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人才不是核心競爭力,機制才是

運營增長 發佈 2020-06-13T23:55:16+00:00

短短6年時間裡,一個從知春路錦秋家園走出的技術團隊,因推出「今日頭條」等APP而名聲雀起。除了引人爭論的價值觀問題,更多的引發的是這家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模式。

短短6年時間裡,一個從知春路錦秋家園走出的技術團隊,因推出「今日頭條」等APP而名聲雀起。

除了引人爭論的價值觀問題,更多的引發的是這家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模式

背景

四年前,2015年11月,一位程式設計師出⾝的創始⼈在新浪微博上寫下這樣⼀句話:

譯:像開發產品一樣辦公司

這位程式設計師就是字節跳動的掌門人張一鳴,他進一步解釋道:「技術並不總能保證產品(公司)競爭力,但是好團隊可以。」

「核心競爭力直接來說是我們的產品,產品背後是我們的技術系統,技術系統背後是我們的團隊和文化。」 這是張一鳴在清華經管學院與錢穎一教授對話時給出的答案。

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技術並非壟斷或者絕密,市場壁壘也是脆弱的。

「在我看來,創業其實同時在做兩個產品,一個是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產品,另外一個就是公司,而CEO是公司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

這絕非一個好做的產品。伴隨飛速增長的不僅是流量、收入與估值,還包括執行團隊規模:如今已近5萬人的隊伍。大量公司會在團隊快速擴張時,遭遇文化稀釋和管理困局。

怎麼讓一個組織,而不僅僅是一款產品具有持續的競爭力,尤其是在這個組織飛速變大之時?

本文試著給大家些許答案。

信息通暢是底層邏輯

在BD,想知道CEO在忙什麼太容易了:任何員工在內網IM上可以直接看到他的OKR是什麼。

更準確地,任何員工可以看到任何同事的OKR,以及基本信息、匯報關係。「能看到一個人的工作計劃,意味著你知道TA這兩個月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哪些事情上,一目了然。」

頭條的管理架構

字節跳動沒有CFO、CMO或CTO,14名高管直接向CEO張一鳴匯報,涵蓋公司所有職能,「為此,張一鳴先生表示,感覺自己太多的時間用在與團隊主管開會上。

扁平化的管理下,普通基層員工到「王座」之間的匯報關係只有3到4級,全公司共用技術、國際化、商業化、審核及銷售團隊。

在每兩個月的「CEO面對面」、部門業務溝通雙月會上,張一鳴會公開講自己的OKR進度。

「他會給自己過去兩個月的OKR逐項打分,沒做好的地方都會直接告訴大家,對哪項業務不滿意也會直言不諱,從不遮遮掩掩。」

張一鳴會對公司的重要決策、戰略方向、甚至遇到的危機作出梳理和解釋。

Bytedance內部推崇「直入主題的提問、回答」。一名員工在雙月會上發表了激烈的意見,直指管理層和張一鳴對業務不重視不關心。大家討論是否要把會議紀要按「原文」直接發出去,張一鳴也在現場,最終同意了原封不動發給了部門全體員工。

這家公司內部提倡:

  • 鼓勵群聊不要單聊;
  • 不要包裝結果,不要向上管理、投leader所好;
  • 文化價值觀中的核心一條是「坦城清晰」,底層邏輯就是追求信息的高效流動。

甚至,作為普通員工,就能看到的所有頭條系的產品數據——只要向你的直屬Leader申請即可,無需更高層批准。

字節跳動內部的管理機制,建立在預設「人性本善」基礎之上。在其內網有一個叫頭條圈(也叫字節圈),員工稱ByteDancer

頭條圈是ByteDancer最活躍的地方。每天1千多條消息,5萬多個帖子,30多萬個點讚數,近20萬條評論回復……是它上線以來拿到的成績。全球230多個辦公室之間可以同時跨時區、跨地域溝通。

