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秋白茶雙姝:白露茶和寒露茶,除了採摘時間,還有什麼不同?

小陳茶事 發佈 2020-02-07T22:19:30+00:00

要探尋白露茶和寒露茶的不同,第一站的出發點,要從這兩大節氣的天氣和物候說起。留下來的,只是一片寧靜與澄明,這樣早晚微涼,冷熱交替,晝夜溫差大的時節,由於茶樹的內質積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過了立春,細雨潺潺。

老話里說,春雨貴如油。

潤如酥般的小雨,能夠滋養新生的力量。

坐在桌前,聽著窗外的雨聲,泡一杯去年的秋白露。

作為日光萎凋出來的高山壽眉,通過馥郁的甜潤花香,仿佛能讓人重尋陽光寧靜的仲秋風味。

白露時節,風輕雲淡,天高夢長。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這般的氣候下,茶樹生長得到了有力支撐,葉片積累下極厚實的內質。

白露茶,屬於白茶最負盛名的節氣茶代表。

不同節氣下出產的白茶,具備不同的茶味和韻致。

本篇就來選取秋白茶里,知名度比較高的兩大節氣茶, 白露茶與寒露茶,兩兩對比。

《2》

第一,生產時節不同。

顧名可得,白露茶,產自白露時節前後。

而寒露茶,生產在秋深的寒露節之際。

要探尋白露茶和寒露茶的不同,第一站的出發點,要從這兩大節氣的天氣和物候說起。

南方的白露,秋涼漸起。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白露露白草漸黃,秋風蕭瑟天已涼。

進入白露節氣以後,氣溫下降的速度加快。特別是一早一晚,更添幾分涼感。

一到白露,喧囂了一整夏的焦灼,被這仲秋的涼風拂去。

留下來的,只是一片寧靜與澄明,這樣早晚微涼,冷熱交替,晝夜溫差大的時節,由於茶樹的內質積累。

白天,茶樹因光合作用生成的養分,更豐富。

夜間,茶樹因呼吸作用而帶來的養分消耗,逐漸減少。

一增一減之間,讓白露節前後的茶樹新梢,飽含著充足的芳香物質和養分物質。

得到了絕佳的天時,為白露茶後期的開拓江山,美名遠揚,奠定了先機!

過了白露,再過了秋分,才能到寒露時節。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已經是晚秋的節令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南方地區的寒露,比起白露,更多了一個「寒」字。

