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利用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 網友怒了:怎麼能算騙保呢

劍雪封侯君 發佈 2020-06-11T14:42:06+00:00

從2015年至今,一名女子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 4月29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歸案,並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從2015年至今,一名女子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 4月29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歸案,並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利用航班延誤進而獲得理賠的案件已經發生過多起。

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

關注航班信息伺機退票索賠

南京警方稱,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鼓樓派出所接到某保險公司負責人陳先生的報警,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陳先生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鼓樓警方通過偵查發現,李某等20餘人自2015年至2019年,在各大保險公司頻繁申請航空延誤險。經過進一步調查,民警發現這些帳戶的賠款,最終都轉帳到了李某的帳戶,警方推斷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據掌握的線索,民警於4月29日趕赴山東將李某抓獲。

在李某住所,辦案民警搜查到大量用於記帳和航班信息的紙質筆記材料,以及電腦中多份航空延誤險異常說明樣表。這些樣表清晰記錄了其向各大保險公司索賠的詳細信息。

據調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其他用於購買機票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都是其以買理財為由從親朋好友處騙來的。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個人的身份索賠到了10餘萬。

根據警方調查,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有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的途徑,為了達到目的,她在網絡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之後李某會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虛構不同身份購票並大量投保。李某從親朋好友處騙來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為逃避系統核查,李某虛構不同身份購買機票。為了更具隱蔽性,李某每次購買機票都要用4、5個身份。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到40份延誤險。

此外,李某還會關注航班信息,伺機退票索賠。由於她根本不會去乘坐這些航班,因此她時刻關注航班動態,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警方調查發現,購買一份保險的保費大概是40元左右,保險公司因飛機延誤而賠付的金額在400到2000不等。如果延誤時間長,賠付的費用甚至可以到7000-8000多元。在李某的筆記中,航班的延誤時間、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的金額,一條條、一筆筆都清楚地記錄著。李某就是通過購票來虛構行程,之後利用延誤索賠來達到騙取理賠金的目的。經初步統計,從2015年至今,李某共實施詐騙近900次,獲得理賠金近300萬元。

利用航班延誤騙保案件已發生多起

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利用航班延誤進而進行理賠的案件此前已經發生過多起。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南京江寧公安分局高新區派出所偵破一起保險詐騙案,身為某企業高管的犯罪嫌疑人湯某,冒用他人身份大量購買了707筆航空延誤險,蓄意騙取保金14餘萬,非法獲利11餘萬元。

從2019年10月起,湯某利用之前非法所得的他人身份信息,購置機票和延誤險。根據保險公司提供的清單,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3個月的時間內,湯某共計獲賠707筆延誤險,總計141000元,除去湯某支付的保險金,獲利113120元。

據新華社報導,5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上海市首例「航延險」系列保險詐騙案。犯罪嫌疑人通過提前獲取航班延誤信息,虛構保險標的,乘坐延誤航班來騙取保險理賠金。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涉案金額超2000萬元。

經查,犯罪嫌疑人楊某、何某等人為牟取不法利益,招募組建「保險理賠團隊」,並在廣西、湖南等地組建合作團隊,犯罪團伙根據掌握的航班延誤信息購買對應航班機票,並分別通過保險公司官網、保險代理公司等渠道重複投保多份「航延險」,虛構被保險人需要航空出行正常如約達到的事實,並使用私刻的航空公司及機場印章,偽造多份航班延誤證明,分別向各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這些犯罪嫌疑人近年來連續作案數千起,涉案金額超2000萬元。