員工們經常在裡面『吵架』。人們各種聊,吐槽工作、說八卦、侃職業生涯、教新人職場道理,「急眼了還各種講大道理」……要是找到興趣相同的人,還會建群嘮嗑。

字節跳動內部鮮少把員工的吐槽看成無理取鬧。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它確實在「發布—反饋」機制中做到了信息多線流通,但他們內部更願意把這一邏輯上升到踐行公司價值觀上——「ego小但格局大」。

「ego小但格局大」並非字節跳動原創,但字節跳動把它用到了極致狀態。

在字節跳動全球30多個國家的辦公室牆上都掛著同一組海報,其中一張海報的內容就叫「ego creates blind spots 自負製造盲點」。

它脫胎於谷歌文化,ego代表自我,knowledge是知識,自我越小,知識越多,格局才越大。

簡單來說就是: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別搞辦公室政治,多花點心思在能力提升和業務拓展上。

預設信任產生放權文化

字節跳動需要這樣的文化作為底層土壤,去培育一大批懷揣擁躉之心的員工野蠻生長。

字節跳動正在用這一方法論培養谷歌推崇的「創意精英」人才——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充滿信心和激情,既能保持謙遜態度,願意在事實面前改變自己的觀點,又能堅持自己獨有的人格自由。

但這幫人並非是不著塵埃的「怪物」,他們會發泄情緒,也會給出犀利的建議。想知道他們的行蹤?可以去飛書查。

一個員工在頭條圈匿名「倒苦水」:工作中涉及合作的時候,尤其是跨部門合作的時候,個人理解有兩個原則可以遵守。

  • 第一:Full context 給出足夠多的上下文,讓對方明白系統是如何work的,從而能夠根據上下文自己分析具體問題。
  • 第二:Full control 給出一份明確的文檔,儘可能多的包涵可能遇到的問題,對方只需要顧著文檔做,能夠基本解決問題。

圖片來自公眾號「字節范兒」

他給出建議的原因是,他對接某個業務部門涉及到多個系統,每個系統的對接人「都只是做好了自己手裡的工作,需要反覆向對方確認細節」,很消耗成本。

他希望對方能給出一個全語境的信息,不要讓他去「猜」。「無意指摘某個同學,大家都對接很多事情,業務都很忙。但是希望每個人除了做好自己手頭工作,能主動獲取更多context。」

他說,「這樣不僅能顯著提高大家的效率,對個人成長幫助也很多。」

Context—not Control

對此,字節跳動高層有過思考。公司變大後,Control 容易導致部門間不配合,部門冗餘,專業度變差,效率低下,與 Day1(每天都要像創業第一天那樣運營公司)理念相悖。

不僅如此,還可能讓決策層陷入理性自負狀態,在戰略上帶來問題,因追求控制感而導致企業反應遲鈍。

相反,Context 強調集體智慧,能讓充分的外部信息輸入到決策層內部,做出最終決策,把指令傳遞給執行層,快速落實,遇到項目需求,不需要層層報批。

在飛書里找到能夠幫忙解決問題的人直接溝通就行,不用那個人的領導批准。

他之前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剛到這家公司時,這種工作機制讓他感到倍感不適,以前跨部門合作都需要兩個部門領導批准核對才能開展工作,現在怎麼自己擁有那麼大的權力了?

放權文化其實是一系列文化基礎設施促成的一個信任產物。

它會幫助企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出各種嘗試。在推崇谷歌文化的公司里,只有成熟坦誠的職場人才能擁有這一「特權」,他們通常在扁平的溝通渠道交流,篤信「事實大於真實」原則。

招厲害的人,讓信息更高效

字節跳動招人的原則,是找到最合適的人,學歷、相關經歷、title不那麼重要。但世界範圍內重點高校學歷背景的員工,在公司內部一抓一大把。

實際上,他們想招一群擁有超強學習能力、視野開闊、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一起打天下。

這種人也許暫時做不到最好,但張一鳴希望他要一直保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心態。這一判斷來自「我相信你是願意去改變的」,他會預設對方向善。人性是一種趨向,是開放的、動態的,是等待被實現的潛能。

