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14位狀元聯語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墨之舞書畫 發佈 2020-02-01T16:08:28+00:00

滿清王朝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開始,至1912年宣統皇帝正式下詔退位,存續了約276年,在此期間清朝一共進行112次科考,為了鼓勵滿人讀書,順治年間曾有兩科實行滿漢分榜。


清朝是楹聯整體水平較高的一個時期,聯都網站微信公眾號特輯錄了清朝共計114名狀元的聯語,以饗讀者。這個內容曾經在2016年出版發行的《聯都》(第三部)中收錄,為了方便大家查閱、收藏,特在公眾號上再次刊發。特別需要感謝的是本文的搜集整理者(網名:宇宙漫遊者),楹聯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黃牛式的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才有了今天我們一杯茶、一個葛優躺、一部手機就可以在知識海洋中暢遊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再次向這些無私奉獻的楹聯人致以十二萬分的的感謝和由衷的敬意!


縱觀對聯的發展,清朝是對聯的黃金期,使對聯由文人的文字遊戲,提高、完善、直至升華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難怪有人在「唐詩宋詞元曲」後面,加上了「清對聯」 之說。


滿清王朝自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開始,至1912年(清宣統三年)宣統皇帝正式下詔退位,存續了約276年,在此期間清朝一共進行112次科考,為了鼓勵滿人讀書,順治年間曾有兩科實行滿漢分榜。一共產生了114名狀元,而進士卻有26391名。


001:傅以漸(1609--1665),字於磐,號星嚴。山東聊城人,祖籍江西永豐。清順治三年乙酉科狀元,是滿清開國第一位狀元、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傅以漸也是一位知名學者、史學家。以勤政清廉著稱於世。


題傅氏宗詞「版築堂」聯

版築恆亭古;

有德世澤長。


手書墨跡聯

陶令愛文常對酒;

庾公逢月每題詩。


002:呂宮(1603--1664),字長音,江蘇武進人。清順治四年丁亥科狀元,累官至弘文院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呂宮與大學士陳名夏、馮銓、成克鞏共薦御史郝浴巡按四川。郝浴上疏彈劾平西王吳三三桂專橫跋扈,吳三桂上疏申辨,順治皇帝撒了郝浴的職,呂宮與幾位大學士都有有誤薦郝浴的責任,大學士陳名夏因倡言"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被處絞刑;呂宮被降二級留任。呂宮以病乞假,順治皇帝賜貂裘、蟒緞、鞍馬,命馳驛回籍,並說待他身體康復後仍將召用。順治皇帝駕崩,呂宮曾赴都哭臨。


對聯資料暫缺

003:劉子壯(1609--1652),字克猷,號稚川,黃州(今湖北黃岡)人,清順治六年己丑科狀元。累官至國史館修撰,充會試同考官,不久即告歸。劉子壯博綜群籍,精製舉文,是清初的楚文大家。


《赤壁》摘句聯

雖無一炬周郎烈;

卻有三秋蘇子詞。


《秋懷》摘句聯

疲騎穿城白晝靜;

春林巢鳥路人稀。


004:鄒忠倚(1623--1654),字於度,號海岳,江蘇無錫泰伯鄉人,清順治九年辛卯科滿漢分榜的漢榜狀元,官授翰林修撰。不久就辭官避世,順治十一年因病去世,年僅32歲。鄒忠倚是以「勁險刻後,於平正中見險絕」的「歐體」為宗的書法家。


律詩《夜坐》摘句聯

濯纓滄海闊;

狎鳥歲陰遲。


005:麻勒吉(?--1689年),,漢名馬中驥,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居蘇完,順治九年辛卯科滿漢分榜的滿榜狀元,是清朝第一位滿滿狀元,累官至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是清世祖遺詔的起草者之一。曾因勒索受饋、羞辱漢官、徇私舞弊、包庇滿人縱兵搶掠等而多次被罷官,又多次被起用、復職。康熙二十八年病卒。康熙三十七年,麻勒吉假報軍功案發,經兵部彈劾,追貶麻勒吉,將其削革為民。


手書墨跡聯

品節詳明,德性堅定;

事理能達,心氣平和。


006:史大成(1621--1682),號立庵,浙江鄞縣人。清順治十二年乙未科滿漢分榜的漢榜狀元,為清朝浙江第一位狀元。原為探花,順治皇帝十分推崇他的書法,說:「此人楷書工整,必定是個正人君子」,於是欽定他為狀元,累官至禮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史大成任職四年,因父有病告假,回歸鄉里。


《送張越青給諫終養歸里》摘句聯

多君愛日疏;

先我望雲心。


《范潞公去官歸里》摘句聯

詩從攜杖得;

名以去官真。


007:圖爾宸(生卒年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字自中。清順治十二年乙未科滿漢分榜的漢榜狀元,是第二個滿榜狀元。由於滿漢分榜僅開兩榜,故圖爾宸也是最後一個滿榜狀元。累官至工部侍郎。


《晚鐘》摘句聯

老樹警眠鶴;

空波迎古龍。


《晚步》摘句聯

霽後煙痕連樹碧;

雨余虹影接霞明。


008:孫承恩(1619--1659),初名曙,字扶桑,蘇州府常熟(今江蘇張家港)人,清順治十一年戊戌科漢榜狀元,授予翰林院修撰。孫承恩曾因順治帝寵遇無兩,故多次被叫到宮中諮詢政事,順治十六年初夏,孫承恩隨順治皇帝去南海子,皇帝賜騎御馬,不料馬驚疾馳,並遇上大風揚沙,孫承恩受驚中寒,氣逆不能勝,歸寓不數日而卒,年僅40歲,人稱「短命狀元」。他也是當代的一位書法名家。


對聯料暫缺


009: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肅,號立齋(一說建齋),江蘇崑山人,順治十六年己亥科狀元,順治帝稱徐元文為「佳狀元」,經常「晚對便殿,夜分賜饌」,有時竟便衣草鞋相見。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徐元文廷議時數與滿大臣抗爭,屢招報復,乃上疏力求歸里。辭朝之日,舟過臨清,關吏藉故盤查,僅搜得圖書數千卷而已,人人皆讚嘆其為清官。徐元文一生勤奮好學,尤精通歷史,康熙十八年曾出任修《明史》總裁。


自題廳事聯

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加以外甥宅相,女婿門楣,人人得第;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兼於丁巳鄉闈,己亥會試,歲歲登科。


手書墨跡集句聯

劍佩青霄近,峰巒翠閣;

拜舞諸蕃集,香度玉樓。


《秋日雜感》摘句聯

銅池溜滴宵宵雨;

金井梧飄葉葉風。


《秋日雜感·其四》摘句聯

街調獻轡嚴秋馬;

樹繞將雛子夜烏。


010:馬世俊(1609--1666),字章民,初號野臣,後號甸臣,江蘇溧陽人。順治十八年辛丑科狀元,累官至翰林侍讀兼會試同考官。馬世俊精於書畫,人贊其書如右軍(王羲之)、畫似右丞(王維),故有「二右」之譽。可惜他的書畫早已散失,存世極少。


手書墨跡《聖教序》集句聯

探賾妙門,精窮奧業;

顯揚正教,崇闡微言。


《坐駱氏水天一色樓》摘句聯

天遠亭虛誰放鶴;

山寒節近好尋梅。


011:嚴我斯(1629--?),字就斯,一字存庵,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浙江湖州)人。康熙三年甲辰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左侍郎。文章操行,為時所重。其詩長於華贍之作,且多近體。


《滄州道上》摘句聯

宵來對酒黃雲斷;

天際懷人白雁過。


012:繆彤(1627--1697),字歌起,號念齋,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康熙六年丁未科狀元,是清代第十二位狀元,累官至秘書院侍講兼會試同考官。後對官宦仕途日益淡漠,萌生了辭官歸隱之念。終辭官告歸,閉門不問時政並出資創立三畏書院,造就了不少人才。


《送醫士方際泰歸茅山》摘句聯:

入世性情古;

還鄉面目真。


《假歸南下欲游五台山》摘句聯:

客路風光隨馬去;

家鄉村色渡江來。


013:蔡啟僔(1619--1683),字碩公,號昆暘,浙江湖州府德清人,隨任吏部侍郎、東閣大學士的父親讀書。康熙九年庚戌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檢討。因病卸職歸鄉。蔡啟僔博學多才,精於天人理數,擅長於書法。

《登齊雲洞天》摘句聯

樹身無歲月;

人影帶煙霞。


手書扇面《奉祝權老年翁五旬初度》摘句聯

蓮渚漾紅風自艷;

槐陰凝翠日偏長。


014:韓菼(1637--1704),字元少,別號慕廬,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十二年癸丑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韓菼擅長詩詞古文,是八股文的一代宗師;也喜歡山水,常邀好友結伴出遊。.他還嗜酒豪飲。性倔強,不盲從。去世後諡文懿,人稱韓文懿公。


自題燈蘢聯

四等秀才;

一甲進士。


題蘇州唐寅墓才子亭聯

在昔唐衢常痛苦;

只今宋玉與招魂。


《寓直書懷》摘句聯

攬衣漸覺緇塵積;

握槧多慚藜火窺。


《顧子元臣同侍御行並贈》搞句聯

江頭螺女常酬客;

洞口榴花不避人。


《上巳宴集碧山堂》摘句聯

白社已荒三仕外;

碧山重禊十年余。


015: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一字南畇,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監司業,曾奉敕編纂《全唐詩》。因父喪乞假歸,遂不復出。幼承家學,其為學〝以不欺為本,以踐行為要"。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賢。其孫彭啟豐為雍正五年狀元,祖孫鼎甲,傳為吳中美談。


題韓愈祠聯

進學解成,閒官一席曾三仕;

起衰力任,鉅制千秋本六經。


《文選樓懷古》摘句聯

掞文已擷江山麗;

主器應扶社稷長。


016:歸允肅(1642--1689),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康熙十八年己未科狀元,授修撰。累官至少詹事,參與議政。學者。為人持正不阿,簡質厚重,工詩文,善書畫。後以疾告歸,卒於故鄉。


自題大門聯

絕夤緣奔競階,務專求實學;

杜浮言誇張習,要不採虛聲。


017:蔡升元(1652-1722),字方麓,號征元,浙江德清人,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狀元,是康熙九年庚戌科狀元蔡啟僔的侄子,累官至左中允。後歷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職。康熙二十四年,蔡升元任會試同考官,由於擔任日講起居注官。頗受康熙帝寵信。後以終養二老而辭歸。


《苑西雜詠》摘句聯

蘆花菱葉絲絲雨;

紫閣紅樓面面風。


018:陸肯堂(1650--1696),字邃深(一作邃升),一字澹成,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狀元,累官至侍讀學士。陸肯堂穎悟嗜學,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康熙皇帝嘗贊其學問人品,屢加恩賜,卒於任上。他工詩,又精古文辭,滂沛閎闊,如萬斛泉不可抑止。


《拂水岩》摘句聯晴晝看珠雨;

清秋散玉虹。


手書扇面摘句聯

秀嶺千盤碧;

飛泉一線清。


019:沈廷文(生卒年不詳),字原蘅,號元洲。浙江秀水人。 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狀元,累官至會試冊考官。沈廷文勤奮好學,飽覽群書,十分熟悉古代典籍,是當代的歷史學家。他在京為官之時,他年年不忘為老父作壽。沈廷文進孝之心,為人稱道。


《顧詩城鐔視鹽長蘆》摘句聯

路入白河秋水碧;

樹添紅葉暮山蒼。


020:戴有祺(1657--1711),字丙章,號瓏嚴,江南金山衛(今上海金山)人,祖籍安徽休寧,清康熙三十年辛未科狀元,累官至內值諸詞林官。康熙四十一年,因大考詹翰列為三等,依例降職為候補知縣,他不肯赴任。辭官歸鄉隱居,再不復出 。據說當時殿試時,原為第二名,康熙皇帝認為戴有祺書法好,就將他拔置第一。戴有祺孤傲清高,操守謹嚴,辭官返鄉後,築室蔣涇橋,辟小園,疊假山,臨流水,築舫子,取名「慵齋」,嘯歌坐臥其中。後因生活貧困,房屋出售他人。有人贊戴有祺秉性孤介,超然出塵,為文奇古似柳柳州,詩曠達若陸放翁,書法遒勁如褚河南。只可惜科場考了二十年,終未能為國家所用。


對聯資料暫缺!


