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勞累了一生的你:人生過半,好好善待自己

夏莫mo 發佈 2021-10-19T02:01:12+00:00

人的一生,猶如一顆種子,每一天,都在不停地變化和成長。作家曹又方說:「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生的狀況,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對它,解決它,使傷害減至最低。」

文/夏莫

01、卷首語

人的一生,猶如一顆種子,每一天,都在不停地變化和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風雨,會迎接各種極端環境的挑戰。

時光荏苒,步履不停,你我都是這世間的趕路人。

作家曹又方說:「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生的狀況,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對它,解決它,使傷害減至最低。」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起點不同,經歷不同,會有不同的見識,也會有不同的修養和內涵。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不斷增值的一個過程。

人生的起落和浮沉,會給人帶來煩惱和憂愁,如若,總是看不開,放不下,虧待自己,那你的一生將被困苦囚禁。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身體,要懂得循序漸進,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善待自我,其實是做好一切的前提。

勞累了半生,往後的日子,請學會善待自己。

02、善待自己的身體

健康的身體,能讓你迎接更多的日出與希望。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家企業,我們就是自己這家企業最好的管理者。」

人生就像是一家公司,想要盈利、創收,能擴大經營,不停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前提是這家公司一直都在,不會存在內部問題,不會輕易就垮掉。

所以,人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有底氣去滿足其他的欲望。

在健康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貧窮還是富貴,沒有了健康,便沒有了一切。人生在世,只有好好地活著,善待自己的身體,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大保障。

後半生,好好保養身體,出現任何小的病症,要及時去檢查和治療。

在變老的路上,學會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按時作息,一日三餐能有均衡的營養攝入。改掉一些壞習慣,如:抽菸喝酒,熬夜玩遊戲,吃垃圾食品。

每一天,抽出一些時間來運動,保持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

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變化很大,能慢慢地改變自己亞健康的狀態,對生活也更加有信心,整個人也會充滿活力。

03、善待自己的情緒

活著實苦,不要過分壓抑自己,不管好的壞的情緒,都需要找到釋放的出口。

周國平說:「人生的許多痛苦都源於盲目較勁。」

人活著,不必為了各種不相干的人生氣,也不必計較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如果,生活中,你真的覺得鬱悶,有心結,不要選擇逃避,不要無視自己的情緒。去面對內心的自己,問一問自己:你最想怎麼做?

每一個人都會有積累壞情緒的時候,不及時疏通清除,便會殃及到心態和健康。

如若,你感覺到悲傷,感覺到痛苦,可以找一個可以理解你的人,傾訴出來,你會感覺輕鬆很多;或是寄情於山水,換一種生活方式,換一個生活環境。

還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哭喊,用讓自己舒服的方式發泄,不要將負面的情緒悶在心裡,反覆折磨自己。

善待自己,從正視自己的情緒開始。

情緒好了,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情緒好了,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

04、善待自己的心理需求

人活一輩子,不要總是做他人的陪襯。

社會學有一個理論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其意義講的是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二個階段是溫飽和小康,在這兩個階段是要尋找生命的存在和歸屬。

而最後一個富裕階段,是要實現自我超越,就是需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這裡所言的「富裕」,不僅僅是指自己的經濟,而是精神。

活出自我,滿足自我,才能超脫物慾與情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感受到精神富足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後半生,不去糾結自己做什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

往後的日子,穿讓自己舒服的衣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關注身體健康,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善待自己的心理需求,滿足自己的所需,也是一種能力。

人生有很多牽掛,有各種各樣的往事,物品,以及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的人。往後,丟掉那些讓內心有負重感的東西,輕輕鬆鬆地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05、總結

半生已過,皆有苦楚。

往後的日子,多留一點關愛給自己,拂去這一路的風霜。

陳果教授說:「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前半生,不被太多的人理解,經歷了太多不開心的事情,一路披星戴月,身上滿是灰塵,帶著還沒癒合的傷一直在趕路。

半生已過,不必去按照別人的意願而活,修煉一顆強大的心,學會愛自己。

人世間,學會愛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為自己找到更多的快樂。不管,以前受了多少傷害,依然滿腔熱烈地去愛自己,愛你的生活。

往後的歲月里,學會愛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合的目標。努力去提升,去拼搏,做喜歡的事,愛值得愛的人。

如此,即便歲月里滿是風霜,人生路上依然會星辰閃耀。

-END-

作者:夏莫MO,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注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