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書法家卻有好書法,現在人人都是書法家,卻無多少好書法

忠山學書 發佈 2020-06-10T08:16:01+00:00

古代沒有「書法家」一說,書法只是文人墨客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能寫一手好字一直被視為讀書人的「門面」。雖然古代沒有「書法家」,卻有好書法,現在反過來了,人人都是書法家,卻沒有一副可以傳世的作品。2書法作品之於古人並不是出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創作」,而是一種實用性「書寫」。


古代沒有「書法家」一說,書法只是文人墨客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能寫一手好字一直被視為讀書人的「門面」。


雖然古代沒有「書法家」,卻有好書法,現在反過來了,人人都是書法家,卻沒有一副可以傳世的作品。


2


書法作品之於古人並不是出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創作」,而是一種實用性「書寫」。古代的讀書人大多都能寫一手說得過去的好字,即便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如那些佚名的墓誌碑刻、簡冊帳簿等等文字即屬於此種類型。

所以,你可以說,書法不是寫字,但寫不好字一定寫不出好書法。


3


書法在古人眼裡絕不是一門獨立存在的藝術,故曰「書為小道」。古人所認為的「大道」指的更多是能夠「修齊治平」的治國安邦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大道」就需要用翰墨文章來表達,文章是思想的載體,而書法是文章的工具。




4


是書法成就了文章,而文章也深深影響著書法。文墨並作,相輔相成,互為表里,不可缺一。即便是活字印刷術產生之後,也絲毫沒有取代文人墨客的手工書寫。


5


現在完全不同了,先有了硬筆,其便捷易帶的特點迅速取代了毛筆,而家用電腦的普及又進一步取代了硬筆,「無紙化」辦公時代的到來,書法無奈地從日常書寫領域徹底地退出了。社會也不再將書法作為對讀書人的普遍要求,而學科的進一步細化和西方科技的引入,甚至連讀書人的含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6


當下社會的讀書人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視之為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了。眼下從事書法者的社會身份、知識結構和對書法的態度等,是千差萬別,和古人相比,具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說,書法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生活土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文」與「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分離了。


很多學問功底很紮實的專家學者毛筆書寫水平都很稀鬆平常,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學的教授,書法水平與民國時期簡直無法相提並論,用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來形容毫不為過。而一些書法水平較高者,卻在學問著述方面顯得十分單薄,綜合修養缺乏厚重感。而更多的「書協會員「們,儘管在展覽上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績,但文學素養的普遍低下已經是一個早已達成的共識。



7


當下的書法展覽,就成為了對古人詩詞、文章的抄寫大比拼。有的甚至滿紙錯漏、訛誤百出而不自知。我們只能看到作者們書寫的「技」,看到「墨」,卻看不到屬於自己的「文」,很難感知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


於是,就有人提出,書法是書法,文詞是文詞,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甚至認為書法完全可以脫離可識讀的文字內容而存在。說書法是筆墨線條的空間分割構成,與書寫內容何干?!這些論調,終歸還是受西方當代藝術思潮之影響太深所致。當然,將此作為一種不乏前衛性的藝術探索,似乎無可厚非。因為這種實驗的成功與否並不會對傳統意義上的書法造成什麼致命的傷害,而如果將這種論調作為是對中國書法未來發展的主流導向,則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根本背叛,其結果也將是不言而喻的。



8


當「」與「」分離之後,書法就被陷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技術」的成分越來越加重,而「道」的成分卻越來越模糊。書法的「道」一部分存在於點畫筆墨之中,一部分則隱含在作者的思想裡邊,依靠特定的文詞彰顯出來。它是可以被人們感知的,卻又無法使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清楚。也就是「道是不可言說的」,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但它又確確實實在影響著書法筆墨線條的表達。



