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要入展,藉助這個書體,成功率大大提升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發佈 2020-01-07T11:21:42+00:00

在當代的一些書法展上,能以楷書入展的作品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楷書在藝術上來講,很難出現藝術性的變化,尤其是唐楷,由於它的法度嚴謹,在創新書寫上的更是難乎其難。

在當代的一些書法展上,能以楷書入展的作品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楷書在藝術上來講,很難出現藝術性的變化,尤其是唐楷,由於它的法度嚴謹,在創新書寫上的更是難乎其難。而前些年,有人也以大字顏體入了書法展,但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顏體,而是對顏體書法加以墨色、筆法的改造,而此後,小楷、魏碑也曾有上展,但機率卻很低。

難道寫楷書作品就沒有路子可走了嗎?其實這也未必。先看看當代書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也就是說,當代對書法入展的定義是藝術性。

對於當代書法的藝術性,一些評委主要強調新、奇、特。所謂新,並不是指誰的創新,而是指人們司空見慣了的"二王"之風以外的古代傳承下來的經典作品,所謂奇,是指與眾多作品風格不同的奇妙之風,所謂特,就是特別之處。對於楷書來說,古代有沒有這樣的作品?答案是肯定的。今天介紹一個大字作品,它就是《泰山金剛經》。

《泰山金剛經》是刻在泰山之上的一幅摩崖作品,它是融篆書、分書和楷書為一體的楷書作品,該作品點畫蒼潤,寧靜而又儲蓄,沉靜而又莊重,是書法史上唯一一件大字作品,其字徑達二尺,占用面積約為6000平米。

《泰山金剛經》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古樸質厚

源於對篆書、分書、楷書的融合,就提升了《泰山金剛經》的古樸感,筆法上的篆、分結合,字形上的分、楷相間,就使得其有了質厚之感。在當代書法評審中,一些評委很看重作品對古典傳統書法的繼承因子,如果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融入篆書、隸書的筆法,使大大提升作品的厚度和高度,而對《泰山金剛經》加以整改,就立即產生好的效果。

字形古意

《泰山金剛經》在字形上是篆、隸、楷融合的一種楷書書體,由於篆隸的古老性,使得這種過渡性書體就有了古意。它的點畫中雖然提按較少,但這種提按卻深藏於點畫內部,這種方法也是古意的一種實現方法。具體表現上,《泰山金剛經》在偏旁的處理、結構的變化上並不是遵循現代人們的審美觀,而是完全根據需要來確定位置及大小。這種方法可以借鑑到當代的書法創作活動中,加上篆隸筆意,使得楷書就會更加純樸而又有古意之感。

結構張合

結構上的張合主要是指《泰山金剛經》字形結構中的外緊內松,左右開張,這種結構的構成,恰恰成就了它的靜穆莊重之氣和靈動感受。大字作品最難的就是缺少沉靜之勢,而《泰山金剛經》的字形結構,正好為書法創作提供了可以借鑑的方法。

創作思路

在書法創作中,首先要對《泰山金剛經》進行全面的臨摹學習,尤其是對它的筆法、字形進行了解和掌握,筆法上要追求古意,要打通篆書、隸書的基本寫法,從中獲得必要的技法能力,另外還要在結構的安排上,要儘量向《泰山金剛經》的這種結構上靠近,做到外緊內松,達到典雅清靜之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