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曹營身在漢?明明和中國很近?為何寮國長期和越南曖昧不清?

靜夜史 發佈 2021-10-18T11:06:27+00:00

鑑於深秋將至、天乾物燥,最近的印度有點兒上火,因為它的模範自留地和後花園不丹,竟然拋棄咖喱味的幸福不要,堅決要和北方鄰國簽訂備忘錄,為下一步的邊界劃定和正式建交做準備。

寮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內陸小國。


鑑於深秋將至、天乾物燥,最近的印度有點兒上火,因為它的模範自留地和後花園不丹,竟然拋棄咖喱味的幸福不要,堅決要和北方鄰國簽訂備忘錄,為下一步的邊界劃定和正式建交做準備。

要知道,英屬印度時期,長期戰鬥在抗英鬥爭事業上的印度,就因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深受英國殖民者好評,並由此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模範殖民地和「英國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自虐式的反抗模式也成為國際社會的一朵奇葩。

所以,對不丹這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行為非常憤慨,印度氣得想當場勁舞一曲。

而和印度一樣抓耳撓腮的,還有越南。因為它的鄰國寮國剛剛竣工了一條通往北方鄰國的動車線路,這意味著未來的寮國將搭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快車,社會經濟發展也將更上一個台階。

而越南對這種「要致富,先修路」的好事之所以不爽,根本原因在於越南是個控制欲極強的小國。


從中南半島千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來看,雖然越南體格不大,但野心不小,雖是燕雀之軀,卻有鴻鵠之志。而越南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稱霸中南半島的目標,維持對寮國和柬埔寨的影響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寮國,作為體量和越南相差不大的國家,之所以願意屈居人下,除了環境條件懸殊,更因歷史恩怨糾葛。

雖然寮國和越南相差不大,但地理條件卻相差十萬九千里。除了比越南少3260公里海岸線,出海都需要借港鄰國,包括越南。寮國最缺少的,就是肥沃的大河三角洲。

雖然越南國土面積也僅僅比寮國多約10萬平方公里,但卻擁有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這是越南能夠供養9700多萬人口的重要支撐。

從937年脫離中原王朝自立門戶以來,越南以紅河三角洲為基礎,在長達800多年的時間裡,沿海岸線不斷向南擴張,在陸續消滅了占城和真臘後,越南最終將湄公河三角洲收入囊中。而湄公河三角洲的併入,使得越南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南半島強國。

相比之下,寮國除了沒有一寸海岸線,全國地形更是「地無三尺平」,全國超過80%的國土都是山地和高原,且多為森林覆蓋,素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豐富的水能資源,對寮國而言是名副其實的欲哭無淚,畢竟高原山地廣布除了難以供養更多人口,時至今日寮國全國人口僅700多萬,社會經濟發展更是長期一蹶不振,寮國也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何談開發和利用水能資源?

鑑於出門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吃喝拉撒基本都靠外國接濟,所以家徒四壁的寮國自然人窮志短。

越南雖然也不是強大的工業國,更不在「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之列,但貴在「近水樓台先得月」,而且其經濟在1986年效仿北方鄰國推行「革新開放」後經濟發展確實亮眼,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寮國對越南亦步亦趨。

而地理位置不能決定寮國對越南的死心塌地,畢竟除了和越南山水相連,寮國也和中國、緬甸和泰國比鄰而居。在靜夜史看來,寮國的「一路向東」,根源在於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恩怨。


在越南北部長期內屬於中原王朝的時代,中南半島南部的扶南國作為第1個出現在中國古籍中的東南亞國家,於公元1世紀建立,其疆域囊括柬埔寨全部、越南、寮國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

6世紀中葉,扶南國的屬國真臘逆勢崛起並迫使扶南國成為其屬國,完成了逆轉;隨後真臘在7世紀中葉滅亡扶南國,並分為水真臘和陸真臘;9世紀初,水陸真臘統一之後,建立起了強盛的真臘吳哥王朝。

吳哥王朝作為柬埔寨的前身,極盛時期占據了今天的柬埔寨全部,寮國泰國大部和越南緬甸南部,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強大的政權,對中南半島各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奠定了中南半島各國的文字和宗教基礎。

在吳哥王朝稱雄中南半島之時,寮國的前身瀾滄國在今琅勃拉邦建立。而此時活躍於雲貴高原的南詔國向南將勢力範圍擴展到湄公河中游,10世紀南詔國滅亡後,湄公河中游的泰人城邦紛紛落入孟人真臘國的統治之下,直到12世紀真臘國國勢盛極而衰,這些泰人城邦才紛紛獨立。


1353年,瀾滄王國通過戰爭合併了周邊的泰人城邦,建立了「南掌國」,也稱「瀾滄」。瀾滄王國的疆域從越南奠邊府開始,沿湄公河直達今柬埔寨北部,西接清邁、暹羅,東鄰越南和占婆。

雖然是寮國歷史上第1個統一王朝,但因為山地高原廣布的特點,更因為寮國地處中南半島中心的四戰之地區位,瀾滄王國在經歷了長期的動盪後,更是不斷遭受外部勢力入侵,尤其是東部始終在不斷向南擴張的越南。

