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隊長的練兵之道:"會訓"還得"會吃",心理素質訓練有"絕技"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發佈 2019-12-19T03:54:55+00:00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支隊長陳民華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我軍一批優秀學員到外軍院校參加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名列前茅。當成功完成野外生存考核後,學員卻被外軍考官出的3道題目考倒了:「某路段標語牌中的人物是誰?」「爬過的倒數第三座山的坡度是多少?」「路過的一條河流有多寬?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支隊長陳民華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我軍一批優秀學員到外軍院校參加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名列前茅。當成功完成野外生存考核後,學員卻被外軍考官出的3道題目考倒了:「某路段標語牌中的人物是誰?」「爬過的倒數第三座山的坡度是多少?」「路過的一條河流有多寬?」「外軍訓練如此精細,我們應該怎麼辦?」陳民華愛學習、愛琢磨,並把這些感悟,充實到平時的訓練中。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品味一位支隊長的「練兵之道」

■張宇馳 解放軍報記者 張海華

初冬的湘北,冷風習習。

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訓練場,特戰二中隊指導員朱江站在中隊排頭,準備參加3000米測試。

「朱江,我跟你比一比。」沒等朱江反應過來,身著體能訓練服的陳民華已加入了隊伍。

陳民華是該支隊的支隊長。對於他的出現,官兵早已習以為常。他幾乎每天都在營院走3萬多步,演練場、攀登樓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他還時常找官兵比一比,隨時檢驗基層訓練進度和質量。

「指導員12分15秒」「支隊長12分30秒」。輸給自己帶的兵,46歲的陳民華卻備感自豪。此時,33歲的朱江感慨地說:「我能保持現在的成績,多虧支隊長當年教我的訓練法。」

朱江一番話,把兩人的思緒拉回了從前。

支隊長陳民華組織部隊訓練。張宇馳攝

「會訓」還得「會吃」,一味猛練、蠻訓只會適得其反

當年,剛當上中隊長的陳民華躊躇滿志。除了帶頭練,他還經常給官兵們「加餐」。早中晚一個5公里,就寢前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仰臥起坐、100個蹲起,周末抽出一天加練體能……然而,半個月下來,官兵個個累得東倒西歪,成績沒見提高,傷病員卻增加不少,就連陳民華也在一次應急棍示範動作中,意外栽倒在地。

陳民華被送到醫院檢查:肩關節、腰椎已嚴重勞損……他備受刺激:下了苦功夫練兵,為啥訓練效益沒提升,還帶來不少傷病?

一個周末,電視轉播的田徑賽讓臥床的陳民華靈光一閃:為什麼運動員越練越強,我的兵卻越練越差呢?

出院後,陳民華跑到湖南省體育學院求學問道。這一問,他不禁汗顏:「原來體能訓練有這麼多講究,自己眼界太窄了。」

此後一段日子,陳民華幾乎每天跑到體育學院當學生,生理學、營養學、運動學等課程,他統統都不放過。

「『巧』不是偷懶,而是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規律。」陳民華咀嚼消化著這些經驗和知識,嘗試把訓法從「苦練」向「巧練」轉變。

方法行不行,實踐來檢驗。朱江,就是陳民華選定的「試驗標本」。那時,朱江正為自己訓練成績遇到瓶頸煩惱不已。

「穿件體能訓練服就成。」訓練開始的第一天,一身裝具的朱江被陳民華的一番話驚到了。不顧朱江瞪大的雙眼,陳民華指了指腳邊的槓鈴說道:「這周,你的任務就是扛這傢伙。」

「把部隊拉到操場一通猛跑、死練,不一定能提高成績,還沒準能把官兵練傷。因為跑步是綜合課目,對身體有多方面的要求。」從朱江的訓練成績走勢圖中陳民華得出結論:肺活量、協調性、柔韌性較好,腿部力量偏弱。「槓鈴深蹲是增強腿部力量的訓練課目,效果比單純跑步更好。」

讓朱江吃驚的不止這一件事情。第二周,訓練課程設置的是長跑,朱江卻被告知:「快跑800米,慢走400米。」此外,跑步時間也被固定在下午4點到6點。陳民華還「警告」朱江:「訓練按照計劃走,嚴禁私自『加餐』。」

