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婚戀觀:門當戶對、長輩認可,才是美好愛情

憑欄翠袖 發佈 2021-10-18T04:59:15+00:00

喜歡《紅樓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受影視和戲曲的影響。自五四以來,《紅樓夢》一直被解讀為「反封建」的巨著。而寶黛之戀,一直被視為是反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叛逆之舉。影視戲曲編導們在進行二次創作時,也都延續的這種思路。其實《紅樓夢》的作者開篇就說:「此書大旨談情。

喜歡《紅樓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受影視和戲曲的影響。自五四以來,《紅樓夢》一直被解讀為「反封建」的巨著。而寶黛之戀,一直被視為是反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叛逆之舉。影視戲曲編導們在進行二次創作時,也都延續的這種思路。

其實《紅樓夢》的作者開篇就說:「此書大旨談情。」


這個情,不是單指愛情,而是包括了愛情在內的各種人情,通過各種故事,反映人情和人性。


寶玉和黛玉自幼青梅竹馬心心相印,這種親密的條件是長輩給創造的,這種親密的狀態也是長輩認可的。

第二十五回,鳳姐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還特地指寶玉道:「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


第六十六回,賈璉的小廝興兒說寶玉:「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王熙鳳是內宅少奶奶,是主子;興兒是外宅男僕,是奴才。這兩個人異口同聲認為,寶玉黛玉未來是必定要成婚的。他們能有這樣不約而同的看法,來源必定是長輩的意思,也就是賈母的計劃。


古代婚姻能否成就,主要取決於長輩。作為賈府最高權力人物,同時也是寶玉和黛玉共同的最高長輩,賈母對他們的婚姻具有極高的話語權。


從二人的品貌來說,是一對璧人、且情投意合,從家世來說,末世公府的嫡出少爺,配一個探花出身巡鹽御史的獨生小姐,算是一種門第上的互補。誠然,黛玉自稱「一無所有」,然而賈家內囊也盡上來了,況且賈母聲稱,選媳最主要是模樣兒性格,家窮倒是無所謂的。


所以,雖然寶玉黛玉的愛情不被封建禮法許可,但他們的婚姻是內定了的。如果賈母沒有這個意思,精明的王熙鳳斷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打趣。


換言之,寶黛的戀情是在有婚姻期許的大前提下萌生和發展起來的,因為有了長輩做主這個前提,他們的愛情就被作者美好化、合法化,與民間常見言情故事中的「淫奔自擇、私定終身」式行為,有所區別。


他們之間忽喜忽嗔、互相試探、互相關心。曹雪芹用唯美的筆法描繪他們細膩純真的愛情。


寶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聽說黛玉也愛吃,就收拾乾淨了留給黛玉吃,他喜歡玩的,只要黛玉也喜歡,就送給她玩。他當眾讚美黛玉、維護黛玉,不避嫌疑。他陪著黛玉葬花,他們一起讀《西廂記》。他對黛玉說:「你放心。」

黛玉為了寶玉而猜忌寶釵、湘雲,因病很少做針線的她,為了寶玉做極精緻的香袋。她幫寶玉作弊寫詩,給他補作業,她為他擦汗,給他喝自己杯中酒。寶玉挨打,她為他傷心流淚,寶玉送她帕子,她在帕上題詩。她說:「你好我自好,不必為我自失。」


因為這些愛情細節的描寫太過浪漫唯美,讀者幾乎忘記了他們本來就是有長輩首肯的婚姻計劃的。所以說,這一曲浪漫的愛情雙人舞,其實是在禮教規矩的框架之內,發乎情,止乎禮,並未越雷池。


長輩的認可,不但使得其愛情合乎規範倫常,也為起初的情根深種做了合理化鋪墊,讓後來婚事未遂、天人永隔的悲劇更加打動人心。


曹雪芹支持和讚美的戀愛,是基於長輩認可、門當戶對的前提下的「發乎情、止乎禮」。這樣的愛情,他是尊重和欣賞的,即便是悲劇結局,他也是哀婉遺憾的。高續中,黛玉背著長輩,私戀寶玉、婚姻未遂而死的結局,八成不是雪芹本意。


