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共同宣言簽署20周年:小小的冰山,長長的路

縱相新聞 發佈 2020-06-15T02:35:52+00:00

20年前的今天,2000年6月15日,朝韓在平壤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這是朝鮮半島分裂55年後,韓朝首腦首次會晤帶來的成果。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

20年前的今天,2000年6月15日,朝韓在平壤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這是朝鮮半島分裂55年後,韓朝首腦首次會晤帶來的成果。

時間回溯到2000年6月13日上午10時27分。當時的朝鮮順安國際機場內歡聲雷動。

身著深色西裝,繫著暗紅色領帶的韓國時任總統金大中走出專機,帶著笑容,微微點頭致意,他一步一步走下了舷梯。此時,身著褐色夾克的朝鮮時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已在跑道中央的大型紅毯上靜候。金大中保持笑容,快步徑直向前。

兩人在人民軍三軍儀仗隊宏偉的奏樂聲、當地民眾高漲的歡呼聲中,緊握雙手,定格了一段歷史性的問候。

朝鮮對金大中一行予以最高禮遇,60萬平壤市民夾道歡迎「來自南邊的貴客」,仍處於敵對狀態的韓朝雙方翻開了和解與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朝鮮半島逐漸回暖。

「半島以後將不會再有戰爭了!」

會晤過後,金大中曾有過這樣期許。他在自傳中寫道,「冷戰消失,意識形態的鐐銬脫落了,現在我們的統一不僅有了可能,而且還是勢在必行。」

然而,這之後的整整20年間,寒冬多次降臨半島,角力、博弈甚至小規模局部摩擦持續上演。雙方又陷入了「挑釁、對話、協議、援助、撕毀協議、再挑釁、再對話、再協商」的循環之中。

「敵人果然還是敵人。」

今年5月底,韓國一側的脫北者團體在京畿道金浦市利用大型氣球散布反朝傳單,涉及金正恩此前剛提出的擴大新戰略核武器路線,觸及朝方「最高尊嚴」,再度引發了「決裂」的可能。

金正恩胞妹、勞動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及朝鮮統一戰線部發言人隨後接連發表「重磅」言論,劍指文在寅政府縱容包庇「叛國賊」,毫無作為。與此同時,朝鮮國內各地舉行抗議示威活動也愈演愈烈。

6月9日,按照此前的預告,朝中社刊登公報稱,從當天中午12時起,全面關閉所有對朝通訊渠道,包括首腦間的「直通熱線」。金與正和黨中央委副委員長金英哲下達了這一指示,並強調將「對韓工作」徹底轉換為「對敵事業」,制定階段性對敵事業計劃。

當天上午,韓國有關部門通過多條朝朝聯絡渠道撥打朝方電話均失敗,就連艦艇間的海上熱線,也無人接聽。韓方此時回過神來,緊急處理反朝傳單一事,表示今後將嚴格查處這一行為,並將繼續遵守韓朝間的所有協議。

然而,13日,金與正再次發表談話,表示朝鮮將採取下一階段行動——廢除朝韓聯絡辦公室,並將行動行使權將交由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由朝鮮軍方採取行動。

今天,這一特殊的日子,朝鮮官方媒體和對外宣傳媒體都沒有刊登相關報導,而是保持沉默。

韓媒指出,因朝鮮的一紙聲明,韓朝關係回到原點。此次事態升級,也再次證明了不爭的現實——半島和平或許只是脆弱的表面,對峙可能才是常態。

一再被切斷又重啟的韓朝熱線

「這裡是平壤。」「這裡是青瓦台,聽得清楚嗎?」「首爾的天氣很好,您那邊如何?」「這裡也不錯。」

2018年4月20日下午3時41分,就在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舉行首次首腦會晤的前一周,韓戰結束後的第一條南北領導人「直通熱線」完成測試。

韓方的專屬白色電話被安放在青瓦台總統辦公室三樓的一張桌子上,另一頭連接的是朝鮮國務委員會辦公室。青瓦台方面透露,這次測試通話時長為4分19秒——韓方撥通3分2秒後,朝方回撥並通話了1分17秒,熱線全程工作良好, 「感覺就像從隔壁打來的電話,聲音很近、很清晰。」

據韓媒報導,截至目前,通過韓朝協議而搭建的熱線共有48條——

33條遠程通信聯絡線設立於朝韓"共同警衛區域"內:5條用於日常聯絡(電話直連線路2條,傳真收發線路1條,備用線路2條),21條用於政府間的會談協商,用於指揮空中交通和海事運輸的線路各2條,還有3條用於商討經濟合作。

