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棉花變成精美棉布 來看這位「織女」的「七十二變」

大河網 發佈 2021-10-21T08:51:57+00:00

中原棉手工技藝民俗文化館展出的紡織工具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文/圖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家喻戶曉。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棉手工技藝傳承人秦素軍同樣會「七十二變」,通過七十二道工序,她將棉花變成精美棉布。雖然手藝精湛、質量可靠,但中原棉手工技藝織品也面臨銷售渠道變革難題。

中原棉手工技藝民俗文化館展出的紡織工具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文/圖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家喻戶曉。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棉手工技藝傳承人秦素軍同樣會「七十二變」,通過七十二道工序,她將棉花變成精美棉布。

雖然手藝精湛、質量可靠,但中原棉手工技藝織品也面臨銷售渠道變革難題。

多番考量下,秦素軍選擇通過抖音電商開拓新渠道,以期在拓寬銷路的同時,更好地傳播中原棉手工技藝。

與紡織結緣30年的「織女」

綿延數千里的黃河川流不息,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紡織技藝一直都是突出代表,尤其是那些「織女」,用勤勞、勇敢的品質,不僅在各個歷史時期滿足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賦予了歷史一絲絲浪漫主義色彩。

位於黃河流域的安陽滑縣,紡織技藝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依舊有一些「織女」憑藉這門手藝造福鄉鄰,秦素軍就是其中一位。

秦素軍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棉手工技藝傳承人,她與紡織技藝結緣30年。

「我這門手藝,是從婆家奶奶那傳下來的。」秦素軍介紹,相傳中原棉手工技藝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婆家先祖是宮廷中為皇帝紡織龍袍的匠人,在唐玄宗時期遭到遣散,這樣一來,舊時王謝堂前燕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學這門手藝,完全是出於愛好。」秦素軍表示,上世紀90年代她嫁入婆家後,便開始跟著婆家奶奶學習中原棉手工技藝,經過十多年摸索,才最終掌握了所有工序。「當時只是出於愛好,想著技多不壓身。自己當時完全沒想到,這門技藝會成為自己一輩子的事業。」

棉花變成精美棉布需要七十二道工序

秦素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滑縣農村很多村民都會傳統紡織工藝,目前的中原棉手工技藝,是在自家傳承手藝基礎上,吸收當地紡織工藝特長形成的。

因為具有較強的歷史文化價值,2011年,中原棉手工技藝成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孫悟空會七十二變,能把猴毛變成各種東西。我們中原棉手工技藝,也是『七十二變』。」每次提到中原棉手工技藝,秦素軍就喜歡這樣比喻。

為什麼說中原棉手工技藝也是「七十二變」呢?秦素軍介紹,在這門工藝中,從棉花到精美棉布,需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所以村民們喜歡用「七十二變」來形容整個工序。

「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秦素軍向河南商報記者逐步介紹了中原棉手工技藝所有流程。

「相較於普通紡織技藝,中原棉手工技藝可以在布上織出更豐富的圖案。」秦素軍稱,這種技藝可以直接在布匹上織圖案,不需要後期進行刺繡。「通過22種基本色線,可以變幻出近千種豐富多彩的圖案。」

在位於滑縣產業集聚區的中原棉手工技藝民俗文化館,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陳列其中的脫棉器、彈棉器、紡車、絞車、腳踏織布車等傳統老物件。置身其中,傳統匠人「織布」畫面仿佛映入眼帘。

秦素軍向河南商報記者展示了中原棉手工技藝織出來的布匹,色彩鮮艷,圖案精美。

「農村人用傳統技藝手工織出來的布,城裡人喜歡叫老粗布,這有一定誤解。」秦素軍表示,雖然名字上叫老粗布、老土布,但其實現在的工藝已經有很大進步,產品並不粗糙,反倒是十分細膩的。

中原棉手工技藝背後的文化底蘊

在秦素軍看來,中原棉手工技藝能夠成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很大原因是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當地紡織文化底蘊。

「我們這流傳著很多詩歌、童謠,都是關於中原棉手工技藝的。」秦素軍表示。

「麵粉加鹽熬粥湯,為防紗斷熱褂漿。稚子吹火母看鍋,借得樹陰好遮涼。」秦素軍舉例,這是當地關於漿線工序的童謠。

秦素軍介紹,紗線抹上漿後,如果不及時晾乾,容易斷裂,但如果在太陽底下暴曬,也容易斷裂,所以需要找陰涼處晾曬。

「阡阡細頭穿小孔,上下張合懶貼綜。姑嫂對面精心數,猶似沙場細點兵。」這是對掏綜工序的描述。

秦素軍表示,掏綜環節中,需要將四五十厘米寬的布匹,每根線都按順序穿過對應小孔,穿錯一根織出來的布就會有問題,是一道非常嚴謹的工序。

藉助中原棉手工技藝幫助村民增收

秦素軍表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原棉手工技藝,如今已經成為當地不少村民增收的好途徑。

早在2002年,秦素軍就聯絡了一批在家無事可做的村民,建設了中原棉手工技藝家庭作坊,以此來增加村民收入。

「原料我來提供,村民們在家織好布,然後我再統一回收賣出去。」秦素軍表示,通過家庭作坊,村民們賺取了加工費。

「2007年前後,我們開始找加盟商。」秦素軍所說的加盟商,是城市裡經營布匹的商戶。這些商戶提供城市裡流行的布匹方案,然後由秦素軍生產。

隨著市場不斷擴大,原有的家庭作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秦素軍就在老家建設了專門的工廠,組織村民進行集中生產。

2019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秦素軍又在滑縣產業集聚區建設了新的工廠,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目前雇用了大約300名工人,都是附近村莊村民。」秦素軍稱,中原棉手工技藝,為這些村民帶來了可觀收入。

通過抖音電商拓展銷售渠道

「我們用的都是新疆棉花,織出來的布非常柔實。」秦素軍表示,中原棉手工技藝織出來的布質量有保證,但近些年在銷售渠道方面卻遇到一些瓶頸。

今年8月,一位在文旅部門任職的朋友建議秦素軍,可以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來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這類平台。」秦素軍表示,在朋友推薦下,她找來兩名大學生,註冊了抖音號「故道家紡【非遺中原棉】」,嘗試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介紹中原棉手工技藝。

「抖音電商官方對我們很支持,遇到難題都會第一時間給我們解決。」秦素軍表示,因為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己的直播帳戶得到了平台大力支持,獲得了流量扶持。

據了解,2021年10月20日,抖音電商舉辦看見手藝計劃「黃河流域非遺守護人」活動,發揮平台優勢,為黃河流域非遺傳承人、手藝人搭建展示舞台,通過資源支持、官方培訓、運營服務等多項舉措,助力黃河流域傳統手工藝被更多人看見。

「來抖音電商這段時間,我們的銷量還不錯,也找來了一些新的加盟商。」秦素軍表示,目前她正準備成立專門的抖音直播團隊,進一步擴大直播帶貨的規模。

在秦素軍看來,對於中原棉手工技藝來說,加入抖音電商不僅能夠拓展銷售渠道,還有利於這門手藝的傳承。「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門手藝產生興趣,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來我們的民俗文化館參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