《紅樓夢》中另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提下的。財主女兒張金哥與原長安守備的公子有自幼的婚約,偏又被長安府太爺小舅子李衙內看上,非要求娶。因為父母迫於權勢壓力,與守備家退婚,金哥自縊身亡,守備公子也投河而死,不負妻義。

金哥這樣的烈女行為,固然有封建時代從一而終的道德思想影響,但另一方面,她與守備公子八成也是有愛情的,因為兩情相悅,才能同生共死。


對於這種門第相當、長輩認可的愛情,曹雪芹也是樂見其成,滿懷祝福的。


貧女邢岫煙隨父母來榮國府投親,遇到了送妹發嫁的薛蝌,二人年貌相當,彼此是有好感的。 岫煙父母為人不堪,但是本人知書達理,舉止如野鶴閒雲。薛蝌的氣質外形酷似寶釵,是冷靜理智的白面書生,薛家日漸衰頹,所以在選媳上並不特別在意門第。薛姨媽做主給薛蝌定了這門親事,兩位當事人是「如意」的。這也是一種不越雷池的規矩愛情。


除了這些貴族公子小姐之間的門當戶對愛情,奴僕中的愛情,也同樣是被父母認可的,更加美好。


丫鬟司棋與表弟潘又安相戀,潘在信中說「父母已覺察你我之意,但姑娘尚未出閣,尚不能完你我之心願。」


意思是說,他們的戀愛,是雙方父母都知道並默許的,只是因為司棋伺候著迎春,迎春不出閣,司棋就是現役丫鬟,暫時無法嫁人,所以他們只能等待。


後來司棋與表弟戀情事發,被鳳姐帶人抄檢大觀園時抓了個現行。而此時的司棋「低頭不語,也並無畏懼慚愧之意」,倒讓鳳姐驚訝了。


曹雪芹通過司棋的坦然表現告訴讀者:這樣的愛情,並不丟人。


與此相對比,尤家兩姐妹的愛情就是反面教材。尤二姐嫌貧愛富,拋棄自幼訂親的未婚夫張華,在母親尚未同意時,就與賈璉眉來眼去,最終果然遭始亂終棄,被鳳姐虐死。

尤三姐未經長輩同意就自擇浪子柳湘蓮,單戀了五年,結果被拒婚,憤然自殺。她的鬼魂託夢給柳湘蓮,自稱是「恥情而覺」。尤三姐因為知其情可恥而了悟成仙,就職於警幻仙姑門下。曹雪芹通過尤三姐的自白也表態了自己的價值觀。


她們的不幸結局,按照作者所說,固然有老天懲罰她們敗壞人倫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她們越矩自擇,也是結局不良的重要原因。


襲人對寶玉的情感是建立在「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許了寶玉的」,所以她對寶玉所做的一切關照、勸導、偷試雲雨、進諫王夫人,都被作者概括為「賢」。

晴雯也是賈母相中的給寶玉的預備役姨娘,她對寶玉的痴情付出,曹雪芹是悲憫的,在她去世之後,曹還安排寶玉寫了一篇感天動地的《芙蓉女兒誄》來讚美她。


而彩雲和彩霞這兩個丫鬟,未經主子許可就與賈環相好,最終的結局就是遭到賈環的背棄,而且作者對她們的感情抉擇,並無讚許憐憫之意。


暗戀富貴堂嫂王熙鳳的賈瑞,必須死得很難看。而在姐姐葬禮上與小尼姑偷情的秦鍾,也難逃短命的噩運。他們的感情未嘗不熱烈不勇敢,但這種超越世俗規矩,門第不當、長輩反對的私情,在作者眼中,是齷齪可恥的,也決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其實曹雪芹是個很傳統的人,他認可的愛情,不但要人品、情趣、性格般配,而且必須要門當戶對、家長認可。


