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纜企業』跨界』產口罩配件 每日可供300萬隻

二三里資訊濟南 發佈 2020-03-04T03:05:33+00:00

利用現有資源改造生產線位於濟南市經十東路聖井高科技園的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是一個集電線電纜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需求量激增,然而口罩生產企業卯足幹勁增產卻遇到了鼻樑條缺貨的窘境。如何解決鼻樑條短缺的問題呢?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就展開了一場「跨界戰疫」,專門改造兩條生產線用來生產口罩鼻樑條。3月2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濟南這家電纜生產企業的口罩鼻樑條生產車間,相關設備在全速運轉,其日產量總長度為24萬米,相當於2.6條經十路,約300萬隻口罩的用量。

利用現有資源改造生產線

位於濟南市經十東路聖井高科技園的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是一個集電線電纜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疫情防控期間,原材料缺口成為不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面臨的瓶頸問題,其中鼻樑條短缺限制了口罩生產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得知這個情況以後,濟南市政協常委、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志銀決定,在保持企業穩定生產的同時,「跨界」研發生產口罩鼻樑條支援戰「疫」。

「我們公司緊急召開技術生產專題會議,組成口罩鼻樑條研發生產小組。」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總邢立江說,在無法採購新設備的情況下,他們積極利用公司現有資源攻堅克難,儘快改造出滿足口罩生產需要的鼻樑條。同時,該公司成立了以技術、生產、設備技改人員為主的專項研製小組。

拆解20餘種口罩研究製作工藝

從生產電纜到生產口罩鼻樑條,這種「跨界」是如何做到的呢?「此前對鼻樑條一無所知,技術攻關首先從解剖口罩開始。」邢立江介紹,為了研究口罩鼻樑條的製作工藝,他們收集拆解了20多種口罩的鼻樑條,並比照相關國家標準進行研究。

「我們在接到生產口罩鼻樑條的任務以後,先查閱了相應的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然後根據相關標準採購模具。」該公司技術部工程師蔡延瑋說,他們先用電腦建模,成倍放大設計模具,成功後再縮小,他與幾名同事通過24小時輪班研發確定了模具圖紙,然後火速發往模具生產製造商趕製。

該公司技術人員把電纜生產線改造成口罩鼻樑條生產線,這樣就解決了生產設備的問題。但是,生產鼻樑條所需原材料中最緊缺的鍍鋅退火鐵絲仍面臨著難題。「鼻樑條對鐵絲的軟硬度等指標要求較高。」邢立江介紹,採購人員先後聯繫了五六十家企業才找到了貨源,然而運輸問題又擺在眼前。「針對物流問題,政府部門幫了很大的忙,他們幫忙對接好,我們再派車去拉。」

日產口罩鼻樑條比兩條經十路都長

「2月14日,技術改造的生產線開始試運行,每天能生產兩三萬米,約30萬隻口罩用量。」研製小組組長陳鵬說,由於口罩鼻樑條的用途比較特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前前後後要消毒5次左右,最初的樣品得到口罩生產企業認可,他們公司才開始量產。

3月2日,記者在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由原有設備改造的口罩鼻樑條生產線正在全速運轉。「這個設備總長度是20多米,它是不能停下來的,中午吃飯的時候,工人要輪流守在這裡。」車間工藝和質量負責人孫春寶介紹,兩條生產線基本上是滿負荷生產。

如今,企業擴大了口罩鼻樑條的產能,日產量可以滿足製作300萬隻口罩的需求量,比兩條經十路都長。記者了解到,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生產鼻樑條可以說不計成本,投入130餘萬元,拿出了兩台精密程度最高、利潤最高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關鍵時刻企業要有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該公司總經理王兆波表示。(程凌潤)(完)

來源: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