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養生在於收,平補正當時!補肺益氣首選這三款藥膳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1-10-25T12:38:27+00:00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言:「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進入深秋,天氣乾燥,人體易受燥邪侵襲,燥易傷津。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言:「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進入深秋,天氣乾燥,人體易受燥邪侵襲,燥易傷津。佛山市中醫院肺病呼吸科主任簡小雲表示,首先要潤肺養陰,防秋燥。「秋令在五行中屬金,在人體五臟中屬肺,以收斂為征,養生應以平補為原則。」

飲食起居與情志調理

飲食方面,可常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蘿蔔、梨、藕、銀耳、甘蔗、芝麻、板栗、山藥、柿子、核桃、杏仁、蜂蜜、烏雞、豬肺、兔肉、鵪鶉蛋等。

秋季藥補則應選擇溫潤平補之藥,常用的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蓮子等。同時,進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不可過量,少吃生冷食物,預防腸胃炎。

我國嶺南地區重視煲湯養生,常見的湯方如雞腳燉花生、蓮子板栗煲雞、西洋參燉竹絲雞、秋梨牛尾煲、南北杏燉豬肺等,皆遵循秋季平補之理。

起居方面需順應天時,早睡早起。「早睡有利於陰精的收藏,早起以促進陽氣的舒達,應時而動。」佛山市中醫院肺病呼吸科主任簡小雲強調,這時還要安神定志,收斂神氣而不外露,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減緩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霜降節氣前後常有寒潮來襲,是一年中冷空氣活動最為頻繁的時節,晝夜溫差大。體質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呼吸系統慢性病(如哮喘、慢阻肺等)的人,應當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適當推遲早上出門時間,以減少冷空氣的直接刺激,防止誘發哮喘等疾病急性發作。

中醫保健療法推薦

-艾灸-

艾灸溫胃健脾益氣,對氣虛、陽虛人群格外有益。

可灸天樞穴(肚臍旁開2寸處)、中脘穴(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處)、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每日1次,以7-11點施灸效果最佳。

-拔罐-

可疏通經絡,進而益氣固表。重點施術於膀胱經、督脈。可取火罐置於大椎穴上,20分鐘取下火罐;或在後背塗上潤滑油,沿督脈走行走罐2-3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

-刮痧-

與拔罐類似,重點施術於膀胱經、督脈,可益氣溫陽通脈。取砭板在50℃熱水中浸1分鐘,由腰部大腸俞(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刮至後髮際啞門穴(在後髮際正中,入髮際約一橫指凹陷中)處,反覆6遍快速刮擦,至皮膚泛現淡紅色。

一般把背部督脈和足太陽經區域分為頸項段、胸段、腰段,先由頸段至腰段刮壓皮膚10分鐘,再根據具體情況刮壓相應區段,以自覺舒適、能耐受為佳,皮膚泛深紅色為度。

-泡腳-

用熱水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但注意以微微出汗為度,必要時可適當加入中藥煎湯泡洗。常用中藥有:紅花、艾葉、獨活、桑寄生、牛膝、雞血藤、川芎、伸筋草等。

-導引-

具體方法:每日早晨5時,平坐,雙手攀雙足,將雙腿伸出去再收回來,兩手分別向前攀住左、右腳底,膝關節彎曲,然後腳向前蹬,手向後扳,力爭數秒鐘,屈膝,兩臂隨之彎曲,如此做5-7次。然後牙齒叩動36次,津液咽入丹田9次,以調息吐納。

此法適用於關節痛、肩背腰痛、睪丸腫大、便血、小腹脹痛、痔瘡、脫肛等症。

(注意!以上方法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藥膳推薦

材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亦可不用)。

做法:

1.將百合剝片後洗淨,赤小豆、粳米分別淘洗乾淨。

2.鍋內加水,先將杏仁放進鍋中浸泡10分鐘,然後開火加熱,待水沸後撈出備用。

3.另起一鍋水,放進赤小豆和大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再煮20分鐘,放入百合、杏仁,繼續煮約10分鐘後,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材料: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無花果3隻,鮮豬肺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

1.南北杏仁浸泡一段時間,去除外皮,備用;無花果洗淨,鮮豬肺洗淨切粗件備用。

2.然後將已準備好的湯料放到湯鍋內煲湯,先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材料:西洋參10克,竹絲雞200克,石斛10g,生薑2片(1人分量)。

做法:

將竹絲雞宰好、洗淨、切塊,再與洗淨的西洋參片、石斛、生薑放入燉盅內,加清水500ml,隔水燉2-3小時即成。■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醫學指導:簡小雲 主任中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