換句話說,我們看古人的作品,文墨互為一體,感覺醇厚、質樸,富有文氣、詩意,意蘊豐富,底氣十足。而看時人的作品,則有墨無文,未免單薄。寫得好的雖點畫之間饒有古意,然終究感覺缺少點什麼,不能勾起人們耐久玩索、反覆把玩的興趣。


9


古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恆久魅力,除了其精湛的書內功夫之外,與古人豐厚的書外功夫及其人格魅力具有很大關係。書法與傳統的文學、哲學關係更為切近,而與現代數學、物理關係不大。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技法技巧上的條分縷析儘管有利於學習,但卻未必會有利於日後的飛躍性提高。因為他們培養的還是「技術型」人才,在人文領域就顯得捉襟見肘。而書法恰恰就是這樣的一門神奇的藝術,不講求技術肯定不行,但只講求技術甚至過於講求技術也肯定不行,還需要有精神層面的東西。



10

文墨相合是中國書法的優良傳統,「先器識而後文藝」,先文後墨始終是對一個真正的書法家的根本要求。


如果只是對古人的碑帖描描畫畫,而對古人的其他學問或者不甚瞭然,或者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這種尷尬局面的。


11


古人所謂「文人墨客」,就是指文采飛揚、筆精墨妙的人,書法家首先必須是文人。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很多人的認為中, 「書協會員」就是書法家。書協會員真的可以算是書法家麼?我覺得只要把現在的書協會員和民國及民國以前的書法家做一比較,你就會明白「書協會員」是不是書法家了。


這只不過是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一種特殊現象,並不能作為一種具有歷史延續性的書法家的認定標準。


12


文墨分離的實驗性探索絕不會成為中國書法的主流,因為一旦抽空了「文」,「墨」也就會隨之乾癟,變得是那樣的莫名其妙起來。好的書法作品,還是要文墨相合,文詞高雅精妙,書法技法嫻熟,相生相發,從而產生奇妙的詩畫意境,使人產生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但它又不是單一的印刷體詩文和不可識讀的筆墨線條之組合所能取代的。


中國書法之所以千百年以來長盛不衰,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筆墨線條能夠隨著書寫者受書寫文字內容之影響而產生思想情緒的波動而發生各種意象變化,能夠更加淋漓盡致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旦剝離了中國傳統的「文」,書法就會失去它的靈魂,成為一種被西方藝術改造過的另類。即便人們還將它稱之為書法,但它還會是我們曾經心馳神往的那個書法嗎?

一看


大廳里舖著一張丈六或可能更大的宣紙,大家圍在宣紙的左、右、前三面,等待主角出場。等了好久,音樂響起,像大將出台的"急急風",身旁人告訴我,這不是京劇,是西洋音樂。話未落音,對面幕簾拉開,一員大將,大吼一聲,跳躍而出,手持方天畫戟,直刺過來。一位女士告訴我,那不是呂布用的方天畫戟,是拖把。"拖地打掃衛生的拖把嗎?""是的。"


我以為他要翻跟斗,趕緊把身子閃開,想像那跟斗躍上空中,落下來,連翻幾個,弄不好,便會躍到我的身上。結果他沒有翻。我說:"梅蘭芳演《洛神賦》,出場時是背對觀眾,緩緩退到台前,觀眾老是看不到他(她)的美麗面容,正在大家干著急時,他把扇子一擺,忽地轉過身來……"大家笑了,說:"我們這裡不是演戲,也不是武打,是表演現代書法。"


"噢,是書法?!怪不得地上鋪起巨大的宣紙。""那拖把就是筆,那提桶里不是水,是墨汁。"身旁一位男士說:"我靠,這拖把也能當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這位書法家從桶里忽地舉起拖把,"嘩",猛地砸下,墨汁四濺迸起,墨痕四周皆是大大小小的墨點,像天女撒下的黑花。


