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播客這門被低估的「聲」意,荔枝耐心打磨

財聯社 發佈 2021-10-18T06:50:22+00:00

在10月13日上線的最新一期,她就請到了曾執導過《大明宮詞》等經典作品、且在綜藝《演員請就位》中出圈的著名導演李少紅。

通勤路上,打開荔枝播客收聽洪晃的《晃然大悟》已經是28歲的滬漂青年王勉的一種習慣。《晃然大悟》是知名媒體人洪晃採訪自己「朋友圈」里的高人的獨立播客節目。在10月13日上線的最新一期,她就請到了曾執導過《大明宮詞》等經典作品、且在綜藝《演員請就位》中出圈的著名導演李少紅。「通過幾位文化界記者跟李少紅的一次立體的訪談,讓我在充滿互動的聲音形式下了解到更為有趣的行業現象。」王勉語速飛快地說到。作為資深播客愛好者,今年荔枝播客的出現對他而言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也給國內播客行業帶來了全新體驗。

聲音作為最古老的傳播媒介之一,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衍生出網絡音頻市場。而播客的形式肇始於海外,2012年 iOS 6 推出獨立播客App Podcasts,2014年播客節目Serial的大熱引得不少優質播客內容湧現,2019年起Spotify、亞馬遜、蘋果通過一系列平台收購、硬體布局等動作打響播客之戰,至此播客在海外可謂深入人心。

反觀中國,中文播客相比諸多內容消費賽道雖是小眾生意,2020年起中文播客圈亦逐漸升溫,頭部音頻平台加速布局,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約5.7億人,預計2022年將達到6.9億人。而在線音頻用戶中有81.3%收聽過播客,55.0%的播客用戶表示2020年的收聽時長同比增加,播客滲透率和用戶粘性明顯提升。

2021年1月6日,國內在線音頻第一股荔枝集團(NASDAQ:LIZI)正式上線了一款垂直類中文播客App「荔枝播客」。專注於播客的產品的出世,也成為荔枝音頻生態中,音頻社區、聲音社交、播客內容等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於荔枝而言,推出一款獨立的App並非淺嘗輒止,面對在國內音頻市場被低估的播客,已經走過了8年旅程的荔枝不僅要打造高品質差異化內容,更以車載場景切入IoT生態,靜待行業爆發。

新形式下的內容布局

從年初Clubhouse的廣受歡迎,到Spotify收購音頻直播公司Betty Labs,音頻產品與播客形式的商業價值為越來越多人所關注。除喜馬拉雅、蜻蜓FM等音頻平台,網易雲音樂、QQ音樂均推出了播客功能,在去年,即刻團隊也將自身播客頻道升級為小宇宙App。

最早深耕在線音頻生態、以播客為主業之一的荔枝投身新一輪浪潮,推出獨立播客App。要藉助一款App產品打出差異化,荔枝播客首先從內容切入。上線當日,荔枝播客聯合洪晃、谷大白話等各領域名人大咖打造超級播客IP,旨在輸出更多元化的高品質播客內容。當前,荔枝播客已上線了多個高質量播客節目,既有《法醫秦明|懸疑夜話A-Z》中的真實案件和人生百態,也有《一見未來》中人工智慧學者高慶一的觀點。此外荔枝播客也與泡泡瑪特、老虎證券達成傳播合作關係,打造品牌播客。

在荔枝播客內容運營負責人看來,播客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其中最有意義的並非IP合作或是KOL、名人、專業人士引經據典講人生大道理,在播客中與大家互動交流才最重要,「例如我們在網劇、電影裡都可以接觸到法醫秦明IP,IP大熱是因為探案過程和法醫知識引人入勝,但秦明本人其實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站在他的角度去聊聊真實想法,我們認為他本人的分享會很有價值」。

幫助用戶跨越阻礙互動交流的想法,荔枝播客在阿那亞戲劇節上做到了。作為戲劇節獨家音頻合作平台,荔枝播客與著名播客廠牌深夜談談共同推出「候鳥電台」特別企劃,通過對談、聲音記錄、外部連線互動等形式記錄戲劇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候鳥300」項目,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錄製實現「播客直播」,打造了持續播放300小時的音頻直播項目,並將內容精選剪輯成時長約40小時的數十期播客節目。

上述負責人認為,關注戲劇和獨立音樂的文青是忠實的播客用戶,這場不間斷直播記錄了戲劇節的精彩有趣,也保留了藝術精英們的觀點和想法,這一大膽嘗試無疑將吸引更多元的受眾、擴大用戶圈層,「特別是其中的實時互動環節,用戶能通過播客直播功能,跨越空間的阻礙,與在場藝術家直接交流互動,零距離感受到戲劇作品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洪晃、奇葩說辯手席瑞等也成為了荔枝播客站內最早一批參與直播深度對談的播客主。荔枝對播客直播的大力推廣,並希望KOL跟已有大主播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這與荔枝的戰略息息相關。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曾提到,2021年的戰略重心是著眼全球,進一步拓展我們以音頻為核心的生態系統。通過在線聲音連接,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陪伴,讓全球用戶認可我們的服務和品牌。荔枝的音頻生態主要圍繞三個部分展開:聲音社交、音頻內容、以及音頻社區。

