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堪稱「奇觀」的千機大轟炸,盟軍為何用於德國,而非日本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1-10-23T16:57:31+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盟軍創造了人類軍事航空歷史上的全新戰術——千機大轟炸。那麼,千機大轟炸到底是什麼樣的戰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盟軍創造了人類軍事航空歷史上的全新戰術——千機大轟炸。那麼,千機大轟炸到底是什麼樣的戰術?為何盟軍的千機大轟炸只針對德國,不針對日本呢?

  • 千機大轟炸和戰略轟炸理論

千機大轟炸,從字面意思上解釋:出動1000架以上的轟炸機對敵人的目標展開大規模轟炸。

作為戰略轟炸的重要組成部分,千機大轟炸戰術在人類軍事航空歷史上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為重要的是,包括千機大轟炸戰術在內的戰略轟炸理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全方面的應用,對戰後人類軍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上圖_ 一戰里的戰機飛行

戰略轟炸理論的發展和飛機的誕生密不可分。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飛向藍天,人類進入航空時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轟炸機投入實戰。一戰後期的1918年,義大利空軍就向德國本土投落534噸炸彈。

雖然義大利空軍的轟炸規模和後期的「千機大轟炸」相比小巫見大巫,但義大利空軍的行動卻被義大利國內的著名軍事理論家杜黑所認可。杜黑認為,空軍航空兵在奪取制空權後就可以直接襲擊敵人的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進而削弱瓦解敵人的抵抗意志,打擊敵人的戰爭潛力,為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創造最必要的條件。

上圖_ 朱利奧·杜黑(1869年5月30日—1930年2月15日),義大利將軍、軍事理論家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雖然杜黑將空軍戰略大轟炸的作用絕對化,但從二戰英美「千機大轟炸」的效果看,戰略轟炸確實對削弱德國和日本的戰爭潛力,瓦解德國日本的戰爭意志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就拿歐洲戰場而言,如果沒有英美轟炸機對德國本土展開的長達4年的戰略空襲,蘇聯紅軍對德作戰的難度將增加不少。所以時至今日,戰略轟炸理論都是大國削弱敵人戰爭潛力,打擊敵人民心士氣的重要手段。而「千機大轟炸」更是戰略轟炸理論在二戰中的直接應用。

上圖_ 準備裝彈的蘭卡斯特

  • 千機大轟炸的實戰運用

1944年1月,卡爾·斯帕茨將軍擔任美國駐紮在歐洲的陸軍航空隊司令,指揮第8航空隊和第15航空隊對德國本土展開晝夜連續不間斷的轟炸行動。每一次轟炸,盟軍都會出動1000架到1200架戰略轟炸機,單次的連續轟炸時間達到10到12小時。

1944年2月20日到25日之間,英美航空隊出動飛機6100多架次,對德國本土的萊比錫、斯圖加特等城市展開大規模地毯式轟炸,投下炸彈19000多噸,英美航空隊損失飛機330多架。每一次重要的轟炸,英美都出動1000架以上的轟炸機排成密集的編隊,其轟炸機飛過去遮天蔽日的效果,對德國是巨大的震懾。

此後,英美的千機大轟炸持續進行。1945年3月11日,英美航空隊的1038架轟炸機在埃森投下了4500噸炸彈。次日,英美航空隊的1150架轟炸機在多特蒙德投下5000噸炸彈。英美對德國的千機大轟炸一直持續到德國投降前夕。

上圖_ 英國空軍針對柏林的夜間轟炸

  • 千機大轟炸為何針對於德國,不針對於日本?

千機大轟炸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堪稱為「奇觀」,但是,盟軍在二戰期間的「千機大轟炸」戰術卻對軸心國有所選擇——千機大轟炸只用於對德國本土的轟炸,而不適用於日本。盟軍對日本最高密度的轟炸行動也就是1945年3月14日,334架B29空襲東京。那麼,盟軍為何對德國使用千機大轟炸,而不對日本使用千機大轟炸呢?

