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自行車撞擊,被當街掌摑: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的起跑線

凱叔講故事 發佈 2020-06-15T22:19:31+00:00

在這個過程中,女人用自行車不斷撞擊女孩,還不夠解氣,又伸出手,對著女孩的臉,一陣掌摑。經調查核實,視頻中的女人是小女孩的親生母親,因女兒擾亂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被學校兩次約談而心懷氣憤,於是就對女兒進行打罵。

作者 | 孟臣

幾天,網上的一則視頻,令眾網友憤怒不已。

一女人推著自行車,旁邊的一個小女孩,頭髮散亂地去撿掉在地上的發箍。

在這個過程中,女人用自行車不斷撞擊女孩,還不夠解氣,又伸出手,對著女孩的臉,一陣掌摑。

這一下下用力的甩手,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小女孩的疼痛。

經調查核實,視頻中的女人是小女孩的親生母親,因女兒擾亂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被學校兩次約談而心懷氣憤,於是就對女兒進行打罵。

有位網友說:一開始以為是路人,這種情況交給法律就能解決問題。最怕的是孩子的親媽,每天對面這樣的媽媽,孩子很難不受影響。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父母耐心的呵護、教育與引導,而不是用最低級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身體和精神上的霸凌。

一次次情緒失控,會在孩子身上留下越來越深的黑洞。

情緒失控的父母,影響孩子的性格

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會因為孩子的一些小錯誤,而對孩子發泄內心的不滿,以此讓孩子聽話,不再給你惹麻煩。

孩子吃飯慢了點,家長馬上吼一句:還不快點吃,磨磨蹭蹭的在幹嘛?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被老師批評,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質問孩子:老師怎麼不批評別人?你在學校除了惹是生非還能幹什麼?

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指著孩子鼻子就大罵:你怎麼這麼笨?我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

這些話,對於父母來說,是不是很熟悉?在對孩子不滿的時候,是不是會脫口而出?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膽小、內向、不敢聲張,做任何事情,都會看父母的臉色行事,一點小錯,對他們來說就是滔天大罪,他們會不顧一切隱瞞,以此逃避父母的責罵。

成年後,會變得敏感多疑,特別害怕別人的否定與忽視,以至於卑微地成為討好型人格。

來源《不完美的她》

討好型人格最可怕的就是,這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

伍綺詩的小說《無聲告白》中,五歲的小女孩莉迪亞,因為媽媽的一次離家出走,而暗下決心,只要媽媽能回來,就對媽媽言聽計從。

從此,她完全遵照父母的規劃來生活,努力活出父母希望的樣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情緒穩定,這個家才能維持下去。

最後,莉迪亞完全沒有了自我,在重壓、痛苦和愧疚中,選擇了自我毀滅。

周國平在《不想長大》中說:孩子的心靈遠比我們所認為的細膩得多,敏銳得多,我們千萬不能低估。

那些隨意發泄的情緒,就像一把把匕首,一邊刺入孩子的心靈,一邊削去孩子的稜角。

就像電影《狗十三》里有句台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來源《不完美的她》

父母的壞情緒,是孩子一生惡夢的開始

前段時間有部叫《愛上你,治癒我》的電視劇,劇情圍繞心理與精神科里的醫生與病人展開,其中的案例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劇中有個叫玲瓏的女孩,因創業失敗,情緒幾經崩潰,還伴有躁狂症狀。

在病房裡,玲瓏對自己的母親大吼,以此發泄自己的不滿,而媽媽非但沒有一絲心疼與安慰,反而不留餘地地斥責女兒的創業行為。離開時還不忘補一句:「我怎麼生了這樣的女兒?就讓她作吧,作死她,我不管她了。」

玲瓏冷靜下來後,對醫生說了她痛苦的童年:

小時候,她沒有周末,不是在輔導班就是在興趣班;


平時考試沒有100分,在媽媽眼裡就是不及格,95以上的,所有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的,抄100遍。


有一次她考了83分,已經是全班最高分了,但是卻遭到媽媽的一頓毒打,還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

來源《愛上你,治癒我》

她無法忍受媽媽的操控與打罵,最後為了躲避媽媽,自己出國深造。

但是童年留給她的傷害,讓她無論走到哪裡,都覺得無法快樂與安定,直到創業失敗後,她徹底崩潰。

玲瓏的媽媽愛她嗎?應該是愛的。

但是這種愛自私又不理性。她用不容爭辯,不可抗拒的權威,一次次地傷害孩子,擺布孩子,為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活成她理想的樣子。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在易怒的父母那裡,你得到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滿足他們的需求,表現出他們期望的樣子,他們才反饋你關愛與讚賞;

當違背父母的意願和期望時,他們就會對你無情批判甚至肆意打罵。

在充斥著火藥味的家庭中,孩子需處處謹慎,步步驚心,生怕一不小心,點燃了父母,給自己帶來無法預料的災難。

而這樣的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害怕、不安、自卑、孤獨,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前兩天,四川成都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接孩子放學的視頻。

孩子平時考試都在班級最後一名,那天她興高采烈地問媽媽:有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先聽哪個?

好消息是,自己進步了,考了倒數第二名,壞消息是,自己沒有考及格。

小女孩嘴裡含著棒棒糖,手裡拿著個冰激凌。說到好消息時眼睛發光,手舞足蹈;說到壞消息時,對著媽媽作哭臉。

而一旁的媽媽,沒有一句指責和不滿,只是輕輕地笑著。

有位網友評論:小朋友眼睛裡有閃耀的小星星,在今後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都會樂觀面對,不會被輕易打敗,那是媽媽為她守護的。

父母的好情緒就像涓涓細流,滋養著孩子的心靈,給孩子強大的安全感和抵禦一切困難的力量。

父母的臉色,就是孩子整個世界的顏色。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從小就跟著母親長大,他的爸爸從來沒有盡過一個父親的責任。

即便這樣,他的媽媽從來沒有把情緒發泄到小歐巴馬身上。

歐巴馬10歲時,父親難得來看他一次,卻發生了劇烈的爭吵。

但是媽媽還是勸慰孩子,不該生爸爸的氣,他非常愛你,只是有點固執。

媽媽的理智和平和給了歐巴馬最正向的引導,雖然成長在單親家庭,但是依然擁有最健康的婚戀觀。他和米歇爾的婚姻,讓人羨慕;他對孩子的呵護與陪伴,讓許多父親自愧不如。

歐巴馬的成功印證了一句話:父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人生的一筆財富。

一個成熟、快樂並人格健全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理性平和的教育態度。

別讓孩子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與其對孩子面目猙獰,不如放下戾氣,平復自己。

好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好的情緒,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曾經有部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男主人是一位父親,這是一個被生活處處暴擊後,依然不放棄的勵志故事。

他和兒子相依為命,即便走到生活的絕境,他依然沒有向兒子抱怨,沒有將苦楚與辛酸發泄到孩子身上。

在父親的守護下,孩子在快樂與幸福中長大。

來源《當幸福來敲門》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愛,其實不是物質,也不是優渥的環境,而是父母能保持良好的情緒,能發自內心地接納與呵護孩子,給孩子最溫暖的港灣。

就如幾米說的:為什麼風可以溫柔地對樹說話,而你永遠不會對我溫柔地說話呢?

好的教育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為人父母一輩子的修行,也是對孩子最好的責任。

與各位父母們共勉。

作者:孟臣。一個安於簡單的文藝老母,有書,有樂,有筆,便好。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