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為何要與當時強大的蘇聯「死磕」,蘇聯做了哪些準備

迷彩虎侃全球 發佈 2020-04-22T20:52:32+00:00

德國與蘇聯的恩怨最早要從1933年的柏林國會縱火案說起,當時希特勒剛走馬上任德國總理,但納粹黨在國會僅有32%的席位,與其爭鋒相對的是占有17%席位的德國共產黨,為了迫使興登堡總統解散議會,納粹黨開始在全國打壓共產主義,而國會縱火案就是導火索。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戰場的歐洲,可謂是列強林立龍爭虎鬥。德國在戰爭初期可謂順風順水,不但奪回了一戰時期割讓出的蘇台德地區及旦澤走廊,甚至攻占了巴黎一雪前恥。但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卻讓德國陷入兩線交戰的境地。希特勒為什麼硬要進攻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是戰略誤判還是另有原因?

其實德國進攻蘇聯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東歐地區肥沃的土地,和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次是西方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的排斥,加之1924年史達林掌權後的蘇聯頻繁向歐洲地區滲透革命,加劇了德國入侵蘇聯的野心。

德國與蘇聯的恩怨最早要從1933年的柏林國會縱火案說起,當時希特勒剛走馬上任德國總理,但納粹黨在國會僅有32%的席位,與其爭鋒相對的是占有17%席位的德國共產黨,為了迫使興登堡總統解散議會,納粹黨開始在全國打壓共產主義,而國會縱火案就是導火索。此事發生後,引起了史達林的不滿,納粹也藉此機會逐漸形成了對德國的獨裁統治。

若蘇德第一次政治衝突發生在柏林,那麼蘇德第一次武裝衝突則是在1936年爆發的西班牙內戰。由德國、義大利、葡萄牙支持的左翼政黨佛朗哥,與蘇聯支持的人民陣線發生武裝鬥爭。蘇德雙方在西班牙內戰時期,都有私下派兵或提供軍事援助,有時雙方戰場的飛行員,都是德軍與蘇軍派遣的。最終資本主義支持的佛朗哥贏得了內戰勝利,共產主義勢力被迫撤出西班牙。

通過西班牙內戰德國表現出了讓英法等國滿意的態度,成功為歐洲資本主義守住了陣地。所以在1938年德國《慕尼黑協定》中吞併蘇德台地區,英法兩國的態度是默許的。而史達林也看出了納粹德國的野心絕不止於此,為了抓緊時間搞經濟建設安撫西方國家,於1939年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一步麻痹了英法對於德國的軍事管控,也讓蘇德兩國都有了時間,為接下來更大規模的擴張做準備。

當歐洲的政治環境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時,納粹德國與蘇聯不謀而合的開始實施擴張計劃。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軍也進入波蘭境內,隨後與德國會師布列斯特舉行閱兵,看出端倪的英法終於對德宣戰。於是蘇聯又爭取到時間進攻了芬蘭,1940年在威逼利誘下吞併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自此蘇聯構建起了北起庫爾曼斯克,南至比薩拉比亞的「東方戰線」。

同年5月德國占領巴黎後,開始回過頭髮現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已經兵臨城下。蘇聯260萬大軍已經移動至蘇德邊境,而德國也開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意圖先下手為強。1940年11月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刻,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突然訪問柏林。在雙方外長會議中,德國方面希望蘇聯加入軸心聯盟,而蘇方則表示德國在蘇德邊境大量屯兵問題會影響兩國關係。會談最終不歡而散,這也成為蘇聯與德國給彼此最後的機會。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蘇德間可以為了利益達成戰略聯盟,也可以為了利益撕碎白紙黑字的和平條約。若德國沒有挑起戰爭,那誰能保證蘇聯不會進一步擴張呢?

(泡椒魚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