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延險被薅300萬背後:90%保費被平台抽走,保險公司有漏洞但不好管

ai財經社 發佈 2020-06-14T10:55:32+00:00

6月9日,南京公安局發布消息稱,破獲一起利用航班航延險漏洞的保險詐騙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自2015年至今的五年間,通過準確預測900次航班延誤,從中獲得300多萬元保險理賠款。

文 |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航班延誤,發家致富。近日,關於航延險的一場大型薅羊毛行動被警方破獲。


6月9日,南京公安局發布消息稱,破獲一起利用航班航延險漏洞的保險詐騙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自2015年至今的五年間,通過準確預測900次航班延誤,從中獲得300多萬元保險理賠款。


李某目前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普通詐騙罪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李某「屢戰屢勝」的前提是摸熟了天氣對航班的影響。南京警方在通告中指出,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驗,可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她先網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無極端天氣。


選定航班後,李某通過大量不同身份重複購票並大量投保。據稱,為追求收益最大化,李某從親朋好友處以購買理財產品為由,騙來20多個身份證號、護照號及銀行卡信息,每次購買機票都要用4、5個不同身份,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到40份航延險。


警方披露,在李某的住所搜查到大量用於記帳和航班信息的紙質筆記材料,航班的延誤時間、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的金額,一條條、一筆筆都清楚地記錄著。李某電腦中還有多份航空航延險異常說明樣表,清晰記錄了其向各大保險公司索賠的詳細信息。


根據過往案例來看,李某不是第一個薅到航延險羊毛的人。今年5月,眾安保險就曾配合上海警方打掉了一個27人的犯罪團伙,該團伙利用所謂"內部消息",提前購買將要延誤或取消的航班,並重複投保多份航延險,從中牟利2000多萬元。


2018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還有過一次判例,被告人牛永冬夥同被告人孫典隆利用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航延險自助理賠系統漏洞,通過手機上的民生銀行信用卡APP,虛構航班延誤的保險標的,反覆多次以他人名義申請保險標的理賠款,共計騙取人民幣22.72萬元。



40元保費賠付最高可達8000元


航延險最早在國內出現可以追溯到2006年,東方航空在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名下發的一款信用卡中設計了這一產品。但當時旅客對航空延誤一事認識不足,此款產品並未吸引足夠多的注意力。


2012年,春秋航空與大眾保險公司推出了國內首個航延險,在春節航空官網直銷。這款20元一份的航班延誤補償保險的賠付率有20倍之多。不論是天氣原因、機械故障,還是流量控制,只要不是客人自身的原因,起飛延誤超過3小時,就能獲得400元賠償。如果航班取消,可獲得300元賠償。


6天時間,這款產品賣了1.2萬份。經此一役,國內航司、保險公司紛紛入局,航延險的賠付率持續居高不下。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告訴AI財經社,羊毛黨盯上航延險的兩個重要原因是它的高賠付率和個別保險公司沒有嚴格規範理賠流程,對登機牌等實際乘機證據的把關不嚴格。


據了解,購買一份保險的保費大概是40元左右,保險公司因飛機延誤而賠付的金額在4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延誤時間長,賠付的費用甚至可以到7000-8000多元。


王緒瑾表示,在本案中可以看出,有些保險公司的理賠流程存在很大問題,並沒有核實乘客是否登記,是否上傳登機牌,有沒有真正坐上這趟航班,被鑽了空子。「從這一事件中,保險公司應該值得反思,如果他們控制到位,那麼鑽空子的人也就沒了機會,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90%收入歸航旅平台


水滴保險研究院資深行業分析師趙亞鵬告訴AI財經社,保險公司入局航延險主要是想在流量端有所作為,但航延險發展到現在,保險公司已經被航旅平台給綁架了。這種高度場景化的產品,保險公司自己賣的效果一般,和航旅拼平台語權不多,通常情況下手續費奇高,80%甚至90%的收入都給了平台,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產品,因此運營十分粗放。


趙亞鵬表示,從基礎邏輯上來說,航延險的風險是絕對可控的,只要實時調取航班起降信息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風險發生。這一點上微保和易安財險做得非常好,他們和航旅縱橫的母公司中航信集團有很深度的合作,中航信集團直接給他們開放航班信息的實時授權,延誤發生後,航延險的賠付即刻到帳。


趙亞鵬指出,從數額上看,南京騙保的事情或許沒有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更像是一個投保人和理賠人員相互勾結的騙保產業鏈。


據趙亞鵬了解,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一些航旅博主會通過自身影響力來公開叫賣基於航延險的「理財產品」,其中收益正是從航延險的賠付中取得,而利用的正是保險公司粗放管理中產生的各種漏洞。


趙亞鵬表示,在此案被警方披露後,他原本認識的幾個常薅航延險羊毛的航旅博主均刪除了相關動態。「這種騙保產業鏈很常見,以前車險銷路好的時候,北京地區甚至有專門偽造車禍現場的攝影棚,拍出來的場面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趙亞鵬說。


早在2012年,新京報曾經揭露過北京依靠「職業撞車」來騙取保險的案例,一些汽修工曾嘗試汽車撞到電線桿上,還會搞些假的追尾事故,以便騙取保險公司的賠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