然後,他又揮動雙臂,拖把上下左右翻起、滾動。大家正看得眼花繚亂,他把拖把"呼"地扔出,然後提起墨汁桶,"嘩、嘩",連潑帶倒,滿紙烏雲,然後又提起拖把,東蘸西點,搗搗戳戳,然後又是一聲狂吼,身子一扭,把墨汁拖把扔出老遠,然後雙手叉腰,一個亮相,我才注意到他留有飄飄長發、黑大鬍子,確實有點派頭。


一位小姐,遞上一支長鋒狼毫筆,這位書法家走到大宣紙的一角未有墨汁處,用行楷落了款,這行楷也寫得不怎麼樣,好像沒有臨過碑帖,功夫更談不上。


然後就是音樂,助手拖來吹風機,插上電源,吹乾紙上的墨汁。


這個字,我也不認識。問他的助手,回答是:"不必是具體的字,像鳥叫一樣,你聽得懂嗎?只要好聽就行。"


據說,這是驚世傑作,可能要賣上千萬元。但中國人不大識貨,要等外國人先買去,象徵性給一點錢,甚至不給錢,而且要買去一大批,再由外國人說:"這書法好啊!好得不得了啊。代表世界書法的方向啊。"然後再三千萬、五千萬一幅賣給中國人。這幾億元便落到外國人腰包,這"驚世傑作"又回到中國。


估計是三贏,一、書法家出了名,可能要載入史冊;二、外國人賺了錢;三、中國人收藏了"驚世傑作"。可能還要政府撥土地,蓋美術館,又創造了就業機會。其實是四贏。真是妙。


二看


這一次比前兩次更精彩、更新穎、更吸引觀者。攝像機排了很多,看的人也更多。


音樂聲起,書法家和一位金髮碧眼的西洋美女同時登場,並沒有大吼一聲,也沒有騰挪跳躍,十分文雅。但觀者已驚得目瞪口呆,都瞪大眼睛在觀看,都來不及眨眼睛。原來那洋美女是裸體的!美啊,世界上沒有比裸體美女再美的了!杜甫說:"越女天下白",恐怕還白不過這位洋美女。


麗人行》又說:"肌理細膩骨肉勻",眼前的美人真是"肌理細膩"且又特別是"骨肉均勻",那曲線美,那凹凸的節奏美。楊貴妃美,有人說超過西施,但也沒留下照片,無法比較。我畫牡丹,題"玉環去後千年恨,留與東風作夢看",也是很抽象的,如是而已。


老是看美女也不好意思,就看了看書法家,其實書法家是主角。書法家並沒有留長頭髮,也沒有大鬍子,十分傳統,也十分文靜,穿的是中國傳統服裝,軟紐扣,灰黃色,不花哨,手中握的也是傳統的毛筆。我想像,這一次應該是寫傳統的書法了,但裸體美女跟來幹什麼呢?


隨著音樂聲起,書法家把臉轉過去,背對裸女,右手操筆墨在裸女身上寫字,左手做輔助動作。我看不清寫的什麼字,但那執筆做提按、疾徐、上下、左右的動作,已知他是寫傳統的漢字。他時而弓腿,時而蹲下,時而躍起,動作並不激烈,但時時變化。那裸女一會兒前傾,一會兒後仰,一會兒轉身,一會兒扭體,時蹲時立,時而跳舞,動作也十分美。後來有人提示我,那美女和書法家的動作是互相配合的,書法家轉臉在背後寫字,他不知道他的筆會寫在什麼地方,美女躍起轉扭把身體對著毛筆,書法家第一筆可能寫在她的臉上,第二筆就可能落到她的胸脯上,第三筆可能在她的大腿上,第四筆可能在她的背上,第五筆可能在她的屁股上……書法家只管在背後寫,一筆一畫,因為落在哪裡他不知道,但美女要有點意識,不能讓筆墨全落在肚子上或大腿上,要保證,渾身任何一處都有墨筆即漢字的筆畫。比如書法家寫了幾筆全落在她的胸脯上,下面她就向上跳起,讓筆畫落在她的肚上;書法家手低了,她又要蹲下,讓筆畫落在腦門上;有時又要抬起大腿,把腳伸出,讓筆畫落在小腿肚上或腳上;前面寫多了,又要轉身,讓筆畫落在背部;書法家新蘸一筆飽滿的墨水,她又撅起臀部,讓這大筆墨突出在臀上;當筆快干時,美女會亮出自己大腿的內側,讓干筆落在這裡;眼睛旁、鼻孔旁,也不能讓太濕的墨落上,否則會把眼睛染黑了,或吸入鼻內。而且,老是寫在一個地方,則太密,只寫一兩筆,又太疏,但也不能太平均,那樣會缺少節奏感。比如寫"客"字,第一點,可能落在美女肚皮上,第二點可能落在乳房上,第三筆開始會在其胸上,末尾就可能在肋下,第四筆可能在背後,那一撇可從臀部拉到大腿,那個"口"可能一豎在額上,一豎一鉤在大腿的內側到外側,最後一橫可能在腳底。她也可能不抬腳,而是晃晃身體,讓筆畫變得有顫抖感或變成鋸齒狀。