"共同警衛區域"外,設有15條通話線,包括韓朝軍情室、海事局、開城工業園區、以及從韓國京畿道都羅山站到朝鮮一側板門店站的鐵路運營熱線。

而據韓國統一部官員的官方口徑稱,從1971年朝韓開通第一條熱線至今(包括本次事件在內),朝鮮當局通過提前發送電文、聲明預告等方式,共單方面「切斷」通信線7次。而據韓聯社的非官方統計,「斷線」共發生過8次。

一位韓國統一部官員曾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熱線並沒有從技術層面切斷,「只是朝方不再回應了。」

韓媒指出,韓朝熱線,就像是顯示兩國局勢變化的」氣壓計」——「只要陷入僵局,電話線就會率先被朝方切斷。」這直白地點出,在韓朝關係上,朝方占據了主導地位。

從東方網·縱相新聞梳理的「斷線」歷史脈絡來看,從《共同宣言》簽署以來,因開城工業園區、金剛山旅遊區及軍事分界地區的摩擦、「天安」號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美日韓密集聯合軍演、國際社會的涉朝決議或制裁等熱點事件,南北關係劍拔弩張,紛爭不斷。

特別李明博和朴槿惠執政時期——被外界稱為南北「失去的十年」,斷線的頻度相對以往有所增加。

但與此同時,朝方也多次主動接回熱線「示好」,重拾南北關係,以突破外交、經濟困境等難題。

事實上,制度的差異,令韓朝雙方對這一對話機制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從韓方的立場來看,無論半島局勢是否緊張,通訊渠道都應該保持暢通,以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誤判,同時避免武力衝擊或危機升級。

2017年11月,一名朝鮮士兵在板門店越界叛逃到韓方一側。這一事件讓組建才半年的文在寅政府對朝韓溝通不暢的問題有所警覺。當月,韓國統一部長官趙明均對媒體直言:「因為所有直接溝通渠道都被切斷,我們在發生這種意外情況時無法向北方傳遞我們的信息。」

今年5月,雙方還未「斷線」時,韓朝非軍事區內也接連發生「偶發性誤射」事件,令外界捏了一把汗。朝方一側突然發射4枚高射機槍子彈至韓方最前方哨所,韓軍隨後予以30發子彈還擊。

不久後,韓國前沿哨所也發生一起「烏龍」事故,一名軍人因腳滑,失誤碰到重機槍槍栓而向朝鮮一側發射子彈,所幸未越入朝鮮境內,朝方對此並未予以火力還擊。

而對於朝方來說,作為即時通訊工具的熱線,目前似乎沒有起到「緩衝」的作用。而基層接線員也難以把握對話的調性,信息溝通的障礙,也導致朝方難以迅速進行戰略部署。

「熱線本身是南北關係正常化的產物。」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上海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表示,在《和平宣言》這一背景下,作為開啟南北對話機制的韓朝熱線,絕非是一個標誌性的聯絡工具,更多的是承載著政治象徵、輔助交流的意義。

在歷史上,朝韓很少通過「熱線」這一方式進行實質問題交流,更多時候只是滿足於基層溝通和往來。

韓國統一部官員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證實這一點,「如果我們有消息,我們就(通過電話)問對方是否願意接受信息。如果對方願意,我們就結束通話,然後通過傳真或者會談的方式把消息傳遞過去。」

2018年1月3日重啟熱線後,統一部也曾指出,這僅是測試線路,「具體談判通過雙邊高級官員的會談或正式交換文書進行。」

「切斷聯絡渠道,也並不意味著徹底失聯。」劉鳴指出,在所謂的「斷線」時期,韓朝雙方仍會保留幾條聯絡渠道,如紅十字會、軍事熱線等等,或通過共同警備區的手持擴音器、第三方駐外使館等渠道傳遞信息,「事實上,雙方已經習慣了這種『斷線』狀態。」

朝鮮問題國家委員會專家丹尼爾·韋茨(Daniel Wertz)在社交平台推特上發表評論稱,朝鮮通過切斷危機期間最需要的固定溝通渠道,來製造風險升高的氣氛,「這是朝鮮當局老掉牙的戲碼,不過也是危險的一步。」

遼寧社科院研究員、朝鮮韓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呂超則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表示,「關閉聯絡渠道這一做法沒有實質性影響,現在要擔心和關注的是朝鮮的進一步做法。」

不一般的時期,不一般的舉動

「去年撒過10次,今年撒過3次,我們為不斷收集和消除南方的『垃圾』精疲力竭。」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部發言人5日發表的談話中如是寫道。

