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變了,鴻蒙進工廠下礦井,手機之外還賣家庭裝修物件

ai財經社 發佈 2021-10-25T14:25:48+00:00

一邊是悲觀情緒,因為它技術仍有薄弱之處,而它在手機業務缺位、物聯網生態太慢、車聯網中汽車又太強勢的形勢下,破局不易。

撰文 / AI財經社 唐煜

編輯 / 趙艷秋


鴻蒙,夾在兩種聲音之中。一邊是極高的熱情,期望它一夜戰勝安卓;一邊是悲觀情緒,因為它技術仍有薄弱之處,而它在手機業務缺位、物聯網生態太慢、車聯網中汽車又太強勢的形勢下,破局不易。但在最近3天舉辦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人們觀察到了華為鴻蒙已經鑿開了一道道縫隙,無論在消費領域,還是在企業領域,似乎有了更多可能性。


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鴻蒙的路徑無疑更加清晰了。


「看到了鴻蒙的一些勢頭」


這個周末,在東莞松山湖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關於鴻蒙的最新動向,受到業界關注。


大會開幕當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告訴與會者,已經有1.5億華為用戶升級了鴻蒙系統,今年年底可達到2億。同時,2021年新增生態合作夥伴設備超過6000萬台。


此前,華為高管在不同場合都表態,16%的市占率是作業系統的一條「生死線」。為了達到這條生死線,鴻蒙必須在2021年內達成「覆蓋3億台設備」的目標。距離年底只剩兩個多月時間,華為是否能實現這個目標?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回復AI財經社:「年底將超過3億台,其中2億台是華為自家設備,1億台是非華為設備。」


在非華為設備領域,鴻蒙最早開拓的是家電市場,合作的「標杆」是美的。美的副總裁兼CIO張小懿在開發者大會期間稱,美的已有20多個品類搭載鴻蒙作業系統,今年美的鴻蒙智能家電出貨量將超過預定的200萬台目標。


張小懿還在一個分論壇上告訴與會者,美的已經基於OpenHarmony2.0(開源鴻蒙),推出美的自有的物聯網作業系統1.0。「美的一年賣4億台設備,這意味著未來一年就有4億台設備天然與鴻蒙連接。」此前,華為已於2020年、2021年兩次將鴻蒙作業系統的基礎能力,捐獻給國內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項目名為OpenHarmony,期望通過社區力量,提速鴻蒙布局,並打破人們對鴻蒙的戒備之心。


「現階段,華為在加速布局鴻蒙,就看有多少人來給這把火添柴了。我目前是能看出一些勢頭的。」一位與會資深晶片人士告訴AI財經社。該人士坦言,鴻蒙推廣確實面臨挑戰,因為華為手機遇到了困難,其他品牌手機又對華為有戒備心,鴻蒙的推廣只能靠華為自己的存量手機。「但你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諮詢鴻蒙。在鴻蒙推出之前,業界設備是各自為政的,美的本來也有一套自己的作業系統,海爾、小米也都有。鴻蒙的推出,能將不同品牌的設備打通連接。」


根據余承東的官宣信息,目前,鴻蒙智聯已有超過1800個合作夥伴、4000款產品。今年底明年初,華為與小康賽力斯推出的豪華中型SUV上,將第一個搭載鴻蒙系統智能座艙。


搭載鴻蒙的智能座艙 圖片來源:華為


對於鴻蒙,業內存在兩種聲音。一邊是極高的熱情,甚至在鴻蒙身上傾注了「一夜抗衡安卓」的期待;一邊是觀望和悲觀情緒,他們了解鴻蒙技術目前的薄弱,也看到在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下建立生態的巨大挑戰。比如,手機業務缺位,AI財經社此前獲悉,華為有意拉小米、OV等手機廠商加入,但最後未達成共識。同時,物聯網生態太慢,車聯網中汽車又太強勢,鴻蒙找到破局點不易。