顯而易見,荔枝播客在裡面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賴奕龍解釋,「荔枝播客一個重要的作用是拓展荔枝的用戶圈層,觸達到高線城市、中青年用戶,所以我們通過優質內容配合針對性的投放,以及車載等多終端的接入能進一步觸達更多樣化的用戶群體。」

以車載場景切入IoT

2020年1月登陸納斯達克的荔枝,曾在招股書中多次提及,智能設備、智能家居、聯網汽車等物聯網的發展將為音頻提供更多使用場景,推動在線音頻行業發展。艾媒諮詢分析師亦曾指出,5G、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發展對在線音頻的賦能作用愈發明顯,且對其影響主要體現在音頻應用場景的延展。隨著在線音頻在車載端、智能終端等領域的發展普及,用戶從單純的收聽轉而獲得更多語音交互等方面的新體驗,新領域的拓展為在線音頻平台提供了新的流量競爭入口。

針對車載市場,荔枝播客的團隊也在前期做了市場調研,「比如,播客在北美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車載場景的貢獻,單程平均開車時間在40分鐘或以上,所以需要優質的長音頻內容產品」,荔枝播客的內容運營負責人則表示,「反觀國內,一方面智能汽車品牌日益增多、功能越發豐富,我們看好車載市場的提升,而音頻將是車載場景的重要內容消費方式;另一方面,車載直播相比音樂或是更為優質的內容選項,長途跋涉時用戶需要一些陪伴,或吸納新的資訊、觀點」。

2020年12月,荔枝正式開始了在車載端的布局。荔枝曾先後與小鵬汽車、華為HMS for Car、廣汽傳祺、廣汽埃安、比亞迪DiLink、梅賽德斯奔馳旗S級轎車等宣告合作,而荔枝在車載音頻場景的布局,也為其車載播客打下基礎。

在今年4月,坐在小鵬P7里的科技評論作者潘亂與坐在辦公室的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連麥,這是荔枝播客直播功能第一次應用於車載場景。

車載播客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內容分發平台,在荔枝的規劃中,汽車被視為一個新的智能作業系統,賴奕龍不止一次強調「我們要為這個平台重新去做一款產品」。

首先在內容選擇上,車載端要有針對性,以符合駕駛場景需求,這更加考驗平台的內容運營能力。除了已有的生活娛樂內容之外,荔枝播客的直播功能上線後,會著力開拓科技、投資等類別的播客內容。

沿內容上溯,如何吸引優秀的創作者也成為荔枝播客的新議題。播客最大的魅力在於人與人之間觀點的碰撞與輸出,用戶訂閱的對象更多指向「人」而非內容本身。隨著車載播客內容的多元化,加之播客直播大幅降低了參與內容討論的門檻,也間接對播客主能力素質的要求在變高。

要吸引創作者加入,平台環境、扶持政策、變現機會缺一不可。荔枝播客的計劃是:初期藉助名人大咖及行業KOL的影響力,逐步建立大眾對播客的認知,同時強化車載布局,搶占核心消費場景,藉助AI賦能的內容推薦和分發體系為中長尾內容創作者提供流量扶持,然後進行多元的商業化嘗試。

荔枝播客在技術層面的革新亦值得關注,實時語音交互技術DOREME可實現跨多終端的語音實時互動。基於DOREME,車載播客將針對人機互動的特點做適配,並保證高速行駛時用戶仍舊獲得穩定且流暢的音頻體驗,打破音頻行業單向信息傳遞的傳統模式。有業內人士認為,荔枝播客打破了汽車和手機的交互邊界,實現了移動端和車載端的無縫銜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多個不同終端的語音互動,這才是荔枝播客在技術層面最大的競爭力。

被低估的中文播客

憑藉在音頻賽道的多年深耕,荔枝集聲音社交、播客內容和音頻社區為一體的音頻生態布局已然形成。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荔枝平台累計音頻內容數近3億,單季就新增了約2000萬條音頻內容,二季度移動端MAU達到6090萬。

關於為何從音頻社區衍生至精品播客平台,荔枝管理層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其實2020年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投資人既驚喜又驚訝,驚喜是因為我們做中文播客已有小10年了,驚訝的地方在於播客在北美使用程度較高,而在中國整體還不算特別主流。播客在中國被低估了,是觸發我們做App的第一個原因;第二,荔枝的音頻內容形式已經非常豐富了,這是我們的優勢,但對一些忠實的播客用戶而言,選擇內容可能會變得困難,我們希望提供更純粹的收聽體驗。」

作為在播客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荔枝播客內容運營的負責人也表示,「上述數據並非已經好到讓我們震驚,但最起碼讓我們更有信心,發展播客需要足夠的耐心。我們並不是迫切地希望行業會快速爆發,目前播客只是小規模商業化,這個行業需要一些空間和時間。」

根據CNNIC數據,我國網絡音頻滲透率為28.6%,但同期在線音樂、短視頻和長視頻的滲透率則分別達到56.7%、73.8%和74.2%。換言之,音頻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這門現階段被低估的「聲」意,仍需耐心打磨。

在這個聲音的漫長旅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外界有理由相信堅守「長期主義」的荔枝可以走得更遠。「我始終相信,聲音是有溫度的,它承載的感情非常豐富,聲音這個載體未來在全球的發展潛力依然很大,5G和IoT時代來臨將給聲音產品帶來更多可能性,用聲音去傳遞人與人之間真誠與熱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荔枝創始人兼CEO 賴奕龍在剛剛過去荔枝的8周年慶演講中提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