散發傳單這一行為始於韓戰,由於成本低,傳單和擴音喇叭一度是韓朝雙方「心理戰」的兩大利器。朴正熙執政後,韓朝從1971年開始進行接觸,雙方也把傳單問題攤上桌面磋商,但直到現在,這一問題仍因「體制差異」等因素,未得到妥善的解決。

半島僵局,是「冷戰」在東北亞的孑遺,而「韓朝熱線」、 「反朝傳單」,正是從中衍生而來的歷史產物。那麼,對韓方一慣的反朝宣傳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朝鮮,為何突然震怒?在全球都為新冠疫情而焦灼,特別是美國還面臨示威遊行和暴動雙重夾擊的嚴峻形勢下,朝鮮選擇在這一特殊的時間點,密集發聲高調行事,其背後有何深意?

事實上,此次「反朝傳單」事件觸發的痛點和影響非比尋常。在過去,軍事分界線附近的朝鮮居民較少,大多為駐軍,而對朝散發傳單的韓國團體也以人道主義救援、宗教組織為主,派發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宣傳方式也較為傳統和局限,對朝的影響較小。

而近年來,「脫北者」這一群體成為「反朝主力軍」,他們的言辭和做法更為激進,對朝宣傳的手段也更加先進和多樣化,如操控小型無人機等,派發範圍更廣,負面影響遞增,朝方對此的敵對情緒也愈發強烈。

此次生事的脫北者團體「自由朝鮮運動聯合」正是典型例子。他們不僅在巨型氣球上安放了數千張美金和USB內存卡——這些在朝方看來極具「敵對性、引誘性」的物品,還掛上了巨型橫幅,打出了「偽善者」等醒目標語。

據日媒掌握的信息,邊境地區一些朝鮮居民已經收到了這些 「反朝物資」,朝方不得不開展相關行動。

「(韓國政府)沒有防控緊張局勢的意志。」朝鮮統戰部發言人的譴責看似「有理有據」,但似乎仍未道破玄機。

「朝方不是要執意製造緊張局勢,這是朝鮮整個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一環。」

呂超認為,在無核化談判破裂的背景下,朝鮮採取壓縮南北對話空間,「極限施壓」的方式,一方面是為了點醒文在寅政府要增強主導性,進一步落實此前所承諾的南北經濟等合作,而不是一味受到美國的牽制,承諾口惠而實不至。另一方面,借韓國尋求「突破口」, 敲山震虎,逼迫美國出面和讓步,爭取更多談判空間。

新冠疫情爆發後,朝鮮立刻封鎖國境,以"特級"防疫措施提升警戒,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獨善其身,至今保持「0感染」紀錄。然而,這一強力措施也帶來了負面效應——朝鮮糧食短缺和經濟困難日益嚴峻,當地民眾情緒產生波動。

今年3月10日,朝鮮對外宣傳媒體「我們民族」發表標題為《為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把防疫作為國家第一要務》的報導,首次正面提及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文中寫道:「為防止新冠傳播可能帶來的災難而甘願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採取超強力度的防疫措施,這不是隨便誰都能做出的決定。」

在這樣的困局下,朝鮮通過官方媒體,罕見地直面「脫北者」問題,以全國之勢痛斥「民族叛徒」,燃起民眾的仇恨「沸點」。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接受東方網·縱相新聞採訪時指出,朝鮮通過韓國這一「窗口」宣洩民族情緒,既緩解國內經濟及體制形勢,也藉機夯實並提升了金與正的政治地位,樹立其在黨政軍內的威信,為其進一步在局勢變化中擔任重要角色而加緊造勢。

「朝鮮此次僅出一拳,就打出了組合拳的效果。」

20周年過後,半島將走向何處?

眼下,文在寅政府平穩度過中期大考,在國會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接下來的執政更為遊刃有餘。而美國正值大選年,川普能否連任是個未知數。在這樣的懸殊形勢下,朝鮮通過冒險之舉,能否釜底抽薪,在新的起點贏得新的機會,引發外界持續臆想和猜測。

疫情使得「逆全球化」、大國博弈的情況加劇,這無形中增加了朝鮮的地緣價值,令朝方獲得更多樣的生存機會和選擇。至於此輪事態將如何升級,笪志剛認為,要看朝鮮將何種考量排在首位。

「如果是為了提升金與正的地位這樣單純的考量,此輪估計會很快結束。如果是為了維持疫情下國內局勢和經濟穩定,朝鮮的動作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且烈度遠沒有達到。」

