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始,買房或遇「新麻煩」?樓市大局已定,4大問題要面對

樓事紀 發佈 2019-12-30T17:33:03+00:00

但是,進入第四季度以來,樓市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嚴厲的調控之下,一些城市出現了針對人才購房的定向鬆綁。

倒計時!還有最後一天,2019年就要過去了。回顧過去這一年,在全國範圍內經歷了約600次的密集調控以後,房地產市場已經整體趨於平穩。但是,進入第四季度以來,樓市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嚴厲的調控之下,一些城市出現了針對人才購房的定向鬆綁。除此之外,在全球掀起降息浪潮的大背景下,我國新一輪降准、降息的時間窗口也正在逐步打開。

面對市場出現的轉變,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調控最嚴厲的時候過去了,購房者正在迎來買房好時機。比如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其合力的方向是向上,即防止房價大落而非大起。他表示,20年來房地產累積了大量財富,如果房價大跌,地方、企業、金融機構、居民的資產都會大幅縮水,從而引發危機。顯然,弦外之音就是房價還會漲,房子還能買。

當然,也有專家持有相反的觀點。比如馮侖表示,如果是撿的錢,就買房,但如果是掙的錢,暫時別買。顯然,這是暗示購房者不用著急買房。此外,他還表示,現在房子已經足夠了,未來90後、00後還可以從爺爺奶奶那裡繼承到大量的房子,所以購房者應該擔心得不是房價太高,而是太低,不是買不起,而是賣不掉。無獨有偶,馬雲、任正非、曹德旺等大佬更是多次勸說年輕人不要著急買房。

到底聽誰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過,經濟日報在文章《2020年能不能買房,我們的答案是……》一文中表示,因城施策成為常態,利好剛需的氛圍會逐步形成,所以不管房地產怎麼變,資金具備就可以上車。其實,筆者認為,不管調控怎麼變,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樓市平穩大局基本已定。因此,這對剛需來說確實是一個買房時機。不過,還是要提醒一點,明年開始,買房子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這4大問題必須提早知道,心裡有數。

第一,國家一錘定音樓市,房價走向穩字當頭,購房者或面臨房子升值慢的問題

2019年基本走完,2020年即將來到了。對於明年以後的房地產走向,國家早已一錘定音,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長期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二是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三是,加快建立和落實房地產長效管控機制。通過3點定調來看,未來幾年的房地產大局基本明確,房價大漲或者反彈的機率大大降低。對此,人民日報曾表態,中國房地產市場拒絕大起大落,保持平穩有序將是大機率事件。因此,房價失去了快速上漲的環境,再指望買房賺錢越來越不現實了,未來房子升值空間或將會逐步放緩。

第二,前幾年的高價地陸續入市,疊加房價回落,購房者可能面臨房屋質量問題

眾所周知,從2016年-2018年,房地產市場掀起了一股拿地、搶地的熱潮,導致不少高價地,甚至地王的出現。但是,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步步收緊,全國房價普遍回落,顯然這時候高價地入市是不划算的,所以過去這兩三年,高價地入市一直是比較緩慢的。以廣州為例,最近三年共拍出17宗符合標準的高價地,目前已經有10宗土地入市,還有7宗高價地項目尚未入市。

根據以往經驗來看,高價拿地遇上銷售回落,再疊加融資渠道收緊,為了彌補高價地損失和擴大利潤,開發商可能想方設法縮減成本,比如降低小區配套和在裝修標準上大打折扣,這時房子陷入「質量門」的機率就會增加,而買單的還是購房者。對此,綠城總經理李軍曾直言不諱,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質量可能是最差的。因此,筆者建議,為了規避風險,買房時儘可能選擇資金周轉能力更強的品牌房企。

第三,伴隨房價預期轉變,短時間內,房子可能依然存在難轉手和難變現的問題

過去這一二十年,隨著房子商品屬性的不斷擴大,買房已經不再那麼純粹了,有時候更像是一場鬥智鬥勇的「心理戰」:樓市處於上升期時,房子供不應求,房價水漲船高;樓市處於下行期,房子供過於求,房價漲幅回落。如今恰恰正處於下行期,所以對於買漲不買跌的購房者來說,自然不會輕易出手。此外,在經歷了兩三年嚴厲而又密集的調控以後,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已經基本扭轉。可以預期,隨著調控進一步持續,樓市將逐步從搶著買向挑著買過渡。因此,如果今明兩年買房,短時間內想要轉手和變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未來幾年,隨著房地產稅的出台,多套房持有者或面臨持有成本增加的問題

其實,最近這幾年,關於房地產稅的消息很多,大家基本都比較了解了。早在2017年國家就確定了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徵收原則,而到2018年,房地產稅立法小組就已經成立,然後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尤其是存量房市場的到來,房地產稅是遲早都要出來的。在筆者看來,房地產稅一點落地,尤其是對於多套房持有者來說,必然會加大房產持有成本,如果房價不漲不跌,或者漲幅較小,持有成本反而可能會大於投資帶來的回報率,所以囤房反而不划算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