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無慮的幼兒也有心理壓力?這些情形,現實又心酸

百合媽媽讀心理 發佈 2020-04-06T00:16:59+00:00

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

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

文|百合媽媽

1

清明假期,帶著孩子回老家農村,去看望我的姥姥,姥姥生活不能自理,頭髮全白,眼睛看不太清楚東西,腦萎縮嚴重,已經不太記事、不太認人,總是把我當成妹妹,身上、手上留下了再也不會褪去的、因為行動不便而壓下的片片紅色壓痕和淤傷。

姥姥辛勞一生,到了這個年紀卻只能臥病在床,我想,意識不清於她倒是有好處的,不必因此而總是焦急憂慮。

看看姥姥,再看向窗外的另一處,農家院子裡,孩子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追逐打鬧、玩耍,追蝴蝶、采野花、觀察螞蟻,空氣中蕩漾著的除了芳香,還有歡聲笑語,快樂得仿佛沒有盡頭。

真希望屬於孩子們的純真的快樂會是永恆的,或者至少讓這份快樂伴隨著他們的一生,為他們的生命打底,不會因為生活的磨難與艱辛而褪色。而此時的姥姥也因失憶而獲得了內心的安寧。

眼前此情此景,只覺歲月悠長、靜好如初。

2

「人老了就不中用,除了吃喝,啥也不能幹,凈給人家添麻煩,還是孩子們好,跑跑跳跳充滿活力!」姥姥也不完全糊塗,冷不丁會重複這樣的話。

「是啊,孩子們什麼都不懂,無憂無慮,只知道玩兒!」姨姨在旁邊應道。

許多大人覺得學齡前兒童沒有學業負擔,又受到大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沒有煩惱的,其實,他們也常常會面臨一些心理壓力,只不過許多大人的眼睛看不到,大人的心也覺察不到罷了。

孩子不可能時時都呈現出乖巧爛漫的一面,有的時候,他們也會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卻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而無法清楚地講出來,也無法及時地得到成人的幫助,再加上自身的處世經驗缺乏,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除壓力。


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行為,就需要重視了,他們可能面臨著過大的壓力,或者壓力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 行為方面:

行為退化,突然不會做已經學會的事情,甚至是上廁所、穿衣服,愛說假話、愛打人,故意損壞東西,很多小困難突然變成大問題。

  • 情緒方面:

情緒誇張,愛哭鬧、不講理,不尋常的恐懼、悲傷,常常感到害怕而糾纏著大人。

  • 生理方面:

氣喘、頭痛、胃痛、厭食,失眠、嗜睡,做噩夢、夢遊,夜驚(從睡夢中突然驚醒或坐起),經常感冒,經常持續、用力地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動等等。

  • 精神方面:

注意力不能集中,愛忘事,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著邊際,黏人或孤立,對父母寸步不離,要麼躲在衣櫥中或待在家裡不出去,出現抑鬱症狀。

4

幼兒的壓力源來自哪裡呢?

「親子專家瑪麗·科辛卡寫了一長串兒童的壓力源,許多壓力源是成人想都想不到的。壓力可能來自此前提過的生日宴會、旅行、節日、搬家、看醫生、學校;也可能是導致孩子不能戶外活動的壞天氣,或是出去玩可能遇到的壓力;讓人心煩的新聞、小朋友之間的衝突、被迫分享、被取笑、被拒絕、被欺負、被誤會等原因都可能是壓力源。」

——伊萊恩·阿倫《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事實確實如此,幼兒在擁有了優越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可能失去了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玩耍的自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與父母擁抱、遊戲和聊天的機會。在幼兒園,也必然會遇到與老師或其他幼兒交往時的交際問題。另外,童年結束、親人去世、家庭變故等等情形都有可能使孩子感受到壓力,但他們卻不會對大人說:「我遇到了壓力了」或「我的壓力太大」。


5

大人需要細心觀察、用心覺察,洞悉孩子的心理,小心呵護幼小的孩子,幫他們減壓。

A、即時減壓法。

如果感覺孩子受到了比較大的刺激,要馬上運用即時減壓法。

(1)、耐心地傾聽孩子。

當孩子敘述、表達時,不要著急,也不要隨意打斷,不要提建議或直接下結論。這樣可以讓我們比較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真實感受,找到使孩子感到壓力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減輕或解除壓力。

(2)、適時疏導孩子的情緒。

可以給孩子紙筆,讓孩子隨心所欲地在紙上畫畫。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孩子續編故事。根據孩子提出遊戲的內容和玩法,陪孩子一起玩。當孩子突然從夢中驚醒時,要及時地安慰孩子,鼓勵孩子表達。

(3)、安排休息、睡眠時間和可口的食物。

儘量避免或處理壓力反應,給孩子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或安靜的時間。安撫孩子,撫摸、擁抱,哄孩子睡覺,給孩子提供健康而可口的食物,讓孩子擁有足夠的睡眠,睡眠很重要,孩子睡好了,情緒會變得穩定,第二天醒來也會有良好的表現。

(4)、讓孩子接觸熟悉的事物。

儘量不要改變日常習慣,如果有特別活動需要參加,可以讓孩子隨身帶著自己熟悉的玩具,帶孩子出門也最好去孩子平常去的地方,讓孩子玩他熟悉的遊戲。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喜歡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但此時,要減少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次數,直接按照慣例或者孩子熟悉的規律,維護好孩子周邊的環境即可。比如可以不要再讓孩子選擇午餐吃什麼,而是直接給他提供平時愛吃的食物,讓他來決定要不要吃。

B、長期減壓法。

為了避免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壓力,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以起到長期效果。

(1)、生活規律化。

建立起有益的家庭習慣,凡事做計劃,減少刻意做決定的頻率,比如,三餐定時,提前製作一周食譜,堅持做手帳。

(2)、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時間。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會更有安全感,遇到壓力時,父母的陪伴可以起到安撫作用,多陪孩子遊戲、玩耍等等,如果你很忙,需要趕一篇稿件,或者其他事情,可以讓孩子在你的旁邊,幫他找一些事情做,畫畫或者寫字。許多時候,同孩子一起安靜的做事情,就是最好的陪伴。

(3)、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讓大自然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機會時時在農家小院或者野外奔跑,就算在家裡養只金魚或盆栽植物也不錯,孩子需要大自然來平衡自己,孩子的身體需要大自然,與大自然常常親密接觸,可以幫助孩子較快地釋放壓力。

(4)、適時給孩子講一些人生大道理。

許多時候講大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但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取得一些間接的生活經驗。我們的人生目標,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等等話題,都可以和孩子分享交流,讓孩子看到你的價值,看到你的追求,以及你面對挫折時如何調整心態與目標,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對人生的不確定,告訴孩子,不好的事情不會一直如此延續,總會過去或者結束。

和孩子分享我們的人生經驗,讓孩子明白人都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失望、痛苦、疾病、困難許多人都有可能會經歷,如果正確面對就會從中受益,這些都是重要的人生課程,甚至可以磨練意志與人格,給人以啟迪和成長,我們這樣做就會對孩子有幫助。

另外,父母也要善於總結、研究,尋找對孩子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避免以後遇到同樣的狀況。如果我們的疏導不能有效地解除孩子的壓力,就應尋求心理專家或心理醫生的幫助。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