他指出,對文在寅政府來說,如果朝鮮示強引發國內反朝聲浪加劇,其支持率出現下滑趨勢的情況下,韓方也不得不採取相對應的「反制」措施。

「核武器發展是一張牌,但如果直接回到老路,不僅會讓朝方失去中、俄這樣的傳統夥伴,還能讓美國趁機強化軍事威脅,這張牌的利用價值就低了。」

呂超認為,根據金正恩提出擴大新戰略核武器路線後,朝方極有可能將在下一階段,發揮現有的常規軍事力量,加緊開發和升級不違反聯合國相關協議的中程飛彈、潛水艇等有限的新式武器,在韓朝交界海域等敏感區域進行試探,「這不會引發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但能達到實質性威脅效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則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表示,面對平壤的挑釁,川普可能在短期內會用強硬姿態予以回擊,以降低對方的挑釁力度。

但他強調,這種強力回應多流於形式上,可能接近軍事對峙邊緣,但絕非具有實質性打擊力度。

在過去朝核問題上,朝美外交呈現一種「反比效應」——刺激美方越狠,談判可能性就越低。近期,朝鮮接連喊話美國,警告其不要干涉韓朝解決民族內部問題。

韓國前任國立外交院院長尹德敏表示,以往朝鮮經常會在美國大選之前做出挑釁,等美國新政府上台後,用做談判籌碼:

「但這次適逢新冠疫情,川普連任前景不明朗,無法判斷朝鮮會在何時做出大的挑釁」。

6月12日,正值朝美領導人舉行歷史性的新加坡「金特會」並簽署《新加坡宣言》兩周年之際,朝鮮外務相李善權在朝中社發表的對話中明確表示不會為川普提供用於宣傳政績的「禮包」,將進一步夯實國家核戰爭遏制力,以對付美國的長期性核戰爭威脅。——美國NBC電視台直言,「川普總統在朝鮮問題上的賭博宣告破產。」

「雖說我們的最高領導人和美國總統的親密關係勉強得到維持,可朝美關係仍未絲毫好轉,那麼有何必要繼續握著在新加坡握的手嗎?」朝方談話的最後,也意味深長地留下這樣一個問號。

刁大明指出,目前,美國大選形勢尚不明朗,在未來五個月,如果川普的選情仍不理想,他可能會採取出其不意的舉動,「進一步做加法,對川普的選情有好處,但平壤屆時是否會配合是未知數。」

當地時間10日,美國空軍表示,被稱為「死亡天鵝」的B-1B戰略轟炸機上月末在朝鮮半島附近等地與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了聯合演習,培養了在東北亞可以隨時打擊任何目標的能力。緊接著,14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將推動韓美進行聯合防衛行動。

有觀點認為,這表示川普正為去掃除大選路上不利影響而採取行動。

回顧《共同宣言》簽署20年以來的風風雨雨,多位專家也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笪志剛:在過去的20年里,半島出現緩和跡象,更多是因為美朝關係、中朝關係乃至六方關係有了進展在起作用。

一直以來,韓國對自身的定位和作用認識頗自信,自稱是「中間人」的角色,但實際上,韓國起的作用有限,更多是大國博弈的副產品。南北關係的緩和離不開大國,大國間的博弈將繼續影響地緣考量,東北亞局勢也會保持適度緊張態勢。

未來,韓朝關係仍將難以擺脫間歇性循環的魔咒。

刁大明:平壤多次進行核試驗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和美國對話。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朝政策和態度稍有差異,但總體上,冷戰思維沒有本質性的改變。選舉年,朝美關係能否打破以往,值得關注。

呂超:2000年以來,韓國政壇多次變天,延續金大中「陽光政策」的進步派和對朝強硬的保守派人士更迭當選為總統。雖然每個時期,韓朝雙方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對朝合作方案,但韓朝關係發展在並不理想,開城工業園區、金剛山旅遊區等已有成果也被消磨殆盡,和平的步伐反而慢了下來,這點值得深思。

劉鳴:從宏觀上來看,韓朝僵局依舊,但兩國關係絕非能用簡單的「循環論」、或者「原點論」一概而知。

從微觀上看,《共同宣言》簽署後,在金大中、盧武鉉與文在寅時期,邊境軍事互信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體現了雙方領導人都有這種意願來推動軍事互信。盧武鉉和金正日協力推動」和平機制」替代「停戰機制」的對話和談判;文在寅提出「新北方政策」,並與金正恩推動《終戰宣言》等,也具有階段性意義和積極作用。可以說,韓朝雙方已經駛離了歷史舊軌,走進了「後宣言時代」。

「我們還有一些小小的冰山要面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8年4月27日,金正恩在文在寅為其準備的歡迎晚宴上的這句話,現在讀來,其味無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