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5歲遇到裁員

職場 發佈 2021-10-17T22:48:33+00:00

「本期主編觀察採訪了在音視頻領域從事多年的技術老兵,講述了當35歲遇到裁員的點點感悟。幾天前,我們約好在這裡聊聊,藉此寫一篇關於技術人面臨裁員的稿子,標題已經在腦子裡構思好了——當35歲遇到裁員。

本期主編觀察採訪了在音視頻領域從事多年的技術老兵,講述了當35歲遇到裁員的點點感悟。主編觀察的目標仍然是做到99期。我的郵箱是ant.bao@livevideostack.com,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

——


在這個九月的陰鬱的下午
我想要離開這浮躁的城市

我決定去海邊看一看落日
讓秋日的海風使我清醒
——《九月》,許巍

九月可能是北京這個城市最舒服的季節,尤其在傍晚時分。剛剛結束了和李天的聊天,我走在路邊,對面走來一群下班的年輕人,向我背後的地鐵站涌去,我不得不側過身體避免與對面的行人碰撞。


大約2個小時前,我和李天在他家樓下的一個咖啡廳聊天。幾天前,我們約好在這裡聊聊,藉此寫一篇關於技術人面臨裁員的稿子,標題已經在腦子裡構思好了——當35歲遇到裁員。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李天在分別前感嘆。


以下為聊天實錄,略有刪改。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使用姓名均為化名。


LiveVideoStack:能不能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李:我叫李天,今年也35+了,985本科和研究生,有多段工作經歷:有外企,也有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現在在網際網路教育行業。一直在做一些音視頻相關的工作,算是音視頻行業方向的一個老兵了吧。


LiveVideoStack:國家的「雙減」政策,很多做教育的平台公司都受到了衝擊。比如像俞老師的新東方。你是什麼時候覺得這個事兒是一個挺大的衝擊,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

李:上半年已經有相關的政策出來了,後來七月份真正的「雙減」細則在新聞聯播播出,那會兒就覺得,這回可能是一個大動作。其實過往的這些年在這個行業里,國家一直也在不斷出台規範的政策。但是今年七月份以後,感覺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我們確實意想不到。


LiveVideoStack:我理解有兩點,第一,你們對行業和自身很自信;第二,你們有一種榮譽感,這基於你們的產品可以幫孩子、家長解決一些問題。
李:我們的產品也不斷地再去想各種辦法,嘗試新的、有效的技術和學習方式。其實是有一些創新的,比如更多的交互、教具、學習材料等。


另外一點,我的孩子也處於學齡,也在經歷孩子教育的一個階段。當然我們作為父母,不希望給孩子太大壓力,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孩子儘量選擇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也感覺很快樂。


LiveVideoStack:公司現在團隊在裁員,你的團隊情況怎麼樣?
李:我的團隊裁員比例很大,像我一樣被裁的同學很多。


LiveVideoStack:這些裁員過程保護員工的利益了嗎?還是用了一些噁心的手段?賠償可以保障嗎?
李:賠償是按照法律法規來的。有些地方可能會稍微多一點點。其他公司也差不多,沒有那種特別暴力或者把你逼走不給你賠償那種。當然公司不願意講這是裁員,就是說協商解約。


LiveVideoStack:這些員工現在是什麼狀態?在找工作還是已經找到機會了?
李:離職後都在找工作,有動作快的已經拿到了offer,也有打算先休息一段時間再找的。


LiveVideoStack:和他們有些交流嗎?
李:基本上大家會聊一聊未來的情況,找工作的進展。


LiveVideoStack:他們大多都是什麼樣的選擇?去做老本行嗎?
李:對,基本上還是會在音視頻這個技術方向,行業肯定會換。


LiveVideoStack:9月份這個時間段不是特別好找工作,首先各個公司都在校招,另外快到年底了,hire count不一定有多少。大家有沒有抱抱團,互通一下有無?

李:這些情況我們也都知道。包括還有一些公司在做財年計劃,準備年終獎,等這些確定之後新一年的hire count才會放出來。還有一些公司在發完年終獎可能會走一些人,一些hire count才會放出來。同時,有一些公司在北京新成立了研發中心,放出一些職位在招,或者有一些我們之前不知道的公司在招人,總之還是有一些機會的。同事們會一起把這些信息分享出來,形成一些專場招聘,或者拉個群。


LiveVideoStack:所以你判斷團隊的同學找到一個相應的崗位問題不大。
李:我其實覺得大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雖然這個事挺突然。因為大家都挺優秀的,找個一個比較好的工作應該問題不大。


LiveVideoStack:有沒有那種特別受追捧的?

