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模樂團,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新民網 發佈 2021-10-20T16:21:14+00:00

三十,已然而立。圈內人常開玩笑,南洋模範中學是「內環一哥」。業精於勤,除了課業,「一哥」聲名在外,還有另兩樁——交響樂團和籃球隊,允文允武,好不風流。前些天,是南模樂團的大日子,上海市第一支中學生交響樂團三十歲了。

三十,已然而立。

圈內人常開玩笑,南洋模範中學是「內環一哥」。業精於勤,除了課業,「一哥」聲名在外,還有另兩樁——交響樂團和籃球隊,允文允武,好不風流。

前些天,是南模樂團的大日子,上海市第一支中學生交響樂團三十歲了。

他們立起的,不只是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金獎」第一名、澳大利亞雪梨國際音樂節金獎這些藝術金牌;他們立起的,也不只是巡演時在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飛揚的當代中國學生風采;他們立起的,實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認識美、感知美、塑造美的能力。

南模中學建校120周年暨學生交響樂團建團30周年音樂會

沒有一種美,能脫離德行而長久立存,音符詠嘆的,是中國未來力量的精神律動,向心,向上,生生,不息。

放歌聲 · 敢爭模範先

古今,中西,辦學堂要撐得起「模範」二字,眼界、膽識、能力,缺一不可。當年,盛宣懷興辦南洋公學,便分了四支。師範院為新式學校培養師資,外院是高小,中院為高中,上院等同大學。公學中的外院、中院便是南模的前身,自立門戶之後,起名字叫人犯難。「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南洋中學,這個名字我們不能再用。但飲水思源,南洋兩字必須保留。」

清末,蒙古喀拉沁親王貢桑諾爾布選拔三人來校求學

南洋模範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回憶,「校董林康侯先生提議用『南洋模範』作為校名,大家不禁想起南洋公學老校長何梅生辦附屬學校之初衷,乃是『以立模範……以開通內地之風氣,並為他省之先導』,這是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傳統精神。作為國內第一所國立的新式中小學,南模講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第一個自編教科書,用毛筆橫行書寫英語字母……」陳老師如數家珍,「1908年2月,蒙古喀拉沁親王貢桑諾爾布還選拔三人來校求學。大家商量後,一致決定為校名加上『模範』,這倒不是前輩們自大,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先天下之憂而憂,教育救國的學校擔當,我們就應成為國內各所新式學校的標杆、範本,南模人以此激勵自己,文化自覺,敢為天下先。」

南模的音樂基因,也堪稱模範。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南模中學是學堂樂歌的發源地。二十世紀初,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沈心工任教於南洋公學附屬小學,創作了中國最早一批學堂樂歌,開設唱歌課、專設修身唱歌教室。後來,他還成為李叔同的老師。沈先生創作的南模校歌,傳唱至今。

在MISA夏季音樂節上演出

只有瞭然從何方來,才能明心向何處去。南模的源起與信條,使得上海第一支學生交響樂團誕生於此有了相當的必然性。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日新月異,相關領導去北京考察交流,其間看到了一所學校的交響樂團有模有樣,心下多有觸動,「北京能行,那麼作為海派文化發源地的上海,肯定也能行。」並非簡單的上令下達,時任市教育局局長袁採在一次全市校長例會上,請各校掌門人欣賞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響音樂會。敢不敢做,誰來做,怎麼做……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幾經討論,在徐匯區教育局局長謝家騮的大力支持下,南模校長張茂昌接下這道難題——「我們上」。30年前,學樂器的學生還不算多,並且又是交響樂如此專業的「大工程」。不過學校附近有許多文藝院團,耳濡目染,大家都覺得南模氣質在線,不失為最合適的人選。

學生在演出

預初的孩子考入南模樂團後,要進行小樂隊的排練直到初二,並學習樂理知識,以便他們更快融入大樂隊。學生每周都要找專業老師上專業課,每學期團員都要進行業務考核,寒暑假也有樂團集訓。氣質在線,潛心修學,於是便慢慢成長為能力在線。也是在90年代,有一次南模樂團與來自台灣的學生樂團聯誼交流,私下裡大家也會暗暗較勁,對方說了大實話:「你們的業務更好,我們的『武器』更好,所以從效果來看,平分秋色。」「武器」,便是樂器。那時候南模樂團的樂器是「雜牌軍」,有些學校配置,有些學生自帶。家裡條件好一點,買的樂器價錢貴一點,檔次高一點,反之,則樂器便宜一點,粗糙一點。袁采局長有些不甘心,「你們這點『武器』統共多少錢?」「100萬,人民幣。」換算過來的價錢,彼時,是個天文數字。袁採去找了徐匯區區長張正奎,說起了自家素質教育的「英雄氣短」。後者是個有魄力的爽快人,「這樣吧,你們出多少錢,我照著樣給多少錢。」除了開會討論還要請示,最終市教育局和徐匯區各掏出50萬元。「武器」,重磅升級了。

求名師 ·曹爺爺刷臉

南模,叔逵樓四樓,交響樂團排練廳,因為桌椅,譜架的擺放,並不狹小的空間顯得有些侷促。正中間,端放著一把高腳椅。高腳椅很有些年頭了,四根椅腳上橫七豎八地被打上許多「補丁」。高腳椅的主人是96歲的曹鵬。早有老師想換把新椅子,曹鵬總是不答應,「不是還挺好的,不要浪費錢。」