第一,德國本土的防空力量比日本強很多,這就迫使盟軍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一次性集中數量超過千架的轟炸機轟炸德國目標,進而保證轟炸效果。

二戰期間,德國本土的防空力量比日本發達很多。從1942年到1943年,德國空軍能在不影響蘇德戰場戰局的情況下,從東線抽調成建制的空軍部隊回到國內抵抗盟軍空襲。在盟軍轟炸施魏因福特的行動中,盟軍出動290多架B17轟炸機,就有60多架B17轟炸機被德軍擊落。高昂的戰損代價讓盟軍必須採取調整戰術的辦法,減小轟炸德國的損失,保證轟炸效果。

上圖_ 進行白晝轟炸的B-17編隊遭遇防空炮火

那麼,盟軍採用了哪些辦法減少損失,維持轟炸效果呢?

1.增強護航戰鬥機的性能,盟軍在轟炸德國本土的中後期將P47和P51戰鬥機陸續投入實戰,抵抗德國的BF109、FW190等型號作戰飛機的騷擾。

2.加大轟炸密度,將每一次出動數百架轟炸機的編隊規模抬高到上千架轟炸機的編隊規模。隨著單次轟炸德國本土的轟炸機數量的增加,盟軍就能在出現戰損的情況下維持對德國本土的轟炸水平。

3.對轟炸做出分工,英國皇家空軍負責在夜間轟炸德國,美國航空隊在白天轟炸德國。

通過以上分析就能看出,千機大轟炸成為盟軍在出現嚴重戰損的前提下,維持轟炸德國效果所採用的必須辦法。由於日本本土的防空實力不如德國,所以盟軍不必對日本展開遮天蔽日的千機大轟炸,334架B29轟炸機投下燃燒彈就能起到千機大轟炸相應的效果。

上圖_ 轟炸中唯一倖免的科隆大教堂

第二,德國和日本工業分布的不同,是盟軍對德國和日本展開不同轟炸的又一個直接原因。

德國本土面積較大,工業分布在若干集中的大城市裡。像不萊梅、漢堡、萊比錫等城市,都是二戰期間德國本土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其一個城市裡就有面積廣泛的,連成一體的的工業區。為了在單次轟炸中盡最大限度的摧毀德國的工業潛力,英美盟軍就必須出動數量更多的轟炸機,集中轟炸德國的工業基地和城市,而千機大轟炸就是英美摧毀德國本土工業的最有效手段。

盟軍的千機大轟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德國工廠為躲避空襲,不得不採取分散布局的辦法。每天盟軍轟炸過後,德國工人不僅要加班加點的生產,還要和德軍一起到大街上去清理盟軍轟炸德國城市的副產品——成片街道和樓房的破磚爛瓦。由於高強度的工作,很多德國工人睡眠無法保證。這就在客觀上制約了德國工業的生產力。到了1944年12月的阿登戰役中,德國工業無法向前線提供充足的炮彈。

上圖_「蘭開斯特」轟炸機夜襲漢堡

而日本的工廠為分散布局,很多日本工業的零部件都在民宅中的小作坊進行生產作業。由於日本的集中工業區不如德國數量多,分布不如德國密集,再加上日本防空力量遠不如德國,盟軍就中小編隊轟炸的方式,通過摧毀日本城市民宅的方式打擊日本工業。為了提升轟炸效果,盟軍對日本的轟炸主要在晚上進行。

即便轟炸日本工廠,盟軍轟炸機一次性出動的數量也不如德國。比如,盟軍轟炸施魏因福特出動290多架轟炸機,而盟軍轟炸日本八幡鋼鐵廠僅出動68架轟炸機。

以上兩條原因就是盟軍對德國使用千機大轟炸,而不對日本使用千機大轟炸的原因。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轟炸納粹德國(1939-1945)》 約翰尼斯•埃格勞 著 航空工業出版社

〔2〕《直擊二戰:戰爭的終結.轟炸日本》 兵人著 哈爾濱出版社

〔3〕《制空權》 杜黑著 解放軍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