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0T17:36:42+00:00

曹操曾經多次在張遼奮戰或先登之後壯之,關羽與張遼之友情也人皆盡之,甚至到了文帝,還在黃初二年評價張遼是古之召虎,作為一位將領,生在亂世,他的命運似乎非常不錯。

縱觀歷史,無論演義小說,張遼始終擁有正面形象。陳壽將他列於五子良將之首,作為一位曾經效命過多位主公,又曾一直支持呂布抵抗曹操的大將,這種榮譽殊為不易。曹操曾經多次在張遼奮戰或先登之後壯之,關羽與張遼之友情也人皆盡之,甚至到了文帝,還在黃初二年評價張遼是古之召虎,作為一位將領,生在亂世,他的命運似乎非常不錯。故而死前,陳壽不忘記上一筆薨於江都,卒於任上。真可謂做到了忠貞死節。

然而正如呂思勉所言,《三國志》中內容切不可全盤接受,如某人某日某時某地說了些話,又另一人在戰鬥中如何作戰,甚至音容笑貌表情全部都栩栩如生,必有史官杜撰成分。如果將《三國志》看作當時人對過去發生之事的通常看法,沒有問題,但要追尋真相,還得沒有利益相關。要謹慎對待正史,兼顧其它史書和後世文獻。張遼之死,《三國志》這樣記載: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於江都。沒有詳細信息,只是說他得病去世了。

但西晉《三國史辯誤》中,關於張遼之死,卻這樣記載道:初,遼威震江東,權甚憚之,書與魏文曰:遼在江淮經營多矣,五里一丘,十里一縣,無不憚焉,建業有石頭城而不能守,況於君乎?權每用兵而北,君其命遼鎮焉,久可不為變耶?其實江淮一帶,之於曹魏始終是一個動盪區域。一方面,這裡物產豐饒,兵精糧足,是抵擋江東的天然橋頭堡,另一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又容易滋生問題。曹魏後期的王凌和諸葛誕,都是如此。

孫權是想告誡曹丕,以曹魏當時的國力,根本無法撼動江東,故而才有鄧艾五年屯田,可吞天下之說。張遼在江淮盤龍臥虎,從魏武時期就盤踞在這裡,經魏武、魏文二世,根基已經很深,幾乎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如果沒有張遼鎮住,曹魏東南門戶立即就會大開,可見曹丕對張遼已經有著很深的依賴了。

此外,《三國志文類》和《三國志補註》都記載了這則信息,因而,一些中國學者就張遼之死提出了其它可能:陳壽在《三國志》中刻意美化了曹丕。一方面,曹丕對待張遼並非如歷史記載一般友好,而是如他在上位後對待臧霸那樣反覆推拉,削弱張遼在江淮一帶的根基。同時,曹丕格外照顧張遼飲食,也十分蹊蹺,日送御食這種做法,縱觀當時記載,都沒有發生過。因此,劉毓忱等學者認為,張遼之死是因為曹丕意欲除掉他,而且這種事情,正史是肯定不敢寫的。

不得不說,這個結論是對歷史認知的顛覆。這樣一來,曹丕與張遼的君臣關係就不再如正是記載的那樣美好。其實歷史記載與歷史事實原本就不可能完全印證,事情發生之時的許多特定原因和條件,在正史中都是開不了口,不敢寫的。就如前文所言曹丕上位欲除臧霸這種事情,正史里也只能寫成是臧霸謀反,曹丕不得不除掉他。

關鍵字: