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好習慣?家長做到這5點,讓孩子變成自律「小達人」

甘道說育兒 發佈 2020-02-25T17:23:45+00:00

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養成,即使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教,但大部分的習慣養成更多的涉及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爸爸媽媽才是關鍵,今天來教各位家長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寶寶習慣養成!(一)學會放手。否則,家長不放手,孩子更易逆著來。有的寶寶其實並不是不懂得生活習慣,而是並不知道該如何去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養成,即使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教,但大部分的習慣養成更多的涉及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爸爸媽媽才是關鍵,今天來教各位家長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寶寶習慣養成!

(一)學會放手。否則,家長不放手,孩子更易逆著來。

有的寶寶其實並不是不懂得生活習慣,而是並不知道該如何去養成。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行為習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多給寶寶一點「自主權」

有個小朋友一直想吃檸檬,但媽媽不讓吃,因為還小,對牙齒不好。此時爸爸讓她自己吃,寶寶小心的試了一口就拿開了,因為此時寶寶嘗到了酸的滋味了,臉上痛苦的表情。以後她就不會再鬧要吃了,這便是「放手」,爸爸媽媽們要試著學會哦。

當寶寶要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不能抱著「孩子沒有經驗,會不會是浪費時間,瞎折騰一番,直接告訴寶寶不就好了嗎?」這樣的心態。雖然知道爸爸媽媽也是出於對孩子的擔心,但不學會放手,就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因為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並沒有得到滿足,這樣不僅習慣沒有養成,寶寶和父母之間的情緒與關係都會受到影響。

(二)讓寶寶會生活,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識。

可能大家會覺得,現在這個社會,有誰家的寶寶是不會生活的呢?而我想表達的是寶寶真的會嗎?吃飯用喂,洗手、穿衣媽媽幫忙,就連上廁所都是父母照顧著來。這樣的寶寶真的會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嗎?這樣的寶寶的生活習慣只有一個——家長幫忙做!

可這樣下去可不行哦,應該讓孩子真正的自己生活,讓他安排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參與感與獨立性。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做,而不是等著爸媽來幫忙。再加上父母的耐心教育,我想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三)藉助外力來強化習慣的養成。

習慣不是一天就來的,這裡所說的外力便是讓寶寶學習一些關於習慣養成的繪本、動畫片或者是故事,形式多樣,爸爸媽媽們可以自己去選擇。

孩子還小,要求可能並不高,但一定要有這個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用適合寶寶的方式去培養。

(四)適當的獎勵寶寶。

很多的時候,寶寶也很期望得到獎勵,這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一些家長會對孩子說:「自己把飯吃完,就獎勵一顆棒棒糖。」也許這種獎勵太物質了,但在短期內確實是比較有驅動力的。所以適當的通過短期獎勵來養成寶寶的某個習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不過最好慢慢的可以過渡到是精神上的獎勵。

(五)強調寶寶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

這是稱讚的一種延伸,在寶寶習慣養成的某件事情上,記錄的直觀一些,增強孩子爭取更多進步的動力。就比如是刷牙的時候,一開始的牙刷是媽媽幫忙買的,我們可以鼓勵寶寶說只要堅持到一定的天數,允許寶寶換一把自己喜歡的牙刷,這樣寶寶便更加有動力啦!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希望爸爸媽媽們也可以成功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哦!祝大家家庭美滿,生活順利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