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騎上「大鯨魚」聽露天音樂會!演藝大世界再添「新空間」

文匯報 發佈 2021-09-19T17:06:05+00:00

微風秋涼,送來黃浦江畔的輪渡汽笛之聲,伴著世博中心和梅奔中心的星星點點燈光,小觀眾聆聽身邊音樂家的輕柔演奏。小提琴、鋼琴與打擊樂器在初秋晚風中仿佛灑落人間的音符精靈,在孩子與家長中蹦跳起舞。

微風秋涼,送來黃浦江畔的輪渡汽笛之聲,伴著世博中心和梅奔中心的星星點點燈光,小觀眾聆聽身邊音樂家的輕柔演奏。小提琴、鋼琴與打擊樂器在初秋晚風中仿佛灑落人間的音符精靈,在孩子與家長中蹦跳起舞。

這是「大鯨魚」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汽榮威兒童文化中心)最新「開發」的演出品牌——「露台星空間」系列《聽,月亮在唱歌》音樂會。

小朋友很快就領會了這種浪漫與詩意:「我覺得在露台上看演出不會太熱,有涼風有音樂,還可以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

大朋友則感到了過去音樂會上從未有過的放鬆與愜意:「比起過去在音樂廳里正襟危坐,終於不用違背孩子天性教育他們在位子上很端正地坐著。」甚至於,孩子們在露台自由走動,一樣也能專注於音樂,「在喜歡的、熟悉的曲子中跑到我的身邊告訴我。」

中秋小長假,這個「露台星空間」系列,搭配《哈嘍!國樂——中秋音樂會》組成音樂盛宴,為親子家庭打造了一場有趣好玩的「中秋遊園會」,也成為上海劇院豐富品牌內涵,開拓多元資源,發展業態多樣的演藝形式的有益嘗試。

走,中秋騎到「大鯨魚」的背上去看星星!為親子提供一方浪漫詩意的演藝新空間
到「大鯨魚」的肚子裡看場戲,這是滬上熱愛演藝的親子家庭的「暗語」。因外觀形似而被親切成為「大鯨魚劇場」的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一直以來都在嘗試拓寬著演藝空間,主動擁抱新業態、新模式。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就舉辦了多場露天音樂會嚴守疫情防控要求,也滿足觀眾觀演需求。眼下,他們則進一步開發既有空間,拓寬劇院功能,將舞台搬到了屋頂,請觀眾來到「大鯨魚背上」觀看一場演出。

而為赴這一場中秋期間的「騎背之約」。小朋友們「盛裝」出席。有的身著漢服變身「小嫦娥」,有的則是頭掛毛絨吊飾,提著宮燈化身「小小玉兔」依偎在媽媽身邊。

而在露台上演的音樂會也是滿滿的儀式感,多首與月亮有關的中外曲目一次上演。比起劇場裡正襟危坐、面向成人的音樂會,音樂家為孩子們的露台秀則多了一分「大眾感」和「流行氣息」。《Moon River》《Fly Me To The Moon》《Moonlight Serenade》是漂洋過海的月夜之美,而《花好月圓》《彩雲追月》等中國經典民樂,則是中秋最為應景的樂聲。

露台音樂會打破的不只是室內劇場的空間限制,觀眾對於此次沉浸在自然之下的演出稱讚不已。「這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一位大朋友說,「之前我和孩子來『大鯨魚』觀看過很多室內的演出。這次演出場地換到露台上以後,我感覺更自在了,呼吸著秋天涼爽的空氣,聽著音樂,這種感覺很浪漫。」

據介紹,露台上辦音樂會是「大鯨魚」很早就想做的一件事。除了劇場方,以往來劇場演出的演奏家們看到這樣一塊場地,也覺得如果能在星光下、在江風中辦一場音樂會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此,作為國內最大的兒童劇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對露台空間進行再開發、再創造,是其對多維度的藝術場域空間的嘗試,希望通過環境與音樂交織形成新型藝術體驗。

「好玩+好聽」,將遊園會音樂會一網打盡新空間賦能「演出+N」的劇院新模式

對場地活力的激發不僅僅靠一台演出,正逢中秋佳節,「大鯨魚」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通過「露台星空間」「中秋遊園會」的聯動,讓好玩好聽的劇院新體驗植入觀眾心中,讓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成為中秋小長假期間的驚喜打卡地。

演出還未正式開始,「大鯨魚肚子」——劇場大廳中,一場繽紛的「中秋遊園會」已經上演。觀眾在這裡可以看到豐富的中秋元素,並且參與其中——猜燈謎、手工製作兔子燈,換上「小小仙女裝」打卡拍照,每一個藝術體驗點都吸引了眾多小朋友。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沈莉介紹:「此次演出和活動設計是為了呈現『演出+N』的豐富形態,在全新演出體驗和特色活動加持下激發空間文化活力,豐富品牌內涵,賦予劇場更多可能性,同時讓觀眾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通過多重感官享受藝術的多元與樂趣。」

活動期間,不少小朋友還在家長的帶領下做起了鮮肉月餅,充分體驗「上海特色」的中秋。

作者:黃啟哲

編輯:郭超豪

圖:劇場方供圖

責任編輯:衛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