這不是他個人的保守主義,而是世代累積的人生經驗,確切說,就是人情的常識——也就是《紅樓夢》的主旨。


事實上,在讀者心目中,也無法想像蔣玉菡與黛玉相愛,或者賈芸與寶琴留情。儘管他們也都是年貌相當的美女俊男,但是,跨越階級和背景的愛情,本身就缺乏和諧美感。


這種人以群分、家長做主的婚戀觀,在五四之後一度被視為封建餘孽、自由戀愛的大敵。事實上,與其說這是保守的封建思想,不如說是一種古老的生存智慧。


現實世界中,夫妻之間的階級和背景差距越小,影響婚姻和諧的因素也就越少。愛情是以心換心,是精神上的互戀,而婚姻則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物質資源上的交換和共享。感情、性格、物質……任何一個方面的不均衡,都可能帶來婚姻的不幸。而長輩的經驗閱歷更有助於幫助子女減輕年輕時情感和理智不穩定的狀態帶來的影響,幫他們避開昧於識人的坑。


不僅曹雪芹持這種態度,就連學貫中西的林語堂,也是講究西學為用,中學為體的。他的小說《京華煙雲》中,最好的婚戀都是家長包辦的門當戶對婚姻。


女主角姚木蘭鍾情清貧才子孔立夫,她父親卻堅持讓她嫁給好脾氣而略平庸的富家少爺蓀亞,卻把她溫柔敦厚的妹妹莫愁許配給了立夫。他說:「木蘭是金命,蓀亞是水命,金入於水則金光閃爍……若使木蘭去推動氣盛才高的立夫,則大可能招致災難,後果不堪。」



後來木蘭與蓀亞,雖然婚姻生活中也有過波折,但都是有驚無險,算得上是美滿姻緣。莫愁與立夫也是歲月靜好。這就是林語堂的婚戀觀。


林語堂自己也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如斯聰明伶俐,七八歲上就被父親鼓勵著寫作、投稿。成年後在台灣故宮博物院任職,還編譯過《唐詩選讀》,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


如斯成年後,林語堂為她物色了一位醫生做丈夫,但是如斯並非姚木蘭,她堅持要自由戀愛自主擇偶,訂婚宴前一天,她與美國人迪克私奔。而迪克是一個高中沒畢業就被學校開除的小混混,不但不務正業居無定所,還時常家庭暴力。如斯相信愛情至上,愛情能戰勝一切背景和階級上的差異。最後,她終於在不幸的自主婚姻中輸得遍體鱗傷。


雖然她最終擺脫了,但這場婚姻給她的健康和自信都帶來沉重打擊,她無法原諒自己,就此罹患精神疾病,最後,她在台灣故宮的鐵窗上上吊自殺了。屍體被發現的時候,桌上一杯茶還是溫的。


與此相反,同樣是接受過西式教育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最終拒絕了浪漫詩人徐志摩的追求,選擇了父母讚賞,並且背景也與自己更為般配的梁思成,二人不但各自事業有成,還成就了一段美滿佳緣。


談戀愛,有感情即可,但要走入婚姻,則需要更多理智的權衡。畢竟婚姻不是單純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各自擁有的資源和社會關係的結合。


現代人多半是少年時代忙於學業,被禁止早戀;成年後又是為生計奔波,很難遇到稱心的佳偶。所以,如今各種徵婚機構和交友網站盛行,有關相親的搞笑段子也是層出不窮。大家似乎有一種共識就是:實在沒辦法才去相親,而相親成就的婚姻必定不是真愛,幸福機率很低。尤其現在很多徵婚機構也是唯利是圖,騙婚男女、殺豬盤遍地都是,所以,徵婚這事,也顯得格外高風險起來。


