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風物 ∣ 站在屋頂唱歌的動物們

國際在線 發佈 2021-10-18T02:12:50+00:00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你在故宮遊覽時,遇到「御」貓了嗎?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過,故宮很多貓都是明朝貓的後代。據不完全統計,故宮裡有二百多隻貓,每隻貓的生活條件都很好,還有愛貓人士寄來貓糧。這些貓也默默守護著故宮,這麼多年來故宮都沒有一隻老鼠。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你在故宮遊覽時,遇到「御」貓了嗎?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過,故宮很多貓都是明朝貓的後代。據不完全統計,故宮裡有二百多隻貓,每隻貓的生活條件都很好,還有愛貓人士寄來貓糧。這些貓也默默守護著故宮,這麼多年來故宮都沒有一隻老鼠。

這座位於城市中央的世界文化遺產,上演的「貓和老鼠」的故事,從側面體現了中國自古傳承至今的自然生物多樣與歷史文化多元有機融合的思想理念。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有動人旋律在對面的屋頂

當然,故宮裡的頂流「動物」,要數各處宮殿房頂上各種各樣的小怪獸。

在故宮殿脊和屋脊上的小動物,都是琉璃裝飾件。其中太和殿為等級最高的古建築,角脊之上以「騎鳳仙人」為首,以「龍吻」壓陣,中間整齊排列著十個脊獸。《大清會典》上說這十個琉璃釉面小獸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皇宮是講究莊嚴肅穆的地方,按照這樣的邏輯,當初修建故宮的時候,不會僅僅基於為了好玩有趣,就在屋頂上安裝了那麼多的「小動物」。從故宮退休後,現任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的單霽翔還在不懈致力於講好中國的世界遺產故事,他揭秘了小動物們為什麼要「在屋頂唱著歌」。

單霽翔指出,中國哲學在天人關係上主張生生不息、天人合一。比如,許多史前文物上的太陽紋和葉芽紋寄寓了先人對太陽和植物生長的期望,青銅器物上大量典型的獸面紋不僅代表了神秘的事物,也伴隨著莊重的意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留下了大量的反映動植物的文物。

此外,故宮屋頂上這些「小動物們」不僅僅只是帝王宮殿上的裝飾物,還是屋頂防止雨水侵蝕滲漏和鬆散脫裂的重要琉璃部件,更是建築匠師們把實用構件與藝術造型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典範,是中國傳統古建的一大特色。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大怪獸 小可愛

不同的脊獸,有著不同寓意。古建屋頂上的動物主要有兩類:正吻和脊獸。正吻是宮廷屋頂正脊兩端的裝飾件:龍頭、龍口,咬住正脊,是防火鎮水的象徵。脊獸呢,都是自古以來的麟類、羽毛類和獸類的吉祥動物形象,它們從自然界而來,和合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古建上將騎鳳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騰空飛翔並有祈願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塊瓦件。

接下來的小獸同樣是各有寓意的。比如,蹲在太和殿屋頂上的獅子被認為是可「猛」可「仁」的瑞獸。唐朝虞世南在《獅子賦》中描繪獅子:「筋骨纖維,殊恣異制,闊臆修尾,勁豪柔毛。釵爪鋸牙,藏鋒蓄銳,彌耳宛足,伺間借勢……遂感德以仁。」還有獬豸,體形很像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怒目圓睜,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神異經》云:「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古人認為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是司法「正大光明」的象徵。

故宮屋頂上有一隻特別的小動物,它只出現在故宮太和殿上。在這十個脊獸中排行第十,故被稱為「行什」,也叫雙翼猴,是戧脊上的壓尾獸。行什似人站立,手持降魔金剛寶杵,頗像傳說中的雷公,所以古人寄寓它能防火防雷電,素有「避雷針」之稱……

這些小動物們,像一個個美麗的音符,在屋頂上彈奏動人的歲月之歌。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書畫裡的常客

除了屋頂上小動物有這些傳統寓意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喜出現以自然的動物來表達文明的精神。像以「鹿」代「祿」,以「蝠」代「福」,猴騎在馬上寓意「馬上封侯」,鷺站在芙蓉邊上寓意「一路榮華」,以「喜鵲」和「鵪鶉」寓意「喜慶」和「平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動物形象大多在文物中出現,一方面,它們與動物本身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動物的分布、演化與習性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它們又常常游離於動物本體之外,成為人類觀念的寄託,存在著地域差異、時代差異和文化差異。

比如,站在屋頂唱歌的鳥類是古代花鳥畫中的常客,從中也可看出,這些鳥類對人類環境的適應。一千年來,種群數量和分布並沒有特別的變化。也因此,鳥類的地域性分布與畫家的地域性分布有了對應關係。五代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和明代邊景昭的《三友百禽圖》,畫裡的每一鳥類都十分逼真,特徵明顯,均可鑑定到哪個種類。黃筌是成都人,所畫的每一種鳥類都是我國南方包括成都當地最常見的鳥類。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這些動物們,或站在古建屋頂上,或存在於陶俑銅像,或存在於浮雕彩繪書畫,有的作為文玩把件,有的作為鎮宅瑞獸,是我國古代先民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真實寫照,也為我們在當下探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近期在我國雲南昆明舉行,旨在共同探尋人與動植物、人與自然相處之事宜。美麗的面孔、靈動的身姿,生物多樣性構成了我們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也留給了我們豐富生動的世界遺產。

單霽翔表示,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離不開人民,更需要不斷創新的傳播方式,讓文化自信深入每一位同胞的心靈。他希望通過真誠與創新,讓文化遺產變得更為「平易近人」,進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讓人們愛上文化遺產、汲取精神力量。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同處於一個充滿生機的生命洪流之中,我們應該傳承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和善。單霽翔期冀,通過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實現我們共同的自然文化遺產既有輝煌的過去,有尊嚴的現在,也能在創新中走向未來,在屋頂的小動物們能繼續歡快地唱著它們的歌。(嘉賓:單霽翔、作者:陳毓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