021:胡任輿(?-1704),字孟行,號芝山。江南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康熙三十三年癸酉科狀元,累官至會試同考官。吳三桂亂湖廣,民不聊生,胡任輿上書請賑濟,百姓建「報恩院」祀之。


對聯資料暫缺


022:李蟠(1656—1729),字仙李,號根庵,又號萊溪。江蘇徐州人。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狀元,是徐州明清兩朝唯一一位文狀元。累官至順天府鄉試主考官,任上遭到蜚語中傷,被判充軍。三年後賜歸故里,從此閉門著書,直至善終。康熙三十六年殿試時,殿試時因李蟠答對貼切,符合事理,且見解獨到,深得康熙皇帝讚許。李蟠的著作世人視為珍寶,惜已散失。


手書墨跡聯

筆扛龍鼎旌豪在;

手拔鯨牙汗涌流。


《戶部山探梅》摘句聯

疏影偏宜閒散地;

幽香不到艷陽天。


023:汪繹(1671-1706),字玉輪,號東山,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常熟。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狀元,是清代開國以來第二十三名狀元,累官至禮部分校、《朱子全書》纂修。汪繹原來在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會試得中,因回家奔喪未能殿試。此科恩准補殿試,被康熙皇帝點為狀元,作官僅三年便退隱告歸。康熙四十四年皇帝南巡,曾令汪繹與翰林汪士鋐赴揚州校刊《全唐詩》。


臚唱之日於馬上口占聯

歸計詎謀千頃竹;

浮生只辦十年官。


題《湖北紫陽書院》聯

作綱目,繼春秋,涑水司馬公賴筆削而史書不謬;由問學,盡德性,廬山白鹿洞辨異同而聖道始明。


《寄庭仙》摘句聯

秋風鱸膾江南味;

春雨梅花處士魂。


《梅花樓訪月溪上人》摘句聯

斜陽影里看歸鳥;

落葉聲中著病身。


《秋懷》摘句聯

寒宵酒引蘧蘧蝶;

倦眼花蒙薄薄煙。


024: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號樓村。江蘇寶應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狀元,僅官至翰林院修撰,曾參與編修《明史》、《佩文韻府》等重要文獻。王式丹自少有才名,嗜古好學,「詩文知名海內」, 二十歲時被人譽為江南詩人之首。早年科場不順,屢試不第,中狀元時已五十九歲。因重聽不為康熙皇帝所喜,修撰一職當了十年不得升遷。康熙五十二年,因同年榜眼趙晉「辛卯江南科場案」受牽連入獄,他多次上書申辯,歷時好幾年才得以澄清。晚年他閉門謝客,擁書自娛。兩年後,病逝家中。


《奉詔增修皇輿表院中即事次韻顧書宣前輩》摘句聯

池面輕風迎散帙;

檐牙初日照幡書。


《奉詔增修皇輿表院中即事次韻顧書宣前輩·其二》摘句聯

周室職方傳舊志;

漢家年表效橫書。


025:王雲錦(1657—1727),字海文,號柳溪。榜名施雲錦。又名顧雲錦,江蘇無錫人。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狀元。累官至陝西學政,居為提督此地的道員。任職期間,曾參加編纂《康熙字典》。王雲錦誠實坦蕩,有一年元旦,王雲錦退朝後,和朋友相約玩博戲時子戲,幾局玩過後忽然丟了一張牌,幾個人找遍各個角落,也沒有找到,只好作罷。後來,王雲錦見到雍正皇帝,雍正問他:「元旦以何事消遣?」王雲錦據實相告,皇帝笑道:「不欺暗室,真狀元也。」說著,從衣袖裡取出那張牌還給了他,由此他也深得皇帝的信任。


對聯資料暫缺


026:趙熊詔(1663--1721),字侯赤,又字裘萼,號學了氏。江蘇武進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狀元,累官至。曾參與修纂《淵鑒類函》、《康熙字典》,併入值南書房。因遭同僚誣陷被降級留任。趙熊詔父親為清朝都御史趙申喬,趙申喬檢舉「南山案」,藉以便迫害與趙熊詔爭搶狀元而結怨的戴名世,致戴名世因此被殺。他父親死後,趙熊詔以父憂歸。


《月下觀惠山泉》摘句聯

古砌涵秋色;

空亭帶晚煙。


《月下觀惠山泉·其二》摘句聯

亭浸寒光闊;

泉流素影間。


027:王世琛(1680年-1729年),字寶傳,號艮甫,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狀元,累官至少詹事。雍正七年卒於宮。王世琛為人樸實無華,其學問酷肖其人品。他的書畫藝術深受其父王銓影響,但他深居翰林,從不輕易為人寫字作畫,所以他的書法繪畫技能並不為時人所盡知。加上他的作品多不署名,即使偶有流傳,也難以確認。清人對王世琛罕見的幾幅作品評析說:"文人之筆,無雕飾痕"。


手書墨跡聯

赤堇揚華荊芩挺質;

綠竹含遠繁松靄深。


《英州道中寄大兄·其二》摘句聯

灑竹無枯淚;

聽猿有寸腸。


《過耒陽吊少陵墓》摘句聯

行吟終傍靈均澤;

痛哭空陳賈傅書。


028:王敬銘(1668-1721),字丹思,號味閒。蘇州府嘉定縣(今屬上海市嘉定區)人。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六旬大壽癸巳恩科狀元,是嘉定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累官至江西試主考官。早在康熙四十六年皇帝南巡,王敬銘入宮進詩畫,極稱帝心。即命王敬銘入值暢春園,充武英殿纂修。甚沐寵遇。王敬銘在翰林院時,參加《萬壽盛典》纂修時,拜「婁東派」中堅人物王原祁學畫。他與金永熙、曹培源、李為憲同為王原祁四大弟子,人稱「金曹王李」。 王敬銘的山水畫清腴閒遠,筆墨渲染,書卷氣益溢楮墨,一時聞名於世,人稱「書畫狀元」。人們視其書畫為珍品,爭而寶之。生有硯癖,索畫者投以佳石無不立應。康熙五十六年他父親去世,王敬銘回鄉守制,第二年在家鄉去世。


題江西試院聯

三條官燭,棘闈辛苦廿年,苟以溫飽負平生,斯誓有如江水;

一介儒冠,玉署光榮兩世,能取文章報恩遇,此行方識廬山。


《過洛陽贈文仲恭太守》摘句聯

祈雨虔為民請命;

論文閒共士攤書。


029:徐陶璋(1674年-1738年),字端揆,號達夫,別署蘅圃。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五十四年已未科狀元,是清朝開國以來第二十九名狀元,累官至分校禮部會試官。徐陶璋的書法極佳,造詣頗高,聞名於世。他之所以能大魁天下,也是憑籍一手好字。徐陶璋在仕途上也沒什麼作為,文獻典籍對他的仕宦生涯都沒有記載,但他的大名卻被收入《皇清書史》等書法典籍中。


對聯資料暫缺!


030:汪應銓(1685-1745),字杜林,號梅林,江蘇常熟人。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狀元。累官至左春坊贊善。汪應銓曾奉旨入值南書房。本應在進士館研習,三年後方得升遷。然而汪應銓未及散館,便被破格提。因鋒芒太露,得罪權貴而遭彈劾。不久,謝職離京,返歸故鄉。晚年主講於鐘山書院。


題湖北紫陽書院聯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轉深沉。


《游虞山北麓至破山寺》摘句聯

壑谷盤迴都是路;

草花幽寂自長春。


031:鄧鍾岳(1674~1748),字東長,號悔廬。東昌府人(今山東聊城人)。康熙六十年辛丑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元年曾以母喪歸鄉守制,四年後復起任。鄧鍾岳工書法,能詩文,康熙對他有「文章平平,字甲天下。」之譽。雍正元年鄧鍾岳主考江南。自古江南多名士,因為康熙御批有「文章平平」之說,當地舉子起了輕慢之心,在鄧鍾岳離船上岸之時,一位文士跪地攔轎高呼道:「狀元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小人不才,偶得上聯一比,久難成對,請狀元公玉成。」並念出上聯為:「皓月當空,明鏡反托勘地理;」 此出句刁鑽奇巧,鄧鍾岳一時實難應對。忽見路旁窗前擺放了兩盆旱蓮,想到故鄉東昌湖的紅蓮,含苞待放時,那花蕾恰似朱筆指天,便朗說出對句:「碧蓮出水,朱毫倒援點天文!」,眾才子一齊叫好,從此不敢小覷這位「平平狀元」了。


手書墨跡聯

樂百卉之華滋;

漱六藝之芳潤。


手書墨跡聯

茗碗香爐別嗜好;

劉略班藝供研搜。


手書墨跡聯

漏月荷珠破;

分雲雀影遲。


手書墨跡聯

品峻于山虛若水;

風清在竹靜為蘭。


032:于振(生卒年不詳),字鶴泉,號秋田,一號連漪,江蘇金壇人,清雍正元年癸卯恩科狀元,此乃慶祝雍正帝登極大典特設恩科。累官至湖北學政。由於他擅自增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後被貶為庶人。但因他博覽內外典籍,研學精細,見解獨特,所以三年後,他又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任行人司司副。于振自幼好學,以文章、書法聞名遠近。書法全然類似名家筆墨,後以書法造詣精深,被世人看重,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揖》中評于振的行書為上等佳品。


《隨扈東巡盛京》摘句聯

應運功成遺壘在;

太平日久戍樓閒。


033:陳德(悳)華(1696--1779),字雲倬,號月溪。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雍正二年甲辰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曾任《大清一統志》館總裁,全稿於乾隆八年完成,由總裁陳悳華等上表進呈。後因弟陳德正遭控濫刑被降職。清史稿中有他的傳。


手書墨跡聯

道在聖傳修在已;

德由人積鑒由天。


手書墨跡聯

雪車冰柱風標似;

秋月春雲意度間。


《送辛錫傳表兄之官中州》摘句聯

多才好作梁園賦;

乘興還題艮岳詩。


034:彭啟豐(1701~1784)字翰文,號芝庭,晚年號香山老人,蘭陔主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雍正五年丁未科狀元,康熙十五年狀元彭定求的孫子,累官至兵部尚書。殿試時,彭啟豐原列為一甲三名,雍正皇帝親拔為進士第一。彭啟豐為官四十年,以謹慎著稱。為了奉養母親,曾請求辭官;在家中辟園亭,植花竹,擁書萬卷,乾隆帝曾賜匾額「慈竹春暉」。晚年主講紫陽書院。


《棲霞禪房雨坐》摘句聯:

聲飄千澗瀑;

影暗六朝松。


《哭楊玉符先生》摘句聯:

拊缶幾曾歌頃豆;

因風空自憶秋蓴。


《夜坐》摘句聯:

疏風影動林梢月;

宿雨涼生檻外山。


《再過剡溪》摘句聯:

春樹參差浮岸遠;

布帆層折入山遲。


《楊松驛題壁》摘句聯:

漸枯澗水停岩竇;

半落霜林露鳥巢。


035:周澍(1684--?),字雨甘,號西坪。江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八年庚戌科狀元。累官至台灣海東書院山長。其仕途情況不詳。


對聯資料暫缺!


036:陳倓(1695--1739),江蘇儀徵人。字定先,號愛川,清雍正十一年癸丑科狀元。累官至冊封安南王特簡副使。陳倓天性純篤,有宏遠志向,以為民辦事為樂。他年少時就負有成器才名,「晝夜苦讀,學益進,搖筆文就,驚倒宿儒。弱冠補諸生,試輒高等。」陳倓被派赴安南(今越南)時。他輕裝簡從,不擾百姓。行至安南,他禮待國王,很受敬重。然因長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陳倓已身患重病。回京不久,又受命典順天武鄉試,竟卒於任上,年僅四十五歲。


對聯資料暫缺!


037:金德瑛(1701-1762),字汝白,號檜門。安徽休寧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乾隆元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左都御史。金德瑛工書法,喜歡戲曲,常至梨園聽歌,曾創作《觀劇絕句三十首》。他與鄭板橋交往甚密。清代戲曲家蔣士銓是他的門生。金德瑛去世後十年,乾隆皇帝猶惓惓如是。


手書墨跡聯:

掬水弄清,攬雲測幻;

扃軒秘曉,敞閣放春。


手書墨跡聯:

玉賢金聲司馬史;

煙飛霧張右軍書。


《徐州懷古》摘句聯:

落日霸都濉水壯;

東風姬血草痕新。


《徐州懷古·其二》摘句聯:

曾吟大集淋漓句;

今聽雙洪斗落聲。


《徐州懷古·其三》摘句聯:

士生貴富天常吝;

志在孤清死不妨。


038: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江蘇金壇人。乾隆二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賞一等輕車都尉。在乾隆朝為漢臣首揆執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詔議開館校書,初劉統勛反對,于敏中主力開館。四庫全書館開,于敏中為正總裁。于敏中擅長翰墨,書風近董其昌,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書法家。死後祀賢良祠,諡「文襄」。


自題圃門聯云:

今日正宜知此味;

當年曾自咬其根。


手書墨跡聯:

奇石盡含千古秀;

異花常占四時春。


贈介野園聯:

勸子勿為官所腐;

知君欲以詩相磨。


贈葉昱聯:

三公服煥絲綸寵;

一片心兼冰雪清。


手書墨跡聯:

閒吟風月詩無草;

夢吐文章筆有花。


039: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番禺(今廣州市黃埔區)人,祖籍福建晉江。乾隆四年戊午科狀元,累官至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殿試時乾隆見其「風度端凝,天顏喜甚,賜及第,授修撰。次日,即命入直尚書房」。 莊有恭是位非常難得的治水人才,他為官大部分時間基本是與水打交道,江浙地區很多海塘建設都留有他的足跡。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有一次他放風箏,風箏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進入要求歸還。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題福州扶閭廖氏宗詞世彩堂聯

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

世間無雙事業,治耕讀書。


題蓬州含暉精舍書齋

含東來紫氣;

暉錦繡文章。


自題聯

世事無窮,做到老時學到老;

人生有幾,得寬懷處且寞懷。


手書墨跡聯

現出無邊佳景色;

映來不盡好韶光。


手書墨跡聯

窗靜團花氣;

波明落鳥巢。


040:金甡,字雨叔,號海住,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七年壬戌科狀元。累官至禮部侍郎。乾隆三十八年,陪皇帝去熱河,在當直時因病暈倒。第二年病重歸鄉。金甡在上書房十七年,直諒誠敬,所陳說必正義法言,諸皇子皇孫皆愛重之。傳說金甡有一次進一道觀避雨,一道長見一讀書人進來,逐出句求對:「日出東,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金甡即應對:「子居左,女居右,世界配定好人。」


《挑耳圖》題識:

快載勘書暇;

別趣領消息。


《卓文君印》摘句聯:

文園寂寞遺書少;