我聽後,再對照美人身上的筆畫,大為解頤。


如是看來,不是書法家為主,美女為次,而是二人皆為主了。書法家負責寫,美女決定筆畫的上下、疏密等分布。如果書法家想寫一短橫,但落到美女身上,她迅速轉動,這一橫就可能變長。反之,也可以叫長橫變短。美女要躲開,這一筆也就空了。美女不是被動,也是主動的。


書寫停止了,書法家並不是把筆扔出很遠,而是很文雅地放下。然後端來一盆清水,用手蘸水在美女身上清洗,美女基本不動,書法家用手在美女身上把字全部清洗掉,從額、鼻、頰、嘴到脖子,胸脯、肚皮、大腿,一一清洗,洗得基本乾淨為止。


據專家研究,這種書法意義十分偉大,超越前古,開拓未來,更重要的是合乎一種什麼哲學大道理以及人類學、宇宙學的大道理。


因為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蘇東坡等等大書法家,都是一個男人在寫,缺少陰陽氣。人類由男女而繁衍,一個男或一個女不可能產生後代,天地有陰陽,動物有雌雄,連植物也有雌雄,雷電也因陰陽相撞而產生,所以,一個男人寫字是不符合哲學和人類規律的。現在由男女配合而書寫,才符合哲學。而且,男女皆十分自由,不受約束,自由也是人類的規律。漢字的一橫在肚上,一點在胸脯上,一豎在大腿上,這就突破了漢字的結構,像"二王"、歐、顏、柳、趙的字太陳舊,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字,沒有藝術感。現在這個漢字的原來規律被打破了,不需你看得懂,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為什麼又清洗掉呢?清洗時男女身體直接接觸,陰陽更直接中和。而且,人有生必有死,地球也如此,字寫了也必須清掉,從生到亡是一個全過程。像顏真卿的《祭侄稿》從產生到現在,一直未死亡,這是違反宇宙規律的。


當然這都是專家研究的理論,現在很多學者呼籲國際上著名大學要建立這種書法(有男有女共同完成)的研究所從事深刻細緻的研究。


我看


我看書協、美協都有問題,應該成立一個書法繪畫表演委員會,電影、戲劇學院的表演系也應該有書畫表演專業,前面說的那個書法家握筆跳出,我以為他會翻筋斗。旁邊人告訴我,他是想翻筋斗,可惜他缺少基本功,不會翻。據說搖滾音樂就因為歌手會翻筋斗而價漲十倍、二十倍,那麼,表演系、舞蹈系有責任培養書法表演家這方面的基本功。


但這類書法到底應該屬於書法協會,還是舞蹈協會或表演協會呢?應該屬於邊緣科學。反正得好好研究,然後再定。先成立一個研究協會,派人出國留學,弄一個博士學位回來再說。什麼博士呢?又是問題,又要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