利用保險規則漏洞大量投保

是詐騙還是薅羊毛?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購買保險,從法律上講是一種「射幸」行為,與購買彩票性質一樣。即保險人是否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則取決於保險事故是否發生,具有不確定性。但是李某購買延誤險行為,明顯的已經脫離了正常的民事法律關係範疇,已經涉嫌犯罪。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認為,延誤險屬於商業保險的一種,類似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涉嫌虛構保險標的,即虛構了多人行程以及多人需要航空出行正常如約到達的事實,通過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的消息的方式,購買延誤險以達到騙取保險理賠的目的,並且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涉嫌構成保險詐騙罪。司法實踐中,也曾有相類似騙取延誤險之案例,也被認定為詐騙罪。據此,以非法占有目的,虛構事實,利用保險規則漏洞「薅羊毛」,侵犯了保險制度以及保險公司財產,可能要依法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認為,按照法律規定,如果構成保險詐騙,必須有實施虛構保險標的等行為,編造虛假損失,誇大損失,故意製造損失等行為,但這類案件中,當事人的投保往往是真實的,飛機的延誤也發生了,延誤的原因也不是嫌疑人造成的,而是天氣造成的,嫌疑人是通過計算出來的機率進而去購買延時險,這更像是抓了航班延遲保險的規則漏洞,因此,從他的角度看,這種案件並不構成保險詐騙。

購買航班延誤險獲賠也算騙保?

網友對此紛紛質疑:

@一仙小青:最怕玩不起翻桌子,唉!

@小樓聽雨-羅超:這應該算是風險投資吧,怎麼能算騙保呢?

@Shaojunx:規則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規則,你告我詐騙。

@李_本末:合理利用規則,也算詐騙?

@大師兄Li:這頂多算投機倒把吧 怎麼是詐騙 而且是買的保險,誰讓你們延誤的!

@榴槤餅妹妹:那你倒是別延誤呀!

@噠-噠-噠:有規則就按照規則來,何來的騙,沒延誤又不給他退錢。

@idaforever:不要臉,自己定的規則,玩不起就抓人!

@西音先森:這是騙保嗎?買你保險,飛機延誤是事實,又不是她個人控制的,投機行為而已。

@青島城事:你管人家怎麼著,這是人家憑本事算的,買了你的保險你就老老實實賠就行了。

@文天林醫生:延誤了就得賠,沒什麼可說的吧?沒有哪項規定不讓人買機票買保險。大家都應該感謝她為航空服務質量提升所做的努力。

@重新刷漆:只準保險騙你,不許你騙保險。

@孤狼破:合理利用規則漏洞不可取,但是要上升到刑罰處罰的程度更不可取。

@一絲銷魂煙:哈哈。人、票、航班延誤都不是假的,用什麼騙的呢?

@idnruCnwocn:不要臉,規則隨便改。

@qzhai:如果沒估摸准,錢是不是就讓保險公司掙了?

@默名了了:這TM難道不是憑本事分析數據賺錢?有本事你別延誤啊……

@Joelu2016:沒想到還真有隻賺不賠的生意。

@飛天板磚:穩賺不賠啊,以後只要航班延誤就把投保人抓起來得了!

@電眼迷離950: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偷不搶,怎麼算是詐騙?這和炒股看好前景,大宗買進一樣,賺了錢能說是詐騙?

@關於雞個個的勃:這個規則你定的,賠償也是你說的,然後人家只是抓住了你的漏洞,然後你就要抓人家?

@神垕青年:這是風險投資呀,怎麼能被抓?如果不延誤,錢能退嗎!?

@天鄯:不延誤就收人家機票錢和保險金,延誤了就說人家詐騙,耍流氓。

@冬已226:解決不了問題 就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

@追逐者的漫長旅程:我還以為航班延誤是她製造的呢!

@月神濱:這是不是給不起賠償才說人家詐騙呀?

@佳佳小可愛的主人:保險錢也給了,機票錢也付了,退票費也扣了,咋的買延誤險就是騙保?你延誤還不讓人理賠了唄?那買了延誤險結果沒延誤,是不是還得算她是詐騙未遂?

@zyh專業化550空蕩蕩:按你套路來怎麼就詐騙了?保險公司騙人還少?保險公司只能賺不能賠?應該按法律來,法院沒有判決怎麼就拘留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