這種善不是公益善,而是要帶有個人效率價值的善。

也就是說,你得為這家公司創造某種助推公司前進的價值。如果不行,你很可能會被替換掉,即便你是業界大佬也沒用,在效率面前,資歷很可能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一位曾出自某大廠地方業務線的重要角色,在字節跳動一重要業務線做高管,工作了小半年,由於個人節奏比較佛系與字節跳動不符,被直接辭退。

這些年,字節跳動採取「購併招」方式籠絡人才,橫向延伸了自己的業務,也橫向選擇了資本收購的集權模式。這招曾被 Facebook 運用得爐火純青。

2013年,瞄準「屌絲用戶」的讀圖應用「圖吧」誕生,但很快,創始人張楠攜帶「圖吧」進入張一鳴麾下,負責內涵段子,現任抖音總裁。

2017年今日頭條入股石墨文檔,它與飛書很像,一年後,被全資收購,兩個重慶小伙也成了 ByteDancer。同年,對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海外短視頻 musical.ly 平台進行收購,二把手朱俊進入字節系。

字節跳動在2018年完成對Faceu(臉萌)的收購案,明星創始人郭列加入字節跳動。

2019年全資收購效率工具「幕布」,創始人任王旭繼續擔任CEO,負責「幕布」業務;同年完成對遊戲公司上海墨鵾和英國音樂 AI 初創公司 Jukedeck 的收購,深度布局遊戲研發和音樂版權領域。

這些公司不算老成,創始人們年輕,但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市場代表作品。他們往往要比一般人不拘泥於現狀,更具創業精神,也更加獨立和叛逆。

這對於一家處於急速奔跑的創業公司來說,無異於天降英才,用外部資源填補自己的短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但厲害的人卻很難屈服於某一個人,不少創業公司被收購後,創始人都轉身進入投資圈,另開門路。

如果還留在原來公司,他們通常會被某個人的個人魅力所吸引,進入一家公司,在機制文化和情感牽絆的雙重因素疊加之下,高效運轉。

張一鳴還很擅長用「邀請制」給字節跳動輸血,掌管字節跳動商業體系的張利東、技術副總裁楊震原、負責國際化業務的柳甄、前央視主播現任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

他和張一鳴見了三面後,覺得這個人靠譜,可信賴,也受邀加入字節跳動。現在,這裡透明高效的信息環境讓他嘖嘖稱讚。

很多字節跳動離職員工,至今都把字節跳動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歸結於「內部信息創造價值」。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個人功勞,它好像在說,你看,不是人在管理,而是某種環境文化在指導人們的行為舉止。

此外,Context原則還衍生出了同步協作行為,在飛書協同文檔中,大家可以一起編輯文檔、一起開設兩百多個興趣生活學習群,實現「everyone on the same page」。

但在遇到緊急事件、重點項目、創新業務、新部門早期等情況時,字節跳動還是會採用Control 模式,需要一個人對團隊進行強幹預,集中力量往一個方向上釋放。

飛書文化是在 Context 原則下誕生的產物,在裡面,培育和塑造了字節跳動最為堅實、開放、自由、平等、信任的土壤。放大 Context 的善,抑制 Control 的惡。

幾百個ByteDancer看到上述匿名員工提出的建議後點了贊,也有人覺得那條內容質量很高,匿名發布可惜了,應該公布自己的名字讓大家知道發布者是誰。

頭條圈確實是一個可以自由發言的場域,不過,如今它這麼和諧,得需歸功於一個小小的爭論和產品改進。

2017年,字節跳動員工在內網發動態吐槽公司產品,後來有人擔心自己會因為指出問題被責難,建議公司採用匿名方式發言,才能更好地坦誠布公。

但有些人不同意,他們覺得採用匿名發言違背了公司倡導的透明原則。兩個立場陣營的人吵得不可開交。

管理層注意到這件事,一百多人用一個小時專門討論這件事,最後得出一個折中的處理方法——每個員工每個月有三次匿名發言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