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修行大全》與《破魔寶典》,你不容錯過

中華網佛教頻道 發佈 2020-01-08T00:11:47+00:00

在被佛陀用《楞嚴咒》相救後,阿難悔恨自己向來只求聽經聞法,而未切實修行,以致於無法抵制誘惑,因此請求佛陀開示修行的方法。

■緣 起

2500年前的一天,佛弟子中記憶力NO.1的阿難被摩登伽女的幻術所惑,差點步了「虛竹」的後塵。


在被佛陀用《楞嚴咒》相救後,阿難悔恨自己向來只求聽經聞法,而未切實修行,以致於無法抵制誘惑,因此請求佛陀開示修行的方法。


佛陀於是為阿難系統地講述了修行方法、次第、各種魔境及化解方法,並將此總結為一冊《楞嚴經》

■ 經文結構

如果把我們生活的世界比作一個虛擬的電子遊戲,《楞嚴經》就是通關遊戲的攻略:

首先,要想能更好地運行遊戲就需要升級硬體,也即把我們的凡夫妄心轉變為清凈真心


其次,要想通關便需要歷經六十處關卡(道次第),為此二十五位善知識為我們分享經驗(二十五圓通);

最後,佛陀把遊戲過程中將遇到的五十種困難(五十陰魔)及其破解方法詳細寫明。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這部攻略的內容。

■ 硬體升級:明心+見性

聽聞阿難求法,佛陀沒有直接回答,因為他知道以阿難目前還不能理解微妙的法義,需要先升級硬體,於是他問道:


佛:「阿難,你為什麼出家?」

阿難:「見佛相好,心生歡喜。」

佛:「誰見到相好,誰在歡喜?」

阿難:「我的眼,我的心」

佛陀知道真正能生起愛樂、帶來煩惱的是我們的心和眼,因此要對治煩惱,就要知道心和眼在哪裡,所以接下來佛就問阿難心在哪裡?

由此引出了關於心在哪裡、心是何物的七處征心、二種根本與十番顯見的討論。

七處征心

關於七處征心,篇幅有限,可點擊下圖連結了解。

二種根本

阿難先後提出了七種答案,但都被佛陀一一否定,最後阿難懵了,既然這些都不是心所在的地方,那麼心在哪裡呢?

看著困惑的阿難,佛陀為他開示人們有兩種心,一種是導致生死輪轉的凡夫妄心,一種是超凡入聖的清凈心,如果用凡夫心修行就會走入小路(二乘)、岔路(諸天)、惡路(魔王及魔眷屬),而清凈的真心才是我們解脫的關鍵。


但這兩種心其實是一體的,區別只是當我們遇到金錢、美食、美女等時,我們的感官、心念是否會攀附而上。

就像打造一塊金子,本質是清凈的,如果打造成元寶,就會顯出染污相,引起貪念;如果打造成佛菩薩,就會顯出清凈相,生起恭敬。

十番顯見

隨後佛陀又通過十個層次的探討令阿難真正明心、見性,使得激動的阿難道出了那首熟悉的贊佛偈:「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限於篇幅,我們僅舉其中一例:我們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加衰老,但是我們三歲時見到的河水與六十歲時見到的河水並無變化,因此這份「見性」並不會隨著我們身體的生死而生滅。


對此阿難提出了疑問:「既然見性是不生不滅的,為何佛陀又說自己遺失了真性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也可自行翻閱《楞嚴經》查看答案。

■ 通關技巧:二十五圓通法門

最合適的法門

當我們把凡夫妄心轉化為清凈真心以後,要想通關遊戲,還需要一定的技術。因此作為遊戲中的前輩,二十五位大菩薩與阿羅漢便向明心見性的阿難分享自己的修行方法,也即我們熟悉的「二十五圓通」(具體修行方法,詳見《楞嚴經》)。


這二十五種方法不分優劣,都能通關,但文殊菩薩指出其中最適合我們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

■ 六十關卡:成佛的六十階段

多出來的8個階段

知曉了方法,還要會用。佛陀在經書中詳述了通關需要闖過的六十個關卡,即凡夫成佛的六十個階段,以示修行的次第與方向。


注意,相比《華嚴經》中記載的五十二個階段,在《楞嚴經》中佛陀又新增了八個階段:「三漸次」「干慧地」「四加行位」。

這並不是佛陀講《華嚴經》時偷懶或「留了一手」,因為當時的聽眾悟性極佳,無需多言。

但此刻的聽眾都是懵懂的「修行小白」,為了讓「小白們」快速通關,佛陀這才結合實際修行多補了8堂課。(詳情請自行誦讀《楞嚴經》)

■ 不通關的結果:反覆重啟

六道之外的第七道

或許有人會說虛擬的遊戲世界不也挺好,照樣不耽誤享樂,還能逃避現實的毒打,為什麼一定要辛苦通關呢?

因為只要一日不通關,就一直會在這個世界生了死,死了生,不斷重啟,不斷體驗最真實的生病、衰老、死亡的痛苦與折磨。


每次重啟,還不一定能做人,就算有幸還能作為人,我們辛苦一世取得的財富、名利也都會清零,這樣的反覆奔波受苦,最後都如竹籃打水,又有什麼好貪著、好快樂的呢?不如離開,回歸真實的世界。

佛陀在經書中開示了眾生生死輪迴的原因,以及是什麼因素決定了我們重啟後在七道的哪一道生活,重啟後的個人屬性如何等等。

是的,《楞嚴經》中佛陀開示在我們熟悉的六道之外,還有神秘的第七道存在。(欲知詳情,你懂的)

■ 五十個難點:五十種魔境

轉魔成聖

當我們知曉這七道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妄非真、想要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後,便開始依照二十五種方法開始闖關。

但在具體修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超凡的感官體驗又構成了妨礙我們解脫的五十個難關。(篇幅有限,詳情請自行誦讀《楞嚴經》)

△點擊上圖,了解「魔」的相關內容

其實對於這些出現的超凡體驗,只要心不貪著、不攀緣、不憶念就不會構成難關、魔境;反之,若對它生起貪愛、眷戀、自以為大,瞬間就會轉為魔境。

正如佛陀開示:「斯但用功,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對於《楞嚴經》,蕅益大師曾如是讚嘆:「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楞嚴經》以禪定修習之「見、修、行、果」為框架,以「首楞嚴大定」為中心,系統講述了見地抉擇、禪修法門、菩薩階位、七趣因果及五十陰魔等佛法大義,被譽為「佛教全書」、「禪修寶典」與「破魔大全」。

憾於篇幅有限,隻言片語難詮微妙,尚需各位自行反覆讀誦經典。

編輯 | 遠山

圖片 | 遠山

責編 | 明月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上海玉佛禪寺,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