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明朝總崩潰是怎樣釀成的?

北疆同心 發佈 2020-01-26T15:47:00+00:00

公元1644年李自成揮師東進,闖軍兵鋒所至之處所向披靡,由於明軍無力阻止李自成的攻勢,導致闖軍圍困並攻克了大明京師,迫使崇禎皇帝上吊殉國。

公元1644年李自成揮師東進,闖軍兵鋒所至之處所向披靡,由於明軍無力阻止李自成的攻勢,導致闖軍圍困並攻克了大明京師,迫使崇禎皇帝上吊殉國。自此,立國兩百餘年的明朝大勢已去。雖然尚有殘存力量繼續堅持抵抗,然而終究還是無法扭轉乾坤。


01、天災引發饑荒,饑荒導致人禍

崇禎時代的明朝固然已呈靡爛之勢,更因朝政昏暗不明的風氣由來已久,而導致出現積重難返之勢。但崇禎皇帝如果能夠明判形勢,謹慎而穩妥的應對危急局面,而不是抱有急功近利之心,不顧外有清軍扣關內有義軍搖根,天災不斷飢疫四起的實際情況,致使明朝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或許明朝不一定會瓦解得那樣迅速!

當然也應該看到,或許是崇禎皇帝的運氣太壞吧?在他執政之後不久便出現了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而對於一個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傳統王朝來說,自然災害對其統治基礎穩定的破壞力是顯而易見的。天災必將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農作物的絕收則會導致出現饑荒,饑荒則又將會促使大批無以為生的農民,為了生存下去而被迫鋌而走險!

北方災區猶如一捆乾柴,只需要一點兒火星便會被引燃!無論是高迎祥、張獻忠還是李自成的反明起義,都是藉助於明末天災引發的人禍,才得以趁勢而起的。而崇禎皇帝的賑災不利,明朝各級官吏的貪婪腐敗,不僅沒能消彌亂源,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明末的天災固然有自然氣候變化的因素,其次數之多,程度之深,波及之廣,危害之大,在古代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據說這主要是由於受到了「小冰期」的不利影響,導致明末天災難以遏止,且朝廷又因財力匱乏而無力賑濟撫恤災民,以致於混亂遲遲難以平復!規模龐大的饑民演變成了流民,成為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兵源,這也是農民起義軍能夠屢仆屢起的主要原因。


02、瘟疫的推波助瀾,加劇了明朝危機

瘟疫自古以來便是引發王朝出現統治危機的推手!歷史上爆發於歐洲的「黑死病」,就曾經造成過大批歐洲人囗的死亡,直接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政治震盪與社會危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的。

由於明朝科學知識貧乏,醫學手段也不發達,因此對瘟疫這一凶神惡煞,自然也就缺乏有效的遏制手段!瘟疫造成了明朝實力的進一步衰弱,甚至嚴重影響到了明軍的戰鬥力。結果導致當闖軍圍困京師之後,肆虐的瘟疫不僅削弱了明軍的戰鬥力,更為嚴重的是導致京師出現了人心浮動!

在天災人禍的交相打擊之下,明朝上至皇帝下至群臣,普遍感受到了心力俱疲。在面對著危急存亡的局面時,盡皆失去了扭轉乾坤的信心!結果導致號稱「天下第一堅城」堅京師,由於人心離亂而被李自成的軍隊迅速攻破。

由此可見瘟疫固然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但卻並不是最可怕的!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比瘟疫更為可怕的是人心動搖!如果一定要說是瘟疫造成了明軍喪失了戰鬥力,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又如何解釋李自成的大軍,可以盤距於京城數十日之久,並且還有力量討伐盤距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難道瘟疫只對明軍起作用,而對大順軍免疫嗎?更無法解釋為何當吳三桂聯合攝政王多爾袞之後,清軍為何能夠橫行於北方,難道清軍擁有對抗瘟疫的金鐘罩、鐵布衫嗎?當然不是!這只能說明瘟疫雖有,但卻尚未造成不可控制的影響!瘟疫真正破壞掉的,是明朝的民心與士氣!


03、崇禎皇帝執政不力,是明朝崩潰之源

崇禎皇帝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其素質之高低、德行之厚薄,對於能否實現其「中興大明」的夢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不幸的是崇禎皇帝辜負了人們的期望,由於崇禎皇帝固有的性格缺陷,不僅沒有扭轉大明走向亡國的趨勢,反而加速了大明的總崩潰!

崇禎皇帝固然想要有所作為,更想要成為一位因「中興大明」,而留芳青史的明君聖主!然而還是那句話: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終究難以成事!崇禎皇帝的致命性格缺陷在於:刻薄寡恩、多猜多忌!性格決定命運,這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而對皇帝來說,如果處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時代,或許刻薄寡恩與多猜多忌,還不會動搖正處於上升期的大明國基。可崇禎皇帝所處的時代,明朝早已處於因積重難返,而導致弊政叢生的危急存亡之時!

對處於這個紛繁複雜時代里的皇帝來說,空有中興之志,而無長期的戰略規劃是不行的,更是危險的!而試圖採取當年祖宗使用過的權謀之術,來駕馭處於末世態勢之中的晚明政局。但這是非常危險的,權謀變詐之術可以用於治世,不可用之於亂世!原因在於亂世人心叵測諸事殊難逆料,倘若只施威而不樹德,推行苛刻政治的後果,除了造成君臣離德上下離心之外,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然而崇禎皇帝偏偏就是一位刻薄寡恩多猜多忌的亂世之君!崇禎皇帝是如何對待臣子的呢?那位曾經在崇禎皇帝最危急的時候,為了消除兩線作戰的危害,力圖明清和議的陳新甲,不就是在秘密泄露之後,被崇禎皇帝當做替罪羊殺害了嗎?崇禎皇帝的翻臉無情刻薄寡恩,在這件事中表露無遺!試問在此之後還有誰,肯再為崇禎皇帝的利益而出頭呢?至於那位諱敗為勝的周延儒,雖因才不配位而死有餘辜,卻依然促使明朝群臣因此而對崇禎皇帝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

更何況還有因崇禎皇帝強迫孫傳庭出戰,導致其戰敗而死,以及崇禎皇帝嚴令洪承疇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出戰,從而導致松錦大戰的慘敗洪承疇被俘的惡劣事件呢?而這些戰爭的失敗責任,難道只應該被孫傳庭、洪承疇等敗將承擔嗎?當然不是!應該說崇禎皇帝的瞎指揮,是促成明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最後再總結一下:明朝之所以會總崩潰於崇禎時代,不僅僅有天災引發了人禍(包括了饑荒與瘟疫)的原因,也不僅僅是由於明朝內有張獻忠、李自成起義,外有清軍扣關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為崇禎皇帝的刻薄寡恩多猜多忌,所造成的執政不當,難道不是導致明朝大廈轟然而倒的另外一個主導因素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