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國榮」相約赴死後,她苦等52年:多少女人,一生輸在這上面

張德芬 發佈 2021-10-19T20:39:40+00:00

33年前,梅艷芳可能也不曾想到,自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竟然是一部「鬼」片。然而正是這部電影,在1989年的香港金像獎中出盡風頭,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7項大獎。

33年前,梅艷芳可能也不曾想到,自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竟然是一部「鬼」片。

然而正是這部電影,在1989年的香港金像獎中出盡風頭,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7項大獎。

這部電影名叫《胭脂扣》,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

它講述了風塵女子如花與富家闊少陳振邦的痴戀之路。

二人相戀被家族阻止,絕望中相約自殺「殉情」,但如花在陰間苦等52年,也沒能等來他的情郎。於是返回陽間尋找……

如今34年過去了,女性的愛情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明白:「愛情、男人並不是女人生命的全部」。

但如花心中對愛情的「執念」,仍是很多現代女性難以避免的感情陷阱。


越缺愛的人,越渴望真愛

女人並非一開始,就願意為男人尋死覓活。

對於缺愛的女人來說,起初她們會對男性充滿抗拒、懷疑和試探,但一旦她們相信男人的好,便會不顧一切地死心塌地……

如花自16歲就開始做倚紅樓的小琵琶(妓女的一種),多年後已經成為紅牌姑娘,而陳振邦則是縱情歡場的公子哥十二少。

在遇到十二少之前,如花是不相信真愛的。

她教姐妹們怎麼假裝痴情,怎麼哄男人開心,怎麼獲得更多的打賞和青睞。

在男人眼中,她們是玩物;在如花眼中,男人亦是玩物。

因此,當第一次見面後,十二少對如花發起猛烈的追求時,如花是不相信的。

她見慣了貪圖美色與身體的低俗男人,覺得自己也不過是十二少興起時的一場遊戲。

為了「考驗」十二少,在他來見她時故意晾了他三次;她給十二少臉色看,對他送來的禮物和鞭炮也冷若冰霜。

然而實際上,如花的內心卻是極度渴望愛情的。

她渴望有男人真心愛她,而不是愛她的身體和美貌。越是充滿虛情假意的環境,如花對「純粹愛情」就越渴求。

十二少對如花送來的「考驗」很耐心,總是溫柔接納;更是一擲千金,送來各式禮物:繡花鞋、胭脂匣子、珠寶玉石……

最後,更是花重金,為如花購置進口銅床,引得倚紅樓姐妹羨慕,而如花也心動不已,終於展露笑顏。

如花這朵倚紅樓的高嶺之花,終於為十二少的熱情所折服了。

她相信這就是自己追求的「理想愛情」,這個男人會為她提供想要的東西,無論是物質還是情感。

遇到真愛後,她開始潔身自好,不再允許客人接觸她的身體,開始謀劃兩人共同的未來。

但實際上,她高估了對方的價值和勇氣

這場愛情攻勢,更像是一場愛的遊戲和幻象。

沒有內在情感深切的連接,沒有共同經歷過殘酷生活的考驗,但卻成為她生命中唯一愛的來源。

但當女人把全部生活的希望,都放在一個男人身上時,你們的關係肯定會出問題的。


「理想愛情」的幻滅

遇到相愛的人並不是故事的最終結局,隨之而來的親密關係問題,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個功課。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執」,就是願意為愛而生、為愛而死。

懷有「情執」的人,感情之路會比較坎坷,正因為太重視愛情了,才會對另一半有著過高的期待,並且想要緊緊地和對方聯繫在一起。

如花認為,十二少就是她的理想愛人,他溫柔、浪漫、看似多情且專一。

但在現實面前,她的理想受到了很多阻礙。

作為一個「妓女」,她不被富少家庭所接受,十二少為了和她站在一起,選擇與家庭決裂。

但十二少自小嬌生慣養,沒有一技之長,手無縛雞之力。離開家庭的蔭護,他的生活毫無著落。

為了生計,如花重操舊業,回倚紅樓賣藝不賣身;十二少從最卑微的學徒做起,到戲班跑龍套。

二人初相逢時,是十二少的熱情打動了她,帶她進入了愛情的領地。

但當愛情走向現實時,卻是如花一直在推著二人,執著地不放棄,甚至有人嘲笑如花在養小白臉。

此時的他們,像是大千世界中的孤島,必須牢牢抓住彼此,才不至於在困苦的生活中溺亡。

但十二少與如花又是不同的,他還有家人,還在乎自己的身份,除了愛情,他仍有退路。

當初衝冠一怒,為了如花離家出走,其中有愛情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個兒子對父權的抗爭。

