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北二胎媽媽的新冠肺炎治癒路

剝洋蔥 發佈 2020-02-12T03:19:09+00:00

受訪者供圖文| 新京報記者 杜雯雯 沈彤編輯|陳曉舒 校對 | 李項玲►本文約2914字,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這是29歲的柯亮第二次當媽媽。


2月12日,距離柯亮生下孩子已半個月。她仍舊需要與初生的小女兒保持距離,沒有哺乳與接觸。先生和公婆也無法近身照顧她太多,更多的時候,她和家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房間,最近的距離是彼此的房門口。


文 | 新京報記者 杜雯雯 沈彤

編輯|陳曉舒 校對 | 李項玲


本文約2914字,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這是29歲的柯亮第二次當媽媽。

一周之前,她從湖北黃石市婦幼保健院出院。除了「二胎媽媽」,她還帶著一個特殊的身份:黃石首例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孕產婦。

面對新冠病毒的「襲擊」,柯亮也說不清,到底是年輕的身體幫了她,還是憑藉母愛扛了過來。總之,她得到了所有人期盼的結局:治癒歸家,母女平安。

「應該不是那個病吧」

2月12日,距離柯亮生下孩子已半個月。她仍舊需要與初生的小女兒保持距離,沒有哺乳與接觸。先生和公婆也無法近身照顧她太多,更多的時候,她和家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房間,最近的距離是彼此的房門口。

不過至今她也無法確認,自己是在何時、何地被感染了新冠病毒。

從2019年春季得知懷了二胎後,她便定期前往黃石市中醫院產檢,一直以來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如果順利的話,孩子將在2月15日左右出生。但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一切。2020年1月,在疫情蔓延時,柯亮正處於行動不便的孕晚期。

大多數時間,她都宅居在黃石市區的家中,少有的幾次外出,是給即將出生的孩子添置生活用品。最遠的距離是前往陽新縣韋源口鎮的娘家。

黃石距離武漢近百公里,柯亮只在新聞上關注過疫情,她沒聽說過親朋中有人染病,也沒有從武漢前來的朋友,這讓她放鬆了警惕。在母嬰店、超市、搭乘公交車或計程車時,她幾乎沒有佩戴過口罩防護。

2020年1月20日左右,丈夫有些發熱不適,後來被證實是普通感冒,虛驚一場。但隨後的幾天裡,柯亮也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流鼻涕、打噴嚏,頭也昏昏的。

1月29日凌晨,懷孕37周4天的柯亮腹部出現疼痛感,見紅了。當天下午,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黃石市婦幼保健院產檢,和往常的流程一樣,胎心監護和腹部超聲波。

醫生提示她:寶寶的臍血流值偏高,並安排柯亮吸氧,將數值降到正常範圍。臨走時,柯亮說自己好像感冒了,醫生建議她到一樓內科再去看看。

一樓的護士幫她量了體溫,溫度計顯示37.6℃,低燒。考慮到她的孕婦身份,發熱門診的大夫謹慎地向她告知了此時CT的風險:不排除CT或許對寶寶有影響,但如果不做,無法觀察到肺部感染的情況,一旦延誤惡化,結果更糟。


在CT室外等待結果的那一小時裡,柯亮心裡沒底,「應該不是那個病吧。」

直到拿到CT檢查報告單和血項檢查結果,她才發現情況不妙:左側肺部感染,白細胞異常,血氧濃度也偏低。

當天柯亮就被作為高度疑似病人收入隔離病區住院,同時被提取咽拭子樣本,等待核酸試劑盒的檢測結果。

事後,她嘗試回憶自己過去一整月的行程,只有一次她不太確定:1月23日的夜間七點多,她叫了一輛的士,帶著兩歲多的大兒子從娘家趕回市區,車程不到一小時。中途,司機停了車,載上路邊一位戴著口罩的男士。光線暈暗,柯亮瞟到男士手裡夾著一個公文包鑽進了副駕駛座。

她隱約聽到司機詢問對方是不是從武漢回來。那天下著小雨,車身晃蕩一路向西開,柯亮有些暈車,沒聽清答案,只記得抱著兒子很快便睡著。

「孩子胎心有些快,大概170左右」

住進醫院的第一晚,柯亮持續發燒,體溫最高時達到38.5度。

黃石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 、隔離病房負責人王芬還記得這名特殊的產婦。「當時孩子胎心有些快,大概170左右,」王芬說,孕婦高燒,沒有宮縮的臨產徵兆,他們擔心胎兒在宮內缺氧,決定對柯亮立即進行剖宮產手術。