不過,在這屆開發者大會上,鴻蒙似乎已經鑿開一道道縫隙,讓人們看到一些可能性。比如,贏得更多晶片企業的合作本是鴻蒙的痛點。一位華為合作夥伴曾對AI財經社說,鴻蒙此前只適配了華為自己的海思晶片,但因為海思晶片缺貨,讓合作夥伴的產品一直沒辦法量產。但在這屆開發者大會上,OpenHarmony已與海思解耦,適配更多晶片。


展台上,有採用君正晶片的詞典筆、瑞芯微晶片的跑步機和微波爐、金誠晶片的白板電視和多媒體處理、全志晶片的車機。「去年這個時候,我也有困惑,因為我們的手機遇到困難,鴻蒙該怎麼推廣。」一位華為鴻蒙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說,「現在,路徑已經清晰多了。」 他透露,採用第三方晶片和OpenHarmony的小設備很多,不少也都量產了,很多企業都來諮詢,讓他看到了發展空間。


OpenHarmony支持的產品已從最初的藍牙通信產品,到機器手 圖/趙艷秋


「OpenHarmony目前的問題是功能還不夠,但與做了近20年的安卓相比,我們才兩年多。」上述人士指著展區中一長排設備和開發板對AI財經社說,以前華為擅長和運營商打交道,所以OpenHarmony最早推出的是藍牙、WiFi這類通信模組,但現在,它已經擴展到消費產品。比如,今年3月OpenHarmony實現了對帶屏、觸控功能的支持,隨後推出帶屏方案;此後,OpenHarmony也打通了電話,提升了處理能力,做出了機械手的演示方案。


「這些進展靠一家也不行,那樣太慢了。」這位人士坦言。AI財經社獲悉,目前中軟、軟通動力、東軟這些軟體企業也參與進來了。


OpenHarmony打開消費市場之外,也進入了礦山、執法和製造這些商業企業領域。


現場展示OpenHarmony在工廠自動化作業的場景 圖片來源:華為


一位工業界人士告訴AI財經社,工業界對於鴻蒙「可以說是非常期待的」。目前,國產裝備業薄弱,稍微高端一點的設備都是進口的,所以數據協議和軟體協議自然跟著國外走。「我們在別人的協議下去做拓展、做創新的時候,處處被他們拿捏得死死的。這也是工業企業、第三方服務商最大的痛點。」這也是大家期望國產作業系統能夠大顯身手的原因。


現場演示了製造廠中一個場景的智能化。上述人士告訴AI財經社,由於工業現場非常複雜,應用場景數不勝數,這需要華為、第三方服務商在不斷合作中共同探索,弄清具體場景和需求,開發鴻蒙的能力,做成模塊化產品,方便調用。目前,鴻蒙提供了一些基礎能力,比如安全、設備互聯、低時延等,此前工業軟體產品的定製化項目短則數周,長則數年,鴻蒙進入工業,要想挖掘出自身的價值,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華為下沉到工業現場和生產過程。只有深入理解一個產業,鴻蒙的嫁接才會更順暢。」該人士稱,華為現在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9月,華為與國能集團也共同發布了「礦鴻作業系統」。與鴻蒙進工業類似,礦業國產設備占比不超過30%,鴻蒙的加入對於國產設備的智能化和彎道超車有助益。而「礦鴻作業系統」也將在「產業安全」、行業標準、煤礦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的打造中肩負責任。


但在這些應用中,AI財經社了解到,目前絕大部分都為免費。鴻蒙如何變現,支撐其進一步的投入和良性循環?這可能就是全屋智能戰略。


「不完全是一家賣手機的公司」


今年4月舉辦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提出了華為未來的五大關鍵戰略,其中一條就是「要打造全場景無縫的智慧體驗」。


