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華人春晚:「由外觀內」,立體唐人街喚醒最大共鳴

深度文娛 發佈 2020-01-26T02:26:19+00:00

「唐人街」的主視覺元素,的確撐起了今年湖南衛視華人春晚的獨有氣場,由中國式牌樓、店鋪招牌矩陣組成的「唐人街舞台」極富空間感和縱深感,這讓華人春晚的現場有了身臨其境、實景演出的效果,觀眾們感覺走進了電影《中國城》,在這裡,華僑華人在異國土地上的故事紛至沓來,令人流連忘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春節時,趕回故鄉與親人團聚的,可不止生活在北上廣的Vivian和David。

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晚,又一年「四海同春」——已連續第六年於大年初一準時登陸湖南衛視的「全球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以下簡稱湖南衛視華人春晚),因為一個特別的「團聚」故事瞬間戳中觀眾的淚點。
鏡頭裡,當從國外趕回浙江省青田縣方山鄉的華僑與幾年未見的兒女含淚擁抱、一起包餃子時,「團圓永遠是所有華僑華人內心最珍貴禮物」的定義,顯得如此真實又柔軟。

「僑味」,永遠是湖南衛視華人春晚區別於同類產品的「強標識」。五年後,當一路經由包括金鷹節頒獎禮在內的多台大型晚會、星素合唱類節目《我想和你唱》和豆瓣高評分節目《兒行千里》等持續「淬鍊」的湖南衛視王琴工作室團隊再執這台晚會的導筒時,他們已不僅僅滿足於在老命題上做老文章了。

於是,熱鬧的唐人街,自信的中華文化,新潮的Z世代華人華僑……呈現在全球觀眾眼前的,是一台從舞美、視角到核心主角都「煥然一新」的華人春晚。

從「由內觀外」到「由外觀內」「中國味」母題挖出敘述新角度

作為面向全球六、七千萬華僑華人觀眾的專屬春節晚會,意在向全球華僑華人傳遞情感以及祖國對於他們的關注和熱愛的湖南衛視華人春晚,曾經給予觀眾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它每年準時送達的「濃濃中國味」。這「中國味」里有「發展」,去年此時,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代表團在華人春晚上的集體亮相,就曾引髮網絡對「大國氣象」的一片點讚;這「中國味」里有「文化」,除了華僑華人熟悉的中國武術、京劇,每年必不可少還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登台;這「中國味」里有剪不斷的「親情」,這親情就是華僑華人與祖國的血脈聯繫。今年的華人春晚,讓觀眾熟悉的「中國味」一點都沒有少,但細細品,我們就會發現,講述這「中國味」的視角變了。回到文章開頭那擊中觀眾淚腺的一幕,如果不是這台春晚,許多年輕觀眾可能還不知道,原來,在浙江省青田縣方山鄉還有一個被暱稱為「聯合國學校」的小學,這所小學的150名學生里,有105名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國外工作的華僑。孩子們出生在海外,卻因為國內更好的教育條件被父母安排在家鄉成長、求學,春節對於這些僑胞子女而言,同樣意味著「團圓」。

在華人春晚的鏡頭前,學校特別設置的「心愿告白室」里,孩子們的願望樸素又真誠,他們希望能夠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希望自己為客人講解時身邊有父母驕傲的眼神和鼓勵的話語。其實,遠在海外的爸爸媽媽們也因為幾年不能見孩子而內疚、思念。

「今年回家過年,發現家鄉變化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我們這些華僑也很想回來發展,這樣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當羅馬尼亞華僑林愛薇伴著新年的焰火說出這個願望時,觀眾發現,今年「華人春晚」的故事敘述視角,從以前的「由內而外」變成了「由外觀內」。這是王琴工作室在今年「華人春晚」策劃初期花費心血比較多的新思路。在接受採訪時王琴提到,當每年回顧國家的發展、讓海外華人華僑感受祖國的強大和溫暖已經變成常態,他們希望轉換視角,把故事的講述者和情感的體驗者,變為海外華僑與華人。視角的轉變,讓今年華人春晚中的「中國味」變得更加具象化,也更貼近當下華僑華人的生活了。

王琴工作室特別奔赴四個國家拍攝製作的短片《年輕華僑華人的中國年》,講述的就是生活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洛杉磯和德國的四位華僑華人的「中國年」——愛好舞獅表演的華人空乘小伙子,從淘寶越洋訂購龍舟慶新年的澳洲華僑,把中國潮牌和中國設計帶到洛杉磯以及亮相德國街頭的漢服社,說的都是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對於「中國」和家的熱愛。