李:現在看沒有那麼樂觀。有一些個別的場景或者一些公司在年齡上面會卡,尤其是對於超過35歲的人會有點壓力。


LiveVideoStack:今天還在說,搞RTC的35歲不是問題,但40歲是不是問題,未來45歲是不是問題,這個很難講。

李:所以這塊多少有些擔心,因為我也35+了。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公司如果真心招人的話不會卡年齡,更多的還是關注這個人的技術水平。大家都在一個圈子,都知道像音視頻技術、RTC這種是需要積累的,不是一個新的框架,拿過來就能用的。


LiveVideoStack:同學們去什麼樣的行業領域居多?
李:面試的機會不少,騰訊、頭條、快手等大廠還有一些雲廠商,還有就是美團和Bigo等。但現在發offer普遍很謹慎。


LiveVideoStack:回到你身上。畢竟你35歲了,被裁後會有擔心嗎?
李:確實會有些危機感,多少會懷疑一下是不是市場還認可(自己多年的積累)。


LiveVideoStack:我覺得這個事情,從老闆到業務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再到HR、獵頭都很艱難。尤其現在招人非常非常難,一個合適有經驗的人,又能踏實做事情非常非常難招到,這麼多人都是優質資產,一下子全部流失掉,有一點傷感吧?
李:你都能感覺到,我們心裡就別提多難受了,都是從零打造的,一個一個面試,打電話聯繫,來了以後花了很大的心思去安排工作,去培養。天天面對面一起工作,溝通討論等等。也做出了一些成績,這些突然一下就沒了,心理上是很難接受的。


LiveVideoStack:你覺得未來有可能和這些同學再合作嗎?
李:我當然希望。有可能在找工作時找到了同一家公司。


LiveVideoStack:考慮過創業這條路嗎?
李:這看怎麼說。加入一個創業團隊,還是作為一個創始人去創業。我覺得我還沒積累到相應的資源和想法。如果加入到一個創業團隊是可以考慮。因為近兩年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創業公司,最早的像聲網,微幀,包括做晶片的NETINT。他們也都是大佬嘛,有很多的行業積累然後去創業,我覺得加入這種團隊是挺高興的,但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LiveVideoStack:我覺得任何時間,任何行業都是有機會的。
李:對,像我當年加入現在的公司時,行業剛剛興起。當時毅然決然地加入過來。那會兒感覺自己還挺年輕,雖然那時候也30了,但還是挺有衝勁的。現在可能多少心態會受到影響,但也希望能調整過來,保持一個衝勁兒。


我覺得這幾年在公司的積累保持著一個上升勢頭,無論是管理上還是技術能力上。對我來說,覺得雖然可能有公司卡35歲,但我對自己還是挺有信心,我覺得自己的能力各方面還是處在一個年富力強的階段。不知道為什麼會卡年齡,可能因為崗位競爭太激烈了,公司的選擇太多。


LiveVideoStack:上一家公司給你帶來的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什麼?
李:是一個全方面的成長。我剛來的時候,屬於團隊裡面主力幹活兒的角色。更主要的任務還是去把領導安排的工作做好,算是一個senior的開發。對業務、整個行業,以及對技術深度和廣度沒有那麼多的了解。也沒有對團隊整體負責,向上負責。一些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沒有去想。技術上的積累也偏窄。隨著公司業務擴張,我有了很多機會去獨立負責很大一塊事,技術上也需要不斷往寬和往深去做。當然這幾年隨著團隊大了以後很難往深了去做,儘量往寬了做一做。也會有意識做一些技術管理工作,幫助大家成長。所以來這邊最大的變化是從一個senior engineer轉化成了一個 tech lead,我希望現在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或者比較優秀的技術leader。


LiveVideoStack:有一種現象可能在大公司里比較多,自己的公司裡面不缺技術leader,只缺寫代碼的。你是否有這種擔心,一旦成了一名技術leader,就不可能在某一個技術領域扎得很深,你的視角不斷變寬,管理任務會變得更重。你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嗎?
李:從兩方面說。公司業務大了肯定需要這種管理角色,需要有人帶著一個個團隊去執行。不可能一個人去管,一定需要一級一級,設立管理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旦你在團隊裡面技術做得比較好,業務理解也比較深,那麼自然而然,你就是管理者的最佳人選。


