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重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想解決問題的人

新師道研習社王文傑 發佈 2021-09-19T16:24:39+00:00

其實不僅僅是教培這個群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能見到很多類似這一類人。他們總是無法做到換位思考,一切都從自身出發,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比較自私。

其實不僅僅是教培這個群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能見到很多類似這一類人

他們總是無法做到換位思考,一切都從自身出發,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比較自私。

他們總是無比堅信自己的判斷,又無法拿出更多的證據,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比較固執。

他們總是非常焦躁,一旦事情沒有按照設想的方向發展,就會特別容易生氣,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比較暴躁。

他們總是充滿疑慮,對於新事物總是一種排斥和牴觸情緒,總是擔心自己被騙,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比較謹慎或者膽小。

他們總是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尤其是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不僅事情做不好,話也聽不進去,這類人我們甚至會誇他們比較專心。

他們總是看上去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也不肯去做任何嘗試和學習,而且平時能做對的事情也很少,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就是單純的懶和不用心。

他們總是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害怕犯錯誤,一旦受到指責就會無比的沮喪,這類人我們會認為他們可能就是玻璃心,自尊心很強。

以上種種現象,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認為是性格的問題,畢竟我們都聽說過想法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果真如此嗎?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

人看起來比較自私,可能是因為自身思維能力有限,只能顧自己,根本沒有多餘的能力去思考其他。

人看起來比較急躁,可能是因為根本沒有能力處理過多的信息,看同樣的一件事,能獲得的信息本來就會比較少。

人看起來比較膽小,可能是因為他沒有能力去分析現象背後的原因和事實。

人看起來聽不進去別人的話,可能是因為他的能力只能應付一個時間只能處理一個問題,就如同手機APP內存不足出現閃退一樣。

人看起來比較懶惰,可能是因為平時獲得的正向反饋太少,而導致放棄治療。

人看起來一副玻璃心且極其敏感的人,可能是擔心能力不足鬧出笑話,被他人嘲諷。

為什麼要加這麼多的可能,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或多或少具備以上的特徵。老年人有這些特徵是因為智力的衰退,而一個可怕的現實是,基於醫學意義上的判斷,這些特徵都是智力不高的人群的共同特徵。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或者周邊的人群具備以上的特徵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性格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性格在很多時候被用來當做了擋箭牌,因為我們用以上的詞彙去描述一個人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針對的都不會是老年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很多人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就不知不覺的被淘汰了,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信息大爆炸,導致人類的經驗快速過時,比如我們以前說的代溝已經被壓縮到3-5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周期,完全都等不到一代人時間。

隨時保持應變是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東西

「雙減」政策出台之後,整個教培行業都遭受著致命衝擊,而在此期間無論是線上線下所傳遞出來的不理解、抱怨、憤怒、無所謂、焦慮等行為很明顯並不是一種性格上的表現,而本身就是一種無法消化這種超出預期的信息輸入的體現。

然而,教培行業的整頓並非是今天才開始,在過去的三年多的時間裡,各種官方途徑都在傳遞著學科類的壓減和素質教育的推崇的導向。遺憾的是只有極少的人會去真正思考行業的未來,

因為很多人的經營能力只能受限於過往的行業經驗——因為有剛需,而卻從來不會去思考剛需因何而來,更不會去想剛需因何而去。——我們稱之為「固執」。

因為很多人的判斷能力只能停留在自己機構的收益和損失,而不會從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就業結構去思考行業的危機和機遇。——我們稱之為「自私」。

因為很多人的情緒能力根本不允許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被質疑,任何一點貌似有辱斯文的動靜都會讓很多人無比激憤。——我們稱之為「玻璃心」。

因為很多人的創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個人經驗上,而沒有能力去消化和創新,因為就變成當年我是怎麼學,今天我就怎麼教。或者別人怎麼幹我就照著怎麼幹。——我們稱之為「懶惰」。

而當你越是把自己停留在這種情緒中,你就越會試圖相信擦邊球的可能性、越是捨不得斷臂求生、就越是讓自己的邊際成本無限放大。

所有能力的問題都只能通過學習和實踐來解決

人的競爭力來自於行動力,行動力的來源是學習力。然而很多人所謂的學習並不是學習,只是假裝在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促使行動,從而產生行動上的變化,因此單純的信息接收不是學習、單純的經驗累積也不是學習、一味的模仿複製也不是學習。對於領導人來說,其學習力和實踐能力應該體現在自身優勢的分析、現有資源的整合以及規則的建立上。

不及格的領導人一般每天都關注在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上,比如很多領導人會去學習如何招生、如何教學之類的,很多人甚至很久都脫離不了教學崗位,這樣的做法很多時候就把自己當成了天花板。

剛及格的領導人,會把精力放在人的關係的維護上,無論是對內部的員工還是外部的學生和家長,花極大的精力在人員的穩定性上,整個機構裡面屬老闆自己最忙最累,而這種做法很多時候就把自己當成了救火隊員。

優秀的領導人,會把精力放在規則和流程的建立上,在內部人效的提升上,所有的事務都習慣性的通過流程的建立來明確對應的責任和標準。在外部資源的整合上,會主動關注行業變化隨時保持危機意識,以因應環境變化。同時去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建立起以機構為核心的資源網,這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世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想解決問題的人。「雙減」之下,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或者根本不知道在發生什麼。為什麼很多學科類機構面臨「雙減」轉型舉步維艱,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風險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長期缺乏危機意識導致在能力上缺乏足夠的延展性。相對於學科類的走或者留,藝術素質教育機構面臨的環境可能會更加複雜,只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風險和危機而已。而這一切很多時候不能歸結於教培人的性格特徵的問題,比如學舞蹈的就是怎樣、學美術的就是怎樣之類的貼標籤,而是在能力值上能否找到真正合適的方向和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教練!


當然很多人會說,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啊,我為什麼要那麼辛苦的改變。這正如安東尼.羅賓說的:「我們這個世界正在遭受致命的甘於現狀,所有人都告訴你平庸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事實是,

一萬人喜歡你,一百人不喜歡你,那是奇才。

一萬人喜歡你,一千人不喜歡你,那是天才。

一萬人喜歡你,一萬人不喜歡你,那是怪才。

十個人喜歡你,一百人個人不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是。

教書育人的人們,當你選擇了這個行業,

你到底是選擇成為大多數人的平庸還是成為少部分人的優秀!

祝各位教培人中秋快樂!


點讚轉發,私信免費獲取電子書《教培人運營力升級大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