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美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渭南青年網 發佈 2020-03-16T02:31:47+00:00

孔子認為君子就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人;是「不妄動、不徒語、不苟求、不虛行」的人。

家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出處: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譯文:德才皆備的人,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簡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品讀:夫君子之行。「君子」一詞的具體含義來源於孔子的君子論。孔子認為君子就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人;是「不妄動、不徒語、不苟求、不虛行」的人。在孔子看來,君子就是仁義禮智的擔當者,若人人都能做到行君子之風,則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良方雖不曾從父母口中說出,但他們的言行舉止處處都告訴我們,在這個浮躁而又喧囂的時代,如何鬧中取靜,如何嚴於律己,寬厚待人。

靜以修身。遇事多靜思反省自己,謹言慎行、自覺自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樣的人就是君子。周恩來總理就是這樣的一位君子,他曾說:「一個人站在領導地位,不虛心,不平易近人,自以為了不起、什麼都懂,只要有這種思想並且在作風中表現出來,就危險了」。周恩來總理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以顧全大局、勤政為民的人民公僕形象,完美的詮釋了君子的含義。修身以齊家,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家人。習總書記曾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提到「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階」。古有曾子殺豬,今有傅雷家書。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往往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以君子的修身術要求孩子,以君子之風來影響孩子是一種最有魅力的教育方式。

儉以養德。簡樸品質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詩人蘇軾前後共做了四十年的官,但他很注意節儉,過日子也常常精打細算。在被貶黃州期間,因為薪俸減少,生活難以為繼,只好弄了一塊地自己耕種。為了不亂花一文錢,實行計劃開支,無用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准超支。攢下來的錢,存於竹筒,以備意外之需。然當今不少地方、部門、幹部脫落群眾,鋪張浪費,奢侈之風盛行,造就違法亂紀、腐敗滋生的土壤。審計機關肩負著維護財經紀律,推進依法行政,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的重任,審計幹部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加強自身修養,克服浮躁情緒,築牢廉潔勤政的思想基礎,依法審計、廉潔從審,遵守審計「八不准」規定,為自己創造純潔空間,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在行業中樹立反腐倡廉的良好形象。

一人君子可以影響一個家庭,家族的君子之風則足以影響社會。「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只要我們能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品德,行君子之風,就能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添磚加瓦。(白楊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