曹鵬打了一個又一個補丁的指揮椅 華心怡攝

著名指揮家曹鵬是南模樂團的靈魂人物,30年,他全程貫穿。同學們都叫他曹爺爺。任颳風下雨,每周日上午三個小時的樂團排練,曹爺爺必到現場。遇上難拉的曲目,同學和家長便會收到一封曹爺爺的簽名信——重點要求,普遍問題,每一樂章要點……常常,曹爺爺在電腦上親自敲下整整五六頁內容,列印之後交給同學。醫院的醫生時常生樂團的氣。生病住院,一轉眼,人不見了,曹爺爺手背上還貼著掛點滴時粘著的膠布,卻已經在為同學們講解聲部了。

果然,這個月「建校120周年暨學生交響樂團建團30周年音樂會」上,先前跌了一跤肋骨骨裂的曹爺爺又不聽醫囑,在大女兒曹小夏的陪同下,出現在現場,並在台下當起了指揮。台上正青春,台下煥容光,藝術的光芒,星星點點,卻已是洋洋灑灑了。

曹鵬全家

別以為樂團只有曹爺爺一個大咖,學生們見過的市面還真不少。曹爺爺刷臉,很是管用。南模樂團的排練廳里,來過許多音樂學院的教授,大家都是衝著老爺子的面子。「聽說還是以十分低廉的友情價出場?」曹爺爺的小女兒夏小曹笑了起來:「我也去過好幾次,到現在都沒收到曹爺爺的一分錢。」

曹鵬在指揮演出

曹爺爺授業,真心真情,孩子們,也是敬他愛他。有一回,向來乖巧的他們集體「叛逆」。那個星期天,南模樂團照常開練,曹爺爺冒著嚴寒到來。他面向一個同學說道:「貝九第二樂章,請小軍鼓先給一小節」,小軍鼓按節奏敲了兩下之後,突然畫風一轉,全體同學自說自話地奏響另一支曲子。曹爺爺的指揮棒在空中「凍結」,之後又緩緩垂下,寫滿經歷的面龐,嘴角牽動,眼眶泛紅。不聽指揮的孩子們,獻上了最有愛的歌。原來,這一天是曹爺爺的生日。南模中學藝術總指導、交響樂團管理老師胡潔斐當時也在現場:「同學們商量好了,不管曹爺爺要排什麼,只要指揮棒一下,他們就會演奏生日快樂歌。曹老師當時很激動,我看到他都有些淚目了,孩子們太有愛了!」

長大了 · 我便成了你

林友聲指揮樂團演出

一轉眼,小潘老師退休了,小潘也早成了老潘。不過,潘旭煒卻仍在為樂團奔忙,不得空閒。南模樂團成立時,作為校辦主任、音樂老師,小潘老師接過日常管理重任。「創業」初,暑假集訓,學生來自各區各縣,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老師和同學就一道睡在教室的水門汀地板上,沒有空調沒有蚊帳,學生們苦中作樂,把嗡嗡的蚊子聲當作抒情小夜曲。寒假集訓時,男生調皮晚上搗蛋,小潘老師就睡到男生宿舍去「鎮宅」。後來,樂團學生與家長鬧矛盾,吵得不可開交,雙方情緒激動,一度失控。半夜12點,一通電話打到小潘老師這裡「場外求助」,她二話不說出門調解,學生一看到老師,便低下了羞愧的頭。樂團師生的感情,自是不比尋常。

每一次演出的樂譜都被整理保存 華心怡攝

樂團排練廳外的牆上,羅列著歷屆優秀畢業生的圖文介紹。樂團首屆團員焦浩榜上有名,2001年畢業後她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之後在上海愛樂樂團擔任大提琴演奏員。焦浩是潘老師的學生,「在樂團這些年,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比其他學生獲得了更多開拓眼界的機會,每個人都很開心,很自信。哪怕畢業了,大家還是會經常回去看看老師,樂團經歷是我們個人成長中最珍貴的一部分。」每屆高三,大約二十名樂團成員,總有三四人考入上音。有同學經過,衝著焦浩打招呼:「焦老師好。」原來,在愛樂樂團工作七年之後,她下決心回到南模校園做一名老師,當真是,長大了,我便成了你!陳宏觀視此為學校的一段佳話:「為了回學校,我們焦老師還特地去考了高中教師資格證。交響樂只是切入點,作為美育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帶給我們學生的變化卻是方方面面的。」

朱歆怡在演出中

參加30周年音樂會的,還有研究生在讀的老團員朱歆怡。「曹爺爺一直說交響樂無業餘,所以對我們也非常嚴格,正是因為這些年在樂團的積累,現在我參加各個演出試譜都很快。」朱歆怡如今也在琴行教小提琴,「希望能夠把當初樂團帶給我的快樂,也帶給更多喜歡音樂的孩子。」 不管你是不是樂團成員,交響樂已成為每個南模孩子身上的印記。高一迎新生交響音樂會、「走近交響樂」校本課程、藝術節交響樂專場,高三畢業音樂會,還有每學年都會變化的交響樂上下課鈴聲……

學生們在演出中

樂團所傳遞的,何止是音樂的美妙?還記得那些「共同度過」嗎?你們一同去嵊泗演出,司機迷路,開了整整七個小時,孩子們說,不放棄。晚上九時,音樂會啟幕,聽,音樂在流淌;你們的新生音樂會,演奏到一半,突然停電了,漆黑一片。曹爺爺一個指令,音樂照舊如泄。看不見樂譜,看不到指揮,但你們的自信,一直都在;你們的澳大利亞國際青年節,各國學生都在較勁,掀起高潮一波又一波,一曲《梁祝》傾倒眾生,化蝶的故事在異鄉或許無名,但你們的詮釋卻讓人動容。用西方的酒器裝容東方的佳釀,中國故事,你們講得如此動聽。

真的,30年後回望,所有的摸索,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堅持,其實都是為了最初始也最純粹的主張——用真善美勇,撐起一代又一代人。(華心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