漢璽摧殘眢井深。


手書墨跡聯:

儉不中禮殊勝於奢;

行過於恭庶無長傲。


手書墨跡聯:

肩隨洛下東西陸;

胸佇淮南大小山。


041:錢維城(1720—1772),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乙丑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入值南書房。他自幼聰敏、有悟性,讀書每日千餘言,十歲能詩。死後皇帝特賜「尚書」銜,諡文敏,賜祭葬如例。錢維城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受宮內流行的「四王」畫風影響,景臻繁複,勾皴細密,墨氣深重,風格沉厚。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


手書墨跡聯: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雲流彩煥絲綸。


手書墨跡聯:

水之江漢星之斗;

鶴在雲霄鳳在梧。


手書墨跡聯:

鳳闕曉霞紅散綺;

龍池春水綠生波。


手書墨跡聯:

柏葉為銘,椒花獻頌;

龍纏肇歲,鳳紀書元。


《屬疾寄曹劍亭》摘句聯:

霜中群木盡;

雨後一鐙深。


《雨後過平陽縣》摘句聯:

一路杏花發;

滿山春鳥啼。


042: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瑤峰,一號豐山,又號梅塘,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十三年戊辰科狀元。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平生居官清廉儉樸,治事慎密,從無疾言厲色,但決不徇私情,更兼好學愛才,受到百姓的愛戴。梁國治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時人將他與錢塘梁同書、毫州梁巘並稱為「三梁」。卒後加太子少傅,諡文定。梁同書曾撰聯挽他:「天北掩台垣,聞說槐音中夜斷;江東失宗袞,心傷荊樹一時摧。」


襟懷朗似當天月;

氣味清於著露蘭。


手書墨跡聯:雲龍盛際為時棟;辰象中台仰德華。


手書墨跡聯:

儒林獎俗文翁教;

雅量宜人謝傅風。


手書墨跡聯:

五色誥裁雲錦麗;

九重春到露華濃。


《平定城樓天衢閣成詩以紀之》摘句聯

關河榆柳連三月;

煙火樓台出萬家。


043:吳鴻(1725~1763),字頡雲,號雲岩。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辛未科狀元,累官至待讀學士、湖南學政。當年殿試時,讀卷大臣將將劉墉作為一甲第一名。乾隆皇帝可能懷疑讀卷大臣巴結正在當朝大紅大紫的劉墉的父親,就將劉墉貶為二甲二名,將原二甲二名吳鴻拔為第一甲第一名。乾隆二十八年,吳鴻學政任差告竣回京,誤食河魨中毒身亡,卒時年僅三十八歲。朝野惜之。


手書墨跡聯:

道德文章名爭千古;

禽魚花柳趣領四時。


手書墨跡集句聯: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入門大喜與君笑言。


手書墨跡集句聯:

千樹梨花百壺酒;

萬條寒玉一溪煙。


手書墨跡聯:

吳山染就丹青色;

楚江橫斷夕陽邊。


《九曜奇峰》摘句聯:

影捫星漢三霄落;

臥壓蛟螭一丈強。


044:秦大士(1715一1777),字魯一,又字鑒泉,號澗泉,又號秋田老人,江蘇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乾隆十七年皇太后六十聖誕的萬壽壬申恩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自幼聰明好學,10歲便能寫詩作文,少年時書法就小有名氣,以至所得潤筆能養活家人。他出任過咸安宮的官學;他出任過咸安宮的官學;景山官學總裁,培養了無數人才。乾隆皇帝又提升他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教皇子們讀書。,培養了無數人才。乾隆二十八年,秦大士請長假終養老父,又推託有病延長假期,其實他已無復出的意思。賦閒在家期間,秦大士曾經主持龍城書院事。」他的書法兼精篆、隸、行、草。繪畫也有盛名,尤其擅長於畫竹。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題岳王墳聯隨遇而安,好領略半盞:

人從宋後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題瞻園東山樓:


辛勤有此廬,抽身歸矣,喜鳥啼花笑,三徑常開,好領取竹簟清風,茅檐暖日;

蕭閒無個事,閉戶恬然,對茶熟香溫,一編獨抱,最難忘別來舊雨,經過名山。


題關帝廟聯:

三教盡皈依,正直聰明,心似日懸天上;

九州隆享祀,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


題燕子磯石壁:

漁火只疑星倒出;

鐘聲欲共水爭流。


手書墨跡聯

學有經法,通知時事;

行無瑕尤,直似古人。


045:莊培因(1723~1759),字本淳,號仲醇。江南陽湖(今江蘇武進)人。清乾隆十九年甲戌科狀元,累官侍講學士兼福建學政,病死於任上,年僅三十七歲。以詩文名,而恭和御製詩居大半。莊培因崇尚氣節,詩文流暢,書法精妙,尤以楷書聞名於世。莊氏遺墨不多,僅於莊氏家譜附錄中見之。題網師小築花影亭聯:

鳥語花香簾外景;天光雲影座中春。


題莊氏家廟聯

自唐代發祥以來,看鼎甲簪纓鵲起蟬聯,靈鍾錦繡無雙地;

由閩團著姓以後,任吳齊浙粵支分衍派,本溯桃源總一家。


046:蔡以台(1729年-?),字季實,號蘭圃,浙江嘉善楓涇(今上海金山)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狀元,是清朝開國以來第四十六位狀元。也是楓涇歷史上兩名狀元之一。累官至日講起居注官左春坊左中允、順天鄉試同考官。他擔任考官期間,公正取士,獎掖寒素,為時人所稱道。後因母年邁,辭官回鄉。早年家貧,母親患病無錢醫治,蔡以台向妻訴苦,並得其允後,將妻賣於嘉善首富周員外,周員外知此事後,送還其妻並贈銀千兩,囑咐其潛心學習以應科舉。他常以自己賣妻養母故事,激勵出身貧寒的學子。乾隆皇帝對其不以出身寒微為諱的舉動甚為欣賞,蔡讚賞有加。以台學識淵博,善辨鐘鼎、金石、圖書等文物,詩文氣骨奇高,清麗絕俗。他生性耿直,居鄉不謁當道者,著作大多不具名。


《寄周青在》摘句聯:

風篩千個平安竹;

雪壓一枝偃蹇梅。


《光明殿寓齋應慎郡王教》摘句聯:

棋敲暖玉甘饒子;

詩效寒郊肯讓人。


047:畢沅(1730~1797),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江南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狀元,累官至湖廣總督。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趙翼曾挽以聯云:「羊祜惠猶留峴首,馬援功未競壺頭。」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也是一位楹聯大家,名聯很多。


題湖北紫陽書院聯:

道統得薪傳,經史遺文,獨軼漢唐標奧義;

心香崇梓里,春秋秩祀,遙以江沔溯真源。


題岳陽小喬墓聯

戰士久無家,赤壁清風蘇子賦;

佳人猶有冢,黃陵芳草杜鵑啼。


題武漢太白亭聯

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題岳陽樓聯

湘靈瑟,呂仙懷,坐覽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笑題雪壁我重來。


自輓聯

讀書經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相,終輸我五湖明月,萬樹梅花。


048: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園,陝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皇太后七旬萬壽恩科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乾隆以其書法工整清秀為由,選中為頭名狀元;累官至內閣首輔,加太子太傅銜。後因疾致仕返回韓城故里時,嘉慶皇帝恩賜御製詩條幅,其中有「真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之贊語,並命皇次子擺宴餞行。王傑歷事兩朝,為相十載,名冠朝班四十年,當時權臣和珅把持朝政,唯王傑不買其帳。嘉慶年和珅倒台,王傑出任主審官,使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受到嚴懲。


題保極宮聯:

夜雨閒吟左司句;時晴快仿右軍書。


手書墨跡聯:

惠風和暢宜修竹;

快雪時晴映早梅。


手書墨跡聯:

地縮三弓,牆外讓人行路;

樓添一角,座中貿客聽泉。


手書墨跡聯:

君子襟懷,儼若光風霽月;

大儒事業,卓然緯地經天。


手書墨跡聯:

節映冰雪神凝秋水;

心貞琨玉氣藹春風。


049:秦大成(1720年—1779年),字澄敘,號簪園。清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狀元。累官至會試同考官。他從小喪父,因此對母親十分孝順,因母親水土不服,請長假回鄉侍養老母。乾隆四十三年復任,後再次告假回鄉,卒於家中。秦大成生得其貌不揚,加上家境清寒,所以一直未曾婚配。直到中秀才後,母親才為他說上婚事。洞房花燭之夜,秦大成見新娘子在床邊淚如雨下,不禁大吃一驚。最後知道新娘早就定親,因父母嫌貧愛富,就退了婚約。又了解到原來被退那人正是秦大成當年的學友。於是派人把那位學友請來,把自己的洞房讓出來作學友的洞房,讓他們完婚。第二天,又將全部嫁妝及洞房擺設一起交予學友,照樣吹吹打打,送他們回家。據史書記載,秦大成的品德為時人稱道,在他去世時「僅有薄田三十畝,圖書滿架」。死前留言:「吾所受之先人者,即此傳於子孫而已。」


書法資料暫無!


050:張書勛(生卒年不詳),字在常,號酉峰,清江南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狀元,累官至右中允。張書勛自幼以孝聞於鄉里,深得鄉人稱讚。乾隆三十年,張書勛以舉人的身份得到知縣位置。次參加朝廷殿試,果然高中榜首。以知縣身份參加殿試且高中狀元,為有史以來不多見。


對聯資料暫缺!


051:陳初哲(1736年-1787年),字在初,號永齊。清江南元和(今江蘇吳縣)人。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狀元,累官至湖北荊宜施道道員。陳初哲好學上進,聰明機敏,他和弟弟陳希哲以詞賦聞名江南,時有"二陳"之稱。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陳初哲兄弟都以獻賦而被召試,陳初哲考試成績名列第一等,授內閣中書;乾隆三十四年會考殿試時,陳初哲的卷子名列第二。乾隆皇帝最欣賞陳初哲的卷子,定為第一名;並讓他入值武英殿,還讓他兼任起居注官,隨同乾隆皇帝參加各種重大的活動,成了乾隆皇帝極為寵信的近臣。陳初哲在荊宜施道做了五年的道員。後因老母病逝,他去官奔喪。過了二年,老父又去世。陳初哲便有遁世引退之意。因兄弟分家,陳初哲將房子讓給弟弟,自己另建新宅,就在新宅將要竣工時,陳初哲忽然罹病,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朝野莫不惋惜。


手書墨跡聯:

金鐘大鏞在東序;

吳絲蜀桐張高秋。


052:黃軒(1740--1800),字日駕、又字小華,號蔚塍。安徽休寧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狀元,累官至四川川東道。黃軒奉召入值上書房,任內廷行走、日講起居注官,有了時常侍奉皇帝的機會,乾隆也更加信任和器重他。黃軒因在內廷待奉皇帝有功,京察一等,提升為四川川東道。時值台灣用兵,黃軒督辦軍糧,勞累過度,病死在途中。乾隆得知詳情後,非常悲痛,特命追加黃軒三品按察使銜,以示慰問。黃軒自小好學,詩書俱佳,但留存後世的詩文墨寶卻不多見。


手書墨跡聯:

玉韞庭照;

蘭生室香。


手書墨跡聯:

所養者大;

和氣生祥。


053:金榜(1735--1778),字蕊中,又字輔之,晚年更號檠齋。安徽歙縣人(現安徽徽州),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狀元。累官至山西副主考官、京都會試副主考官。乾隆二十九年皇帝南巡時金榜也是召試舉人,授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不久外祖卒,服喪不出,專事讀書著述。金榜書法宗二王,精篆籀。


手書墨跡聯:

露濕紅蕉月;

洲迷翠羽雲。


054:吳錫齡(?—1776),字純甫,清安徽休寧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翰林沒做滿一年,吳錫齡患肺結核病亡。吳錫齡是靠同父異母的哥哥吳長齡撫養成人。哥哥吳長齡是增貢生,本來很有前途,但為了侍奉繼母陳氏,撫育幼弟錫齡,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替人當帳房先生掙錢養家,並延請名師為錫齡授課。在乾隆三十七年吳錫齡中舉後,曾被授內閣中書,並進入軍機處任職。乾隆皇帝聞知吳錫齡病亡消息,嘆道:「可惜徽州吳狀元!」因「吳」與「無」諧音,當時在場的徽籍大臣聽罷,無不潸然淚下。


對聯資料暫缺!