醫生們還考慮到柯亮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情發展會很快,如果繼續妊娠,可能會失去對孕婦的最佳救治期。

「通過剖宮產結束妊娠,孕婦轉變為產婦,減少了胎兒對母體循環、呼吸各方面的負擔,也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王芬說。

為保險起見,手術全程都是按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規格來操作。進入感染間手術室的醫護都做了嚴密的三級防護,術後也對手術室進行標準的清洗消毒。

頭胎的順產經驗這回沒能派上用場,迷糊中,柯亮只記得推進產房前簽了很多字。這位沒有經歷過大型手術的年輕母親很害怕,她擔心孩子能否順利出生,更害怕寶寶出生後也被病毒感染。

「像遭遇了一場重感冒」

手術順利,1月30日零點10分,女兒出生,體重2900克。柯亮通過了第一道難關。

普通新生兒降生後的第一時刻,會被抱到母親懷裡。但柯亮的女兒出生後,立馬被送往新生兒科病房隔離觀察。


生下女兒的第二天,柯亮核酸檢測試劑顯示雙標陽性,成為湖北黃石第一例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孕產婦。截至2月12日下午,據黃石婦幼保健院醫療管理部門的數據,院內還有一名重症新冠肺炎產婦尚未出院。

柯亮得知自己確診新冠肺炎後,怯怯問醫生,「我會不會死?」

醫生說,她的病情不算重,但不能排除會往嚴重的方向發展,目前沒有特效藥,除了給與相應的治療,還需要病人保持好心態,主要還是得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

隔離病房在2樓,十幾平方米的活動範圍。房間裡有單獨的洗手間,也有電視。但沒有近親在身旁。

最開始是麻藥退去後的傷口痛,緊接著久躺之後的腰痛,之後便是脹奶的苦楚。柯亮下身插著尿管,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護士隨叫隨到,但她不想次次都去麻煩別人,嘗試著自己盡力去做一些事,光是從病床到衛生間的短短几步,都變得異常艱難,「像搬東西一樣,一點一點挪動。」

擠出的乳汁只能倒掉,為了避免持續堵奶,她不得不求助醫生,用回奶藥終止了泌乳。

新冠肺炎也對她身體帶來影響,胸悶、喉嚨劇痛,山根處有針扎感。最難受的那兩天,柯亮吃不下飯也起不來床,只能躺著閉眼,強迫自己平靜。

她遵醫囑一天三頓按時服藥,鹽酸阿比朵爾、連花清瘟膠囊等。

或許是因為年輕,身體抵抗力不錯,柯亮漸漸好轉,看起來像是遭遇了一場重感冒。她還得到了另一個好消息,女兒出生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狀態良好,已於2月5日出院。

住院期間,柯亮前後共進行了四次核酸試劑盒檢測,除了確診那次,後面三次的結果分別為:陽性、陰性、陰性,達到出院標準。

回家

母女分隔的這些天,柯亮只在手機上收到丈夫發來的女兒照片:裹著厚厚棉服和條紋包被,戴著粉色的帽子,高高的鼻樑很像她。丈夫給女兒取名為「知憶」,寓意知書達理、感恩心善。

她時常感到委屈,在病房裡偷偷哭,與家人的每日電話或視頻是她最快樂的時光。57歲的母親想不到更好的安慰辦法,只會不停在電話里告知她打聽到的好消息——哪裡又有了新的治癒者。

心裡最沒主意的時候,母親甚至背著她去找所謂的風水先生給她「算命」,求得「女兒會平安痊癒」的消息才算心安。

在元宵節的前一天,柯亮回到家中。醫生叮囑她,不排除再次感染的可能,回家至少隔離半個月,才算脫離危險。


全家人都配合著不見面的默契。兩個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一個房間,丈夫單獨一個房間,柯亮一個房間。彼此最近的距離是在各自的房門口。

記者對柯亮的電話採訪,只能在凌晨進行——要試圖說服兩歲的兒子去理解「暫時不要親密接觸回家的媽媽」實在太難。媽媽的聲音只能出現在孩子熟睡後。

過去的兩年時光里,她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她的朋友圈記錄著兒子成長日常:寶貝洗澡真開心呀,睡著的樣子好迷人啊,走路跺腳的樣子調皮又可愛。

柯亮調侃,「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說自己真切體會到了老生常談的那句,「平淡是真,生命和健康最重要」。

一年前,她就曾在兒子的照片中敲下這句話:「寶貝你就是媽媽的動力,希望生活越來越好,事事順心如意啊。」歷經這次病痛,這位90後二胎母親,把病癒後的人生規劃定得更具體了些,「要出去工作賺錢,經濟獨立,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