築學家李誡,成為一個頂級的建築學家。

但梁從誡最後,並沒有走父母安排的路。

當年,梁從誡考清華大學建築系,只差了2分。林徽因特地查了卷子,卻在卷子上看到了兒子在卷子上寫的一行字:「我不喜歡建築學,我喜歡的是歷史。」

就這樣,後來的梁從誡,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歷史系,成了著名的歷史學家。

但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心裡,是有遺憾的。

他們希望兒子繼承自己的衣缽,但在孩子的興趣面前,他們選擇了讓步。

真正好的父母,是盡人事,且能清醒明白,孩子的人生是屬於他自己的,不強求,不苛求,問心無愧。

「有些父母,總說自己是孩子的全世界,卻希望孩子未來擔負起自己的全世界。」

能夠成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孩子,最幸福的地方,莫過於不用擔心父母要求自己擔負起他們的全世界,也能全身心走自己想要走的路。

教育孩子的終極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你所希望的人,而是讓他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三、孩子,你永遠不必成為我的驕傲

梁從誡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他從未經歷來自父母失望後的絕望。

1969年的特殊時期,梁從誡被下放改造。

他本是歷史學家,卻學會了犁地,焊接,開拖拉機。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他無疑是失敗的,可他清楚的知道,父母對他的愛,絕不因為他的成功與否而失去。

這種自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存在。

早在梁從誡很小的時候,林徽因就告訴過他,永遠不必想著成為父母的驕傲,只需要詩意地活著,享受生活,珍惜當下,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晚年的梁從誡,早已經恢復了榮耀,但他一直自稱是「掃地工」。

他說:「這個國家是我們的,地髒了,總得有人掃吧。」

他說:「梁家三代生於斯、長於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只能為這個社會、為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

對於孩子而言,最幸福的,莫過於父母告訴他們,永遠不必成為父母的驕傲,因為父母對你的愛,永遠不變。

葉聖陶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而我想說,真正好的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教育他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而是教育他如何生活,如何學習,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