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河坊:360度呈現「彬彬有禮的南宋」

文匯網 發佈 2021-10-18T06:19:45+00:00

「岳飛」在鼓樓城牆邊激昂吟誦《滿江紅》、「陸游」手捧黃酒在書房默念情詩、「李清照」的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兼有文學與音樂特點的宋詞千古傳唱……人們看到的宋韻不僅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小韻」,更有以天下為己任、還我河山的「大韻」。

「岳飛」在鼓樓城牆邊激昂吟誦《滿江紅》、「陸游」手捧黃酒在書房默念情詩、「李清照」的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兼有文學與音樂特點的宋詞千古傳唱……人們看到的宋韻不僅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小韻」,更有以天下為己任、還我河山的「大韻」。昨晚,河坊街開街二十周年主題活動暨宋韻文化項目發布會在清河坊歷史街區內舉行。

「我對宋韻一直停留在焚香、喝茶這些事情上,今天看了節目和演出,沒想到宋韻文化竟然包括這麼多內涵,真的大開眼界。」鼓樓內廣場,人群涌動,一口氣看完所有節目表演的遊客李女士連連稱讚。

清河坊,半部杭州史

自五代、南宋以來,依傍吳山、西湖的清河坊就一直是杭城繁華的商貿中心。這片粉牆黛瓦、勾欄老字號的古街巷,千百年來蘊藏著杭城的歷史記憶和傳統魅力。

二十年前,改造完畢的清河坊開街,延續了「老底子」歷史風貌,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街區,被盛讚為「城市舊城修復中的『河坊街』模式」。如今,坐落於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的清河坊歷史街區,已經成為「外地人必到、杭州人常來」的旅遊特色景區。二十年來,清河坊歷史街區備受中央和省市領導的重視,榮獲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中華老字號第一街、國家AAAA級景區等十多項國家級榮譽。

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22萬平方米的清河坊歷史街區,每年迎來送往著近2500萬人次遊客,已經成為了新時代杭州的一塊嶄新的金字招牌,也帶動著街區上一大批商戶、各級非遺老字號、匠人、藝人不斷成長。他們,是河坊街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他們,一起參與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征程。

鬧市街頭文旅盛宴帶你一秒穿越南宋

昨晚,金桂飄香的夜色下在這古韻與潮流交匯之地,人們再一次相聚,「古」與「今」相交相融。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佳篇迭出,影響久遠。與古人共吟詩詞的沉浸式表演、穿越千年仍道不盡歲月的歌曲《御見清河坊》、專家及見證者眼中的宋韻之美你讀懂多少……現場精彩紛呈的節目中,繁榮畫卷徐徐打開,觸摸宋朝的脈搏,聆聽歷史的回音,令人神往。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宋人「風雅處處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雋永深沉的生活美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作為孕育南宋文化土壤的杭州,也被南宋文化基因賦予了文化自信的底氣。通過現場大熒幕播出的《宋韻專家說》《宋韻大家說》等,觀眾了解到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南宋。見證並參與了河坊街發展的本地親歷者們、外地慕名到來的觀光客,還有省內外數位研究宋韻文化的重量級專家代表紛紛相聚大屏幕,講述他們對這片千年文化沃土的熱愛。

杭州歷史研究專家仲向平就住在河坊街附近,堪稱地地道道的老杭州。在視頻中,他帶觀眾「雲」遊了清河坊附近的老街區,講述了它們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從南宋的勾欄瓦舍中,可以看到城市建設,從當時發達的商業和百姓生活中,可以看到當年的繁榮盛景,在浙江、杭州的發展歷程中,南宋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浙江省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堅說。

讓宋韻成為鮮明的文化標識

當晚,活動正式發布了清河坊歷史街區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五大工程,包括宋韻研學游工程、宋韻文創匯工程、宋韻微展廳工程、宋韻文藝精品工程及宋韻品牌傳播工程,通過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整合人文景觀和文旅體驗展示空間,聯動相關文化企業和研究機構,多角度、多業態、多渠道向四海遊客述千年文化,品百味宋韻,也讓杭州這座城市的「宋韻特色」更有根脈和氣派。

氣韻、神韻、韻味,美好又獨特,體現在鄉音、鄉愁上,也體現在傳統戲劇、曲藝、非遺技藝、文化產品等鄉土文化產品中。活動現場,「千百鄉村傳統匠人孵化基地」正式揭牌啟動。未來,清河坊宋韻市集等場所將建立孵化基地,提供優惠政策吸引鄉村匠人入駐,鼓勵更多工藝大師帶動匠人提升發揚浙江鄉村傳統技藝,提升創作水平提高就業質量增加經濟收入,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發布會上,主辦方還發布了一系列宋韻盲盒,其中「潛藏」著各式各樣的宋韻文化文創產品,為「宋韻」這塊金字招牌的添足成色。這些創意,既是禮,也是城市名片,讓宋韻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彬彬有禮的南宋」瀰漫在空氣中、浸透在靈魂中、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下一步清河坊歷史街區將全力打造『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五大工程』,一街之隔的德壽宮也將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前重新亮相,成為杭州首個規模性展示宋韻歷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杭州市上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清河坊將加大對宋韻文化的系統性構建、品牌性培育、融合性發展,串聯文化體驗空間,更加多維直觀呈現宋韻文化精華,讓市民遊客360度沉浸式體驗雅致和諧、崇文向善、包容開放的宋韻杭式生活。

作者:劉海波

編輯:付鑫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