「快跑是訓練,慢走也是一種訓練。」陳民華解釋,長時間高強度跑步分泌的乳酸會造成肌肉酸痛、降低訓練質效,強行堅持只會增加訓練傷。中途穿插慢走,除了能夠調節身體負荷、減少乳酸的分泌量,還能夠在「快-慢-快」的變換模式中提高乳酸閾,「乳酸閾越高,跑起來越輕鬆,成績提高越快」;時間選定在下午4點到6點,則是因為這段時間,人體各項指標處於最佳狀態,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與此同時,朱江的食譜也有了變化。通常情況下,早餐是燕麥牛奶加雞蛋、午餐為水煮牛肉加拳頭大的米飯、晚餐則以水果和清淡的蔬菜為主。用朱江的話說:「看著挺豐盛,吃得卻沒味兒。」

「口感好的伙食,不一定有營養。戰鬥力不單靠練,還得靠吃。」陳民華發現,現在部隊伙食有了明顯改善,但依據運動量強弱在及時調節上還不夠。在給朱江調配食譜時,他力求做到「根據訓練課目不同、身體消耗不同,調配既滿足身體消耗又不至於堆積脂肪的食譜」。

一個多月後,朱江的成績有了顯著提升。幾次考核,有時提升5秒,有時提升10秒。總隊訓練標兵比武時,朱江名列總隊士兵組第二名。

朱江秉承「巧」的練兵思維,越練越有勁,他深信,「練兵是門大學問,一味地猛練、蠻訓只會適得其反。」

前不久,該支隊黨委正研究「補餐」制。「人就像汽車,跑得遠就得多加油。」陳民華說,官兵新陳代謝較快,在訓練強度大的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左右,常常感到飢餓。若準備一些小糕點,及時補充官兵所需能量,訓練效果會更好。

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戰鬥力的組成部分

夜已深,機動二大隊機動五中隊上等兵孔振宇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有件「怪事」一直纏繞著他。

「平日訓練成績突出,一到比武就『拉稀』。」即將參加總隊比武的他心理壓力很大。由於成績不穩定,帶隊領導建議換人。

陳民華不同意:「人不用換,『病』我來治。」隨後,陳民華了解了孔振宇的情況,決定為他開一劑特殊的「方子」。

一天,5公里武裝越野測試前,陳民華把孔振宇叫到一邊說:「一會的測試,你覺得自己能行嗎?」

這一問的分量,孔振宇清楚:靠豁出命的日夜苦練才爭取到的參賽機會,很可能因為成績不穩定,被調離隊伍而失去。

孔振宇不甘心:「支隊長,我知道自己成績不理想,也生怕給單位拖後腿,但是我只要拚命練,肯定能行!您千萬別把我從比武班調出去……」孔振宇懇求陳民華。從入伍開始,孔振宇最大的願望就是參加比武拿名次,為部隊爭榮譽。

陳民華喜歡這個追求上進的兵,看著一臉渴求的孔振宇,他從兜里掏出一個酒盅大小、沒有任何標籤的塑料瓶,擰開瓶蓋,一臉神秘地遞給孔振宇,「不想離隊,就把我『秘制營養品』喝了。」

見他遲疑,陳民華提高嗓門:「喝下去,不許告訴別人!」

「啥味道?」「有些甜——還有點酸。」昂頭飲盡的孔振宇有點不明就裡。

「就這味兒。去吧,保你過關!」

測試結束,孔振宇成績果真達標,還提升不少。

事情仿佛就這麼過去了,孔振宇揣著「營養品」的秘密發奮努力,幾次測試均名列前茅。帶隊領導向陳民華匯報情況時說道:「孔振宇成績很穩定,不僅越練越起勁,還越練越自信,各項課目都有提高!」

等孔振宇在賽場上奪取佳績後,陳民華才給他揭開「秘制營養品」的秘密:就是一杯加了糖和醋的白開水。

其實這不是陳民華第一次「騙人」。射擊考核前的訓練,選手脫靶,他卻讓報靶員報滿環,目的是增強選手的信心,而後再校正動作要領。性子急的,他故意找茬「磨一磨」,性子慢的,他會火上澆油「激一激」。

果不其然,這「一磨一激」十分奏效。陳民華說:「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戰鬥力的組成部分,培育好了同樣可以轉化為『尖兵利器』。」

以往,陳民華通過研究心理學和更有針對性的「軍事心理學」,找到了這種現象的「病根」:很多戰士榮譽感、自尊心強,自我要求高,總擔心訓練成績下降、擔心比賽發揮不好。強大的心理壓力,自然影響訓練與發揮。

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一名軍人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而心理素質訓練,陳民華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五中隊組織官兵進行極限體能競賽。張宇馳攝

