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街道:垃圾分類也可以很「科技」

綠色青浦 發佈 2020-05-27T09:57:47+00:00

社區智能化在夏陽街道,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務系統和管理平台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居民小區。從智能垃圾箱房到自動垃圾回收系統,智能科技正悄然便捷著夏陽百姓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科技化已儼然成為提升基層治理實效和百姓獲得感、滿意度的金鑰匙。

社區智能化

在夏陽街道,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務系統和管理平台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居民小區。從智能垃圾箱房到自動垃圾回收系統,智能科技正悄然便捷著夏陽百姓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科技化已儼然成為提升基層治理實效和百姓獲得感、滿意度的金鑰匙。

智能箱房

垃圾分類也可以很「科技」

5月18日上午,在吉富紳小區,一位手提垃圾的居民靠近智能垃圾箱房,不用居民動手,垃圾投入口智能感應系統就會自動打開門方便居民投放,杜絕了由於居民嫌棄用手打開垃圾桶而直接就把垃圾投放在桶邊上的陋習。

今年年初,集身份識別、信息螢幕、埠掃描、監控攝像、行動網路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垃圾箱房在吉富紳小區建造完工並投入使用。據千步涇黨總支書記王燕介紹:「智能垃圾箱房為24小時投放點位,讓小區里錯過定時定點投放的居民能夠正常投放垃圾。當垃圾桶快滿桶時,物業負責人員會及時收到信息,保潔人員及時更換垃圾桶。同時,門口的顯示屏上裝有綠色積分掃碼刷卡系統,智能又便捷,彌補了早出晚歸居民沒法進行綠色積分掃碼的遺憾。」

「平時下班都比較晚,總是錯過垃圾投放時間,現在有了智能垃圾箱房,解決了我的困擾,真是太方便了!」現場,一位正在投放垃圾的居民表示。

除此之外,東盛社區也率先配備了兩個點位的智能垃圾箱房,「與以前相比,居民不再需要等待志願者拿著手機來掃描,智能垃圾箱房的感應口反應更靈敏,節省了居民投放和獲取積分的時間。同時,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無需安排人員全天值守進行人工掃描操作,真正實現了智能化管理。」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雯晴如是說。

智能垃圾廂房的使用既美化了小區,也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截止目前,夏陽轄區內共鋪設智能垃圾箱房8個,接下來街道將不斷創新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新思路,讓居民真正感受到垃圾分類的利好,從而願意共同參與進來。

兩網融合

助力再生資源回收新「拾」尚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東盛社區在前期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上,在做深做細可回收物「兩網融合」上下功夫,不斷暢通回收渠道、完善設備設施、充分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

過去居民們總是等著收廢品的「搖鈴人員」來收,而現在可以交投至社區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在資源得到了回收利用的同時,居民也能獲得一定的回報,一舉兩得。

從2019年11月開始「兩網融合」進入東盛社區,分別在城東一村、城東二村、保安新村分別配備了三台「兩網融合」設備收購可回收垃圾。東盛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雯晴介紹:「平日裡居民將紙箱、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扔進智能垃圾回收箱後,經過自動稱重等程序,便可以獲得一定積分與收益。在便民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與參與度。」

今年52歲的陳阿姨,起初在得知小區投放了「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覺得這個科技感十足的藍色回收櫃並沒有什麼用,只是讓小區又增加了一處「擺設」。陳阿姨說:「我們小區大部分都是老居民,剛開始擔心自己不會使用這樣的『高科技』,但經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與指導,實際操作下來發現其實很簡單,學一學手機點一點就會了。現在家裡的舊報紙、廢塑料、玻璃瓶都會一個不落地收集起來,也算是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

同時,東盛社區也正在積極為居民進行綠色帳戶實名制登記工作,居民也可自行通過微信上海綠色帳戶公眾號,支付寶等平台進行實名認證。「綠色帳戶實名制之後,居民可以打通『兩網融合』回收服務,直接在手機上查看回收收益、刷積分、兌換禮品等,更加有效的調動了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與積極性。」王雯晴說道。

據了解,「兩網融合」是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融合,通過融合,實現生活源再生資源與其他類別生活垃圾的統一分類交投、分類收運和資源循環利用。截止目前,夏陽街道全區域74個點位共鋪設兩網融合自助垃圾回收服務點40餘個,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資源回收環保意識,在增加一種綠色消費方式的同時實現再利用價值最大化。

資料:夏陽視點

責編:立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