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生活報告·職場選擇: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6T00:48:14+00:00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路途上,年輕航天人用行動踐行著理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這樣一句標語——「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中國有一支年輕的航天人隊伍,他們是真正的希望所在。在探索浩瀚星空的路途上,這群心懷宇宙的年輕人,正用行動踐行著理想。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路途上,年輕航天人用行動踐行著理想。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這樣一句標語——「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

中國有一支年輕的航天人隊伍,他們是真正的希望所在。在探索浩瀚星空的路途上,這群心懷宇宙的年輕人,正用行動踐行著理想。

「活圖紙」於新辰

2011年,20歲的於新辰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與航天工程專業。當很多同學選擇讀研或出國時,他卻放棄讀研機會,一頭扎進西昌發射場,一待就是10年。

於新辰的航天之路,是從電梯操作員開始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電梯裡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到相應樓層。「不管是博士還是碩士、清華還是北大畢業,都會有這個階段。必須打磨一下剛畢業時那種比較高的心氣。」

2012年,於新辰成為火箭常規動力系統中一名普通的操作手。僅用了一年時間,他便勝任了此崗位,並開始擔任該系統火箭專業負責人。

於新辰的學習能力有目共睹,因此,火箭低溫動力系統需要操作手時,他成為合適的人選。這是一個高強度的工作崗位。低溫動力系統涉及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的加注工作,低溫推進劑溫度極低且易燃、易爆,測試流程複雜、繁瑣。這就需要操作人在發射前的8小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為了快速發現可能存在的漏點,於新辰漸漸練就了一項本領——「聽聲檢漏」。這項本領曾讓他多次成功排除了故障。同時,他經常對照圖紙反覆核對每一個接頭狀態,這讓他閉著眼睛就能說出接頭的位置和細節,因此被同事稱為「活圖紙」。

火箭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常和易燃、易爆、易泄露的燃料打交道,被稱為「最危險的崗位」。於新辰說:「最大的挑戰不是這些,而是發射前的每一項工作,如果某項工作出了問題,很可能導致發射推遲或取消。另外,還有面臨突發情況時如何快速精準定位、及時科學處置,保證發射順利進行。」

他工作以來,參與並圓滿完成了航天發射任務80多次、成功發射110多顆衛星,多次排除影響發射成敗的重大故障,對每次任務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當初為什麼沒有留在北京?於新辰的回答是:「國家和學校培養我學了4年的航天航空專業,還是希望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相應領域。」

於新辰一直記得,「當時的航天航空學院院長是王永志院士,他是我國首任載人航天總設計師。畢業之前跟我們座談時,王院士提到了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規劃,未來有探月、深空探測等,我們有很多偉大的事業要去做、去實現」。

2011年,時年20歲的於新辰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與航天工程專業。他一頭扎進西昌發射場,一待就是10年。

2019年,鮑碩(前中)第一次擔任首席調度員,並擔任:「嫦娥四號」的指揮。

「鋼鐵俠」鮑碩

2021年5月15日清晨,「天問一號」平穩著陸火星。

那一刻,一名女調度員以平穩的語速,準確而堅定地發出一條條指令。這名沉穩的女性就是「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29歲的鮑碩,她也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第一位女性總調度。

1992年,鮑碩出生於北京豐臺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計程車司機,母親是首鋼工人。童年時,每當別人問起鮑碩的理想是什麼,她都會回答:「成為一名航天人。」

2010年,18歲的鮑碩考取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對抗技術專業。

鮑碩回憶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越院士的課,老先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深深影響著我,引導著我為熱愛的研究方向不懈努力。」

畢業後,鮑碩進入航天系統工作。

此後5年的努力,使得她在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上都達到極佳狀態。身體上,要練到連續工作後還能精力充沛、專心致志;心理上,要在面對高強度的狀態下,保持平穩的心態,以應對突發事件。

2019年,鮑碩第一次擔任首席調度員,並擔任「嫦娥四號」的指揮。

一年後,2020年,28歲的鮑碩被任命為總調度。

訓練是艱苦的:每天只能睡3小時,就是為了在指揮時堅持30小時不休息;而為了保持體能,鮑碩一直堅持每天早上5點晨跑。為了改變自己的娃娃音,她下班後偷偷練習,練到從娃娃音變為鏗鏘有力。

2020年11月24日清晨,「嫦娥五號」探測器一飛沖天,鮑碩用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調度口令,開啟了「嫦娥五號」25天的旅行。

就這樣,在執行任務期間,鮑碩連續2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並以「北京」為代號,密集發出上千條沉著有力的指令。

同事如此評價鮑碩:「只要一進飛控大廳,她就像變了個人,成了鋼鐵俠,可以長時間不喝水、不吃飯,也不休息。」

那根弦在鮑碩的心中始終繃著,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這個崗位上40年來都沒有過女生,自己一定要開個好頭」。

被稱為「大姐」的周承鈺

「火箭少女」周承鈺

年齡小,卻被稱為「大姐」;身材小,卻能撐起航天夢。

周承鈺被網友稱為真正的「火箭少女」,又被同事稱為「大姐」。其實這位「大姐」是95後,身高只有1.58米,但工作能力很強,這讓她足以勝任「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並成為文昌航天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

周承鈺來自貴州。在工作中,「大姐」能吃苦,肯吃苦,是有名的硬角色。

「大姐」的稱號不是空話,而是用實際行動獲得的。在一次3公里測試中,看似嬌小的周承鈺戰勝了超過一半的男同胞。「大姐」這一舉動打破了單位同事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工作中,「大姐」表現出的堅韌、不怕吃苦、勇於突破,更是令同事們刮目相看。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周承鈺被定崗在位於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台。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度的180級鋼鐵台,因此,很多地方難以直立行走,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好似「天梯」。正常人跑一趟都很困難,而周承鈺有時一天往返四趟。

15層的工作環境,空間不到8平方米,沒有空調,足以讓人心驚膽戰——測試間裡設置了2個配氣台、4個轉接盒以及上百根電纜和供氣管路。雖然只有3個人在裡面工作,但大家坐的地方也沒有,並且要時刻忍受高壓氣體流動的嘈雜聲。在這樣的環境中,周承鈺堅持幹了60天,一天都沒有遲到。「長征五號」火箭的復飛之戰,留下了周承鈺的艱苦足跡。

同時,她還是文昌發射場動力系統隊伍中換崗最頻繁的一個人。每一次換崗,都需要極大的勇氣。不同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差別巨大,這需要周承鈺始終堅持學習。也正是這種精神,讓她儘快適應不同崗位。

周承鈺第一次出手,就承擔了「嫦娥五號」任務,並成為整個發射場的首位女指揮。

她看上去淡定,背後卻承擔著非常大的壓力。

因為,連接器系統的工作原理相當複雜,且設備分布廣、協調接口多,稍微不小心就會踩「雷」。周承鈺必須時刻緊繃神經,一絲一毫馬虎都不能出現。

不怕苦,敢攀登,勇創新,這才是新一代的航天人。

正是有了像於新辰、鮑碩、周承鈺這樣心懷航天夢想,充滿朝氣與希望,不斷努力奮鬥的年輕一代航天人,我們才完成了一項項龐大而複雜的航天工程。

如今,他們已經開始迎接全新的挑戰。

90後航天人用行動詮釋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從他們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國航天無限光明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