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或正在今天的地球上重現,現狀令人擔憂

科學黑洞 發佈 2020-06-03T20:24:24+00:00

地球已經形成了46億年,地球上的生命史也有38億年了,目前已知地球上的生物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有大量的生物消失,主要原因都是地球上的環境驟變,生物無法快速的適應環境,只有那些抵抗環境變化能力強的,自身繁殖能力強的生物才能倖存下來繼續發展,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

地球已經形成了46億年,地球上的生命史也有38億年了,目前已知地球上的生物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有大量的生物消失,主要原因都是地球上的環境驟變,生物無法快速的適應環境,只有那些抵抗環境變化能力強的,自身繁殖能力強的生物才能倖存下來繼續發展,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那個時候的主角是恐龍大家族。其實恐龍的滅絕,也正好給哺乳動物的發展帶了契機,某種意義來說人類的出現要感謝「恐龍的滅絕」。

科學家從地質以及生物化石等方面可以推測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晚泥盆紀3.6億年前,總共持續的時間超過二百萬年,此次生物大滅絕導致78%以上的海洋生物滅絕。

泥盆紀通常被人稱之為「魚類的時代」,因為在泥盆紀魚類呈現空前的蓬勃發展,並且到晚泥盆紀已經出現了四足脊椎動物,它們是肉鰭魚登陸演化的,某種意義來說它們的登陸才有了現在地球上大量的四足脊椎動物,同時也包括人類。

最近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主要內容就是解釋3.6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可能原因。科學家認為紫外線過分的輻射,可能是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爆發的原因。

這個科學團隊在格陵蘭島東部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發現了來自泥盆紀時期的植物化石樣本,科學家把這些植物化石樣本泡在氫氟酸中溶化,從而成功分離出植物來自3.6億年前的植物孢子。科學家發現這些植物孢子形狀比較特殊,尤其是它們刺的形狀。

科學家推斷這些植物孢子是因為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所致,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損傷,同時這些輻射對於陸地和潛水中的動植物都有同樣的破壞性。森林生態系統被破壞,四足動物和盾皮魚綱部分滅絕,硬骨魚取代了盾皮魚綱,它們成功的在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中倖存下來。

可以說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可以總結為,在冰河時代結束之後全球氣溫大幅度升高,臭氧層不斷地被破壞,大量紫外線輻射傾瀉而下,破壞了森林系統以及海洋中的植物,隨著時間的發展整個生態系統受到影響,導致了大量生物的滅絕。

科學家比較擔憂的是,目前地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可能跟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時期比較類似,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以及工業的發展,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逐漸的升高,溫度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影響臭氧層。那麼未來很可能會歷史重演,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對地球生物造成損傷。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溫室效應的加劇可不僅僅是破壞臭氧層,主要是會讓冰川融化,永凍層融化,同時對於人體系統造成損傷。這個時代或者說在未來的幾個世紀之內,溫室效應都將是人類面對的自然「災害」之一,並且這種「災害」更多的是人類文明造成的,最後的結果卻要地球上870萬個物種共同承擔。

從過往五次生物大滅絕來看,每當發生這樣的驟變,受影響最大的或者說首當其衝的永遠都是那些對資源需求最大的主導生物,現在我們都清楚人類占據著地球上主要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未來如果發生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我想那個時候的主角可能就是哦「人類」。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