但做管理,技術上肯定會受很大的限制,因為你可能將更多的精力用於招聘,和業務開會溝通需求,救火,比如出bug了,出故障了做復盤,再去制定各種計劃。今天開個會討論一下下個Q的目標,明天討論一下接下來的測試流程,後天討論一個新的開發流程。


你可能頂多把工作計劃制定好,分解到個人,很難去關注細節,很難幫團隊成員去review代碼。更多的就是幫他設計方案,做一些架構。但是你一旦帶了超過20人,這些都做不了了。因為團隊到了這個規模,可能就會有專門的架構師去做。如果要帶到更多人,基本上技術細節肯定都沒法參與,只能大面上看一看。當然也用不著你來做,會有更優秀的同學來做。


另外一個角度看,作為一名技術leader的價值在哪兒?這不是一個人的價值了,你的團隊整個產出就是你的產出。這個產出是將你個人產出放大了很多倍。我原來只能做一個小功能,做一個算法,但現在我一個Q輸出的東西太多了,能做一個複雜的系統,做一個特別優秀的算法,做特別深入的優化,這些是你之前做不到的。


但如果你的工作做不好,那麼團隊也會比較混亂,團隊輸出反而還不如你自己。我們知道有些大牛他自己寫代碼一天寫完了,但是發給下面的人寫不出來,恨不得自己寫。leader做得好的話,一定是我恨不得招的人比我還優秀,但我要比他有更多的view,對於整個業務、技術方向和架構,能從更高的level、更高的維度帶領團隊。這個事做到,才能算是一個成功或者稱職的leader。做到這點你就有非常好的產出,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LiveVideoStack:剛才你提到一個細節,你希望能夠招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這樣才能保證團隊往上走,而不是越來越平庸。會不會有這種情況,招一個人進來之後發現他的package比自己還高?
李:如果有人package比我高的話,他能力確實突出的話,我就覺得OK。另外想說的話,這些年沒有去外面看過leader這個職位,是因為leader這個坑少吧,尤其靠譜公司的坑更少,出一個很快就沒了,也要碰運氣。這是近期來的一個擔憂吧。


LiveVideoStack:而且你要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帶團隊,還有匯報的老闆,還要對新公司有足夠的了解,還會面臨內部的競爭。


對想涉足音視頻領域的應屆生或非音視頻的技術人,你想說什麼?有什麼建議嗎?
李:這些情況可能發生在校招上會多一些。我們也經歷過好多年的校招了,音視頻或RTC很難招到特別對口的人,其實社招也一樣,很難有特別對口的。


校招也有對口的學生,但是競爭很激烈,比如專門做算法的。但是這幾年這方面出來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有很多實驗室的學生都招不到了。我們也看到,音視頻方向對口的也不是計算機,傳統上來講是EE、電子、信號處理和通信。真正計算機專業反而做音視頻的不多。我看到的,還是需要在學校裡面有一些相應的經驗更容易拿到offer。完全沒有經驗的一般也不會投我們這個方向。


社招方面,沒有看到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就過來做音視頻的。感覺直接轉行沒有見過特別成功的,但是可能因為我的接觸面還是比較窄。


無論你做客戶端、後端、前端,都有很好的成長路徑。你真的想鑽研,我覺得可能會比你重新去學一門技術要容易。


音視頻各種資料,開源框架都是比較多的,但是路上要學的東西很多,要邁過很多門檻,難度還是挺高。我見到的真正對音視頻感興趣的同學,都是一些在學校裡面有過經驗的,有一個能夠專心學習的環境。但是真正工作以後很少見轉行做音視頻的。既然已經工作了,為什麼不在你現在的方向繼續去深入呢?


