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被指涉「精神傳銷」,參訓高管稱遭索三百萬贊助

市場監管 發佈 2019-12-31T13:27:14+00:00

民辦非企業組織「致良知四合院」近日捲入涉傳風波。其以捧讀王陽明心學為主要內容的收費封閉式研修,被指強制要求學員分享心得、賣書拉新成員,並全程沒收手機,涉嫌精神傳銷。  多位參加過「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和二次培訓的企業員工和高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

  民辦非企業組織「致良知四合院」近日捲入涉傳風波。其以捧讀王陽明心學為主要內容的收費封閉式研修,被指強制要求學員分享心得、賣書拉新成員,並全程沒收手機,涉嫌精神傳銷。

  多位參加過「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和二次培訓的企業員工和高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了前述該組織的發展新成員的模式,其中一人曾因無法接受相關理念被其所在企業勸退。

  一名受訪的企業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致良知四合院曾主動向其所在公司索要300萬元贊助,公司自此退出。

  致良知四合院官網信息顯示,其前身系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2014年5月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記註冊成立。2017年12月,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註冊成立,主要從事資貧困助學等公益活動。

  資料顯示,該基金會理事長即法定代表人劉芳系深圳芳子美容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同時擔任著該公司三十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

  針對企業說法,12月29日,澎湃新聞以簡訊和電話方式詢問致良知四合院執行秘書長郭紅波,對方稱其在美國紐約,暫不方便回應。

  致良知學習群內推廣關注致良知四合院的消息截圖。本文圖片來源:致良知官網截圖、受訪者供圖

  捧讀小紅書含淚分享心得,宣稱28家名企董事長參加

  「關於致良知(四合院),我沒有任何學習感想。」話一出口,毛旭(化名)就知道自己在公司呆不下去了。他所在的四川某家裝企業自2019年春節之後,加入了「致良知」的行列。

  致良知,是學員們對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的簡稱。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個以中華文化為源泉,以心靈建設為宗旨,以企業家為主體,以家庭建設為平台的公益文化促進機構。發展五年來,已有康恩貝、金蝶、長城物業、白象集團、海信集團、分眾傳媒等28家核心成員的董事長參加,線上線下參與過學習的企業家逾數萬名。

  但在毛旭等參加過培訓的學員看來,所謂的「致良知」更接近於「洗腦」。

學習群內,監督員每日為學員推送閱讀材料截圖

  毛旭告訴澎湃新聞,農曆新年過後,公司從致良知進購了一批名為《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的書籍,正紅封皮鑲嵌金色的書名,下發給每位員工。自此,每天早晨八點半,毛旭和同事們被要求在公司中列隊誦讀。「讀書必須站直,雙手舉書,且書和眼睛是平視的」,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公司對這一做法的解釋是利用上班前的一點時間凈化員工的心靈。

  為了保證早讀的執行,公司還為員工制定了嚴格的考勤制度,遲到半小時以內者罰款20元,每月超過三次遲到,第四次起每次罰款200元。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不久後,公司還從成都請來致良知四合院的講師為員工開設「三小時培訓會」,在酒店租借的會議廳里持續學習。毛旭向澎湃新聞回憶,在入場前,所有人被要求身著白襯衫黑褲子,同時上交手機,且入場後坐姿必須端正,「板凳只能坐一半」。開場後,全體人員一同誦讀前述紅皮書。誦讀完後,由主持人介紹致良知的由來,並為參會者播放催淚的家庭短片,播完後,要求每人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罪行,進行懺悔。

  毛旭稱,當時有多位同事登台分享,「個個都哭了」,其中也包括公司的老闆。上述說法也得到了來自江西、上海、深圳等多地多位參加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學員的證實。

  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如果不參加封閉式培訓,將會被視作自動離職。而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令他最為不解的環節在於,「懺悔」過後,主持人還要求學員寫下身邊10個親友的名字,並要求將他們感化,一同致良知,「當時公司還規定要求每位員工邀請80名微信好友關注致良知的公眾號。」

