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書法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

翰墨書道 發佈 2020-05-25T03:28:38+00:00

此時的書法作品中出現了如《董美人墓誌》一路的峻嚴方飭的書法風格,這路書法對初唐的歐陽詢影響最大,而神氣古雅幽深,用筆沉摯,字畫勁挺,兼有南北書風之長的《龍藏寺碑》更是被。

書法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高峰期,一是魏晉;二是唐代。唐代,書中國書法歷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期。唐代書法之所以能夠將書法推到了一個鼎盛階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與唐代接替的隋代書法有關。

我們知道,隋代書法對於唐代楷書的全面繁榮,起到了一個開局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國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階段。

隋代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在書法的具備融合南北書風的基本條件,為唐代書法法的繁榮奠定了全面繁榮的基礎,在書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此時的書法作品中出現了如《董美人墓誌》一路的峻嚴方飭的書法風格,這路書法對初唐的歐陽詢影響最大,而神氣古雅幽深,用筆沉摯,字畫勁挺,兼有南北書風之長的《龍藏寺碑》更是被

推為「六朝集成之之碑」,對初唐的褚遂良一脈楷書,影響同樣甚大。

智永禪師的書法對唐代的書法影響更是深遠。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其書法直接取法與王羲之,得家法真傳。世人稱其上書法骨氣深隱,體兼眾妙,運筆凝鍊,氣韻嫻雅秀麗。其書精熟過人,兼善諸體,以草書最佳,書法為陳隋間學書所宗。智永學習書法非常刻苦用功,據說學書三十年,有「退筆成冢」的故事流傳於今日。其書法同樣在今天仍然有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個因素是李世民的崇拜倡導的作用。

從歷史角度看,唐代的國家強盛,經濟繁榮,基於這個條件,也由此推進了唐代文化的發達以及和書法的發展。對於這種現象,歷史上早有定論。

馬宗霍在《書林藻鑒》就說:「唐代書家之盛,不減於晉。固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而考之於史,唐之國學凡六,其五曰書。置書學博士,學書日紙一幅,是以書為教也。又唐銓選擇人之法有四,其三曰書。楷法遒美者為中程,是以書取士也。以書為教仿於周,以書取士仿於漢,置書博土仿於晉。至專立書學,實自唐始。宜乎終唐之世,書家輩出矣。」

當然談到唐代書法,是不能看避開李世民的功勞的。李世民雖然出身於北方貴族,卻非常仰慕南朝文化,而自己對於詩歌也多有研究,在書法上更是酷愛秀美一路的南朝書法。對於王羲之的書法更是到了超級粉絲的境界。自己不僅銳意臨仿,甚至親自為王羲之作《王羲之傳論》。計賺《蘭亭》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目前能夠見到的李世民的書法《晉祠銘》、《溫泉銘》其秀麗遒勁,跌宕流美的書法,深得王羲之行書之氣韻。由於李世民的崇尚,奠定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




再說隋唐時代,造紙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馳名中外的宣紙,在唐朝已廣泛使用,這也是唐代書法之所以興盛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原因是唐代富有創新精神的書家輩。

如號稱初唐四家的歐、虞、褚、薛,特別是歐陽詢的楷書;在盛唐時期,又出現了最富有富於創新精神的顏真卿,巍然卓立於書壇乃至今日;其後的柳公權則以謹嚴的書風給後世以深遠的影響與顏真卿並稱「顏筋柳骨」。這些對中國書法歷史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中,最富於創新精神的要屬顏真卿。初唐書法一直籠罩在王羲之的書風之下,到了中唐,顏真卿把篆隸之法如行書和楷書之中,大膽的破二王書風獨創新體,變瘦硬為肥厚,與二王之外,別開生面,另立一宗。中唐書法的革新,建立起來了自己的時代特色與風格,甚至與晉代書法並駕齊驅,並稱晉唐,唐代楷書成為書法發展歷史上的楷書之正統與經典。

至於唐代的書法家,除了上述ー些大書法象家外,如孫過庭,李世民、陸柬之、李陽冰、鍾紹京等書法家均稱著一時,另外還有許多不名的民間書法,難以盡數。這些書法家的出現無疑又是促進唐代書法鼎盛不可能缺少的力量。



第四是書法理論的發展與成熟。

在唐代,隨著書法的創作成熟與繁榮,書法理論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發展。

出現了如著名的張懷瓘的《書斷》、孫過庭的《書譜》、張彥遠的《法書要錄》、顏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以及歐陽詢的《用筆論》和《三十六法》等理論文章。其中孫過庭的《書譜》影響最為深遠。

孫過庭(645-703)字虔禮,自署吳郡(今蘇州)人。官率府錄事參軍。孫過庭一生遭際坎坷,不遇於時,工於書法,尤精草書。師宗二王,能「成篇幅而不變山陰家法」。「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孫過庭學識淵博,匯古通今,才華橫溢,思維敏捷,為人耿直,豁達大度。


其所撰《書譜》,闡述真、草之辯證關係,精闢獨到。在書中孫過庭提出了「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其書法直追二王,旁才章草,融二者為一體,又兼書法純熟,筆筆規範,極見法度,有魏晉遺風,可謂書文並茂,是後世學習今草的絕佳範本,也一篇在書法史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理論著作之一。

唐代書法不僅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國外,尤其是對日本書法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當時日本很多遺唐使,無不學習中國的書法;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也帶去二王真跡,使中國的晉唐書風遍及東瀛。

唐代是我國書法大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唐代書法一面繼承前代傳統,一面又有所突破、創新和發展,形成輝燦爛的壯觀局面。

這固然是書法本身不斷發展的結果,但更根本的原因還決定於書法發展的社會基礎和歷史條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