在本次開發者大會期間,華為消費者BG首席戰略官邵洋告訴與會者,在2020年底,華為內部就做了一次關鍵的戰略升級,一是把2015年推出的華為智能家居設備互聯互通的解決方案HiLink ,升級成鴻蒙智聯;二是把此前1+8+N的智能單品策略,切換成以全屋智能為主的策略。


邵洋解釋戰略升級的原因,華為過去做HiLink不是做銷售,而是做生態,對於合作夥伴的銷售帶動不足。「華為現在要變成一個大銷售,全屋智能要帶動合作夥伴的產品實現真正的銷售。」在華為的全屋智能戰略中,一個邏輯是合作夥伴把自己的產品歸類到十大子系統當中,比如影音子系統、家電子系統、遮陽子系統、照明子系統等,去參與到住宅裝修的銷售中去。


AI財經社獲悉,今年上半年,華為抽調了部分做通信、智慧屏的人員,成立了一個全屋智能部門。該部門先與地產企業合作,推出10萬到20萬元的方案,向別墅這樣的高檔住宅用戶推廣全屋智能方案。而在今年底將進一步推出普惠方案。


圖片來源:華為


全屋智能中華為賣什麼?合作夥伴賣什麼?AI財經社在現場看到的情況與傳統印象中的華為反差較大:除了智慧屏、平板、音箱等華為設備外,華為還提供設備互聯的關鍵設備「智能主機」,也提供智能開關、窗簾電機、可調光碟機動器、煙霧感應器等小器件,這些器件都帶有智能化功能。而第三方合作夥伴提供家電、燈具、新風系統等家居產品。鴻蒙智聯也做了很多燈,這些燈做後續補充。


現在華為已經開拓了不少地產合作夥伴,還正在拓展酒店合作夥伴、門店合作夥伴,這些合作夥伴已經在幫助賣這些產品。


華為開賣的傳感器、驅動器、面板控制器、窗簾電機等。圖/趙艷秋


「全屋戰略將是華為全場景五大戰略中第一個『殺』出來的戰略。」但邵洋也坦承,過去半年,賣得並不夠好,但所幸得到的反饋都是正向的建議,大家覺得這個方向非常好,但不干就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作為新手的華為,在這個硬行當里碰了不少壁。


消費者BG IoT產品線總裁支浩對AI財經社說,渠道夥伴在給客戶安裝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智能主機操控不方便,消費者體驗不太好。「做生態是不一樣的,我們賣出去一套就要維護一套,也因為這些反饋,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把IT系統全部進行了改造。」


10月30日前,全國將有15家華為全屋智能授權體驗店正式開業,覆蓋北京、武漢、長沙、溫州、合肥、成都、南京、福州等15個城市,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在50座城市建立50家線下門店。


「過去十年我們都在做手機,手機一年的全球產值3700億美金,現在大家都說百年的汽車工業到了變革點,凡是跟新能源車沾邊的都在暴漲,車一年的產值是兩萬億,而房地產的市場到底多大?數據都無法統計。」邵洋說,未來華為全屋智能的計劃是實現5年賣出500萬套。


被問到華為過去半年的變化,支浩的感受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現在已經不再簡單只是做手機,而是一個全場景公司。」如今,消費者業務的部分重任已落到華為的全屋智能肩上。但作為一個行業新手,要想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裡淘到金,華為顯然還有很多課需要補。


最牛的公司不是產品公司


和鴻蒙一樣,HMS(華為移動生態)的推出,也是華為的一場自救。


2019年受到美國的打壓,華為不得使用谷歌的各種應用,包括谷歌地圖、谷歌搜索、YouTube等谷歌GMS全家桶服務。這對於華為的海外市場是一大重創。彼時華為在極短的時間內集結了工程師,開始建設自己的HMS生態。


「如果沒有2019年的華為事件,華為是不會成為一家生態公司的,也不想做一家生態公司,當時我們的想法是繼續做好產品,但華為被美國打壓後,回頭來看生態,全球市場上Top應用都是美國的,生態也是美國的,我們才真正意識到,最偉大的公司不是產品做得很牛的公司,而是生態做得很好的公司。」 在開發者大會期間的松湖對話中,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華為雲CEO張平安說。