LiveVideoStack:能不能分享最近看的一本書或電影?
李:像我們現在這個階段讀一本書是很奢侈的,剛才講了現在面對的壓力挺大,需要不斷去學一些新的東西。時間比較碎片化,更多的是看一些這種碎片化的資料,比如說一些公眾號,知乎上一些文章,B站上一些視頻,感興趣的paper等。其實很難有時間去正兒八經地讀一本書了,在前一兩年還是還是會持續閱讀一些書。我業餘時間會看兩方面的書,技術上更多的是一些工程方面的書,尤其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時不時要溫故知新,像C++,計算機底層的技術與系統。其實本來是想看一看管理方面的書,包括一些心理學的書,都買好了但是沒有時間看。


電影的話倒是有時會看,放鬆一下,最近在重溫哈利·波特系列,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有想像力的文學作品,然後跟我們的傳統觀念很多東西都不一樣,天馬行空的感覺。其實對我們做技術來說,需要有想像力和創新力。另外,現在期待十月底上映的沙丘,特別經典的一個科幻IP。


LiveVideoStack:現在這段時間,你會更忙嗎?還是會更多地做一些思考的事情?
李:這兩天其實不忙。人也是在一個懵的狀態。所以接下來可能要花時間梳理一下感情,平復一下心情。仔細思考一下接下來找工作的計劃。肯定接下來是忙的。


LiveVideoStack:進入到下一輪都沒有時間看書的階段。
李:被現實毒打。


LiveVideoStack:這種狀態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改變?讓自己能夠有一段時間緩衝,深入做些思考。
李:換工作去了一個新的公司,步入了一個新的工作階段。人都有一個舒適圈。從七月份開始,舒適圈被打碎了,然後要重新進入一個新的舒適圈。


LiveVideoStack:有沒有覺得命運對自己很不公平?
李:一開始都會這麼想,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啪一下就基本上什麼都沒了,甚至要重新找工作,好像要被人挑三揀四,這些都是可能的。


但是反過來想想,你把這個view放大一點,不要集中在這個行業,整個世界、整個國家在過去這一兩年發生了什麼。有時候想想,可能自己還是幸運的。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要開一個餐館,都租好了,裝修好了,疫情來了全都開不了了,誰會把這錢賠給你?還有開電影院,我們家附近那邊就已經關張了。當然確實今年還有些公司上市了,比較幸運。人不能總跟那個幸運的去比,還要看整體的環境。


公司裁你,還有補償。你現在找工作還有人要,不錯了。


LiveVideoStack:家人會不會給你些壓力?因為一些物質上的回報一下子就沒有了。
李:這些方面其實還好。現在孩子教培花銷也少了,所以基本上能保持一個穩定的收入就好。其實從家裡來說。尤其是父母的角度來講,他們可能更多地不是希望你大富大貴,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當然,裁員的事兒還沒有給家裡說。


LiveVideoStack:他們不看新聞嗎?
李:他們知道「雙減」,但我還是刻意地淡化「雙減」對公司的影響,也沒必要讓他們擔心。另外我老婆也不是特別能花錢的人。尤其像我們程式設計師,開銷更少了。像衣服穿的都是公司發的,電腦也用公司的,業餘時間就看看B站。


LiveVideoStack:最近有時間來陪陪孩子了。
李:陪孩子的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工作日比較少,但是每個周末會固定至少半天時間帶孩子出去玩玩。目前在家庭上還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是隨著孩子長大,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還不知道接下來能不能平衡工作和對孩子的教育。


LiveVideoStack:我沒有什麼問題了,你還有什麼想補充的?
李:對一些新入職場的同學們想說的話吧。一旦工作年頭久了以後呢,你會發現職場上一般來說是沒有一帆風順的,可能有個別一帆風順的同學,但你看他走的路都像開掛一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選一個比較好的就業方向,合適的行業,踏踏實實地做好就不錯了。當然你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會發現總有一些波折,會有行業的變化,有些新的行業興起,舊的行業沒落。或者一些黑天鵝事件落到你身上。所以還是積極面對吧,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想想我們的父輩當年下崗,有首歌叫《從頭再來》。其實他們經歷的會比我們沉重更多。


可能隨著經驗增加,你會發現變化可能是正常的。所以能做的還是儘量去擴展自己的視野,對行業變化更敏感一些。讓自己的技術方向的積累不只限於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個細分領域,這樣一旦有些變化就能更輕鬆應對。不要做一些太激進的選擇,年輕人有資本,去冒險去闖蕩也挺好。開始華為的工資是比外企低的,華為去大學宿舍招人,都不願意去。一般都想去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和微軟。後來華為,阿里都崛起了。說不定這個行業動盪,是讓你去有機會去看一個新的機會。


LiveVideoStack:之前提到睡眠不好,怎麼調整自己?
李:聊聊天、運動、跑步游泳。十一期間帶孩子出去玩玩。夜裡睡不著就看看球賽唄,多多少少需要一些時間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