我早年在一家美國企業工作時,有很多搞軟體研發的印度同事,閒時聊天,就說起印度的徵婚風俗。印度是一個掮客盛行的國家,在那裡辦事,很多事情,走正規手段往往無法辦成,倒是找掮客交錢納賄效率更高些。而媒婆這個職業本身就是最古老的一種掮客。


在印度,聯姻是很嚴格的事情,不同種姓、不同階級之間基本沒有聯姻的可能。寶萊塢電影裡的浪漫愛情故事從來都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我有個印度男同事,年紀不大,已經訂婚了。他父親說:「我知道你受的是現代教育,喜歡自由戀愛,我也比別的家長開明,你可以先自己找對象,但是必須得父母相看同意才行。如果你二十五歲之前還找不到能帶來給我們看的女孩子,就得接受我們的相親安排。」


印度的徵婚機構恪守顧客至上原則,並且收集有大量的資料庫。顧客可以把要求提得很細緻,比如要求對方是哪個學校畢業的,頭髮、眼睛要什麼顏色等等。每個登記在案的客戶都會被按個人條件打分,比如讀過大學,可以加五分,如果是留美碩士,可以再加五分,身材好、薪水高、家底兒厚等等,都是加分項。媒婆會把同一分數區間的男女放在一起進行匹配,然後挑出合適的幾個備選人,讓客戶自己挑。


張愛玲在《心經》裡有一句台詞說:「在這個範圍內,我是人盡可夫的。」印度徵婚機構大概也是這個思路,但是他們的方法更細化,是叫人在合適的安全的範圍內擇偶。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在世界上適合結婚的人大約有4-6個,他們具有某種適合你的共性,但是由於緣分或者你的擇偶理性不足的原因,導致你會完美錯過他(她)們。所以聽起來,印度徵婚機構這個做法,反而更加科學。


在客戶選定備選人之後,就會安排相親。相親一共只有三次。第一次是男方去女方家裡拜訪。男方會一家老小傾巢出動,女方家裡也是全家集體接待。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探對方家底,因為這些情況徵婚機構早已告知,也決不會騙人,如果騙人,機構就是自己砸牌子了。家訪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對方的家庭成員、家風家教和三觀。如果男方發現女方家庭不和諧或者家庭成員有問題,是可以否決的。女方如果發現來做客的男方家人有問題,也可以反對這件婚事。


如果第一次見面雙方沒有異議,就進行第二次見面,女方和家人一起去男方家拜訪。通過這兩次拜訪,對雙方的血親和社會關係、家庭教養環境、生活起居習慣,都有了充分了解,在仔細觀察之後作出理智判斷,可以避免婚後因為家族矛盾而導致婚姻裂痕。


在前兩次見面都滿意之後,才有第三次見面。這第三次是男女主角單獨見面,他們可以暢談自己的條件、要求、愛好,對婚姻的期待等等。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依然可以否決。

事實上,這已經是男女主角第三次見面,能走到這一步的,說明對對方的硬體、外形、氣質、談吐等都比較認可了,即便是一見鍾情的人,也經過了家人兩輪評頭品足,至此,情感衝動已大大降低,而至此做出的最後決定,自然也比單純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做出的激情承諾要慎重一些。


見過三次之後,如無異議,就可以訂婚了。


我問同事:「訂婚了可以反悔嗎?」

他說:「不可以,因為經過了這麼嚴格的背景考察,雙方家族和本人都認可了,就不能不信守承諾了。訂婚要是取消,簡直比銀行信用喪失還要惡劣。要是我提出要退婚,都不用告訴女方,我老爸直接會拿槍崩了我。」


聽起來,印度的相親方式似乎是更加科學合理。雖然浪漫的感覺稍嫌欠缺,但是的確給婚後的糾紛事先排了不少雷。


對於傳統的東方國家,家族內部很難建立明確的邊界感。小夫妻無法割裂原生家庭和血親單獨建立家庭,而婚前的浪漫愛情又容易消蝕於婚後的各種雞毛蒜皮,尤其是雙方的親屬關系所引發的糾紛,所以,即便是夫妻本身沒有矛盾,光是雙方親戚帶來的麻煩就足以造成婚姻的不穩固。印度這種相親方式,是在婚前就得到了對方家人的認可——如有不滿,婚前就否決,免得婚後拆台。