經驗和實力都是在嚴摳細訓中摸索出來的

當了20多年的軍事幹部,陳民華有時候覺得自己更像個「書生」。讀書、記筆記、寫心得……自從提干後,這些習慣他一直保持到現在。

特別是那滿滿4箱的心得體會筆記本,除了見證陳民華的一路成長,還讓他悟出一個道理:「經驗和實力都是在嚴摳細訓中摸索出來的。」

前不久,某特戰大隊官兵遭遇了尷尬的一幕——距離總隊比武不到5天,考核組臨時增設某榴彈發射器操作課目。大隊官兵操作新裝備進行點射訓練,可總有1發彈脫靶。

「射手明明按照教材要求瞄準了中心點,為什麼第二發彈還會脫靶?」特戰大隊大隊長吳偉眉頭擰成一團。雖說是新裝備,可10多名經驗豐富的射手輪番上陣,動作要領沒有錯,手指用力也很均勻,按常理說,不該打出這種成績。

正當吳偉焦頭爛額時,陳民華來射擊場檢查訓練進度。一番詢問後,陳民華默不作聲,眼睛卻緊盯著趴在地上的射手。

「別急,讓我試試。」看了幾輪射擊後,陳民華若有所悟,一個箭步伏身在武器前,手指飛快調試瞄準鏡參數。「嘭、嘭」,2發炮彈命中靶位。

「別照本宣科地訓練,要把握和理解教材。」沒等眾人回過神兒,陳民華起身拍了拍土,解釋起此前脫靶的原因。原來,他觀察到榴彈發射器的三腳架比較松,在炮彈連續出膛瞬間,後坐力使炮口向上跳幅過大,導致「射擊瞬間的瞄準點遠高於瞄準鏡中選定的瞄準點」。

「上靶的方法很簡單,將瞄準點向下稍調即可。」陳民華說完又補充道,「把發現的問題記下來,積累越多,經驗越豐富。」

多年前,陳民華在訓練心得中就記錄過類似的情況。他說,帶兵人不能光盯著教材搞訓練,要學透吃透理論,更要與實際結合。

這種思路,對某特戰大隊中隊長郭波影響頗深。那年,陳民華剛當特勤中隊中隊長,郭波還是一名班長。

「為啥射擊訓練要帶筆記本、秒表和筆?」一天,中隊組織射擊訓練,在去靶場的路上,郭波一直沒想通,「中隊長讓帶的這些東西,除了把衣服塞得鼓鼓囊囊,還能有啥用?」

然而,訓練開始不久,他的想法就改變了。

射擊前,陳民華要求射手記錄天氣情況、訓練時間和心理狀態。射擊完畢後,射手要用秒表測出1分鐘內的心跳次數並記錄彈著點分布情況。

此外,射手就位後,還要隨機完成一組訓練才能打靶。他們有時要做伏地挺身,有時則需要來一組150米折返跑……

「特勤中隊官兵射擊基礎較好,可千篇一律的訓法,容易教條化。增設打靶前隨機訓練,要求射手記錄在不同時段、天氣、情緒、心率下的彈著點分布,在儘可能逼近實戰環境,使射手了解、糾正各種狀態下的射擊偏差,從而做到訓一次有一次的提高。」

不到2周,中隊官兵射擊成績突飛猛進,郭波的思維也在這種訓練中被激活。在400米障礙課目中,他除了教技能,還細化到通過每段障礙的時間和步數,並且在增強戰士彈跳力、耐力方面也下了功夫……在當年的比武中,郭波取得了總隊全能比武400米障礙單項課目第一名,班裡的田丹輝、袁勇志、王軍3名戰士也被評為支隊訓練標兵。

如今,在這個支隊,官兵大都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

把訓練當打仗就不會有「套路」

今年國慶節前,機動三大隊擔負長沙南站執勤安保任務。一天,機動八中隊中士姜超在客戶服務中心附近巡邏,一名擦肩而過的男子引起了他的警覺,「個頭不高、眼神亂飄、嘴裡一直在嘀咕」。突然,那名男子從包里掏出電烙鐵,刺向咽喉。千鈞一髮之際,姜超閃身折腕,奪下利器,一旁的哨兵順勢將男子按倒在地。

反應迅速,在於平時養成。

「第一組,成前三角隊形向前方50米處,散開!」這是姜超組織的一次班(組)戰鬥動作訓練。班內成員動作流暢、配合默契。

「班長同志,剛過去的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眼看課目要結束,剛巧路過訓練場的陳民華示意隊伍停下,突然問了個問題。

「以往,領導點評課目,一般都從精神面貌、指揮口令、動作標準等方面切入,但這次的問題讓人措手不及。」

姜超一下子懵了,臉憋得通紅,答不上來。

他心裡有話,但沒敢說出口:「這個問題,與訓練課目有關係嗎?」

「若那個人是『嫌疑分子』,你還能再次認出來嗎?」陳民華的追問十分尖銳,直指該課目的意義。姜超瞬間意識到,「從沒把訓練當做打仗,僅為了完成課目練課目。」

訓練教材規定,班(組)戰鬥的目的是「奪取戰鬥勝利」,也明確了戰場環境複雜,對抗激烈,指揮員要認真了解戰鬥特點,掌握戰鬥主動權。

如何掌握戰鬥主動權?

