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在當代的學術研究開端

吳足道 發佈 2019-12-22T08:54:06+00:00

後四大宗教,都是從外國傳入我國的,只有道教是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同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係,較之其它宗教尤為密切,照說我國學術界理應對道教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可是事實卻不然,對於道教的研究,自來被學術界所輕視、忽視,成為宗教學研究領域的薄弱環節。

本文摘自李養正先生的《當代中國道教》



我國流傳有五大宗教,即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後四大宗教,都是從外國傳入我國的,只有道教是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同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係,較之其它宗教尤為密切,照說我國學術界理應對道教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可是事實卻不然,對於道教的研究,自來被學術界所輕視、忽視,成為宗教學研究領域的薄弱環節。

極少數有識之士,雖向社會呼籲重視對道教的研究,但畢竟形單影隻,對社會影響甚微。因而在我國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道教學術研究幾乎接近於空白狀態。

在本世紀60年代初,當時在中國道教協會任代會長兼秘書長的陳攖寧先生向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宗教局建議,希望黨和政府支持和幫助開展對道教的研究工作。

陳攖寧先生認為道教經籍卷帙浩繁,蘊藏著大量可研究的東西,在冶煉學、化學、醫藥學、養生學、天文學、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等各方面均保存有豐富的資料,《道藏》甚而比《佛藏》有更重要的資料價值。研究我國社會發展史、思想史,都不能忽略道教及其教團的歷史活動與歷史作用,否則便會為歷史學、哲學、宗教學等多種學科留下空白點,也就不可能如實地、全面地反映歷史,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優良部分,繁榮和豐富社會主義文化。

陳攖寧先生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及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重視,在1961年8月22日上午,由中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宗教組出面召開了一次開展對道教學術研究的座談會,出席的有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副部長張執一,國務院宗教局局長何成湘、佛道處處長郭朋,衛生部部長李德全,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陳垣,著名道教學者、中國道教協會代會長陳攖寧,副會長孟明慧、黎遇航,學者高觀如、劉厚祜等。中國道協辦公室主任李文成、秘書李養正曾是承辦有關此事的工作人員。

在這次座談會上,陳攖寧先生強調說:「道教學術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黃老學說及周秦諸子,漢魏以降各個發展時期,又吸收了教外其他的思想,結合教內自己的實踐。道教學術內容包括很廣,如:氣功療病(吐納、調息、行氣、布氣、聚氣、散氣、六字氣訣、十八字訣等);動功健身(行、引導、五禽戲、龍虎功、八段錦、太極拳等);靜功養性(止念、存神、守中、抱一、定觀、坐忘等);藥食延齡(各種丹藥法、各種服食法等)。其他高深的,如內丹、外丹、醫學、針灸、老莊哲學等,都是道教的學術,而道教的精神也寄托在這些學術上面。其中很大部分是社會群眾所需要的,如針灸、氣功、太極拳等,都已廣泛地為醫療單位所採用了。老莊哲學也是研究中國學術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述道教經典和道教學術,不僅是我們道教的寶貴遺產,也是我們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有人整理、研究和繼承。」

陳垣先生強調說:「道教創始自漢朝,由道家形成為道教,有很長的歷史,是中國古教之一。自昔儒釋道三教並稱,在中國歷史上,道教也起過不少作用。我認為道教不僅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有關,對醫藥衛生有關,而且道教的教義,也和哲學思想有關。所以研究中國歷史和中國哲學史,不能把道教拋開不談。一定要把道教的歷史,系統地加以研究,作出正確估價。」接著他談了《道藏》、二十四史中有關道教的記載、各省縣地方志、歷代金石碑里,有著不少道教資料,要注意編纂。最後他說:「過去,因為沒有領導,沒人號召和組織,不可能把工作作好。今天,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有很好的條件,在可能的情況下,把道教史和道教的哲學思想,作一較全面的、有系統的研究,還是有用的。就是有些有關道教的文獻,也有必要加以選擇,有些可以整理校勘出版,以供研究者參考。」(1981年《中國哲學》第6輯曾刊載此發言)

高觀如先生強調,要寫道教史,必先研究《道藏》和廣泛搜集、整理文獻資料。

座談會上,一致認為首先從事道教史研究,並確定「按道教本來面貌進行研究」的原則,防止片面、簡單武斷地批判;還確定了「搜集、整理、綜合、研究」的工作方針。

李維漢部長、何成湘局長表示了盡力支持和幫助的態度,建議由中國道教協會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制定研究計劃,由陳攖寧先生親自組織和領導這一工作。

1961年11月1日至9日,中國道協舉行第二次全國道教徒代表會議,陳寧先生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會議還明確了中國道協的工作方向,決定以研究工作和培養道教知識分子為中心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搜集、整理資料,開展研究工作,計劃在5年內編寫出一部比較完善的「中國道教史」。

1961年8月22日在政協會議召開的開展道教研究工作的座談會,因為有李維漢、李德全、何成湘等黨和政府領導同志親自參加,又有陳攖寧、陳垣等著名學者與會,對後來中國道協及全國學術界開展和注意道教研究工作,意義是十分深遠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