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料相匹:黃花梨紫檀家具鑑別終極大招

明清家具研習社 發佈 2020-01-02T07:43:18+00:00

好馬配好鞍,好工配好料,這是中國人在造物上的一個邏輯。他不像大多數人一頁一頁細看,而是像魔術師洗撲克牌一樣,從圖錄第一頁起「唰、唰、唰」地直捊快過到最後一頁,反覆兩三遍,看一本圖錄加起來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鐘,中間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錯的好東西,其速度就是如

好馬配好鞍,好工配好料,這是中國人在造物上的一個邏輯。

今天我們來點乾貨,和大家分享一個高檔硬木家具鑑別的終極法寶:工料相匹,行家們稱之為「工到料到」

這是一招戰無不勝的寶貴法則,它的邏輯原理是運用家具「工」和「料」兩者的關係互推來考察和驗證家具的真偽。

這一招準確率很高,同時也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僅適用於高手過招的時候使用,如果初入門就習此大法,很容易走火入魔。


但有一點要說明,「工料相匹」並不是什麼旁門左道,而是無數藏家在實踐中歷練出的精華。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下面我們開始說「工到料到」。

在明清古典家具收藏的體系內,我們雖然多次糾正「唯材質論」的偏頗,但是明清家具的歷史和拍賣的指向都無一例外、不可避免地走向唯材論。

我想這是沒有辦法的,現狀即如此,無人能改變。黃花梨、紫檀的家具就是硬通貨,拍場通行證,這是由它們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原材料的稀缺性等多方因素決定的。

由此,藏家對於家具材質的判斷成為購買入手之前最看重的一個問題。很多藏家對於材質的執念甚至比時間上的早晚還要看重。

一件半桌究竟是不是黃花梨,要比它究竟是明晚期還是清早期更加引人關注。

所以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關於黃花梨、紫檀這些名貴硬木的鑑定要領和寶典。

這些鑑定的方法從黃花梨的顏色、花紋、氣味、手感、密度,甚至是通過燃燒、化學實驗等等很多方面綜合論述來鑑定黃花梨木材的真假,列舉地清晰條理,一、二、三、四大點,有條不紊。

很多藏友對這些經驗之談更是津津樂道。

我並不否認這些鑑定方法的可行性與真實性,只是這種鑑別秘訣會把人引向一種牛角尖,比如鑑別秘訣里說,黃花梨有鬼臉,這就導致市場上的人都開始看臉。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我們小時候都在課本里學過中國偉大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活字印刷。

但是我們要知道,在中國傳統出版業中,幾乎就沒有用過活字印刷,大部分還是雕版印刷,因為中國的活字是泥活字,不是鉛活字,會變形。

這就是誤區,一說四大發明,以為古書都是活字印刷的,其實課本上根本沒告訴你說古書就都是活字印刷啊,它只是一項發明而已。

同理,鑑別秘訣里只說了黃花梨有漂亮的鬼臉紋,並沒有說,是黃花梨就都有鬼臉,沒有鬼臉就不是黃花梨啊。

這種邏輯的錯位,生活中市場可見。

我們家具中木材的花紋情況並不是幾句高度概括的語言能說明的,那用過這些鑑別方法還沒有底氣認定一件家具的真偽時,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終極大招——工料相匹、工到料到,表面上聽起來,就是用一件家具的工藝水平來反推這件家具的用料。

當然,工到料到是一個雙向的互推思維,它的實際含金量遠遠大於此。用家具的工藝製作水平去求證家具的用料,這看上去是一件很不可以思議的事情。

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請別忘了中國文化的屬性,它非常重視整體的呈現和每個要素的和諧。

好馬配好鞍,好工配好料,這是中國人在造物上的一個邏輯。

試想,如果在造物當初就選用了黃花梨、紫檀這些名貴硬木,那麼在工藝的選擇上勢必會選擇最好的工匠及工藝。

現在行業內通認的一點是,一件好的黃花梨家具作品,它的工費與材料費是相當的。

由此我們反推,如果一件家具的做工達到了所謂的「黃花梨工」,木材在外觀屬性上又具有黃花梨的特徵,毫無疑問,我們會將這件家具斷定為黃花梨家具。

反之,如果工藝粗糙,醜陋不堪,這種家具怎麼會是黃花梨呢?如果萬一真是黃花梨,那這一萬個里漏出的這一個來,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必要收藏了。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別人看紋路,看手感都認不准,憑什麼從家具的工藝反倒認出是黃花梨了?

