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已成春節常備禮品,購買時要謹防4大騙局

食品行業眼 發佈 2020-01-25T00:15:06+00:00

不過,有的不法分子竟然在春節期間還不收手,還在銷售保健食品過程中,騙取消費者錢財,實在可惡。保健食品專業人士提醒,普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在春節期間買保健食品時,更要注意騙局。

來源:今日頭條•食品行業眼 / 作者:懂食軒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人將保健食品作為春節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不過,有的不法分子竟然在春節期間還不收手,還在銷售保健食品過程中,騙取消費者錢財,實在可惡。

保健食品專業人士提醒,普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在春節期間買保健食品時,更要注意騙局。常見的保健食品銷售騙局包括虛假宣傳、免費旅遊等4種。

另外,即使保健食品商家採用合法的營銷方式,消費者在選購時,也科學選購,認清保健食品標誌和包裝標識。

一、春節買保健食品,要防4種騙局

春節期間,保健食品騙子並沒有放假,他們往往利用春節旺季,欺騙消費者。消費者在買保健食品時,要防備以下4種欺騙手法:

1.虛假宣傳。這裡有幾種情形:一是誇大保健食品的保健範圍。例如,某種保健食品被批准的保健功能只有"輔助降血脂"一項,但不法商家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購買,硬是印刷虛假的宣傳材料,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將保健功能虛假增加為"輔助改善記憶"、"減肥"、"改善營養性貧血"、"通便"4種甚至更多。但實際上,該保健食品並沒有這麼多的功能,起不到這麼多保健作用,這種宣傳就屬於虛假宣傳。

二是張冠李戴,錯誤宣傳保健食品功能。例如,某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是"促進消化",但無良商家出於某種目的,卻將保健功能宣傳為"改善營養性貧血"。

三是只宣傳保健食品的正面作用,沒有將不適宜人群明確告訴消費者,導致有的消費者吃了某種保健食品後,不僅沒起到應有的保健作用,反而引來頭痛、血壓升高等問題。

四是將保健食品吹噓成包治百病的神藥,不僅宣傳保健食品的防病和治病功能,還宣稱保健食品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嚴重誤導消費者。

2.免費義診。我們經常可看到一些小區門口、菜場門口擺放一兩張桌子,旁邊圍了一群老年人。一兩個穿白大褂的人裝模作樣給老人量血壓、聽心跳,然後神情緊張對老人說"你有多種嚴重疾病",以此嚇唬老年人,並聲稱只要吃了他們提供的保健食品,老人的病很快就能治好。

其實,這些穿白大褂的人並不是醫生,而是一群賣保健食品的騙子,通過"嚇唬式營銷手法",誘使老年人上當受騙。

3.免費旅遊。有的騙子專門到老年人多的小區蹲點,以免費旅遊名義,把老年人帶到某個地方,裝模作樣旅遊一通後,便用洗腦方式,誘騙老年人購買高價保健食品。

4.異常熱情。有的年輕騙子經常到老年人家中,以超乎尋常的熱情,給老年人做家務、捶背、洗腳,關心老年人身體,甚至認老年人為"乾爹、乾媽",大打感情牌。等得到老年人的信任之後,這些人就向老年人高價推銷保健食品。

在遇到上述虛假宣傳、免費義診、免費旅遊、認乾親等情況時,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要當心,不要上當受騙。

二、購買保健食品要認清標誌和包裝標識

春節是保健食品消費的一個高峰,為買到質量合格、適合需求的保健食品,在購買時,至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看清保健食品標誌和批准文號。保健食品標誌為天藍色,與批准文號上下或並排排列。2003年以前的國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4位年代號)第(4位順序號)號,如:衛食健字(2001)第0005號。2003年7月以後批准的國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民+4位順序號,如:國食健字G20040048。

(二)看包裝標識。根據規定,保健食品包裝標識應標明以下內容: 1.保健食品名稱;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功能;2.凈含量;6.生產日期和保質期;7.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8.生產許可證號;9.執行標準;10.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11.食用方法;12.儲存方法。

(三)不要以價格高低論保健作用。買保健食品,關鍵是要買適合自己或親友需求的產品,而不是越貴就越好,應根據某種保健食品的功能、適宜和不適宜人群而定。

春節期間,你買保健食品送禮嗎?怎樣才能買到正宗的保健食品?歡迎在下面的互動區留言,分享你的寶貴經驗。

 

想了解更多食品行業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食品行業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