「隨時隨地養成強烈的『敵情意識』『實戰意識』必不可少。只有把訓練中的細節做紮實了,才有可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陳民華說。

從那以後,姜超處處留心:戰術訓練中,他不僅高標準完成動作,還會環視周圍可以隱蔽的地點;耐力跑訓練時,除了身先士卒,他還有意識記憶拐了幾個彎、過了幾棟樓……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機關幹部身上。

「文參謀,支隊樓前廣場由多少塊方磚砌成?」去年,作訓參謀文光在陳民華辦公室呈簽文件時,突如其來的一個問題讓他語塞。

「一把95式自動步槍有多重?」見文光不說話,陳民華換了個問題。

「一把裝滿子彈的彈匣有多重?」這一問,更讓文光摸不著頭腦了。

辦公室內安靜了許久,陳民華告訴了文光答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戰場瞬息萬變,熟悉的地形地物隨時可能被毀壞。若精準知道方磚的塊數,那麼就能依據每塊磚頭的面積推算出廣場面積,從而判斷出該地域能夠集結多少兵力;在戰場上,官兵摸到什麼就得用什麼,不但要清楚各種武器的重量,還要能掂起武器就大概知道有多少發子彈,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攻守決策。」

把訓練當打仗就不會有「套路」,訓練要素越全,勝戰指數越高。

陳民華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我軍一批優秀學員到外軍院校參加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名列前茅。當成功完成野外生存考核後,學員卻被外軍考官出的3道題目考倒了:「某路段標語牌中的人物是誰?」「爬過的倒數第三座山的坡度是多少?」「路過的一條河流有多寬?」

「外軍訓練如此精細,我們應該怎麼辦?」陳民華愛學習、愛琢磨,並把這些感悟,充實到平時的訓練中。

練兵之要,貴在得法

■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政治委員 李 躍

練兵之要,貴在得法。

如果把部隊戰鬥力比作參天大樹,那麼科學訓練就是滋養它成長的沃土。

近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掀起了大抓練兵備戰的熱潮,部隊戰鬥力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應該看到,和平積弊的陰影和一些陳規陋習仍不同程度地制約著戰鬥力的生成,思維的鏽蝕比裝備的鏽蝕更難清除,這些現象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跟著感覺走、憑著「經驗」練。「老兵怎麼練我的,我就怎麼練新兵。」有的帶兵人片面地認為「只要肯吃苦,就能出成績。」不講科學,不得要領。其結果是,訓練成績沒見提高,訓練傷病卻不斷見長。

——訓練大而化之、籠而統之。雖然表面上都是按綱施訓,但照本宣科多,深化細化少。殊不知,訓練大綱只是個框架,原則性要求多,其內涵和要義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拓展和延伸。

——蠻訓盲訓、空耗時間。有些單位的訓練教案一用好多年,「年年老一套,年年原地走」。卡天數、數次數、走過場,表面轟轟烈烈,實際進展不大,訓練刻板教條,戰士失去興趣。

——避難就易、避重就輕。險難課目不敢訓,複雜課目簡單訓,該帶的實裝不帶,該打的實彈不打,以犧牲戰鬥力為代價消極保安全。

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曾講,「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說的是,訓練一天,就要有一天的成效。

新時代,新要求。為扭住部隊「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各級帶兵人就要像習主席要求的那樣「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我的搭檔陳民華做出了好樣子。

練兵備戰不是一句口號,為訓練提質增效,需要各級帶兵人一招一式嚴摳細訓,一點一滴深耕細作,研究透並把握准戰鬥力的生成規律,才會有新思路、有新辦法、有新作為。

目前,我軍處於時代變革的大潮,要使編制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換羽之苦、拔節之痛在所難免。就按綱施訓而言,不能僵化地去理解、機械地去落實。實戰化訓練必須嚴於大綱並高於大綱。我們常講「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陳民華的「練兵之道」就是「練為戰」的一面鏡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