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豆腐是怎麼製成的嗎?

花卉達人 發佈 2020-03-31T17:40:32+00:00

《本草綱目》如此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磑碎,濾去渣,煎成,以鹽滷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爾。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乾,名豆腐皮,入饌甚佳也

大家經常吃豆腐的對不?可是你吃豆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豆腐是個什麼來歷呢?

豆腐不是天然食品,所以它一定是由人發明出來的,這位發明家並非常人,他乃是西漢的「學者型王爺」-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帶領手下的學術團隊編寫了一部博大精深的雜家經典,名曰《淮南子》(也叫《淮南鴻烈》-就是廣大光明的意思),永垂於後世,由此可見他老人家的學術功底。另外他又痴迷於煉丹修仙,而豆腐正是他在煉丹之餘偶然製得的副產品。劉安的結局並不好,他在漢武帝之時因為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但是民間卻另有一套傳說:劉安並沒有死,而是吃了仙丹成了神仙,甚至他家的動物也跟著一起沾光,吃了剩下的仙藥而白日飛升,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介紹完發明家,下面我們談回制豆腐,製作流程是怎樣的呢?

《本草綱目》如此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磑(wèi,研磨)碎,濾去渣,煎成(豆漿),以鹽滷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使其凝固,實質是蛋白質變性)。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爾。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乾,名豆腐皮(千張、百葉),入饌甚佳也。味甘、咸、寒,有小毒。」

所以制豆腐的流程,第一步是用大豆等制「豆漿」,第二步則是使豆漿凝集成豆腐:實際上首先得到的是「豆花」,壓水之後方才濃縮為「豆腐」,進一步壓水還可製成「豆乾」。

為什麼《本草綱目》說豆腐有小毒呢?這個是就其凝固劑-鹽滷而言的,鹽滷有小毒,但是其在豆腐生產時的低劑量使用是比較安全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多慮。

這個鹽滷啊,又叫苦鹵、滷水,乃是製鹽業所得到的副產品。大家知道食鹽的成分是NaCl,而鹽滷的主要成分則是MgCl2,另外也混有少量NaCl、KCl、CaCl2等。在北方,人們多用鹽滷「點豆腐」(就是使豆漿凝集),這樣製得的豆腐比較堅韌,人稱北豆腐、板豆腐。而在南方呢,常用石膏(硫酸鈣)點豆腐,這樣得到的豆腐比較軟嫩,人稱南豆腐。另外在現代,日本人又發明了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來點豆腐,這樣製成的豆腐也非常軟嫩,而且沒有苦澀味。

好了,豆腐的來歷咱就介紹到這裡,大家快去吃一碗豆花伴著幾塊煎豆腐來解解饞,或者壓壓驚吧:)

最後如果想吃素,豆腐(也包括其它豆製品)會是挺好的蛋白質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