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解決渦輪遲滯的「電動渦輪增壓」技術為何沒普及?

牛車網 發佈 2020-02-09T22:11:55+00:00

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蓋瑞特發布了一台帶有黑科技的電動渦輪增壓器,據悉,這台電動渦輪增壓器不僅可以有效抑制渦輪遲滯現象,還可以反向給電池組充電,並且它適用於HEV、PHEV、MHEV等混動車型。

[資訊-牛車網]

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蓋瑞特發布了一台帶有黑科技的電動渦輪增壓器,據悉,這台電動渦輪增壓器不僅可以有效抑制渦輪遲滯現象,還可以反向給電池組充電,並且它適用於HEV、PHEV、MHEV等混動車型。

平日裡,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放在汽車產品上了,許多人估計沒聽過「蓋瑞特」這個供應商品牌,也不知「電動渦輪增壓器」為何物。不要緊,我們今天正是要解讀解讀這個「電動渦輪增壓技術」。

渦輪增壓車型的「尷尬」

渦輪增壓發動機可謂是時代的產物,要在動力水平不降低的情況下縮小排量,加裝渦輪是最直接的辦法。換個說法,同等排量下,2.0T發動機的動力要比2.0L強上不少。

但在部分人眼裡,渦輪增壓車型是不夠完美的,因為它有著不可避免的「渦輪遲滯」現象——從我們踩下油門到渦輪壓力建立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動力輸出不直接。

所以,「不平順」便成為了渦輪車型的專有形容詞,如果車企的調校技術不到位,那麼行駛中的頓挫感、突兀感就會隨之而來。再貴的車子有了頓挫感,也會顯得不高級,不明所以的乘客還覺得是車主的駕駛技術不好。

而這個「電動渦輪增壓」是渦輪遲滯的剋星,它在達到增壓效果的同時,又能克服渦輪遲滯的缺點。

「廢氣渦輪增壓」與「電動渦輪增壓」

那麼,我們今天所說的「電動渦輪增壓」與傳統的「廢氣渦輪增壓」有什麼區別呢?

說到底,二者最本質的差別是驅動渦輪增壓器葉片的「動力源」不同。廢氣渦輪增壓器靠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來驅動,優點是可靠性較強,並且可以以高轉速運轉,但缺點也顯而易見的,在汽車剛啟動或者發動機處於低轉速狀態的時候,排氣壓力偏弱,動力也就不能直接地輸出了。

大家都懂,沾上「電動」二字的產品,一定是離不開電機了。電動渦輪增壓正是靠電機來驅動,這就意味著未來的電動渦輪增壓車型需要配備48V電壓系統。電動渦輪增壓畢竟不像廢氣渦輪增壓那樣需要等待壓力的建立,它可以通過程序實現精準控制,渦輪遲滯能夠得到有效抑制。但電機的劣勢區間在高轉速,這時的電機能耗加大,渦輪葉片的最高轉速可以萬轉為單位,就算電機沒問題,一般車輛的電源也難以滿足。

電動渦輪增壓技術為何沒能普及?

電動渦輪增壓並不算什麼新技術,因為早幾年奧迪、奔馳、沃爾沃等車企都已在這方面有了「代表作」,但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大部分車企所謂的「電動渦輪增壓」並不「純粹」,因為它們同時使用了廢氣+電動增壓,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混合式渦輪增壓」。例如奧迪的4.0T V8發動機,它採用的便是傳統雙渦輪增壓+電動渦輪增壓組合,你可以理解為三個渦輪增壓器協同作戰,電動渦輪增壓的主要任務就是減小渦輪遲滯,這能夠使發動機更早輸出最大扭矩,即便在低轉速區間,動力也可以隨傳隨到。奧迪電動渦輪增壓技術的代表產品,正是那西裝暴徒——SQ7。

此外,沃爾沃當年的2.0T發動機和奔馳的直列6缸發動機也運用了類似的電動渦輪增壓技術。但我們前文說到的蓋瑞特,它的電動渦輪增壓是把電機集成在了傳統渦輪增壓器內部,並且其控制軟體也要更加高級和複雜。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明白為什麼電動渦輪增壓技術沒能普及了吧?

首先是可靠性問題。如奧迪那樣的做法,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渦輪去協調工作,這雖能抑制渦輪遲滯,但可靠性怎樣呢?從機械的角度來說「簡單即可靠」,如果一個是帶電機,一個是純機械式結構,那麼誰更穩定就無需多說了吧?

其次是成本問題。細心的人已經發現,當前使用電動渦輪增壓的基本為高端車型,畢竟它們有「成本」撐腰,而一般的車型,先不說價格,有沒有必要加這個相對複雜的電動渦輪增壓器都要打個問號。若成本增加了,效果又不是很理想,消費者們會怎麼看?

最後是技術問題。無論是奧迪那樣的廢氣+電動渦輪增壓,還是蓋瑞特的高集成度電動渦輪增壓,都要求廠家有夠硬的技術實力,如何將增壓控制軟體整合到現有的電子控制單元中、並集成到發動機控制模塊里去,絕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但相信有一天,電動渦輪增壓技術的難題同樣可以解決,而渦輪遲滯也會被控制在最小化,只是到了那時候,自吸發動機會不會處境尷尬呢?

(轉自SUV大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