055: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號蓮士,清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狀元,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曾輔佐嘉慶帝除去和珅,清除其餘黨。死後贈太子太師,諡文端。戴衢亨是當代畫家,善畫山水。戴衢亨與其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被譽為「西江四戴」,人稱 「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


題江西南昌狀元橋聯三十年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也無名,人眼不開天眼見;八十日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又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


手書墨跡聯:

書窗晝靜開文卷;

花檻春深展釣絲。


手書墨跡聯:

破雲山踴千螺翠;

經雨波涵一鏡秋。


手書墨跡聯:

彝鼎圖書自典重;

醴泉芝草見根源。


056:汪如洋(1755~1794),字潤民,號雲壑,安徽休寧人,寄籍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乾隆四十五年狀元,累官至雲南學政。博覽典籍,雄於文章,工詩。汪如洋不僅父親一脈是名門望族,而且母親一系也是富貴門第,狀元金甡是他的外祖父。


手書墨跡聯:

振三五七經之羽翼;

羅二十八宿於心胸。


手書墨跡集句聯:

鏟跡幽溪,銷聲盤谷;

增華台室,揚采軒宮。


手書墨跡聯:

碩學偉才,出類拔萃;

宏謨盛業,邁後超前


手書墨跡聯:

平生無不快事;

隨地作自在觀。


手書墨跡聯:

經眼雲煙成慧業;

滿庭花木契文心。


057:錢棨(1734--1799),初名起,字勛楣,一字振威,號湘舲,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錢棨是清朝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二個奪得六個第一的狀元(第一個奪得六個第一的是明朝的黃觀);當時和珅權傾朝野,欲將錢棨網羅入其門下,被錢棨斷然拒絕,直到和珅倒台後,錢棨才得以擢升。


手書墨跡聯:舉要治繁,垂帷制勝;標清務遠,同時酌和。


手書墨跡集句聯:

學海千尋,詞林萬葉;

精鏐百鍊,瑞玉十華。


手書墨跡聯:彩筆曉沾金掌露;

碧紗晴映鳳池輝。


手書墨跡集句聯:

言炳丹青,道潤金壁;

名昭圖史,德被歌鐘。


058:茹棻(1755--1821),稚葵,號古香,江南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兼兵部尚書,道光元年身患黃疸疾症請假回故里,不治而亡。清廷下詔悼惜並誥封原配夫人俞氏為一品夫人。茹棻工書法,善行楷,深得趙松雪、董其昌之神髓。


手書墨跡聯:

論德乃是花之傑;此心猶與物為春。


茂竹崇蘭,欣娛朗抱;

和風化日,靜樂長春。


手書墨跡聯:

左壁觀圖,右壁觀史;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


手書墨跡聯:

以得讀書為福;

時防飲酒而狂。


手書墨跡集句聯:

六經讀罷才拈筆;

五嶽歸來不看山。


059:史致光(1752—1828)字余村,號葆莆,浙江山陰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狀元,累官至都察院左御史。後以病求假,辭官歸鄉。為官三十多年,官至高位,卻平如諸生,樂為提掖晚輩,喜為後生評文,清風兩袖,蕭然歸第。曾主講寧波月湖書院、杭州敷文書院,普育後生,其弟子高才並出。逝後,詔以尚書例賜恤。


手書墨跡聯:

福慧雙修須及物;

身名俱泰要留余。


060:胡長齡(1758--1814 ),字西庚,號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人。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據說胡長齡殿試後按成績名次本來排在第十名,乾隆皇帝當時年已七十九歲高齡,一看他的名字說「胡人乃長齡呀」,就把胡長齡提拔為第一。胡長齡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反對趨炎附勢,曾多次智斗當朝權傾一時的和珅,表現了他的機智與不畏權勢。他一生唯嗜讀書,過目成誦,每夜燃燭數寸,用以讀書。由於勞累過度,死於回鄉途中。他遍閱經史,工詩賦,史學造詣尤深,與馬有章、李懿曾並稱「江東三俊」,又與山陽汪廷珍合稱為「汪經胡史」。胡長齡最出名的對聯,就是傳說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在通州出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胡長齡的對句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此聯廣泛是流傳於人口。手書墨跡聯: 道德清光溫潤玉; 文章和氣吉祥雲。


手書墨跡聯:


寶鼎逞祥,香菸結彩;

銀台獻瑞,燭焰生花。


《濟南使院玉玲瓏石》摘句聯

一痕祇待雲穿白;

九點常疑雨過青。


061:石韞玉(1756--1837),字執如,號琢堂,又號花韻庵主人,晚年號獨學老人,江蘇吳縣人。乾隆五十五年己酉乾隆八旬萬壽恩科狀元,累官至山東按察使。因事被彈劾革職,念舊勞賞編修,遂稱病辭官。晚年曾在杭州紫陽書院、江寧尊經書院、蘇州紫陽書院等地掌教。他還是一位大藏書家,家有書庫名為「孽海」,專收欽定經典及儒家之書,至4萬餘卷。嘉慶十七年,又在蘇州建有藏書樓3間,樓座東向西,名為「獨學廬」。著錄家藏分為十大類,有一千二百餘種余種。石韞玉進士同年摯友永,清代大詩人張問陶(船山)病逝於蘇州,石韞玉於嘉慶二十年編成《船山詩草》二十卷刊行吳中。石韞玉《刻〈船山詩草〉成書後》有詩云:「文園遺稿嘆叢殘,手為刪存次第刊。名世半千知己少,寓言十九解人難。留侯慕道辭官早,賈島能詩當佛看。料理一編親告奠,百年心事此時完。」穿越生死之友誼,令人感動萬分!


題濟南趵突泉觀瀾亭聯: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題杭州九里松傑閣閣聯:

著作集名流,好事斅當年白傅;

文章留慧業,賞音俟後世揚雲。


題江西吳縣還元閣聯:

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太華夜碧,人聞清鍾。


題杭州西湖春淙亭聯

泉水在山清,聽天籟沈淙淙,到此且停雙不借;

煙嵐隨地好,問塵寰擾擾,幾人來作小遊仙。


手寫墨跡聯: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062: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晚號思補老人,室名有真意齋、思補堂、清頌堂;江蘇吳縣人,祖籍安徽歙縣,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狀元,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傅。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與堂兄潘世璜、孫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傳說潘世恩出生前夜,祖父潘冕夢見一隻玉麒麟自空而降,落於潘家庭院,隨即化為嬰兒,仿似他一生騰達的先兆。


題贈陳繼昌聯:

畿輔為屏,越五百里;

科名蓋代,第十三人。


題天台石樑雨來亭:甘雨時零,亭成誌喜;

嘉禾善養,歲慶占豐。


題贈阮元聯:

四海具瞻,尊為山斗;

同朝欽羨,望若神仙。


題涵雲樓聯: 風景自清嘉,有畫舫補秋,奇峰環秀;園林占優勝,看寒泉飛雪,高閣涵雲。


手寫墨跡聯:窗生竹色爐生篆;座有芸香架有書。


063:王以銜(1761--1823),字署冰,一字鳳丹,號勿庵。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祖籍安徽休寧(今安徽屯溪)。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狀元,累官至二品禮部右侍郎、入值上書房。曾三次參與順天鄉試組織工作,一典江西省試,一督江蘇學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學子敬愛和嘉慶皇帝器重。王以銜性格寬厚, 為人和藹,處處與人為善,從不背後談論別人是非。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內侍工役,無一不稱他是頗具君子風範的長者。


手寫墨跡聯:曉日初晴,雲霞呈秀;

春風乍暖,梅柳生輝。


手寫墨跡聯:九華輝曉日;

五色煥彤雲。


《秋日晚眺有感》摘句聯

山色萬重連雁塞;

河聲終古落桑乾。


《秋日晚眺有感·其二》摘句聯

徐邈百杯頻中聖;

杜陵萬卷傲封侯。


064:趙文楷(1760—1808),字介山,號逸書,安徽太湖人。嘉慶元年丙辰科狀元。該科既是正科,又是慶祝嘉慶皇帝登基特開恩科;累官至山西雁平兵備道,卒於任上。未中時,福建藩台以千金重聘,趙文楷辭之說「吾豈能以硯田終老耶!」嘉慶五年曾奉旨出使琉球,不但自己廉潔自律,而且還要求隨從人員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友好相待,因而深受琉球君臣的好評和愛戴。趙朴初先生是其後輩,趙氏從趙文楷到趙朴初,六代翰墨,風騷相傳。


題詠蘇秦游六國聯

一領黑貂裘,當時誰憐蘇季子?

萬斛黃金印,而今方識洛陽侯。


題梳妝亭聯  江光鋪白開妝鏡;  峰影浮青上曉鬟。


手寫墨跡聯:金書玉簡從誰得;

柳雅韓碑自古留。


《游西風洞夜宿獅子庵》摘句聯:

鳥盤秋色外;

人語暮煙中。


065:姚文田(1758—1827),字秋農,號梅漪。浙江歸安(浙江吳興)人。清嘉慶四年己未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姚文田治學嚴謹,為官耿直,一身正氣,是一位蜚聲朝野的著名學士、翰苑名賢、文壇巨匠。他博學多識,著述甚多,長天考據,其學問無所不貫通,以程朱理學為宗。道光七年,姚文田病逝於所任期間。諡「文僖」。


自題書房聯:

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題試院考場聯:

科場舞弊皆有常弄,告小人毋攖法網;

平生聯節不通一字,誡諸生勿聽浮言。


手書墨跡聯:

碧雲懷舊侶;

明月定前身。


手書墨跡聯:

拳石書拔黃子久;

膽瓶花拯紫丁香。


手書墨跡聯:

過如春草芟難盡;

學似秋雲積不多。


066:顧皋(1763 ~1832 ),字晴芬,號緘石,江蘇無錫人。嘉慶六年狀元,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六十六名狀元,累官至戶部侍郎,兼管國子監事務。曾提督貴州學政,整飭學政,革除積弊,對此,士林皆稱讚。顧皋為人端謹持重,潔身自好。其詩文格調高雅。工書畫,長於寫生,賦色古雅,近宋人,尤妙叢蘭修竹。所繪蘭竹流傳頗廣。道光八年,藉口患病回到故鄉無錫,從此閉門讀書繪畫,很少與人往來。道光十一年病逝故里,享年七十歲。


題顧憲成祠聯

立朝與天子宰相爭是非,悉宗社遠謀,國本重計;

居恆共師弟朋友相講習,惟至善性體,小心工夫。


手書墨跡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其人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邛。


手書墨跡聯:

滄海六鰲瞻氣象;

青天一鶴見精神。


手書墨跡聯:

杯交玉液飛鸚鵡;

樂奏瑤笙引鳳凰。


067:吳廷琛(1773—1844)字震南,號棣華,江蘇元和(今江蘇吳縣)人。嘉慶七年壬戌科狀元,和他同科第二甲第九名的就是《楹聯叢話》作者梁章矩。累官至雲南按察使,權布政使。道光五年道光皇帝以四品京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及其它卿寺長官,均稱"京堂")的官銜徵召吳廷琛入京任職。此時吳廷琛盡職操勞,體弱多病。入京不久,便頻患嗽疾,他上疏請假,回籍養病。不再出仕。吳廷琛博學多識,生平不屑於章句,貫通經典,文章遒雋,詩法杜甫,感時論事。他為人孝悌,為政清明,頗多建樹。


題孤山放鶴亭巢居閣聯

華表千年,遺蛻可聞元鶴語;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手書墨跡聯:

時有山澤之思;

維以經史為樂。


手書墨跡聯:

三徑菊松陶靖節;

一舡書畫米元章。


手書墨跡聯:

便論飲酒,亦號萬人敵;

每逢飲酒,輒有千秋心。


068:彭浚(1769~1833),字映旟,號寶臣,清湖南衡山(今湖南衡東)人。曾就讀嶽麓書院,嘉慶十年乙丑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大學士、順天府丞兼學政。嘉慶十五年仁宗五旬壽辰,進呈《五言排律八韻一百首》,深得皇帝歡心。是當時文壇上第一位領袖人物,並曾一度做過時為太子後為道光皇帝旻寧之師,故有「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之說。彭浚樂善助人。家境不甚富裕,自奉節約,每遇公益事業,輒慷慨解囊。嚴以律已。「自奉節儉,一絲一粟,備深顧惜,非宴賓客,食無兼味」。


手書墨跡聯:

盛氣為文天樂作;

清言在坐列風生。


手書墨跡聯:

明璣良玉瑩光起;

嘉木名花瑞氣敷。


手書墨跡聯:

三春花鳥,杜工部詩;

四面雲山,王摩詰畫。


手書墨跡聯:

王節牙幢,臨綏楚甸;

經文緯武,晉錫康侯。


手書墨跡集句聯:

儉可養廉,勤能補拙;

禮為教本,敬者身基。


069:吳信中(1772—1827),字閱甫,號藹人,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嘉慶十三年戊辰科狀元,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六十九名狀元。累官至四品侍讀學士,入直南書房。這時他父親吳雲由河南彰德府因病歸鄉,不久吳信中亦請求回鄉奉養父親,後來竟死在父親之前。道光二年,石韞玉邀潘世恩、吳廷琛、侍養在籍的吳信中會飲鶴壽山房。黃丕烈聞之,以四人皆先後狀元及第,而同會一堂,誠鄉梓盛事,乃匯刻《四元倡和詩》一卷。後潘世恩又請人繪成《芳園宴集圖》。


手書墨跡聯:

萬類靜觀無異致;

九流清品在斯文。


手書墨跡聯:

風人所詠托於古;

靜者之懷和若春。


手書墨跡聯:

椿蔭千年,度初周甲;

桂馨一樹,月正逢申。


手書墨跡聯:

金玉其堂,芝蘭其室;

仁義為里,道德為鄰。


070:洪瑩(1780—— 1840),字賓華,號鈐庵。安徽歙縣人。清嘉慶十四年己巳皇帝五十大壽恩科狀元,授翰林院編修,掌修國史。洪瑩其論「國策」卷文,因陳言時弊中肯,深受嘉慶帝器重。但不斷有人彈劾洪瑩,說他大談吏治之道,其實污衊君父,罪有應得。嘉慶帝閱後,拍案怒道:「朕為治國求言,言者何罪之有?再有無事生非者,當嚴懲也!」自此,洪瑩對於嘉慶帝的明智決斷十分感激,官場險惡,令人傷心。由此淡泊名利,不願繼續在朝為官,辭職還鄉,居家潛心學術,五經皆有撰述,遺憾的是著作多散佚。


手書墨跡集句聯:

渡口人爭紅日晚;

