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畫布上作東方水墨,旅法40載的他時隔三年再度來滬辦展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5-04T01:24:56.380738+00:00

「天人之間」——旅法藝術家葉星千作品展2月25日下午在上海中成智谷創意產業園的成美術館開幕,專程從巴黎趕回上海的葉星千(右三)與觀眾們在作品前合影。

「天人之間」——旅法藝術家葉星千作品展2月25日下午在上海中成智谷創意產業園的成美術館開幕,專程從巴黎趕回上海的葉星千(右三)與觀眾們在作品前合影。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在畫布中央,借用一個擋片,在作畫之初預留出一個天窗,畫作完成後,精細的白色界限內呈現出的是一幅「畫中畫」,讓觀者仿佛推開一扇窗戶,從原畫中找到了另一片天空,又仿佛是進入到平面繪畫難以企及的三維空間……

畫在油畫布面綜合材料之上的「窗戶系列」作品之一《重回時光》

2月25日下午,溫暖的陽光從不同角度折射進上海中成智谷創意產業園的成美術館,在此開幕的「天人之間」——旅法藝術家葉星千作品展的43件作品中,除了水墨宣紙「影與像系列」、「線條系列」作品之外,畫在油畫布面綜合材料之上的「窗戶系列」、「色系列」作品引發觀眾的強烈好奇心:原來中國水墨在畫布上也能產生這樣既不同於宣紙、也有異於油畫的暈染效果。

這些創新之作的出現,其實與畫家的個人經歷有關。葉星千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出身於浙江樂清的一個雕刻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傳統手工藝製作和書畫藝術發自內心的喜歡。小學時,有次幫班裡50多位同學「代筆」繪畫作業,儘管每幅都不一樣,但還是被美術老師發現並教育了一番。讀高中時,父親為了給他買上好的宣紙,徒步幾十公里去雁盪,當時一張宣紙要賣一角,而父親種地一天才賺1元。

19歲那年,懷著對歐洲藝術殿堂的憧憬,葉星千獨自離開家鄉,從上海啟程前往巴黎求學。為了生存,他曾在聖安東尼弗堡區一間家具製作坊製作中式家具,還曾經營小生意、做過服裝設計師,將微薄薪水中的一部分省下來,每周到巴黎各大博物館參觀充電。

由於在歐洲買宣紙不方便,葉星千憑直覺、經驗和激情,開始嘗試在西方的油畫布上畫中國水墨畫,通過對畫布的不斷改良和嘗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布面水墨油彩」和「彩墨畫法」。有藝術評論家評論他的藝術創新「有效綜合了東方的水墨在西方油畫布上加以不同材料混合與渲染,交錯質地、交錯技法、交錯文化融合,這是二十一世紀美術繪畫創新自立的一個新體系,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和很大的空間想像力」。

1990年,葉星千在斯特拉斯堡舉辦個人畫展,售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同年,他受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美協邀請,在上海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畫展,《葡萄國掠影》《升華》等作品引起不小的轟動。2018年,他的5幅作品入藏法國吉美博物館。2020年,他再度受邀,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辦了個人30年回顧展。

此次為期一個月的旅法藝術家葉星千作品展,由法國當代藝術家協會攜手巴黎高等藝術文化管理學院(IESA)和索邦法國語言和文明學院(CCFS)共同推出。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三年之後,法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在中國首推的個人畫展,也是疫情之後葉星千首次在歐洲之外舉行個人作品展。

葉星千表示,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包容並吸收了世界各地優秀的藝術文化,因此在這次展覽的畫冊上,特意選擇了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和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收藏的自己的作品,這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上海)觀眾深度了解,法國國家博物館是怎樣研究挖掘藝術家及其作品、如何判斷價值前景、實際甄選收藏的又是藝術家的哪些作品。

展覽現場

此外,這次展覽也從綠、橙、紅、藍、紫等不同色系作品中選了若干新作來滬展出,以呼應疫情緩和之後大家浴火重生、擺脫心理陰霾後發自肺腑的欣喜心情,希望借繪畫藝術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

「我畫《無題》這幅黑白水墨畫時,腦海里想到的就是樂清的家,有山林、有竹子,透過前景的竹子,可以感受到後面的山、湖和房屋。」年屆六旬的葉星千說,現在的自己每天一畫就是8個多小時,今後也不會丟掉畫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