致良知官微的推廣教程

  在近日的輿論風波中,這一做法也被質疑涉嫌「精神傳銷」。

  江西某醫藥企業的受訪員工王欣(化名)向澎湃新聞提供的一份致良知四合院的內部「推廣文件」寫道:致良知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藉助其微信公眾號,不但能在社會上傳遞愛心,而且能提升企業的格局和境界。該推廣計劃要求,在2019年2月1日晚9點前,公司內部員工均要完成關注,並在親友間宣傳。為此,該公司甚至設計了具體的推廣目標和督導專員,且由公司統一設計圖文海報。如果未能在指定時間完成計劃的,按照每個50元的標準對未達標員工和部門負責人進行扣罰。

  參加致良知企業內部關於推廣致良知的文件,對未能完成指標的員工進行扣罰

  王欣告訴澎湃新聞,作為員工,他們都無法理解這一做法。

  王欣向澎湃新聞提供的致良知四合院學習群群聊顯示,每天都有督導員(即部分負責人)在群內向成員推送閱讀資料,並要求在閱讀完成後回復「已閱讀」,同時建議多次閱讀增進理解或「轉發至朋友圈,以利益更多人」。王欣說,單位檢驗員工是否閱讀的方法是要求她們在群中直接發送朗讀的音頻和心得。

  參加致良知企業內部關於推廣致良知的文件,對未能完成指標的員工進行扣罰

  一條群聊記錄顯示,一位學員在心得中寫道:「在致良知四合院,每次講到下面這段話,我們都會熱淚盈眶:深深感恩這個時代,參與到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追隨聖賢走向光明。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成就社會,服務民眾的平台。在這裡,以自己生命的煥然一新喚醒更多的生命,是無上無上的榮光。」王欣稱,這樣的心得在公司看來仍然不夠深刻,屬於「敷衍了事」的,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相比之下,因不認可致良知理念,他在一次心得抽查中被老闆提問時,直接回以「關於致良知,我沒有任何學習感想。」沒有完成任務的毛旭,收到的後果是被公司勸退。

  針對封閉式培訓涉嫌精神傳銷的質疑,致良知四合院地區負責人彭志英對澎湃新聞表示,白天上課時間確實不允許帶手機,並解釋這一做法系參考了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參加學習的做法,「帶手機不斷有鈴聲響起、玩微信,課程的收穫就不大。」

  彭志英表示,在茶歇、午休和下課時間,學員都是完全自由的,「不懂怎麼界定這算不算封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不能說對或者錯。」

  彭志英還稱,致良知的主線是使每個企業家帶領員工努力奮鬥,「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很多不正確的事情,如果我們把不正確的事情去掉,讓正確的事情發揮得越來越好,這樣就是反省了,人的生命就會越來越綻放。」

  報名費高則上萬,參訓企業高管稱遭索要300萬元贊助費

  在成為民非之前,致良知四合院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為白立新。公開資料顯示,白立新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入職IBM公司。

致良知公益基金註冊信息截圖

  2012年11月15日,他和28位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在貴州省修文縣發起成立「致良知學習小組」。2014年,小組成員聯合成立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宣稱免費培訓和普及王陽明心學。工商資料顯示,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的公司類型為集體所有制(股份合作)。

  2017年12月,致良知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了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主要業務為資助貧困學生就學、貧困老人及困難家庭生活和資助自然災害救助公益活動。致良知公益基金會的主管單位為北京市文聯。

  澎湃新聞在基金會中心網查閱獲悉,致良知基金會2018年的捐贈總收入為是278萬元,公益支出49萬元,主要用於山東德州的良知慶雲項目。

  依據致良知四合院微信公眾號公開的培訓規劃和收費標準,參加致良知的成本並不低。以未來之星學習班為例,為期15天的課程,每人需交10000元,一期學員約為500人,即使是價格最低的未來之星店長班,5天的課程,每人也需交300元。

  宣傳資料顯示,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懷柔舉辦的雁棲湖企業家論壇,7天的會議共有4000位企業家、中外學者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數萬個遠程學習班同步學習,每人參費金額也為10000元。據此前媒體報導,上述列舉的僅為課程費用,此外的差旅、住宿費用全部是參加企業自理。

  致良知四合院官網資料顯示,睿科技副總經理蔣成果、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金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業之峰董事長張鈞都曾參與過「致良知」學習。澎湃新聞注意到,在致良知官網公開的2018至2019年度雁棲湖企業家論壇資料中,仍可以找到江南春、胡季強和徐少春出席並做演講的視頻。此外,參加雁棲湖企業家論壇的還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