「Z世代」華僑華人唱主角「中華正當潮」讓文化自信更具象

從「由內觀外」到「由外觀內」,今年的湖南衛視華人春晚講述視角的轉換在觀眾看來熨帖又自然,這種自然轉換的背後隱藏著真實的文化自信。採訪中王琴提到,《年輕華僑華人的中國年》這組短片里,每一個生活在海外的年輕華僑華人都能讓自己更深刻地感受「文化自信」的概念。比如那位熱愛舞獅的馬來西亞空乘小伙子,其實只是馬來西亞甲洞弘德體育會舞獅隊年輕華僑華人中的一員。據悉,這個舞獅隊里一共有30多名華僑華人,其中00後9人,10後10人,這其中甚至還有年僅4歲的小朋友!在王琴看來,這種自發的熱愛,體現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在國外並沒有停下腳步。

那位從淘寶越洋購置龍舟的姑娘和在洛杉磯推廣中國潮牌的男孩,則形象地說明「世界颳起了中國風」。
「澳洲人常用的皮划艇基本是德國生產,周期需要3個月,費用是6萬元」,王琴說,但中國的龍舟只要3萬元,從發貨到收貨只需兩周!澳洲華僑姑娘選擇跟國內的同齡人一樣在國內網站上「買買買」,正好說明中國製造為何能風靡全球。

走向世界的不僅是Made in China,還有Design in China。在北美開設第一家中國潮牌、讓中國潮流走向世界,以及頂著低溫在德國大街上宣傳漢服文化的華僑華人們,都是主動去宣傳中國文化的。

這些自發的「文化出海」,讓觀眾們看完「華人春晚」後會覺得特別快樂且由衷自信,「華僑華人雖然與祖國相隔萬里,但他們熱愛中華文化,普及中華文化,傳遞中國新年快樂的努力,是一直沒變的。」
選擇用年輕華僑華人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王琴工作室也有自己的考慮,採訪中她提到,當國內Z世代(泛指95後、00後成長於智能時代的年輕人)正被持續關注時,其實在海外,年輕的華僑華人也正在登上歷史舞台,「年輕態的他們是怎樣看待祖國的?中國文化在海外真的具備代代傳承的魅力嗎?」這樣的想法,最終讓他們加入了更多年輕、青春的元素。Z世代的氣質當然不止這個短片。當晚,湖南衛視華人春晚有多個節目都因成功融入年輕人喜愛的元素,引髮網友討論——許魏洲與最具「鬼畜氣質」的彩虹合唱團合作合唱《幸福的煩惱》,道出了華人世界同樣的「催婚主題」里的愛和煩惱;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與rapper王廣允以「粉」入歌的創新合作《我是你的粉》勾起不少網友「嗦粉」的慾望,「真沒想到,看台晚會看餓了!」

「立體」唐人街為華人春晚打造強標識五年磨一劍就是為了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一家「湘味粉館」,在拔地而起的巨幅招牌中異常亮眼;激情洋溢的舞蹈派對,背後是燈火璀璨的唐人街街景……如何在大年初一多台衛視春晚中脫穎而出?湖南衛視華人春晚只需觀眾給個眼神就行——以唐人街概念為主舞台設計元素的它任誰一看,就知道這是華人春晚了。

採訪中王琴提到,有關今年湖南衛視華人春晚的視覺效果的突破,團隊思慮良久。畢竟,往年的華人春晚在舞台設計上都是突出春節的喜慶祥和與大氣,「但沒有一個突破晚會慣常概念的強標識。」
幾經討論,他們想到了「唐人街」,「畢竟這是世界每一個華僑華人聚集地都擁有的標誌性地點,可能是唐人街,可能叫中華街,但只要中國人在異國他鄉看到它,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選擇「唐人街」,在王琴看來既是為了貼近海外華僑華人的生活,贏得他們對這台春節晚會的共鳴,也是為了讓生活在國內的中國人「感受到新鮮的氣息」。
「唐人街」的主視覺元素,的確撐起了今年湖南衛視華人春晚的獨有氣場,由中國式牌樓、店鋪招牌矩陣組成的「唐人街舞台」極富空間感和縱深感,這讓華人春晚的現場有了身臨其境、實景演出的效果,觀眾們感覺走進了電影《中國城》,在這裡,華僑華人在異國土地上的故事紛至沓來,令人流連忘返。王琴介紹,為了達到這種立體式的舞美效果,這次華人春晚的主舞台使用了分路最多的LED屏,「也是我經歷的晚會中,前所未有的信號最多的一次。」2015年,當「四海同春全球華僑華人春晚」第一次落戶湖南衛視時,操刀這個新品牌的人就是王琴。五年後再度回歸華人春晚的舞台,她還記得當時的興奮,「四海同春,這本身就給我們創作者提供了一個遼闊的視野,它要講中國,講中國故事,而且里外都要講好,難度大,但做出來之後成就感也足。」

五年磨一劍。現在,她和她的團隊帶著更為年輕態的「華人春晚」回到觀眾面前。除了依然希望通過這台晚會加強中國同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聯繫,提升全球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覺之外,她也想讓更多人感嘆,「當代中國,原來你這麼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