雖然因為長山山脈的阻隔,越南向西推進難於登天,但控制瀾滄王國的願望卻極其強烈。

1479年,安南後黎朝黎聖宗大舉入侵瀾滄,並攻陷都城琅勃拉邦,雖然最後被瀾滄擊退,但元氣大傷的瀾滄王國很快走上了下坡路。

而彼時的泰國在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後,又於1350年建立阿瑜陀耶王國,隨後阿瑜陀耶王國吞併素可泰王國,並在1431年消滅吳哥王朝,成為中南半島又一強權,被明朝冊封為「暹羅」。

而瀾滄王國夾在暹羅王朝和安南黎朝之間,只能左右逢源,兩頭上貢。

從1707年開始,瀾滄王國陸續分裂為琅勃拉邦王國、萬象王國、占巴塞王國,其中萬象王國最為強大。

而彼時的泰國在與緬甸的糾纏中實現了從大城時期到吞武里王朝時期的演進。

緬甸從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後,先後經歷了勃固、東吁和貢榜王朝時期。

緬甸建國後,瘋狂向外擴張,甚至與清朝發生清緬戰爭。暹羅吞武里王朝就是趁清緬之戰驅逐緬甸軍收復失地,並奠定了現代泰國的版圖。

1779年,暹羅吞武里王朝將緬人逐出寮國,寮國三國從此淪為暹羅藩屬。

1831年,安南阮朝明命帝併吞川壙並設立鎮寧、鎮蠻、鎮邊三府,暹羅和安南在寮國的矛盾日益激烈,隨後兩次爆發激烈戰爭,最終暹羅在1850年取勝。

彼時的緬甸,正在英屬印度的野蠻入侵下迅速沉淪,法國也在1858年向中南半島露出了獠牙,並最終通過1885年中法戰爭攫取了越南的宗主權。


彼時的暹羅面對英法兩個殖民帝國東西夾擊的情況,除了一面惡補西方先進經驗,作為自保的武器,另一方面在英法之間左右逢源、能屈能伸,最終英法兩國在1896年達成妥協,暹羅作為英法勢力範圍的緩衝國得以保全,成為近代以來亞洲少數未被西方列強殖民的國家。

不過,暹羅也由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在法國要求下放棄對寮國的宗主權,在英國要求下放棄對撣邦部分地區的統治。

而暹羅的「識時務」,使得寮國與越南柬埔寨一道,打包成為法國殖民地,稱之為「印度支那」。

理論上說,同在屋檐下被殖民並不能產生所謂的好感,比如昔日同屬英屬印度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打得不可開交。真正決定寮國親越屬性的,是近代以來不分彼此的復興道路。

畢竟,在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熱情後,寮國和越南的無產階級力量是以印度支那的形式出現的,而和法國殖民者到來之前越南主導寮國和柬埔寨一樣,越南依然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比如胡志明在1930年領導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

因為從建國前就與越南同屬一家且從屬於越南,所以寮國親越可謂源遠流長。


二戰辦法後,法國在德軍占領巴黎前舉手投降,日本趁機「接收」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支那,更加深了越南和寮國的捆綁。

二戰結束後,法軍捲土重來,並與胡志明領導的北越進行了長達9年的戰爭。在新中國和蘇聯的幫助下,法國不得不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狼狽撤軍,北越、寮國和柬埔寨終於取得了獨立地位。

但這樣的結果不是胡志明所願,再加上法國捲鋪蓋走人後。美國很快填補了南越的空白,並隨即掀起了長達20年的第二次越南戰爭,寮國和柬埔寨再度未能免俗,尤其是位於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交界的「胡志明小道」,使三國的捆綁始終難解,於是新中國在援越抗美的同時,也出兵支持寮國抗戰。

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最終獲得了擺脫越南戰爭泥潭的可能,隨後中越關係急轉直下。

1975年美國撤出南越,隨後南越被北越消滅,越南統一。越南統一後,一方面繼續與蘇聯沆瀣一氣,甚至在1978年12月締結了軍事同盟條約。而狐假虎威的越南則在不斷挑釁北方鄰國,甚至掀起反華浪潮的同時,大舉入侵柬埔寨,企圖重溫印度支那的舊夢。


然後,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越南被徹底打回原形,印度支那夢也徹底碎成粉末,寮國、柬埔寨等中南半島國家也避免了被越南小霸王荼毒的可能。

但問題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寮國受越南影響太深,甚至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這意味著一場戰爭根本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從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展來看,拳頭雖然砸在越南身上,但肉疼的卻是蘇聯。而且某種程度上說,蘇聯解體和對越反擊戰也有必然關係。

所以寮國的傾向,轉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對越戰爭的勝利,能保證寮國政治上的獨立,不至於淪落到不丹那樣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而動車的延伸,才是一步步改變寮國面貌的最強動能。

而在這比拼綜合國力的和平競賽中,作為小國的越南尚且自顧不暇,引以為傲的所謂經濟成就更是可能在外國資本衝擊下一夜歸零。所以面對更高要求的競爭,尤其和北方鄰國競爭的時,越南但凡出手,必然被甩出十萬八千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