  針對培訓費用,致良知志願者在回應介面新聞採訪時稱:「我們這兒是一個公益基金,是公益的,都是AA制的。咱們到外面講課,租人家場地,多少錢都是透明的,下面員工都知道多少錢。」

  涉傳風波傳出後,企業家因何加入「致良知」成為關注焦點。

  12月28日,參加過致良知的某國內500強民營企業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該公司高層系經人介紹了解到致良知四合院,並參與了2019年雁棲湖企業家論壇。此後,公司開始對內開展二次培訓,其形式如前文所述一致。在他看來,致良知中有一部分內容確實起到了作用,例如:通過反省,化解員工和上司的溝通問題,「方便大家把心結打開。」

多位知名企業家曾出席致良知雁棲湖企業家論壇

  該國內500強民企高管稱,致良知四合院之後開始向企業變相索要錢財,讓其開始生疑。在投入資金參加致良知後,對方開始向其所在公司提出要求,要求加派志願者去北京總部,同時向其公司索要300萬元贊助費。

  該名高管稱,為此他曾赴北京與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股東張麗萍面談,但對方張口就問「你有沒有從心出發」,並開始談起王陽明心學理論,他也無心後續的談判。目前,該公司已退出致良知。

  12月29日,針對企業說法,澎湃新聞以簡訊和電話方式詢問致良知四合院執行秘書長郭紅波,郭紅波在電話中稱其人在紐約,暫不方便回應。

  曾因非法出版遭處罰,關聯基金會理事長兼任30餘家公司法定代表人

  據介面新聞實地探訪,致良知四合院北京總部基地位於東風公園西北方向一座精緻的四合院內,匾額上書「壹號院」,門口有兩座神獸石像,走進去,大門右邊懸掛著五塊牌匾,分別是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致良知公益基金會、陽明教育研究院、致良知湧泉學院、家庭建設研究院。再往裡走,則是一塊「光輝燈塔」中華民族復興十年之約倒計時牌。對此,致良知四合院官方解釋是,「2018年11月15日,我們莊嚴設立此光輝燈塔,立下十年之約,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心中的光輝燈塔,朝向光明未來,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致良知四合院微信公號信息稱,其銷售的《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和《陽明先生年譜》等多款書籍,銷量最高已超過3萬。其中,《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已被翻譯成英語、日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語和俄語正式出版 。致良知官方介紹中稱,這是為了讓世界讀懂中華文化。

  不過,致良知奮勇向前、走向世界的路卻並非坦途。

  除被指涉嫌精神傳銷,澎湃新聞查閱工商資料獲悉,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曾在2018年受到過兩次行政處罰,一次為發行其他非法出版物,另一次為沒經批准擅自編撰內部資料,處罰決定機關均為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

  此外,致良知基金會理事長即法定代表人劉芳,實為深圳芳子美容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她同時還擔任著該公司三十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

  與此同時,更為公眾關注和質疑的是基金會資金的流向。致良知四合院2019年第一期簡報稱,其自成立至今,做了三次大型活動專項審計,二次年度審計。

  其中,2014年營收9.68萬元(學習活動費用結餘),虧損4.31萬元;2015年沒有經營收入,17位企業家捐助增資,2015年10月註冊資本變更為426萬元,經營虧損156.95萬元;2016年,活動收入301萬元,虧損1.4萬元;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2957.63萬元,虧損263.17萬元;截至2018年10月31日,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當年盈餘410.97萬元,累計虧損19.2萬。這意味著致良知在前4年的發展過程中並未盈利。

  致良知四合院官網公開的2018年雁棲湖企業家論壇審計報告顯示,該次論壇收入金額為2056.5萬元,成本支出為2039.1178萬元,盈利金額為17.3821萬元,但並未公開支出明細。

  截至發稿,致良知四合院方面尚未向澎湃新聞透露會議具體支出和基金會帳上結餘資金的使用情況。前述地區負責人彭志英在電話中稱,每季度財務報表可在致良知公眾號查詢,當問及明細時,她表示「像這麼大的財務支出,不可能每一筆都記得很清楚,我們每季度都會給主管單位送財務報表。」(記者 衛佳銘 實習生 龍麗娜 閆彩琪)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李木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