翰墨隨緣結古歡。


071:蔣立鏞(1782~1842),字序東,號芝山,又號笙陔。湖北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清嘉慶十六年辛未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朝考閱卷大臣。蔣立鏞善書法、對前人墨跡收藏頗多。由於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馬,故仕途不暢。當時名翰林郭尚先,居編修十二載不遷調;蔣立鏞在館修撰十年,未任一官。清代編修戴金頂,修撰戴白石頂。故京師人戲稱郭尚先為「金不換」,蔣立鏞是「石敢當」。《楹聯叢話》的作者梁章鉅說「金不換」對「石敢當」,真是絕對。這一科有位二甲四名的進士,後來倒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那便是林則徐。


手書墨跡集句聯:

孝友淵源,傳作家政;

詩書根底,蔚為國華。


手書墨跡聯:

桂苑擒華,芹宮養秀;

書田播秀,文圃含英。


手書墨跡聯:

藏書重似連城壁;

蓄硯多於負郭田。


《登岳陽樓》摘句聯:

鴻雁聲隨天共遠;

魚龍氣與水爭流。


072:龍汝言(?-1838年),字錦齋,一字子嘉,號錦珊。安徽桐城人。清嘉慶十九年甲戌科狀元,累官至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龍汝言曾從康熙和乾隆的御製詩中集句了二百句組成一首長詩,由都統進獻給了嘉慶。嘉慶皇帝看後非常高興的說:「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此人熟讀如此,具見其愛君之誠。」當即賞龍汝言舉人出身,讓他第二年隨其他舉人一起參加會試。次年春季會試,龍汝言落榜,主考官考試結束後受到皇帝的申斥,說這一科的文章很不好。大臣們都記住了這件事。下一科即嘉慶十九年,主考官領會到皇帝的心意,設法將龍汝言取中,將他定為第一名,嘉慶皇帝很高興,隨即任命龍汝言為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等清要之職。但不久受任校對《高宗實錄》一書,高宗純皇帝的「純」字,被誤書為「絕」字,龍汝言沒有校對出來,按當時法律屬於「大不敬」,當嘉慶皇帝寵任汝言不忍加罪,僅予以革職為民。嘉慶皇帝去世,龍汝言入宮哭吊,哀痛逾於常人,道光皇帝認為他有良心,特賞他為內閣中書,道光十八年,還曾任會試同考官一次,不久去世。龍汝言因一首集句詩,得到了皇恩眷顧,得到了狀元這個無比榮耀的名頭,但一次偶然的疏漏,將大好前程生生斷送。命運之神,就是這樣苛刻。


手書墨跡集句聯:

至大至剛,塞乎天地;

討亂討賊,志在春秋。


手書墨跡句聯:

雅性內融,惟道是秋;

天骨疏朗,其馨若蘭。


手書《宿泉林寺與家楚望兄夜話》摘句聯:

事如雲態從多幻;

夢繞泉聲入太虛。


073:吳其濬(1789~1847),字瀹齋,又字季深、號吉蘭,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縣人。清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狀元,累官至湖廣、雲貴總督、湖南、雲南巡撫,又調福建、山西兼管鹽政。吳其浚是位植物學家,一生做官,宦跡半天下,卻致力於植物學的研究,他對植物學與礦產學有深厚的造詣,著有《植物名實圖考》等書,共收植物1714種,比《本草綱目》增加了519種;所述植物廣及我國19個省。對近代植物學的研究有較大價值。


自題「東墅」聯:

荒地十畝,亦種奇花亦種菜;

茅屋數間,半藏農具半藏書」。


手書墨跡聯:

深院任從明月轉;高門巧納好風多。


手書墨跡聯:

彤庭決策王文正;

丹地論思宋廣平。


手書墨跡聯:

湛露濃滋三秀草;

卿雲長護九如松。


手書墨跡聯:

立品直須同白壁;

讀書豈止為青雲。


074:陳沆1785~1826),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湖北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狀元,累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是著名書法家,詩人,文學家,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稱為「一代文宗」。 陳沆當了狀元後,有些同科的進士不服,便一起出了一道上聯要他在三日內對上。上聯中:「寶塔六七層,四面八方,東西南北」;誰知陳沆應聲而答下聯:「曆書十二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同科的眾進士自此對他也刮目相看了。


題湖北浠水縣回歸莊聯

義聚三千九百口,人間第一;

莊分七十二郡州,天下無雙。


題山西平遙古城日升昌記票號聯:

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

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


題武漢漢陽龜山古琴台聯: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風,尚留弦外餘音、曲中天籟;

此地適如人意,訪漢南春色,惟有夾堤楊柳、隔岸桃花。


手書墨跡聯:景麗三春天台柳;祥開百世金谷花。


《揚州城樓》摘句聯:

曾是綠楊千樹好;

只今明月一分無。


075:陳繼昌(1791--1849),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廣西臨桂人。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狀元。累官至江蘇巡撫。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狀元,號稱「古今第十三人」。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後因病辭官,回歸故里。陳繼昌能詩文,善書法,有書法大家風範。他是乾隆年間名臣陳宏謀的玄孫,當時有佚名者贈聯云:「高祖當朝一品;文孫及第三元。」 林則徐亦贈以聯:「南士淵源承北學;秋曹門館坐春風。」最傳誦於人口的是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狀元潘世恩的贈聯:「畿輔為屏,越五百里;科名蓋代,第十三人。」陳繼昌有關楹聯的逸事不少,常與梁章鉅等賞析對聯,並曾為梁章鉅的《楹聯叢話》作序。


題蘇州關帝廟聯: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

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


挽郭韻泉聯:

知醫卻老,執法忘劬,看塵牘丹爐,晷影苦無清暇候;

優許養疴,殊榮晉秩,緬匡廬庾嶺,星文竟墮碧雲間。


手書墨跡聯:

自把新詩教鸚鵡;

戲拈禿筆掃驊騮。


手書墨跡集句聯:

閒評琴價留僧話;

但有泉聲洗我心。


手書墨跡聯:茶亦醉人何必酒;花能傲雪況於松。


076:戴蘭芬(1781~1833),字畹香,號湘圃,安徽天長人。道光二年壬午清宣宗登基恩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待讀學士。據說殿試時原為第九名,剛登基一年的道光皇帝在御覽時將他列為第一。當時任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的曹振鏞,對同鄉戴蘭芬考中狀元,為之寫了一副對聯:「古來經術無雙,兩漢常留儒者業。天下人文第一,三江皆有狀元家。」寶應探花朱士彥(時任兵部左侍郎),見戴蘭芬中狀元時已經四十多歲,和他開玩笑出一上聯,「戴老者」三字均系土字頭;戴蘭芬對以「朱先生」,三字都系牛字頭,成為一時佳話。


手書墨跡聯:詢道求中,志在守璞;

資忠履信,思若有神。


手書墨跡聯:萬里煙波濯紈綺;

千章杞梓接雲天。


手書墨跡聯:傳家淳,孝友動不修矩合;

華國本,文章言必衷經符。


手書墨跡聯:書家妙處不在法;

詩格清時如恆禪。


077:林召棠(1786~1873),字愛封,號芾南,江南吳陽(廣東吳川)人。道光三年癸未科狀元。道光皇帝閱卷後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累官至任陝甘正主考官。一年後,他深感官場污濁,以終生奉母為名告假還鄉。後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十五年。死後諡文恭。殿試時當傳臚唱名時,林召棠因過分激動,竟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多虧主考官大聲叫他上前謝恩,幾乎犯了欺君之罪。主考官為其辯解說:「此乃重聽」,因此他得了一個「廢狀元」名號。林召棠為人尚氣節,淡仕宦,守廉潔,憐貧苦。在村中首創「義倉」來救濟貧民。林則徐來粵查禁鴉片,與召棠時有來往。並贈聯:「彩衣榮似三公袞,珂第祥留五色雲。」


題鄧香泉書室聯守東平王格言,為善最樂;遵司馬公家訓,積德當先。


題四十樹桃花禪室聯:

海潮江月自今古;

園鳥林花同笑言。


題湛江湖光岩楞嚴寺聯:湖水蒼莽,客到路從花外問;

岩山寂歷,僧歸門向月中敲。


手書墨跡聯:傳家德誼敦三物;

華國文章本六經。


手書墨跡聯:和氣春風,朗抱初日;

虛懷修竹,清詠崇蘭。


078:朱昌頤(1784~1855),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六年丙戌科狀元,累官至監吏科給事中。朱昌頤是書法家,據說道光皇帝並不看重他的文章,只因喜歡他的書法才點他為狀元,故他只做了一任普通的監吏科給事中,就還鄉讀書去了。


題贈侍兒多多:

一心只念波羅蜜;

三祝難忘福壽男。


手書墨跡聯:雲和積雪蒼山曉;

門枕寒流古木奇。


手書墨跡聯:紅杏在林,幽鳥相逐;碧桃滿樹,清露未晞。


手書墨跡聯:威鳳祥麟,瞻其風采;

渾金璞玉,具有精神。


手書墨跡聯:有用片言皆至道;

可師一事即傳人。


079:李振鈞(1794~1839),字秉亭,號仲衡,號海初,小名燕生。安徽太湖人。道光己丑科狀元,累官至順天鄉試同考官。李振鈞的一生,性情鯁正,語言憨直,常與權貴相忤,不合於時。二十三歲喪妻,寂寞潦倒。他中狀元後,只充過一任鄉試同考官。他對官職的去留,毫不介意,以李白自居,不願奔走於公卿權貴之門。道光十九年卒,終年僅四十六歲。


題安慶大觀亭聯秋色滿東南,自赤壁以來,與客泛舟無此樂;大江流日夜,問青蓮而後,舉杯邀月更何人。


手書墨跡聯:洗硯魚吞墨;

烹茶鶴避煙。


手書墨跡聯:遊人縱道五陵樂;

高士自守孤山居。


手書墨跡聯:好學深思,必知其意;

反本修古,不忘於初。


《悼亡妻七首·之四》摘句聯:

黃土未澆和血酒;

青燈且補斷腸詩。


080:吳鍾駿(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聲,號晴舫,一作狂訪,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道光十一年壬辰恩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左待郎、兼督福建學政。咸豐三年,卒於任中。吳鍾駿在道光二年中舉人,時梁章鉅任江蘇巡撫,慕其名而聘為幕僚。吳鍾駿為人器度渾涵,言語很有分寸,與朋友聚談,常能將離題之語拉回正軌。生平無他好,惟喜愛藏書,未仕之前,常借貸以購佳本。買不起書時,便借書抄錄,終日不輟。為官以後,在公事之餘,仍矻矻孜孜,寫書抄書,丹鉛不去手,惜其著作未見流傳。


手書墨跡聯:

同德同心,情聯鸞鳳;

宜家宜室,夢葉熊羆。


手書墨跡聯:

閒居草木待;

匡坐古今趨。


手書墨跡聯:

椿蔭千年,度初周甲;

桂馨一樹,月正逢申。


081:汪鳴相(1794~1840),字佩珩,又字朗渠,號珏生。清道光十三年癸巳科狀元,該科原應在道光十二年舉行,為慶祝道光五十壽辰改道光十二年為恩科,正科推遲至道光十三年。據說,道光皇帝面試時,很欣賞他風流倜儻、瀟洒不群的風度,將汪的名字「朗渠」改為「鳴相」。 累官至江西布政使。中狀元後正遇孝慎皇后歸天,不能舉行慶典,為皇后帶了廿七天孝後,才草草授職。接著父親病逝守孝三年;隨後母親病逝,又守孝三年。這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空耗在披麻帶孝上了。母親孝期將滿,汪鳴相受聘主講贛南書院,此時收到催促他返京復職的文書,但他居然在當夜懸樑自盡了,年僅46歲,對於自殺的原因有頗多的傳說。汪鳴相幼稱神童,八歲入塾,五天讀完《論語》,九歲即能寫洋洋千字文,長於吟詩作對,尤擅駢體文。據說他讀私塾時,塾師在廚房看見煮飯,即景出一上聯:「罐滾湯開,紅火爐中三尺浪」,汪鳴相脫口便對:「煙沖炮響,青雲頂上一聲雷。」又一次,塾師見他早晨睡過了頭,出句云:「紅日滿窗人未起」,汪鳴相張口就答:「青雲有路我先登」。塾師誇他是難得的「神童」,日後必成棟樑之才。悲夫「神童」!