說明此時的氣溫,要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將將要凝結成霜。

寒露的「寒」,不是嚴寒,是由涼爽向寒冷的過渡。

到了寒露,西風秋老,露華霜天,氣溫明顯降了下來。

北方地區的寒露節,是花草樹木的凋零之時,於是古人們稱此時為「辭青」。

而此時,南方的涼氣加重,降了溫,山上茶樹們生髮出來的新芽新葉有限。

故而,從整體產量上看,寒露茶不如白露茶。

只有母體足夠強壯的茶樹,才能不畏秋寒,長出適量的新芽新葉。

不過天氣冷,茶樹自身的禦寒機制會開啟,調動更多的養分物質支援前線的新梢,保護新生力量。

所以,寒露茶的內質積累,數量同樣很可觀。

簡單的總結,白露時節,晝夜溫差大,有利茶樹內質積累。

寒露時節,氣溫下降明顯,採茶數量少,而內質積累可觀。

《3》

第二,主產茶類不同。

提起秋白茶里,主產的節氣茶。

白露時節,主要出產的是壽眉。

而寒露時節,除了主產壽眉外,還可以少量定製部分的秋牡丹。

漫長的秋茶季里,適合製作秋牡丹的時節,並不多。

立秋時節,陽光稍烈,氣溫過高,茶樹葉片們為了散熱,紛紛長得寬、大、薄,不適合採制白牡丹。

而白露節,光照減弱了,早晚間的氣溫降了,葉片略小一分。

但由於整體的葉片,舒展速度過快,不適合採摘和製作白牡丹。

唯有到了寒露,天氣更冷,白天氣溫更低,有了溫和的日光,茶樹葉片也更厚實了,才是製作秋牡丹的極佳時節。

白露,在秋天的劃分里,屬於仲秋。

這時候,南方地區的氣溫,還未徹底涼下來,仍舊是穿短袖的季節。

而到了山上,到了太姥山上,早晚間的氣溫,稍稍涼一些,需要適當添件薄衫。

白露節的時候,上一趟太姥山,發現草木們正抓緊最後的時機,不斷生長。

上山的路上,雜草叢生,樹木豐茂,狗尾巴草和雞尾蕨們,漫天生長。

於是,沐浴在仲秋白露的溫和日光下,茶樹們的生長速度快。

茶樹的新梢,剛長出芽。

很快的,轉眼之間,芽頭就舒展成了一片厚實的葉片。

所以,白露時節的前與後,很難採到符合品級要求的,芽葉細嫩的白牡丹。

而連梗連葉一起採下來的,只能製成壽眉一類。

故而,白露茶的主產,是壽眉。

秋白茶里,白露壽眉是明星級別的存在。

從2019年的秋茶季開始,為了更好的確保白露茶的質量,太姥山上的立秋茶大範圍停采了。

這,能夠為白露茶的生長積累,提供更充足的時間。

通過一杯2019白露壽眉的茶湯,在爛漫的花香清揚里,在飽滿醇和的湯水裡,能夠感受到別樣的風采。

而寒露節的前後,秋深了,到了晚秋,氣溫明顯下降。

茶樹們的生長速度放緩,芽頭長得更慢,葉片長得更慢。

這時,嚴格按照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標準,採摘下來的,能夠製成秋牡丹。

而按一芽三葉、一芽四葉,採下來的茶青原料,製作的是壽眉。

原本,貫穿整個白茶的秋茶季,一路的主產都是壽眉。

茶農們的採茶,做茶習慣,慣例是采秋壽眉。

因為壽眉茶青的重量比牡丹重,也相對更容易採摘(不需要格外的挑選),產量高,茶青的收入更高。

所以,寒露壽眉多見,寒露牡丹少見,產量少,(需要特意的定製,一般茶農不願采,除非開價更高一些)。

寒露牡丹,比起常見的春牡丹,芽頭略微瘦小,葉片略微大一些。

另外,在顏色上,由於日均氣溫比春茶季高,所以秋牡丹的顏色偏深,而春牡丹的葉片更綠。

至於春牡丹和秋牡丹的具體風味不同處,另有一文,會詳細介紹。

接下來,就白露節和寒露節,共同均有生產的壽眉為例子,來作詳細對比。

到底,在外觀、香氣、滋味上,白露茶和寒露茶,到底有什麼不同?


《4》

第三,梗葉外觀不同。

白露壽眉,采於仲秋。

早晚間微涼的白露時節,南方的山上依舊一派草木葳蕤的模樣。

冷熱交替,蒹葭蒼蒼,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這時候的茶樹,生命力仍舊旺盛,生長速度快。

所以,採摘、製作下來的白露壽眉,茶梗明顯,葉片略大,葉片舒展。

而在整體的葉片顏色上,白露壽眉具有明顯的秋白茶特點——迷彩色。

葉片色系多彩,像秋日的山林圖,深綠、淺褐、墨綠、土黃、磚紅,多色系斑駁。

白露壽眉的葉片迷彩色系,和白露節前後的氣候,有直接關聯。

秋涼如水,階前白露生的時候,山上的日光仍比較的明顯。

這時,沐浴在融融的秋陽下,白露壽眉的葉片,自然染上了金秋的色彩。

由於葉片內的葉綠素,被陽光部分的分解成為部分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等色素物質。

所以,白露壽眉的葉片,在綠色系的主基調上,生成了較多的五彩色。

而對比起來,寒露壽眉的外觀,有明顯不同。

第一,寒露壽眉的梗更細,葉更小。

晚秋時節採下來的寒露壽眉,氣溫明顯下降,茶樹生長速度放緩。

所以,茶樹新梢的葉片們,要比白露茶更細嫩。

在同為散茶的形態下,寒露壽眉明顯沒有白露壽眉,那般的梗葉蓬鬆。

第二,寒露壽眉的葉片,綠色系更多。

到了寒露,氣溫降了,日光更溫和。

沐浴在晚秋的日光下,天氣冷,茶樹內的葉綠素,得到更充足的保留。

所以,對比起白露茶的葉片,寒露茶的葉片,迷彩色系不明顯。

相反的是,葉片看起來更綠,更小。

《5》

第四,香氣滋味的不同。

聊完了白露茶和寒露茶的背景淵源,接下來進入到的,是這兩類茶的實力PK。

到底經過沖泡後,它們在香氣、滋味、韻致上,表現有何不同?

分別取出2019白露壽眉、2019寒露壽眉的散茶5克,放進常用的素白瓷蓋碗裡,逐次注入沸水沖泡。

先說白露茶的感受。

去年秋天,等待了許久,S師傅家的白露茶,方才上市。

當時首次試喝的時候,揭蓋而來的甜香滿溢,桂花香、槐花香、濃郁的桂花香,讓人驚艷。

像是極好的胭脂,輕撲一下,甜香滿頰。

而放了好幾個月,過了一個冬,到了初春再去喝它。

揭蓋聞香,甜美的花香,依舊琳琅繽紛。

花香落水,並且茶湯的質感喝起來,更加的甜潤、更加的晶瑩、更加的有柔潤度。

質感豐沛的茶湯,喝過幾杯,從喉嚨,再到身與心,都浸在了馥郁的清芬裡頭,鮮美無比。

再來看寒露茶的表現。

2019年的寒露壽眉,它生於晚秋,驟冷驟熱的天氣,生就了它無比豐厚的內質。

所以,茶湯的質感,要明顯更醇。

湯水瑩潤,甘醇甜潤。

而作為深秋茶,它在香氣表現上,又將其內斂低沉的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蓋香上的花香,帶著清涼和清寒感。冷香裡帶著高雅又甜美的花香。

細啜一口茶湯,像是一口深泉水裡,加上了山花蜜,清凌凌的。

如果用紅樓里的人物比喻,那麼白露茶像寶釵,寶姐姐。

端莊大氣,氣清蘭蕊馥,香滑玉肌豐。

而寒露壽眉,讓人想起的是李紈。

茶香幽深細長,更清冽而清新。

帶著那個季節,太姥山最深切的秋意!

《6》

秋天,有白露,有寒露。

物候上,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隱隱可見亮晶晶露水,宣告真正的秋天到來了。

如果說,白露是南方秋天到來的正式宣言。

山上草木們欣欣向榮,不知秋深將至。

與爛漫的山花、與漫山的蘆葦一同生長的白露茶,個性熱烈奔放,花香張揚,湯感豐沛。

而到了寒露,作為秋天的尾聲,草木辭青。

過了寒露,再過了霜降,又到一年深沉的冬天了。

晚秋時令下,產出來的寒露壽眉,產量有限,內質豐富。

在香氣和韻致上,均藏著清冷的范兒。

喝上一杯,最是潤春躁!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