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助力復工復產

東莞時間網 發佈 2020-03-02T20:55:50+00:00

據介紹,該系統由一個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中心、一個智能指揮平台、多個APP應用組成,具有數據權威、精準評估、體系聯動、有效管控四大特點。

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小護士」,社區管理「小管家」,站點檢查「小戰士」,企業管理「小幫手」,招聘應聘「小達人」,還有查詢社區疫情的「小雷達」、幫助學校安全有序管理的「小班長」……日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攜手人民網上線「一網暢行——復工復產通用管理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支撐疫情防控工作,面向公眾開放使用。

據介紹,該系統由一個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中心、一個智能指揮平台、多個APP應用組成,具有數據權威、精準評估、體系聯動、有效管控四大特點。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可通過網際網路掃碼下載,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組合成管理體系,進而實現精確管控。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復工復產複課科學、有序進行,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打通線上線下,將科技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明略科技首席科學家吳信東等企業科研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傳染疾病傳播模型進行擬合,對病毒潛伏者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進行相關預測,為一線人員和機構提供參考。高德地圖發布的《駕車活力復工指數分析報告》選取了20個駕車出行活躍城市做分析,基於假日與平日的導航量比值計算後得出駕車活力復工指數,反映城市復工熱度,為公眾提供出行信息指南。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機器人一天撥打16.8萬通電話,向市民了解是否居住本區、是否有發熱等不適症狀、是否從外返回復工等問題,並錄入系統。16.8萬份數據交由人工分析需要半個月,機器人只用了約4小時。據統計,自1月27日上線至今,阿里巴巴達摩院研發的智能疫情機器人已累計為40座城市撥打1100萬通防控摸排電話,用技術手段支援疫情防控,緩解一線人力不足。

雲計算頂住海量訪問壓力。「穗康」「深i您」「武漢戰疫」「皖事通 訊宿辦」……疫情期間,騰訊雲支持各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上線超過50款疫情服務相關小程序。「穗康」小程序上線當天訪問量突破1.7億,累計訪問量破6億。

如何讓復工復產更放心?「服務不見面」「辦稅不接觸」「開票不等待」「出入不停留」……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加緊研發、快速「上線」了一系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雲化產品、平台和系統。

「不用下車,一點一掃就把發票開了,真的很贊。」在中國石油加油站,使用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信息開發的增值稅電子發票管理系統,車主獲得了便捷服務;航天信息在全國建設了400餘個「智慧辦稅廳」,並在多省部署了30餘套「智能微廳」系列產品,許多人通過這個「不見面、零接觸」的智能微廳辦理稅務業務;在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由航天科工所屬航天建設航天設計院系統集成的「多人自動測溫防疫布控系統」正式上線使用,實現了人員流動密集場所出入人員體溫的快速測量。

物流暢起來,生產旺起來。滿載著農資,傳化智能物流平台上的駕駛員劉昌傑駛離傳化四川農資倉,奔向急需的客戶。作為公共性物流平台,傳化智能物流正通過提供運力調度、協調暢通農用物資綠色通道,積極助力春耕農資供應及流通需求的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2日 19 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