男女雙方的一見鍾情往往是片面的,婚前戀愛時,雙方都會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現給對方,而婚後一旦暴露了本色,就會失望。而這種相親,是帶了火眼金睛群策群力的親友團去幫忙挑剔的,即便你自己見色起意欲令致昏,親友團還是能旁觀者清,而且,從對方的原生家庭,也能推測出對方光鮮外表下掩飾的毛病。一個人會演戲,能瞞過另一個人,也就罷了。但要想一群人都演得無可挑剔,瞞過另一群人,那可真不容易。


所以,這種在婚前就互亮底牌的相親方式,確實還是很實用的。對於那些以婚姻為人生必修課的同學來說,完全可以學習一下。不過,前提是,當事人自己能清楚判斷自己的愛情取向和婚姻理想。


當然,目前在國內似乎沒有這樣的條件和風尚。多數人到了適婚年齡卻依然對兩性關係的經營和自己個人需求一無所知,你問他(她)想找個什麼樣的對象,他(她)自己也說不上來,相親也特別盲目,經常是浪費時間。很多人明明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卻要掛上一塊尋找純愛的幌子,也是自欺欺人。最後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匆忙湊合找個對象,結果婚姻不幸福。


事實上,自由戀愛最可行的辦法是戀人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確實有結婚的打算,就及時彼此造訪對方家庭,最好讓雙方家人見面,確定彼此滿意。如果發現有不合適的地方,及時分手止損。千萬不要兩人都訂婚了,都誓同生死了,才去見家長,到時候引發家庭反對、以死相脅的狗血劇。


當然,如今的老年人,由於知識和經驗老化,已經很難在職業規劃上給子女提供建設性意見。但是在婚戀識人上,只要不是特別愚昧無知或者心理變態的家長,都還是可以給子女以客觀理性指導的。

自從脫離了封建社會和包辦婚姻之後,人們急不可耐地奔向自由戀愛的境界,以為純粹的二人之間的愛情是婚姻幸福的唯一條件。然而他們失望了,自由自主、感情為基礎的婚姻也未必個個幸福,他們不幸的機率幾乎與包辦婚姻是差不多的。所幸的是,現代社會離婚也是自由的,不過,離婚也是要付出成本的。


人性決定了任何時代和社會,都沒有完美的愛情,所以,如果不想在失敗的婚姻上付出太多,不妨在婚前多帶眼識人,讓你的親友團好好挑剔、參謀一番,自己樂意不委屈,親人們也認可和看好,這樣的婚姻,成功可能性自然更大。


畢竟,與其讓差距巨大的兩個人浪漫的一見鍾情許終身、面臨未來歲月中感情之外的種種挑戰,不如說,兩個背景相似、親友認同的人慢慢培養出的愛情,更容易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祝福,也更容易風平浪靜地走下去。


話說到此,你一定要質疑了,婚前照這麼挑剔,肯定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啊!確實如此,可是結婚本來就是一場冒險,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儘量把整體風險降低。婚前越挑剔,婚後風險就相對小一些。如果本身條件有限,可挑剔的餘地就不大,那麼本身和家人也就不能太挑剔,相對的,婚後不幸福的風險也會更高。


所以,要麼辛苦提升自我,讓自己的選擇餘地更大;要麼在某些方面放寬要求,湊合找一個差不多的人過日子。但是無論如何,選擇背景相近、家人認可的對象,是婚前帶眼識人的一種捷徑,也是成本最低、可操作性較高的一種方法。



人生苦短,小心謹慎,避免踩雷,才能讓你的婚戀生活品質更好,畢竟,與跌宕刺激的人生體驗相比,更多人還是嚮往歲月靜好的實在和平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