2019年,華為提出構建全球移動應用新生態,推出了HMS Core 4 ,上線了華為瀏覽器、華為視頻App,2020年上線的HMS Core 5,開放了支付、搜索、地圖、廣告、瀏覽器五大根服務引擎。


在今年推出的HMS Core 6中,華為支付是其中一大亮點,也是華為構建應用生態的一塊重要版圖。今年3月,華為全資入股深圳市訊聯智付,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為繼小米後又一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還首次試水了本屆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門票購買。


在沒有牌照之前,華為支付是和銀聯合作。這種合作模式下,相當於華為只是一根管道。在拿到牌照後,用戶可以把錢存在華為支付里,華為自己就成了一個小水箱。


「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希望參與支付領域,這樣才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體系。」一位華為人士對AI財經社說,華為支付未來希望能串聯起整個華為生態,包括視頻、音樂、會員等各種服務。此外,華為支付背後也有開發者推動,「如果提現,需要給到微信和支付寶一些提現費,他們希望能在華為的體系上完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不需要再跨App操作。」


不僅是線上,這位人士透露,華為支付還將發展線下商戶,屆時華為手機用戶可以線下買單。「微信和支付寶是一個軟體,但我們是基於硬體,是只有華為手機的用戶才有可以支付的渠道。」


而打開華為錢包App頁面,它已與支付寶類似,正在朝本地生活邁進,有城市服務、交通出行、華為商城、天貓雙11、信貸嚴選......


華為錢包越來越像支付寶 圖/AI財經社 唐煜


華為也在推動其他自有應用。今年,華為視頻打造了一個「綜合視頻窗口」,購買一個超鑽套餐就能看華為視頻、優酷、芒果、騰訊四大專區的所有視頻,不需要切換。還效仿抖音,在App內打造了一個短視頻社區。不過AI財經社了解到,由於華為視頻目前只支持華為手機下載,視頻社區入駐的達人中也沒有流量網紅,華為視頻的影響力目前還不顯著。


AI財經社獲悉,除了自家應用,集成華為HMS Core技術的全球應用目前超過17.3萬個,雖然谷歌自家的應用還不能出現在華為應用市場上,但全球每個地域Top100的應用都是華為看重的。


從 2018 到 2021年,在HMS 的註冊開發者也在快速增加中,從2018 年的56萬到2021年510 萬人。HMS生態開發者在2021年前三季度獲得的收入增長62%,張平安還介紹到,華為手錶太空人錶盤開發者通過HMS賺到了1300萬元。同時,HMS應用的終端用戶數量達到了 7.3 億,應用分發量達到了3322億次。


這串數據看似很亮眼,但張平安稱,HMS的生態構建還是漫漫長路。「小夥伴告訴我,華為搜索在好幾個國家都已經排到第三名了,但是一看份額,0.4%,第一名是99%。」


為了做好HMS生態,過去3年,華為可以說是大出血。在松湖對話上,張平安稱僅華為搜索業務每年伺服器的消耗就是很大一筆錢,把像機器學習這樣的技術轉化為服務,也沒有從合作夥伴那裡收到一分錢,「打水漂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個生態養起來。」


「這兩年,華為經歷了四輪制裁。我們也在思考突圍的方向。」10月22日,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如是說。「累計3年來,我們在鴻蒙整個生態體系投入已經超過了500多億人民幣。我們和全球開發者們、合作夥伴們一起打造一個萬物智聯的新生態,一個基於的鴻蒙作業系統、鴻蒙智聯、OpenHarmony(鴻蒙開源項目)和HMS Core,面向1+8+N全場景設備的強大的生態體系。」


與會者們都觀察到了華為之變,但這個變化道阻且長,仍需持續數年。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