這兒我們要說到一個詞兒,就是木頭的木性。

如果您有機會進入紅木家具廠,就能經常聽到老木匠師傅們在刨模板、雕花的時候常常說這樣一句話:「這木頭性大。」

木性其實就是木頭的脾氣,說白了,木頭是樹的屍體,雖然死了,但是它還保留著乾濕漲縮,變形、扭曲的本性,以及木質纖維的生長密度等等諸多因素。

木頭性大,雕刻時則不易下刀,容易崩茬,做出成品以後,遇冷、熱、干、濕環境的變化會產生比較劇烈的變化,大裂、大扭、大脹、大縮。

更簡單的例子就是竹子,它的纖維是縱向生長的,所以我們劈竹子都是豎著劈,橫著砍肯定不討好。

而黃花梨、紫檀恰恰就是性小的木材,橫豎斜歪,無論哪個方向下刀基本都不會有崩茬的現象。

所以,一件雕刻極其繁縟的家具,很大可能上是用木性極好的木材雕刻的,如果再輔以其他材質特徵,我們大致可以斷定為紫檀木,而雕刻的工法即為紫檀工。

確切來說,紫檀工誕生於清代宮廷造辦處,我們也習慣稱為乾隆工。宮廷匠人利用紫檀的天然優秀木質,不惜工本,設計製作出了一批藝術品級的精美紫檀家具,後人把這些家具體現出的精細做工稱作「紫檀工」

一個簡單的例子——故宮太和殿的紫檀龍櫃。

雲龍紋雕刻繁縟,生動靈活,這樣的工藝用在質地細密、可塑性極好的紫檀料子上是極其相稱的。

而且這樣的重器用其他木材製作也體現不出應有的審美效果。

工料相匹的具體含義非常廣泛,以上我們談及的用工藝反推材質,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已,而家具的形制與氣韻則是工料相匹的另外兩個方面。

說到家具的形制,首先您要對古典家具的六大類形制有著非常熟悉的掌控,以及清式與明式的分別,甚至是廣作、蘇作、京作等各個流派的藝術特點。

如果一件家具在形制上不過關,不達標,那麼用材是黃花梨紫檀的可能性極小,如果是黃花梨,也確無收藏必要。

而家具的氣韻則更不好掌握,它涉及到家具的各部分比例、搭配、協調等各個方面。這也就是王世襄先生說的:望氣!

對於「望氣」,王世襄先生在《錦灰三堆》中有一篇論文做了專門講述。氣韻和器型是時代的反映,人脫離不了時代的大背景,只要你把握住時代氣息,再有能力、再狡詭的造假者,也難以超越歷史,完整復現當年的氣韻。

「望氣」之准,道理即在於此。

「望氣」其實是中國人講的「形而上」,而做工、工藝則是「形而下」,但是,通過「形而下」的做工窺探來「形而上」氣韻從而完成古典家具的鑑別,這不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再舉個例子——紫檀嵌黃花梨插屏。

這件插屏做工非常好,只是神韻上稍差了一點。因為屏心並非原裝,在雕刻及線腳處理上並不一致。

仔細觀察,插屏中間絛環板的陽線起的稍寬,和外面的屏框不相稱,且兩條陽線的距離也稍近,給人一種逼仄感,所以這種東西的神韻就稍欠那麼一些。

不過整體來講,這件東西還是典雅大方的,色澤沉穆,氣息寧靜,是一件很不錯的藏品。

「工料相匹」是對材料和工匠的雙重考驗,我們能從「工」反推「料」,遇到好的料子,人們也必定會選擇好的工匠來做,工料相襯才能稱得上是精品。

工到料到,它會幫助您在眾多的家具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最後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王世襄先生看拍賣圖錄非常意思。他不像大多數人一頁一頁細看,而是像魔術師洗撲克牌一樣,從圖錄第一頁起「唰、唰、唰」地直捊快過到最後一頁,反覆兩三遍,看一本圖錄加起來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鐘,中間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錯的好東西,其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這種功力是我們現代人無法企及的。我們還是從當下做起,一件一件地看,一件一件地玩味,請記住:工料相匹、工到料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