手書墨跡聯:林泉到處資清賞;

翰墨隨緣凝古歡。


手書墨跡集句聯:種竹野塘春筍脆;

采蘭幽澗露芽肥。


手書墨跡聯:桂苑凝芬,藍田毓秀;經畲含潤,墨圃浮香。


手書墨跡聯:古墨半濃評硯譜;

新泉初沸補茶經。


手書墨跡聯:

溫恭為基,孝友為德;

禮樂是悅,詩書是敦。


082:劉繹(1798~1879),字瞻岩。江西永豐人,道光十五年乙未科狀元,累官至山東學政,後以父母年邁乞歸故里。少時即以文章聞名鄉里,回歸鄉里後,在鷺洲書院及青原書院作主講三十餘年。辦學期間,始終堅持「默承淵源,推闡往緒,昌明正學,鼓舞善類,以省察躬行為本,經明行修為要」的辦學宗旨。劉繹曾論述鴉片之害,渭「洋菸之害,官吸之則廢事,兵吸之則廢守,富者敗家,貧者喪身。」也可為今日吸毒者戒。劉繹擅長書法,曾應曾國藩之請書寫對聯,也曾應清宣宗曾命書屏條一幅,懸於內廷,至今江西許多名勝留有他的墨跡。


題鷺洲書院聯:鷺飛振振兮,不與波上下;地活潑潑也,無分水東西。


題贛州八境台聯:

千里江山控南服;

一城圖畫詠東坡。


題樂安學署:

雖有此不樂;

既來之則安。


手書墨跡聯:

得志便為天下霖雨;

論交猶見古人高風。


手書墨跡聯:

植樹如培佳子弟;

擁書權拜小諸侯。


題正誼書院聯:中原士氣揚旗鼓;左海文章射鬥牛。


題正誼書院客廳聯:

客皆當代要津,到此地只談風月;

我本昔年都講,願諸生共筮雲雷。


題琉球國天使館:

山中著作精神壽;

海外因緣翰墨親。


題萬通金行聯:

寶馬騰驤,宏開利路;

錢龍聚會,大啟財元。


自題聯:

講求公事非多事;

屏卻私情要近情。


084:鈕福保(1805—1854年),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縣)人。字右申,號松泉,榜名福保。清道光十八年戊戌科狀元,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這一榜三甲第四十名的是曾國藩。擔任少詹事期間,以主持試事為主,多次出任典試官,以公平選拔,認真取士著稱於世。晚年棄官買下徽商汪氏木橋頭大宅,取名「理德堂」,居內靜修詩書。工書法,尤其精於小楷,偶畫山水,擅詩文,書味盎然。


自題「理德堂」大廳聯:

芝草無根,醴泉無源,人貴自立;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


手書墨跡聯:

要及清閒同笑語;

惟將翰墨留染濡。


手書墨跡聯:

書窗快展時睛帖;

山館閒臨欲雨圖。


手書墨跡聯:

骨氣乃有老松格;

神妙獨到秋毫顛。


手書墨跡聯:

東壁圖書,西園翰墨;

南華秋水,北苑春山。


085:李承霖(1808~1891),字雨人,一字仰嚴,號果亭。江蘇丹徒人 。進士出身,道光二十年庚子慶道光皇帝六旬壽辰恩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曾入值上書房,教皇五子奕誴讀書,抄《開國方略》。咸豐初年母死,回鄉守制,從此未再出仕賦閒在家。有說李承霖任廣西學政時,曾經取洪秀全為秀才。聞洪楊起義,嚇得棄官不做,隱姓埋名。還有一說,李承霖時躲在泰州,太平軍知道天王的先生在此,竟未攻打泰州。


題筇竹寺大雄寶殿聯:

西方有聖人,曾憑引路神犀,妙比蓮花開福地;

東土傳宗旨,共仰明燈法象,春留筇竹證諸天。


集李賀詩句聯:呼龍耕煙種瑤草;踏天磨刀割紫雲。


手書墨跡聯:

半榻茶煙,一簾花雨;

千秋經史,萬捲圖書。


手書墨跡聯:

周鼎湯盤見科斗;

深山大澤生龍蛇。


手書墨跡聯:

駿足勝風,志在千里;

鶴聲對月,氣壯三秋。


086:龍啟瑞(1814~1858),字輯五,號翰臣(一說是字),廣西臨桂(今廣西桂林)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狀元,累官至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是清代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書畫家,也是廣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湖南省黔陽芙蓉樓中,有一座「玉壺碑」,是龍啟瑞所書。他巧妙地將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組成一個「壺」字,堪稱是字畫結合。龍啟瑞工書能篆、籀,善畫山水,花鳥亦佳,但頗自矜重,故流傳者少。


手書墨跡聯:

東山書卷南州榻;西極雲璈北海樽。


手書墨跡聯:

東山書卷南州塔;

西極雲璈北海樽。


手書墨跡聯:

清談逢客至;

小飲報花開。


手書墨跡聯:

校書長看階前月;

品畫微聞座右香。


手書墨跡聯:

秀毓金華,標凝玉樹;

族高辰象,氣壯河山。


087:孫毓溎(1802—1867),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狀元。累官至浙江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孫毓溎是體仁閣大學士兩江總督孫玉庭的孫子,是江蘇巡撫孫寶善的兒子。受前輩影響,他自幼好學上進,傾心致力仕途。咸豐二年,他因病辭官,回歸故里,閉門養病。太平天國義軍在南京建都,朝中大學士賈楨上奏,舉孫毓溎在山東鄉里督辦山東省團練。後孫毓溎赴京城醫治疾病,卒於京邸。


手書墨跡聯:

閉戶著書多歲月;

揮毫落紙如雲煙。


手書墨跡聯:

無情歲月增中減;

有味詩書苦後甜。


手書墨跡聯:

慈航普濟人間患難;

慧眼常觀世上聲音。


手書墨跡聯:

經濟以詩書為鵠;

文章得山水之腴。


088:蕭錦忠(生卒年不詳),初名衡,號史樓,湖南茶陵人。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道光母后鈕祜祿氏七旬壽辰恩科狀元,累官至山西學政。蕭錦忠自幼刻苦讀書。家中貧因無銀錢用來夠書,他就借用後抄錄。他所學的經史書本,全是他一手抄成,訂成冊的。蕭錦忠每日抄數十張紙,可以說苦學不掇。及第之後,歸鄉省親。兩個弟弟相繼身亡,因此他上疏辭官,回家侍奉父母。贍養雙親期間,蕭錦忠閉門著書,意欲成一家之言。咸豐四年冬,蕭錦忠取暖考炭火中毒,大志未成,卒於家中。也有一說蕭錦忠中狀元後,曾因與某親王爭一妓女結怨,後來他任山西學政時,被那親王參奏,受譴回里,晚年居雲陽山寺,賣文鬻字為生,鬱鬱而終。道光二十五年會試,湖南蕭錦忠中了狀元,這一科湖南八進士全是長沙府人,又有貴州進士黃輔相、黃彭年叔侄,原籍亦屬長沙府。於是在京長沙籍官員合資在長郡會館擺酒演戲,隆重慶賀。剛遷升的曾國藩,正是才華錦繡、仕途得意的時候,是公認的長沙府後起俊秀,公推由他來題京師長郡會館聯,如下:「同科十進士,慶榜三名元。」可算是錦上添花。


挽妓舜林聯

試問十九年磨折,卻為誰來?如膏自焚,如繭自縛,沒奈何羅網橫加,曾語余云:子故憐薄命者,豈惜一援手耶?嗚呼!可以悲矣!憶昔芙蓉露下,楊柳風前,舌妙吳歌,腰輕楚舞,每覽酡顏之醉,頻勞玉腕之攜;天台無此游,廣寒無此遇,會真無此緣。縱教善病工愁,拌他憔悴,尚恁地談心遙夜,數盡雞籌,況平時裊裊婷婷,齊齊整整。

豈圖兩三月歡娛,便拋儂去?望魚常渺,望雁長空,料不定琵琶別抱,然為渠計,卿果昧夙根哉,而肯再失身也。噫戲!殆其死歟!迄今荳蔻香消,靡蕪路斷,門猶雀認,樓已秦封,難招紅粉之魂,枉墮青衫之淚。女蝸弗能補,精衛弗能填,少尹弗能禱。尚冀降神示夢,與我周旋,更大家稽首慈雲,乞還鴛帖,或有個夫夫婦婦,世世生生。」


題賀慈禧太后壽元後亶聰明,二百年蕩蕩巍巍,順天心,康民命,雍容其德,乾健其行,嘉惠被群生,道統邁羲農黃帝;

皇宮增福壽,億萬載繩繩繼繼,治功懋,熙績宏,正直在朝,隆恩在野,慶雲輝五色,光華燦日月星辰。


手書墨跡聯:

石含太古水雲氣;

竹作半天風雨聲。


手書墨跡聯:

道德神仙,增榮益譽;

福祿歡喜,長樂永康。


手書墨跡聯:

典古為徒,商彝周鼎;

得性所近,知水神山。


089:張之萬(1811~1897),字子青,號鑾坡,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狀元。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是張之洞從兄。張之萬畫承家學,山水用筆綿邀,骨秀神清,為士大夫畫中逸品。書精小楷,書法雄峻秀逸,唐法晉韻,兼擅其勝。同時他工詩詞,富收藏,精鑑別。卒後諡「文達」,入祀賢良祠。


題蘇州滄浪亭面水軒聯:

短艇得魚撐月去;

小軒臨水為花開。


題蘇州拙政園玲瓏館聯:

曲水崇山,雅集逾獅林虎阜;

蒔花種竹,風流繼文畫靈詩。


手書墨跡聯:

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其。


手書墨跡聯:

久知世界一泡影;

醉看參月半橫斜。


手書墨跡聯:

孝友和光;結為瑞采;

文章古艷,披似丹霞。


090:陸增祥(1815~1882),江蘇太倉人。字魁仲,號星農、一作莘農。道光三十年庚戌科狀元,累官至湖南辰永沅靖道。陸增祥為官有政聲,後以疾告歸。在任上,他緝捕奸賊,安撫百姓,政績卓著。退出官場後,他潛心治學,讀書不輟,好學博覽,精金石學,「以一人之力,積廿年之功,成百卅卷書。」終於成為一代學問巨匠。晚年陸增祥竭盡全力撰著《古今字表》,可惜書還沒完成,便病逝了。同榜進士俞樾在陸增祥去世後,曾有聯挽之:「四五月間,訪我樓頭,茗碗清談到金石;三十年前,附君榜尾,蓬山舊夢落江湖。」他們兩人一為魁首,一為殿後,同榜之誼卻很深。


手書墨跡聯:

玉局書珍鸞鳳體;金猊香試鷓鴣斑。


手書墨跡聯:

蹈規履信,立德隆禮;

根道核萟,抱誠守真。


手書墨跡聯:

萬捲圖書天祿上;

四時雲物月華中。


手書墨跡聯:

樂哉斯游見明月;

超然有悟聞清鍾。


手書墨跡聯:

修竹一林文與可;

崇蘭曲舍管夫人。


091:章鋆(1820~1875),字酡芝,號采南,浙江鄞縣人。咸豐元年慶祝咸豐登極二年壬子恩科狀元。是清朝開國以來第九十名狀元,是年僅廿九歲。累官至國子監祭酒、誥授資政大夫。章鋆為人勤勉醇厚,工詩文, 書法精於楷行。其書法用筆爽利,點畫瘦勁清秀,結字精巧,方峭與圓暢水乳交融,骨格俊朗,風神儒雅,意態秀逸清麗,富書卷氣。可惜書法存世不多。


題杭州崇文書院聯:

大庇寒士皆歡顏,欣夏屋重開,縱觀地有湖山美;

凈洗甲兵長不用,聽和聲共譜,鳴盛文成雅頌音。


題寧波七塔禪寺聯:

萬劫現金身,南海祥光瞻滿月;

七重留寶塔,東郊勝跡拓棲霞。


手書墨跡集句聯:

勤心銳思,朝夕無倦;

清猷盛業,聞望斯歸。手書墨跡聯:

座擁百城,藏書業富;

夢貽雙筆,有子才高。


手書墨跡聯:

東西鷗定晉秦盟;

先後荀爭滕薛長。


092:孫如僅(1820-1880),字亦何,號松坪,山東濟寧人。咸豐三年癸丑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後因回鄉奔喪而離職。孫如僅在提督陝甘學政時,著有《曲徒粗議十六策》,所論多為以後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時所用。


手書墨跡聯:

畫里移舟,詩邊就夢;

掃花尋徑,撥葉通池。


手書墨跡聯:

朗月照人,如鑒臨水;

夜雨潤物,自葉流根。


手書墨跡聯:

衣錦榮鄉,子平願畢;

文章重望,御苑名揚。


手書墨跡聯:

仕不為人,祿不為己;

概然而義,溫然而恭。


手書墨跡聯:

佩服若蘭,守身執玉;

清論如樂,和氣在堂。


093: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翁同龢出生名門,家世顯赫。父翁心存是咸豐、同治兩朝大學士,也是咸豐皇帝、恭親王、惠郡王、同治皇帝的老師;長兄翁同書官至安徽巡撫,三兄翁同爵官至湖北巡撫,侄子翁曾源後來亦狀元及第,另一個侄子翁曾桂官至浙江布政使。侄孫翁斌孫,官至直隸提法使。翁氏一家,父子入閣拜相,同為帝師;叔侄聯魁,狀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如此功名福澤,在晚清漢族官僚中實屬鳳毛麟角。翁同龢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於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晚年沉浸漢隸,為同治、光緒年間書法第一。


自題門聯:父子宰輔;叔侄狀元。


題三峰清涼寺寂照堂聯:

丈室重開,且莫論有宋元明,見在已經滄海劫;

漢公一去,猶喜得老師翁趙,相逢同看大江雲。


挽潘祖蔭聯:

金石錄十卷人家,嘆君精博;松陵集兩宗詩派,剩我孤吟。


題常熟夕照亭聯:

朔野按行猶雀躍;湖山風雨作龍吟。


題無錫薛中丞祠聯:

仰京兆尹之風裁,無愧神羊秋隼;是儒林傳中人物,漫雲扁鵲倉公。


挽某夫婦同逝聯:

偕老植林壬,根培詩書,緒衍箕裘,回憶卅載來絳帳風高,迫烽火鄉關,並需霖雨,儒生幹濟亦屏藩,恃清福,戀名山,螢案雞窗甘與夢; 高壽周花甲,綵戲南垓,樽開北海,甫慨半年內錦江仙去,又瑤地蓬島,倏迓慈雲,閭里追慕仍矩范,想真修,參大乘,人間天上總齊眉。


094: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晚號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安徽壽縣)人。清咸豐己未科狀元,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與咸豐六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孫家鼐重科學,興實業,支持康梁變法。主創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開辦安陽紗廠,上海阜豐麵廠,北京自來水廠等,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和近代民族工業的先驅。宣統元年孫家鼐再疏乞病,不久去世。


自題門聯:門生天子;

天子門生。


殿試日奉旨題大清五朝興盛聯:

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氮遍九州,道統繼羲皇堯舜;

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煦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題王致和南醬園聯其一

致君美味傳千里;

和我天機養寸心。


題王致和南醬園聯其二

醬配龍蹯調芍藥;

園開雞跖鍾芙蓉。


題南京朱元璋像聯:

生於沛,學於泗,長於濠,鳳陽昔鍾天子氣;

始為僧,繼為王,終為帝,龍興今仰聖人容。


095:鍾駿聲(1833--?),卒年不詳,字雨辰,號亦溪。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咸豐十年庚申恩科狀元。該科為咸豐帝三旬壽辰特設恩科。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兼實錄館提調官,病故於任上。浙江民間流傳說浙江的狀元在清朝是「始於史,終於鍾。」史大成於順治十二年中狀元。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狀元,鍾駿聲是浙江所出的最後一個狀元,驚人地驗證了「始於史,終於鍾」的說法。


手書墨跡聯:

林間虛室足觴詠;

山水清流無古今。


手書墨跡聯:

家無長物琴書樂;

天生高風雅之宗。


手書墨跡聯:

石氣縱清花姿潤;

詩懷始琴德有龢。


手書墨跡聯:

善之家必有餘慶;

富能訓唯以永年。


手書墨跡聯:

畫里好山真峭蒨;

琴中流水自潺湲。


096: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今上海)人,清同治元年壬戌慶同治帝登基恩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徐郙工詩詞,善書畫,他的作品慈禧非常喜愛。


手書墨跡聯:

立德立功,居之以敬;友直友諒,尊其所聞。


手書墨跡聯:

鵲笑鳩舞,大喜在後;

麟趾鳳雛,和氣所居。


手書墨跡聯:

綠窗風細詩詠;

絳爥霄深文成。


手書墨跡聯:

圖書日賞名賢跡;

彝鼎風生太古香。


手書墨跡聯:

群流所會,生修竹地;

萬嶺齊抱,與清風期。


097:翁曾源(1834~1887),字仲淵,號寔齋、海珊。江蘇常熟人。同治二年癸亥慶同治帝登基恩科狀元。歷官至國史館纂修等。他出生官宦世家,是安徽巡撫翁同書之子,咸豐六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之侄。翁曾源從小患有羊癲風,有時一天發作四五次,任京官時,屢受朝廷邀典,期將大用。惜體弱多病,未幾即告病辭歸。翁曾源也是一位書法家,他受到翁同龢指導,臨池不綴,日有所成。行筆洒脫,深具董書風格。在常熟翁家巷,出了翁家叔侄兩位狀元,又有翁曾源的狀元府,故更名狀元坊。國學大師錢仲聯有《題常熟狀元坊聯》:「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撫相,畫棟雕梁門第,海虞稱冠代;何必數榜眼感舊、會元有坊,華篇勝跡聲名,琴水讓高山。」翁同龢也題有翁府門聯:「父子宰輔,叔侄狀元。」翁曾源死後,俞樾有聯挽之:「三秋桂、三春杏,皆從天上頒來,只獨占鰲頭頂上;文端孫、文勤子,何以山中歸臥,竟長辭綠野堂前。」


手書墨跡聯:

拈針自篤深閨課;

佐讀頻勞午夜心。


手書墨跡聯:

鶯聲滿店二泉酒;

春雨維舟一樹花。


手書墨跡聯:

動無畦畛心常坦;

腹有詩書氣自華。


手書墨跡聯:

俎百豆千存愛愾;

珠璣一點煥蒸嘗。


手書墨跡聯:

室有餘閒,苑花春草;

家無別況,黃卷青燈。 098:崇綺(?~1900),字文山,阿魯特氏,滿洲鑲黃旗人,原隸蒙古正藍旗,同治乙丑科狀元。清代唯一的旗人狀元(不計算滿漢分榜的兩位滿榜狀元),累官至盛京將軍、翰林院掌院學士,封三等承恩公,與徐侗同為大阿哥溥儁師傅。他是大學士賽尚阿之子。一妹一女同為同治帝后妃,妹妹即恭肅皇貴妃,女兒即孝哲毅皇后(這可是漢族認為亂倫的行為)。八國聯軍入京時,隨榮祿走保定,自書了絕命辭:「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自縊於蓮池書院。死後諡文節,入祀昭忠祠。


賀紹唐令嗣合巹之喜鳳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手書墨跡聯:

彩毫覓句春燒燭;

雪乳分甌午鬥茶。


手書墨跡聯:

入我澹懷秋月白;

迎人爽氣遠山青。


綺窗珠樹層陰綠;

燕舞鶯啼春日長。


手書墨跡聯:

驤雲驥足超前路;

華國龍文有正聲。


蘇州滄浪亭面水軒對聯:

徙倚水雲鄉,拜長史新祠,猶為羈臣留勝跡;

品評風月價,吟廬陵舊什,恍聞孺子發清歌。


題蘇州虎丘涌翠山莊聯:

問獅峰底事回頭,想頑石能靈,不獨甘泉通法力;

為虎阜別開生面,看遠山如畫,翻騰劫火洗囂塵。


題吳江同里鎮任園聯:

一泓月色含規影;

兩岸書聲接榜歌。


手書墨跡聯:

詩情島佛非嫌瘦;

書法坡仙不礙肥。


手書墨跡聯: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入門有喜,與君笑言。


100:梁耀樞(1832~1888),字冠祺,號斗南,晚年號叔簡,廣東順德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廣東歷史上的三大狀元之一,累官至侍讀學士、參事府正詹事。梁耀樞不僅文才好,而且長得眉清目秀,氣度非凡,很得兩宮太后的關注。欽孝皇太后曾說:「梁耀樞是一位『金玉君子』也!」這話在朝中一傳開,梁耀樞被百姓稱為「金玉狀元」。 梁耀樞不甘心居於文學侍從、宮廷弄臣之列,而主張「近臣」應負起諫言之責。中法戰爭中,他大力保舉馮子材、方曜等率兵作戰。張之洞督粵時,西江北江泛濫,朝臣大都對這位封疆大吏隱忍緘默,梁耀樞首先撕破情面,犯顏啟奏。


題香港鹿湖純陽仟院山門聯:

緱嶺分蹤,雖處天涯掃凈土;

嶼山寄跡,獨超塵界峙中流。


題中山武侯廟聯:

功蓋三分國;

人當萬里城。


手書墨跡聯:

雅度春風初轉蕙;

澄懷秋水自藏珠。


手書墨跡聯:

開卷群言守其雅;

撫琴六氣為之和。


手書墨跡聯:

三徑菊松陶靖節;

一船書畫米襄陽。


101: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固叟,江蘇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狀元,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弼德院院長。後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創辦了蘇綸紗廠和蘇經絲廠。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都是他代言草制。辛亥革命後,陸潤庠留在清宮,任廢帝溥儀老師。他是一位書法家,其書法清華朗潤,意近歐、虞。然館閣氣稍重。也是一位楹聯大家。民國初年,有一無情對和他有關。當時護法軍政府首席總裁岑春煊去拜訪陸潤庠,上海有人出聯征對,「岑春萱拜陸鳳石」 (當時有人把「煊」訛作「萱」),時人許弼丞以菜名屬對「川冬菜炒山雞絲。」也是一時美談。


題洛陽龍門石窟聯:同是宦遊人,到此一空天地界;坐觀望釣者,蒼然如對海山秋。    

題蘇州拙政園十八曼陀花館聯

迎春地暖花爭圻;茂苑鶯聲雨後新。


題蘇州寒山寺聯

近郭古招提,毗連滸墅名區,漁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結構,依舊楓江野渡,客船夜半聽鐘聲。


題蘇州拙政園遠香堂聯:


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閒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綠印苔痕留鶴篆;紅流花韻愛鶯簧。


102:曹鴻勛(1848--1910),字仲銘,又字竹銘,號蘭生,另號銘帛,室名益堅齋。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光緒二年丙子恩科狀元,累官至陝西巡撫。任上擴建陝西大學堂,改稱陝西高等學堂(即今西北大學前身)開辦延長油廠,在延長縣打出了中國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曹鴻勛的故鄉濰縣西南關,光緒二十九年又出了狀元王壽彭,有趣的是曹、王兩家是街坊,一條巷子出了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曹鴻勛長於書法間畫竹蘭,字學歐體,老益渾樸,並工漢隸。其書法用筆運鋒速捷,瀟洒爽暢,結體流美,錯落有至,行草如天驥行空一日千里,超薀度險,用筆更是飛動,又時出連筆,具雄奇狂縱之韻,反應出其書法的典型風格。曹喜畫竹、籣、石,其畫竹多寓蒼勁豪邁,虛心向上,倔強不訓之氣乃是多種情味表達之。其書與畫同珍佳境,精當妙佳。


題貴州北省會館聯:

先聖先賢先儒,淵源有自;

維河維岳維海,靈秀斯鍾。


手書墨跡聯:

食少無多病;

心定自然涼。


手書墨跡聯:

奇香古畫不論價;

紅樹青山合有詩。


手書墨跡聯:

太華奇觀,萬古積雪;

廣陵妙境,八月驚濤。


手書墨跡聯: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獨鶴寒嘯,孤鴻遠吟。


103:王仁堪,(1848―1893),字可莊,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光緒三年丁丑科狀元,累官至蘇州知府,積勞成疾,卒於任上。王仁堪祖父王慶雲,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工部尚書。父親王傳燦養尊處優,學業上沒多大成就,只中個秀才。王仁堪中舉後,他父親狂喜地誇耀說,「父尚書,子狀元,我滿足了!」傳為笑柄。王仁堪在出任廣東鄉試副考官,提拔了不少好人才,梁啓超即出其門下。在鎮江知府任上三年,以興辦水利為急務,先後開鑿塘堰近七千處,閘壩百餘座。疏浚河渠,以工代賑,廣建義塾等措施無不盡力施行。王仁堪工書法,筆意似歐陽詢,有碑帖行世。鎮江金山「天下第一泉」即為王仁堪所書。


手書墨跡聯:

紫殿仙宮,霞騫鳥翥;崑山漢水,玉潤珠明。


手書墨跡聯:

紅豆曉雲書柿葉;

碧螺春雨讀梅花。


手書墨跡聯:

古心如奉商彝鼎;

別韻原持漢管弦。


手書墨跡聯:

擁書百城,古香滿座;

種竹千畝,清氣妍天。


手書墨跡聯:

森壁爭霞,孤峰限日;

空潭瀉春,古鏡照神。


104:黃思永(1842--1914),字慎之,江蘇南京人。光緒六年庚辰科狀元。累官至四品侍讀學士、右春坊右中允。黃思永幼喪雙親,歷經磨難,曾教過書、當過太平軍。雖是科舉出生,但善於接受新事物,不死守封建教條。他開辦北京工藝商局,製作各種富於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琺瑯、雕漆、裁毯等,其中景泰藍曾兩次在國際博鑒會上獲獎。還投資天津北洋菸草公司,組建北京愛國煙廠。光緒二十六年,無端被參,落職下獄。出獄後,仍主持工藝商局。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設商部,黃思永被尚書載振聘為頭等顧問,與張謇被時人稱為「商部實業兩狀元」。不久工藝商局停辦,黃思永遂南歸浦口任商埠督辦,外國人多次上門,欲以高薪聘請他去任職,都遭到他嚴辭拒絕。辛亥革命以後,卒於上海。革命家黃興曾有輓聯:「白眼十年,看到了這番民國規模,從茲目瞑;青山一頂,收拾起千古狀元袍笏,說甚頭銜。」


題雲南建水朱家花園聯:見大眾心於獨居地;知未來事就已然情。


題松江九亭吳家浜橋聯:

曉日鶯花金勒影;

春江煙月玉簫聲。


題莫愁湖光華亭聯:

六代湖山,幾人詩酒;

簇新華島,依舊樓台。


題南京水石展聯其一:

花花葉葉,翠翠紅紅,惟司香尉著意扶持,不教風風雨雨,清清冷冷;

鰈鰈鶼鶼,生生世世,願有情人都成眷屬,長此朝朝暮暮,喜喜歡歡。


題南京水石展聯其二:

名士風流花綺麗;

英雄肝膽佛圓通。


105:陳冕(1859--1893),字冠生,山東濟南人,寄籍順天宛平(今北京大興),祖籍浙江山陰。光緒九年癸未科狀元,累官至湖南鄉試主考官。同年父亡後在家守制,時逢黃河發大水,陳冕秉承父訓,捐家財賑災。帶領親友,坐著小船,給災民送飯送水,選擇高處建簡易民房多處,供災民棲身。三年喪滿,陳冕回京任職。光緒十八年其母病逝,離職回濟南服喪。次年山西大旱,陳冕將家中余財湊成黃金千兩全部捐獻,並在濟南街頭當場寫字募捐,共募得萬餘兩黃金送往山西。就在這一年,34歲的陳冕因賑災勞累過度而病逝於濟南鞭指巷「狀元府」內。出殯時,由濟南西門到十里河狀元墓的路上,擠滿了為他送葬的百姓。陳冕善書法,後人評他「所作行楷,朗潤有餘,若天假以年,比益臻妙致雲。」


手書墨跡聯:

美景流光,華桐發岫;

賞心樂事,修竹茂林。

手書墨跡聯:

與可為能騁其氣;

次山自信老於文。


手書墨跡聯:

古聖雖生,知猶學問;

雅人以余,事為文章。


手書墨跡聯:

萬頃煙波鷗世界;

九天風露鶴精神。


手書墨跡聯:

經濟博通有論撰;