但他發現,他是不能完全脫離父輩給他帶來的財富和地位,在品味過愛情的甜與苦之後,悄悄萌生了退意。

尤其是,當父母和未婚妻看到他在台上跑龍套,過去的好友在台下指指點點時,他的內心開始沒那麼堅定。

陳母曾對如花說,十二少只是玩玩而已,早晚會變心。

但如花卻堅稱十二少與自己一樣真心,是不可能變的。

她相信那些濃情蜜意、海誓山盟都出自十二少的真心,她也相信他們的愛情能從一而終,相守相伴。

然而,當親密關係承載過多的負重和壓力,就會難以維持下去。

他們不再只是紅牌妓女和多情公子,而是一對不被世人看好,為經濟發愁的苦命鴛鴦。

在真實的艱難面前,女人往往會因為愛情,迸發出超強的韌性與執著。

而面對女人對愛情的執著,男人們會覺得愧疚又恐懼,因為他們往往承受不起。


看到自己對愛的「執念」

「世間女人所追求的,都是一樣的滑稽」,就是矢志不渝的愛情、山盟海誓的愛人。

執著的愛情,固然讓人心神蕩漾,但也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力量。

如花曾對十二少說過一則簽詞,叫「兩意同謀必有期」,也就是只要兩個人齊心協力,就一定會得到期許的結果。

這份信念,化成了她對愛的執念。從生到死,熱烈且極端。

被現實壓垮的他們,選擇了自殺殉情。

如花為了防止十二少臨陣逃脫,還偷偷在他的酒中加了安眠藥,相約共赴生死。

電影中幫如花找尋十二少的記者阿定和他的女朋友,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女朋友:「你會不會喜歡上如花?」

阿定說:「不會,她感情太激烈,我受不了。

世人都說:最好的愛情,就是七分愛別人,三分愛自己

因為愛多了是債,愛少了是怨。

如花痴愛十二少,相信無論天上地下,他們都會始終在一起。

但十二少並沒有如她期望的那樣殉情,被救活後,他選擇了結婚生子,苟活於世上。

獨留如花,在陰間痴痴等待了52年。

李碧華曾說:

「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渾身解數,結果也由天定。

有些人還未下台,已經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閉幕,無端擁有過分的餘地。

這便是愛情: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

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子、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

世間理想的愛情極其稀有,她無法真正無私地愛一個人,更別期望別人能生死相隨了。

當如花看到曾經風流倜儻的十二少,如今只是一個齷齪邋遢的老人。而且聽說他早就敗光了家財,妻離子散,80多歲還在劇場打零工。

只消一眼,如花就釋然了過去的一切,這不是自己苦苦追求的理想愛情。甚至不等他的道歉,她就轉身離開了。

無論是殉情,還是等待,都是她自己關於愛的儀式。

她對男人的幻想破滅,不再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對男人必須忠誠、守信的執念,也隨之放下。

西班牙哲學家烏納穆諾曾說:「世界和生命里,最富悲劇性格的是愛。愛是幻想的產物,也是醒悟的根源。」

看到自己無意義的執念,認清了愛情的真相,如花失望又清醒地離開,了卻自己的紅塵事,重新投胎做人。


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

愛本身並不會帶來痛苦,令人煩惱的是死抓著一個信念不放,這也就是「我執」。

如花的「我執」,就是相信十二少一定會等她,而從不會想過其他的可能。

她期待事情永遠朝著她預想中的方向去走,而從不曾想到生命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向。

生活中,很多人的困惱,都來源於此。

相信父母就應該無條件地愛孩子,而不會去想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

相信丈夫會永遠寵愛自己,而不接受他也會有厭倦、出軌的可能;

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而沒有看到還有機遇、方向的影響。

一個擁有足夠智慧的人,內心足夠開放,有充足的精神力量,從而不會放任自己控制外界的欲望。

用自己的欲望,去控制他人的愛,終將走向深淵。

而只要我們內在有欲望,我們就是一個匱乏的主體。

很多人極其幸運地能找到能填補她匱乏的客體,但更多的人則需要自己去獲得圓滿。

世事不能如願,唯有自己創建。

策劃 | 江楓

編輯 | 艾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