言詞安定無雕鐫。


106:趙以炯(1857--1907),字仲瑩,又字鶴林,貴州貴陽人。清光緒十二年丙午科狀元,成為貴州省第一位狀元;累官至順天鄉試同考官,再未任職。後丁母憂回籍,主講貴陽學古書院。三年後,回京復職。不久因感仕途艱難而辭官返鄉,鬱鬱而終。青岩出了雲貴第一文狀元趙以炯,這是自中國開科取士以來破天荒,不僅震動家鄉,還傳遍京城,時在京城任監察御史的貴州人李端棻揮毫書聯以賀:「沐熙朝未有殊恩,聽烘臚初唱一聲,九十人中,先將姓名宣闕下;豈吾黔久鍾靈氣,憶仙筆流題數語,五百年後,果然文物勝江南。」和他同科的二甲第五十四名徐世昌,就是後來的中華民國大總統。


貴陽青岩狀元府門聯琴鶴普誌;論語傳家。


手書墨跡聯:

尋梅偕來,頭冠尺月;

鋤芝歸去,肩披朵雲。


手書墨跡聯:

經史要聞宣雅頌;

春秋佳日酌壺觴。


手書墨跡聯:

看花聽竹心無事;

掃地焚香樂有餘。


手書墨跡聯:

芟竹讓風,涼陰拂榻;

移花鋤月,香露沾衣。 107:張建勛(1848--1913),字季端,號愉谷,一號愉廬,廣西臨桂(今廣西桂林)人。清光緒十五年己丑科狀元,累官至侍講授道員、黑龍江提學使。當年殿試時,閱卷大臣翁同龢與李鴻藻各執己見,要將自己賞識的列第一呈進,相持不下。協商再選,另選張建勛入選。張建勛工詩文,尤善書。贊同辛亥革命,與書法界有交往。其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廣西有影響的詩人。


手書墨跡聯:

美奐美輪,庚堂煥彩;爰居爰處,甲第鼎新。


手書墨跡聯:

魚有百金乃澤國長;

爵成三足自日中來。


手書墨跡聯:

能將瀑水清人境;

更取峰霞入酒杯。


手書墨跡聯:

霽月光風人器度;

春華秋實大文章。


手書墨跡聯:

旋濾石泉供茗飲;

願從雲海訪芝精。


108: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晚年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清福建晉江人。光緒十六年庚寅慶光緒皇帝「親政」恩科狀元,累官至資政大夫。在中舉前,於同治十二年登拔萃科,曾官至秋審處總辦。為福建科舉時代最後一個狀元。吳魯以振興文教為己任,廣籌經費,建立學堂。他主張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對於八國聯軍的野蠻罪行,吳魯作《百哀詩》抒發強烈的民族義憤,他曾三渡日本考察,與孫中山晤談,關於時局頗多共同語言。吳魯能書善畫,其字體沉雄峻拔,堪稱大家,「書法精絕,名噪都下」,謂之「吳體」。有不少舉子臨仿「吳體」,希圖春闈會試,主考官閱卷時予以關照,吳魯氣憤無奈,只得棄「吳體」而別書他體。吳魯也是一位楹聯大家,據說有一次一位姓喬的學台嫌他話多,戲出一聯:「吳子多言終自誤,」 吳魯信口答道:「喬公有女定然嬌。」一時驚到四座。題東觀西台聯 東觀讀書; 西台執法。題永寧寶蓋山虎岫寺聯

據虎岫,挹龍波,一劍英威天地泰;

望鰲城,羅雁塔,三清鎮重古今春。


自題聯其一:

指麾文府才思盛;

冠冕人倫道德尊。


自題聯其二:

富貴無常,處世勿忘貧賤;

聖賢可學,立身謹記讀書。


手書墨跡聯:

直度三古,橫抗八極;

友聆十室,書據百城。


手書墨跡聯:

綠綺麗琴,丹山寶瑟;

枇杷春水,靈草芳洲。


109:劉福姚(1864--?),原名福堯,字伯崇,號守勤,一號忍庵。原籍不詳,祖籍江西廬陵,寄籍廣西臨桂(今廣西桂林),清光緒十八年壬辰科狀元,是廣西最後一名狀元。累官至翰林院秘書郎兼學部圖書局總務總校。吳魯少時聰穎過人,未及第時,已考授七品京官,並升至內閣中書。清廉自律,以詩文聞名。他性格剛烈,為人正直,不阿權貴,故仕途不暢。戊戌年間,受翁同龢影響,思想傾向於維新變法,翁同龢被慈禧罷官,開缺回籍後,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和歧視。庚子之難時,他身陷京城,與原禮部右侍郎朱祖謀(浙江吳興人)、禮部給事中王鵬運(廣西臨桂人,即今廣西桂林)潛心詞學研究,合作《庚子秋詞》,成為晚清臨桂詞派重要成員之一。晚年定居上海,以賣文為生,窮愁潦倒,抑鬱以終。


手書墨跡聯:

岩姿壑籟有神會;郢雨湘煙來畫圖。


手書墨跡聯:

詩歌杜甫其三句;

樂奏周南第一章。


手書墨跡聯:

隱几看帆喜;

收書動玉琴。


手書墨跡聯:

草螢有耀原非火;

荷露雖光莫當珠。


手書墨跡聯:

和若醴泉含至味;

清如皎月鑒群形。


110:張謇(1853--1926),初名吳起元,字季直,號嗇庵,江南通州(今江蘇南通)人,一說江蘇海門人,祖籍江蘇常熟,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張謇幼年聰慧好學,三歲啟蒙,四歲入塾,相傳十歲時,塾師出「日懸天上」命對,他應聲作答:「月沉水底」。他十六歲考取秀才。三十二歲中舉,四十二歲中狀元。據說張謇因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放在第一位,並特地向光緒帝介紹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這樣他進出科場20多次,在入仕的道路上走了26個年頭,總算靠開後門得了一個狀元。在未中前,他曾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邀請,前往浦口入其慶軍幕任文書,和袁世凱兩人構成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參與了慶軍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張謇中狀元喜訊傳到家鄉不久,他父親就撒手人寰,按清朝規矩歸家守制三年。當張謇守制期滿回京銷假時,正值「百日維新」。恩師翁同龢被慈禧罷官,半月之後,張謇也藉故請假南歸,干他「實業救國」。辛亥革命之後,他迅速地轉向共和,剪掉辮子,日記換成陽曆,並且受孫中山邀請擔任實業總長。他是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有人說他是最失敗的狀元,僅當了一任翰林。在中日爆發甲午海戰時。慈禧太后從頤和園移駕紫禁城,滿朝官員都出城迎駕。當日,恰逢暴雨,路面積水頗深,文武百官個個匍匐路旁,衣帽盡濕,兩膝泡在水裡,其中有一位翰林院的老修撰是張之洞的堂兄張之萬,年過八十,久跪不能起身。慈禧乘轎經過眾官時視若無物,竟連頭也沒有抬,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死如灰。多年後,他說,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他就是高中狀元僅三個月的張謇。他是最成功的實業家。是中國史上第一位下海經商的狀元,他的大生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私人企業,他是中國商紳集團的絕對領袖,他也是清帝退位詔書的起草人。對於當今存世的所有企業家,就精神境界而言,張謇是他們遠遠不可企及的人物。


題張村祠堂戲台聯:

聽不進莫吵,請問前頭高見者;

站得住便罷,須留餘地後來人。


題大生紗廠聯:

大利不言;

生財有道。


賀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民時夏正月;

國運漢元年。


題南通更俗劇場聯

真者猶假,假何必非真,看諸君粉墨登場,領異標新,同博尋常一笑粲;

古或勝今,今亦且成古,嘆三代韶韺如夢,求本知主,聊應斟酌百家長。


題上海精益眼鏡公司聯:

如用之皆自明也;

苟合矣不亦善乎。


集杭世駿、袁枚句題南通軍山氣象台聯

仰觀像緯抬頭易;

自有雲雷繞膝生。


111:駱成驤(1865--1926),字公嘯,四川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狀元,點元後任京師大學堂首席提調官。據說駱成驤在科中僅名列二甲之前,因其對策中有「主憂臣勞,主辱臣死。」之句,時值「甲午」新挫,光緒帝深受感動,點為第一。在任中他創辦「蜀學堂」,講習新學,宣傳維新。後被派遣赴日本考察憲政。回國後受聘主持廣西法政學堂。辛亥革命後歷任四川省臨時省議會議長、國史館纂修、國學專門學校校長。籌辦四川大學,成都大學。袁世凱欲建帝制,勸駱成驤出仕。駱成驤聞大怒,拍案痛罵。擬討袁電稿三篇。後袁一命嗚呼,他聞訊大喜,題《詠劍詩》道:「聊憑掣電飛三劍,斬取長鯨海不波。」駱成驤為人坦蕩光明,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祿,家無恆產,清貧一世,有「窮狀元」之稱。晚年偏愛武事,募金興修國術館,又創「射德會」,被推舉為成都「武士會」會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陳能芬師長在挽駱成驤聯中道:「望帝魂飛關塞蒙,競相傳,雕弓較射,竹杖尋幽,說與旁人渾不解;傷時淚灑杏花紅,再休想,玉尺量才,金鑾載筆,事如春夢了無痕。」


集句自題駱宅門聯:物新人惟舊,心遠地自偏。


題杭州西湖湖心亭聯:

萬井桑麻中,點綴六橋花柳;一城燈火下,輝映十里湖山。


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聯

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

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挽蔡鍔聯

天生慕容紹宗,專為侯景;誰憐公子無忌,不死蒙驁。  

題綿竹楊公祠,祀楊銳:

大節壯人寰,誰謂君子道消,小人道長;

兩行垂老淚,我傷梁木其壞,泰山其頹。


題四川彭縣字型檔聯:

騰五千丈光芒,不教字墨埋塵土;到十二分火候,始見文章入化工。    

112:夏同龢(1869--1925),字用卿,麻哈州(今貴州麻江)高梘人。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恩科狀元,西南自古閉塞,中國有科舉以來,登上狀元榜的貴州人,只有趙以炯與夏同龢二人。夏同龢曾被公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是中國第一個以狀元身份留學的人,累官至廣東法政學堂監督。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憲政競選,夏同龢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後出任江西省實業廳廳長。他和翁同龢的名字還經常被人作為對聯的素材,如:「恭親王去,德親王來,見新鬼應思故鬼;夏同龢興,翁同龢敗,願貴人莫學常人。」 說的是恭親王奕訢去世,德國亨利親王訪華,翁同龢罷相,夏同龢大魁。又:「舊修撰,新修撰,丙辰戊戌二修撰,你修撰,我也修撰,一則以懼,一則以喜;翁同龢,夏同龢,常熟麻哈兩同龢,名同龢,實不同龢,彼歸則出,彼出則歸。」說的也是翁同龢罷相,夏同龢大魁之事。夏同龢善文工書,曾為丘逢甲故居題寫「澹定」碑。


堅貞婺行,矜式閨圍,聽鄉人道路謳歌,都競傳柳絮清芬,獲灰懿訓;

教友家風,並垂坊表,與世父德輝交映,口聊慰飲冰晚節,臥雪仙郎。


自題墓門聯

函下無塵,海外有謐;

魚游青藻,鳥萃平林。


手書墨跡聯:

結交最晚情獨厚;

積累當年慶自鍾。


手書墨跡聯:

林與山幽,不知年歲;

竹隨風靜,可以晤言。


手書墨跡聯:

紅杏在林,幽鳥相逐;

碧桃滿樹,清露未晞。 113:王壽彭(1875~1929),字次籛,號眉軒。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入「進士館」學習法政,曾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實業。累官至湖北省提學使。據說王壽彭參加殿試時,時值慈禧太后的68歲生日前後。讀卷官為討慈禧的歡心,把不是第一名的王壽彭的試卷調到第一名進呈。慈禧太后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十分吉祥,徵兆自己壽如彭祖,因此點為狀元。在日本時他就敵視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倡導改良教育和實業。民國初年,先後任山東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書、北京總統府秘書、後任山東省教育廳長。在任期間他改組山東省立六個專門學校為省立山東大學,增設文科併兼任校長。是山東大學創始人之一,當年「山東大學」的校牌即其所書。王壽彭工書法,時人以得其片紙隻字為榮。


題仙師廟聯:

仁術博施能濟眾;

虔誠祈禱自蒙庥。


題福建資國寺聯:

清香滿室佛入定;

明月出海天為高。


手書墨跡聯:

澹雲無墨畫;

微雨有聲詩。


手書墨跡聯:

數笏石存山意思;

一簾花得月精神。


手書墨跡聯:

春能蘊藉如相識;

風入襟懷只自知。


手書墨跡聯:

水能性澹為吾友;

竹解虛心是我師。


114: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篔。直隸肅寧(今河北肅寧)人,清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曾被派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深造。累官至北洋師範學校監督。劉春霖中狀元後的第二年,清政府就廢除了科舉考試,他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日本侵略期間,自 「九·一八」事變到 「七·七」事變,日本鬼子拉攏他出任「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偽職,他堅辭不就,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劉春霖善書法,尤精小楷。小楷筆力清秀剛勁,深得世人推崇。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


題鄭家大院聯:

花懶偷眠因院靜;

鳥歡爭鳴為庭幽。


題上虞市曹娥廟聯:

百行孝為先,至性感人餘熱淚;

大江流不盡,夕陽終古咽寒詩。


手書墨跡聯:

天下朋友皆膠漆;

故園池台今是非。


手書墨跡聯:

江上春風,山間明月;

雲中白鶴,天半朱霞。


手書墨跡聯:

萬樹梅花一潭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手書墨跡聯:

看書對酒樂無事;

洗竹澆花興有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